盛夏的阳光把村西的稻田晒得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垂着脑袋,风一吹就泛起金色的浪。林晚星蹲在田埂上,指尖拂过稻穗 —— 这是她用神农洞天的稻种培育的第三代 “星禾 1 号”,不仅耐盐碱,亩产还突破了千斤,今年在全县推广后,光是红星大队就增产了三万多斤。
“招娣!建国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春婶举着一个牛皮纸信封,踩着田埂跑过来,信封上 “清华大学” 西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林晚星猛地站起身,手里的稻穗都忘了放下,跟着春婶往村里跑。刚到院坝,就看到林建国攥着信封,眼圈通红,林老根和王桂兰围着他,一个劲地抹眼泪。“姐!俺考上了!俺考上清华了!” 林建国看到她,哽咽着把信封递过来,手指还在微微发抖。
信封上印着清华大学的校徽,里面的录取通知书用的是淡蓝色信纸,钢笔字写着 “林建国同学,你己被我校水利工程系录取”。林晚星看着通知书,眼眶也热了 —— 前世原主的弟弟因为家里穷,早早辍学打工,最后在工地出了意外,而今生,他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是全国最好的清华。
“好!好!俺儿子有出息了!” 林老根接过通知书,手都在抖,翻来覆去地看,“以前俺总想着让你姐嫁人换钱,是俺糊涂,要是没有你姐,你哪能有今天……”
王桂兰也红着眼圈,拉着林晚星的手:“招娣,以前是娘不对,总偏心建国,委屈你了。以后娘一定好好补偿你,合作社的活,娘多干些,你别太累了。”
林晚星笑着摇摇头:“娘,过去的事别再提了,建国考上清华,是咱们全家的喜事。以后他在京城读书,有啥需要的,咱们一起想办法。”
林建国走到她身边,郑重地鞠了一躬:“姐,谢谢你。以前俺不懂事,总跟你抢东西,还觉得你种地没出息。现在俺才知道,你做的是大事,是能让全村人、全县人都吃饱饭的大事。俺到了清华,一定好好学水利,以后回来帮你搞农田灌溉,让更多的盐碱地变成良田。”
看着弟弟成熟的模样,林晚星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这个家,终于真正团圆了。
当天晚上,合作社摆了十几桌流水席,村民们都来庆祝林建国考上清华。春婶端着一碗红烧肉,笑着说:“建国这孩子有出息,以后就是京城的大学生了,咱们红星大队也沾光!”
王家婶子也说:“都是招娣的功劳,要是没有招娣带着咱们搞合作社,家里哪能有钱供建国读书?”
陆沉舟也来了,他给林建国带来了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还跟他聊了清华的校园生活,叮嘱他在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林晚星看着两人相谈甚欢的样子,心里暖暖的 —— 陆沉舟总是这样,在她需要的时候,永远都在。
流水席散后,陆沉舟拉着林晚星往村西的田埂走。夜色里的稻田泛着微光,虫鸣声此起彼伏,远处合作社的灯光像星星一样亮着。“晚星,有件事我想跟你说。” 陆沉舟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枚银戒指,戒指上刻着小小的稻穗图案,“我知道现在条件还不够好,但我想跟你求婚。我想和你一起,把良种推广到更多地方,把农业技术教给更多农民,一起守护这片土地,守护咱们的家。”
林晚星看着戒指上的稻穗,眼泪突然掉了下来。从 1983 年重生,到激活神农洞天,再到成立合作社,一路走来,陆沉舟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她哽咽着点头:“我愿意。”
陆沉舟把戒指戴在她的手上,轻轻抱住她:“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一起面对。”
夜风拂过稻田,带着稻花香,两人的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长,紧紧依偎在一起。
几天后,林晚星接到了国家农业科学院的邀请,请她去北京参加全国农业科技成果交流会,还要她带上 “星禾 1 号” 稻种和耐盐碱土豆种子,进行现场展示。陆沉舟陪她一起去了北京,还特意带她去了清华园,提前帮林建国熟悉校园环境。
交流会上,林晚星的种子一亮相就引起了轰动。“星禾 1 号” 的耐盐碱性和高产性,解决了西北旱区的种植难题;耐盐碱土豆更是能在含盐量 0.6% 的土壤里正常生长,比国外品种的适应性还强。农业部的领导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林同志,你的成果太重要了!现在全国还有上亿亩盐碱地,要是都能种上你的品种,咱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更有保障了!”
林晚星心里有个念头越来越清晰 —— 她要把种子和技术无偿奉献给国家,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会后,她找到农业部的领导,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八零:空间良田旺全村 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领导,我想把‘星禾 1 号’和耐盐碱土豆的育种技术,还有改良土壤的方法,都交给国家农业科学院,让更多的科研人员一起完善,推广到全国。”
领导愣住了,随即感动地说:“林同志,你知道这些技术有多值钱吗?很多企业想花高价买你的专利,你真的愿意无偿奉献?”
“我愿意。” 林晚星坚定地说,“我是农民的女儿,前世也是农业博士,我的初心就是让更多人吃饱饭。现在合作社己经发展得很好,村民们也都过上了好日子,我希望这些技术能帮助更多像红星大队一样的农村,让全国的盐碱地都变成良田。”
陆沉舟在一旁,笑着握住她的手:“我支持你。我们一起把技术整理好,配合农科院的专家,做好推广工作。”
回到村里后,林晚星开始整理技术资料。她把《神农种植术》里的关键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盐碱地改良与高产作物种植手册》,还把神农洞天里培育的优质种子,挑选出一部分交给农科院,供科研人员研究和扩繁。
这天晚上,林晚星像往常一样进入神农洞天,却发现空间里有了新的变化 —— 灵泉边的气象石发出耀眼的金光,木屋前的空地上,出现了一道半透明的虚影,虚影穿着古朴的麻布衣裳,手里拿着一把耒耜,正是上古农神神农氏的模样。
“吾乃神农氏,守护此方天地五千年。” 虚影开口,声音苍老却有力,“汝以血脉激活洞天,以仁心改良土地,以大爱奉献技术,己悟‘农为本,民为天’之理,今将农神传承尽数予汝。”
话音刚落,虚影化作一道金光,融入林晚星的眉心。无数关于农作物种植、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的知识涌入她的脑海,比《神农种植术》里的内容更详尽、更系统,甚至还有许多适合未来气候的新品种培育方法。同时,神农洞天也发生了变化 —— 息壤田扩大到了十亩,畜牧区多了优良的牛羊品种,加工坊里出现了更先进的设备,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育种实验室。
“原来这就是神农洞天的终极秘密。” 林晚星恍然大悟,她终于明白,这块凤形玉佩不仅是空间的钥匙,更是农神传承的载体,而她的使命,就是把这份传承发扬光大,守护天下粮仓。
从空间里出来,林晚星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不再是一个人 —— 有陆沉舟的陪伴,有家人的支持,有村民的信任,还有农神传承的指引,她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年春天,国家农业科学院在红星大队建立了 “全国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和技术员都来这里学习。林晚星每天都忙着给他们讲课,带他们去地里实操,教他们怎么辨别土壤盐碱度,怎么使用改良肥,怎么培育良种。
春婶和王家婶子也成了 “技术骨干”,她们带着妇女们种药材、做粉条,还开了个 “星辰农产品网店”,把合作社的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林建国在清华也没闲着,他利用假期回来,帮合作社设计了农田灌溉系统,还引进了太阳能杀虫灯,让种植更环保、更高效。
秋天的时候,示范基地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西北来的农民看着自己种的 “星禾 1 号” 稻穗,激动得哭了:“以前俺们那地,种啥都不长,现在竟然能种水稻了!林同志,谢谢你啊!”
林晚星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成就感。她和陆沉舟站在田埂上,看着金色的稻田,看着忙碌的村民,看着远处新建的希望小学(合作社捐钱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晚星,咱们明年去西北吧。” 陆沉舟握着她的手,“农科院想在新疆建个育种基地,我想陪你一起去,把‘星禾 1 号’种到天山脚下。”
“好啊。” 林晚星点点头,“咱们还要去东北,去华北,让全国的盐碱地都变成良田。”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洒在丰收的田野上,洒在 “全国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 的牌子上。林晚星摸了摸胸前的凤形玉佩,玉佩温温的,像是在回应她的心意。
她想起 2023 年实验室的爆炸,想起 1983 年重生时的困境,想起那些一起奋斗的日夜,想起那些因为她的技术而改变的生活。她知道,她的重生不是偶然,她的使命就是带着农神的薪火,照亮这片山河,让更多的人吃饱饭,让更多的农村过上好日子。
这是一个农业女博士的重生传奇,是一个上古农神的传承故事,更是一个新时代农村的奋斗篇章。而这个故事,还在继续 —— 在广袤的田野上,在金色的稻浪里,在农民的笑容中,农神的薪火正代代相传,照亮着中国农业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MRL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