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检察院指派检察官提前介入重大敏感案件,既是法定职责,也是一种微妙的平衡艺术。介入得太早太深,容易被视为越俎代庖,干扰侦查;介入得太晚太浅,则可能失去监督意义,沦为事后盖章的工具。对于“江城状元案”这片骤然翻涌的浑水,省检察院的决定是:派出梁芳。
梁芳,省检察院公诉二处的资深检察官,西十出头,齐耳短发梳理得一丝不乱,五官清晰而略显冷峻,眼神里有一种常年翻阅卷宗、审视人性灰暗面后沉淀下来的冷静与穿透力。她不喜欢喧闹,不爱出风头,但在系统内部,她的名字往往与“难缠”、“细致”、“原则性强”这几个词联系在一起。她经手的案子,证据链必须严丝合缝,程序上绝不能有半点含糊。
她抵达江城的方式低调得多,没有前呼后拥的调查组,只带了一名年轻的书记员。她没有立刻去省调查组占据的七楼办公室,而是先悄无声息地去了市局五楼,表明身份,要求在角落里安排一个临时办公位。
她的到来,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暗流汹涌的池塘,没有激起太大水花,却让水面下敏感的鱼群瞬间感知到了不同的压力。省组的孙振邦和周莉得知后,只是例行公事地过来打了个照面,言语客气但透着疏离,显然并未真正将这位看似单薄的检察官放在眼里,或许只将她视为上级派来的又一个“监工”。市局的人则大多抱持着观望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这潭水己经够浑了,或许来自不同体系的力量,能带来一点变化?
梁芳安之若素。她谢绝了赵猛提出的专门汇报,只是要求将截至目前的所有法律文书、程序性文件、以及那份关于“数据丢失”的初步情况说明送到她桌上。然后,她便坐在那张临时安排的小办公桌后,埋首于厚厚的卷宗里,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她无关。
省调查组与市局之间那场关于“数据丢失”责任的激烈争论,她有所耳闻,但没有参与。孙振邦语气严厉地指责市局运维失职,赵猛脸色铁青据理力争却又拿不出反向证据,技术员老吴面如死灰支支吾吾…所有这些,她都只是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冷淡地瞥上一眼,或者从走廊里隐约传来的激动声音中捕捉一二。
她不像其他人那样急于表态或站队。她的关注点,始终落在那些白纸黑字记录下来的程序节点和逻辑链条上。
当她仔细阅读那份关于“服务器数据因硬件故障部分丢失”的技术说明时,她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报告写得冠冕堂皇,用了不少技术术语,最终结论指向一场意外。但梁芳看的不是术语,是时间线和逻辑。
硬件故障发生的时间点,恰好卡在省里决定成立调查组、消息初步传出,与调查组正式抵达江城之间的窗口期。太“精准”了。就像是算准了时间,赶在真正具备调查权和专业能力的外部力量接手之前,精准地销毁了最关键的核心证据。
这真的是巧合?梁芳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多年的职业经验告诉她,过分的巧合,往往意味着人为的精心设计。
她注意到报告里提及了一次“例行的备份数据完整性校验”恰好发现了问题。谁发起的这次校验?校验的原始指令记录和日志在哪里?报告语焉不详。发现故障后,按流程应该立即有报警和初步排查记录,这些记录又在哪里?同样缺失。
所有的解释都指向一个结果,但支撑这个解释的过程性证据,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悄悄抹去了。
这不符合常理,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抢我高考状元,我背炸弹跪银行》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更不符合司法机关办案所要求的“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标准。
省组的李专家倾向于相信(或者假装相信)这是市局的重大责任事故,并以此为抓手试图彻底压制市局。孙振邦和周莉似乎也乐于接受这个结论,这样可以快速给“数据问题”定性,将调查方向引导向他们更容易控制的领域。
但梁芳冷眼看去,却只觉得疑点重重。这不像是一个简单的责任事故,更像是一个…一个精心布置的现场。目的,就是掐断电子证据的源头,让调查从一开始就陷入僵局。
她抬起头,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省调查组的办公室门开着,可以看到孙振邦正在打电话,表情严肃,似乎在与上级沟通。周莉则和另一个人在低声讨论着什么。他们的焦虑似乎更多在于如何应对舆情和上级压力,而非如何挖掘真相。
她又看向楼下。赵猛正站在院子里抽烟,背影显得有些僵硬和孤愤。小刘在一旁激动地比划着说着什么,赵猛只是沉默地摇头。
梁芳意识到,自己不能完全依赖省调查组这条线。他们或许有他们的考量和困境,但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她必须有自己的判断和渠道。
她合上卷宗,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那是她的一位老同学,如今在省信息技术安全中心担任技术主管,一个技术上绝对可靠、为人也极为正派的老技术专家。
“老同学,忙吗?有点技术上的事情,想私下请教一下你,纯粹学术探讨…”梁芳的声音平静如常,语气就像是讨论一个有趣的技术难题,“假设一个关键系统的日志和备份在特定时间段丢失,官方结论是硬件故障…但从技术角度,有哪些人为干预的可能性?如果要验证,最可能从哪些隐藏日志或底层系统痕迹入手?…嗯,对,不考虑权限问题,只讨论技术可能性…”
她没有提及任何具体案件信息,但对方显然从她的问题和近期沸沸扬扬的舆情中猜到了什么。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低沉的、严谨的技术分析。
挂掉电话,梁芳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几个关键的技术要点和排查方向。这些,是那份官方报告里绝不会提及的东西。
接着,她沉吟片刻,又拿起手机,拨通了另一个号码。这是她在省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的一位朋友。
“最近下去看个案子,遇到点有意思的事…省里派下来的组,和地方上有点…摩擦。想听听你这边的信息库里,有没有关于江城那边,特别是教育系统和关联企业,近期的一些…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有没有什么关于‘上面’派人提前‘指导’工作的传闻?”她的问题更加隐晦,但圈内人自然能听懂。
电话那头的人很谨慎,没有透露任何具体信息,只是表示“留意一下”。
这就是梁芳的方式。她不吵不闹,不站队表态,只是冷静地观察,然后用她自己的、符合规则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开始编织另一张信息网。她绕过省组与市局僵持的正面战场,试图从技术层面和更广阔的背景信息层面,去寻找漏洞,验证疑点。
她知道,数据不会凭空消失。只要存在过,就必然留下痕迹。而人,只要行动过,就必然会产生联系和破绽。
省调查组或许认为控制住了局面,捂住了盖子。但在梁芳这里,调查,才刚刚以另一种更冷静、更执着的方式,重新开始。她就像一名经验丰富的潜水员,在浑浊汹涌的水面之下,悄然睁开了眼睛,开始搜寻那些被刻意隐藏的线索。她的冷眼旁观,并非漠不关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更致命的专注。
(http://www.220book.com/book/MRS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