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工坊昼夜不息,白糖与冰糖的产量与日俱增。原本空荡荡的库房渐渐被一袋袋、一罐罐晶莹的糖品堆满,散发着甜蜜而的气息。
这甜蜜的负担却很快带来了新的烦恼。
“哥,延峰镇的王掌柜说这个月最多再要五十斤,他那里也快卖不动了。”叶启炎从镇上送糖回来,脸上带着一丝愁容,“县城的沁芳斋和一品楼要的量是大,但也快接近饱和了。咱们这产量,他们怕是也吃不下了。”
叶启章看着库房里堆积的成品,眉头微蹙。这是他预料之中的情况。文庄、延峰镇乃至县城的消费能力终究有限,高端糖品的市场更是狭窄。产能提升带来的喜悦尚未持续多久,销售的压力便接踵而至。
必须开拓新的市场!
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再次前往宁波府城,那里的消费潜力巨大。但府城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高,且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远水解不了近渴。
“邻县……”叶启章手指敲着桌面,沉吟道,“象山、宁海两县,距离不算太远,富户也不少,或可一试。”但他旋即又感到棘手,他一个陌生面孔,如何快速打开邻县市场?难道要像最初那样,背着糖挨家挨户去推销?效率太低,且未必能接触到真正的买家。
就在叶启章苦思冥想之际,一首安静旁听的叶英忽然轻声开口:“哥,或许……我有办法试试邻县的路子。”
“嗯?”叶启章和叶启炎都惊讶地看向她。在这些“大事”上,叶英通常只是倾听和执行,很少主动提出建议。
叶英被兄长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但眼神却亮晶晶的,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勇气:“娘还记得吗?宁海县的陈家庄,有一位陈姑母,是娘早年一起绣花的姐妹,后来嫁到了陈家。陈家在那一片也算得上体面人家。”
赵氏经女儿一提,也想了起来:“是有这么回事,好些年来往了。你陈姑母为人最是和气热情。”
叶英点点头,继续道:“我想着,眼看快到中秋了,正好以走亲戚、送节礼的名义,我去陈姑母家拜访一趟。咱们备些寻常节礼,再特意带上一些用小瓷罐精心分装的白糖和冰糖,就说是自家做的新奇吃食,请陈姑母和左邻右舍的夫人小姐们尝尝鲜。”
她越说思路越清晰,语速也快了些:“那些富户女眷,平日最是喜欢精巧稀罕的吃食玩意儿。咱们的糖这般雪白晶莹,她们见了定然喜欢。只要她们觉得好,在自家圈子里一说,还怕没人来问来买吗?这比哥哥你们贸然去找商铺打听,或许更快些。”
叶启章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忍不住拍案叫绝:“妙啊!英子!此计大妙!”
这分明就是最原始却又极其精准的“口碑营销”和“试用装”策略!通过熟人关系切入目标客户群体(富户女眷),利用产品本身的卓越品质(视觉和味觉冲击)引发自发传播,从而吸引采购需求。这比他想的盲目推销不知高明多少!
叶启炎也瞪大了眼睛,上下打量着妹妹,仿佛第一次认识她一般:“英子,你这脑袋瓜子怎么长的?这法子好!”
叶英被夸得满脸通红,低下头小声道:“我就是……就是想着咱们的糖这么好,那些夫人小姐们肯定喜欢……总不能老是让哥哥一个人操心。”
赵氏更是喜得搂过女儿,又是骄傲又是心疼:“娘的英子长大了,能给你哥分忧了!”
叶启章兴奋地踱步:“就这么办!英子,你这法子极好!礼物的心思也巧!我们这就准备!”他立刻行动,“娘,您赶紧准备一份像样的节礼。英子,你来挑选品相最好的糖,用那些小白瓷罐分装,每罐不必多,但要显得精致。我再写一份简单的用法说明,比如如何冲泡糖水,如何用于制作点心,一并放在里面。”
很快,一切准备就绪。一份厚重的节礼(布匹、点心等),外加十几个小巧玲珑的白瓷罐,里面装着雪白的白糖和晶莹的冰糖,罐口还细心地系上了红绸带,显得既体面又别致。
叶启章本想亲自护送妹妹前去,但工坊事务缠身,且他一男子贸然前往女眷众多的后宅也不方便。最终决定,由赵氏陪同叶英,再让稳重可靠的顺子赶车护送,以确保路途安全。
临行前,叶启章再三叮嘱:“英子,此去不必刻意推销,只需自然大方,让陈姑母和她的朋友们尝到糖即可。一切见机行事,安全第一。”
叶英深吸一口气,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紧张却又充满期待的光芒。
骡车缓缓驶出文庄,载着叶家的希望和叶英初试锋芒的勇气,向着邻县宁海而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MS9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