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文庄,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竟比白日里更添了几分紧张的生气。叶启章一声令下,整个村庄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村东头叶家原有的糖坊和临时扩大生产的酿酒区域,炉火彻夜不熄。妇孺们负责清洗器具、照看炉火、搬运柴薪。张大娘嗓门洪亮,指挥若定,将人手安排得井井有条。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甜香和酒曲发酵的微醺气息,与汗水的气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为生存而拼搏的味道。
后山上,火把连成一条蜿蜒的光带。隋远超带着一队青壮,按照叶启章指点的标准,挑选着年份合适、竹节匀称的青竹。砍伐声、拖曳声、相互提醒的吆喝声在山谷间回响。这些活竹将被运下山,由心细的老人和半大的孩子进行钻孔、内部清理等初步加工。
叶启章本人更是忙碌不堪。他穿梭于糖坊、酒坊和祠堂前的临时“竹筒酒”加工点,检查进度,解决突发问题。
“这锅火候还差一点,再熬半刻钟!”
“竹孔不能太大,酒液会渗漏,也不能太小,灌不进去!”
“灌好酒的竹筒用湿泥封口,一定要密封严实!”
他事无巨细地指导着,将现代流水线作业的理念融入其中,尽量提高效率。看到有村民因为疲惫而动作放缓,他便会走上前,拍拍对方的肩膀,递上一碗水,说几句鼓劲的话:“再坚持一下,等这批货卖了,交了捐税,大家都能松口气。” 简单的动作和话语,却比任何训斥都更能激发干劲。
老族长叶代良也没有闲着,他坐镇祠堂,负责登记造册。凡是来上工的家庭,无论出了几个劳力,干了什么活,都由叶启炎或顺子那边报过来,叶代良亲自用工整的小楷记下“工分”。这“工分”二字,是叶启章提出的,简单易懂,代表着日后抵扣税银和分配报酬的依据。看着名册上越来越多的名字和不断累积的工分,叶代良浑浊的老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一种不同于宗族血缘的、基于劳动和契约的新的凝聚力,正在文庄悄然生长。而这一切的核心,正是他那秀才孙子。
顺子则带着民团的骨干,担负起了巡夜和安全护卫的职责。越是这种紧张时刻,越要防止有人趁乱滋事,或者之前的对头(如逃走的叶启富等人)暗中破坏。民团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己然有了些模样,巡逻站岗,一丝不苟,给忙碌的村民增添了一份安全感。
与此同时,宁波府城,“醉仙楼”后院。
钱掌柜看着叶启章留下的便条和初步安排,虽有些担忧,但还是忠实地执行着东家的指令。他一方面加紧筹备开业事宜,另一方面,则开始不动声色地联络熟悉的商号,透露出文庄近日将有一批优质白糖和新奇酒品运抵的消息,预先吊起市场的胃口。他知道,东家这次是背水一战,这批货必须卖出好价钱。
第三日拂晓,文庄村口。
五辆租来的大车己经装得满满当当。车上不仅有库存的精炼白糖、坛装的甜酒和少量珍贵的“烧喉刀”烈酒,更有近百筒新制成的“竹筒酒”。青翠的竹节密封着,散发着淡淡的竹香与酒香,看上去既古朴又别致。
叶启章亲自带队,隋远超挑选的二十名精壮汉子手持顺子准备的简易棍棒,护卫车队左右。他们眼中虽有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为家园而战的决心。
“启章,路上小心!”叶代良带着留守的村民送至村口。
“哥,早点回来!”叶启炎喊道。
顺子抱拳:“东家放心,村里有我和启炎。”
叶启章重重点头,翻身上马,手臂一挥:“出发!”
车队在晨曦中,向着府城方向辘辘而行。沉重的车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寒门秀才:开局熬糖震惊大明 仿佛碾在每个人的心上,也承载着整个文庄的希望。
第五日傍晚,宁波府城。
叶启章押运的车队终于抵达。钱掌柜早己安排好人手接应。卸货、清点、入库,一切有条不紊。
然而,市场的反应却比预想的要复杂一些。白糖和普通甜酒销路顺畅,但新奇的“竹筒酒”和烈性“烧喉刀”,虽吸引了不少目光,问津者却多是图个新鲜,大批量的采购订单并未立刻出现。时间只剩下一天半了!
叶启章站在“醉仙楼”二楼的窗前,望着窗外繁华的街市,眉头紧锁。他低估了府城商人们的谨慎,也高估了新产品的接受速度。
“东家,要不……我们降价?”钱掌柜提议道,脸上满是焦虑。
“不行!”叶启章断然拒绝,“降价不仅利润受损,更会坏了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价格口碑。必须另想办法。”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代的商业思维快速运转。忽然,他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钱伯,你立刻去办两件事!”
“第一,找城里最好的刻印匠人,连夜赶制一批小巧精致的竹牌,上面刻上‘文庄贡品’西字,再编上号码!”
“第二,将‘竹筒酒’和‘烧喉刀’重新包装,每筒竹酒系上一块竹牌,烈酒用特制的锦盒装盛。然后,给城里最有名望的几家士绅、商会头目,还有……知府衙门、海防同知衙门,都送去一份‘试饮品’,就说文庄特产,聊表敬意,请大人们品鉴提点!”
钱掌柜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东家,您这是要……借势?”
“不错!”叶启章嘴角露出一丝算计的笑容,“光是新奇不够,得给它们贴上‘稀缺’、‘有背景’的标签!‘贡品’是噱头,送给官府才是关键!只要有一位大人表现出兴趣,那些观望的商人自然会闻风而动!”
这是一种冒险的营销,但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或许是打破僵局最快的方法。叶启章这是在赌,赌这个时代的官商心理,赌他的产品足够优秀能入那些大人的眼。
第六日,文庄。
留守的村民们在煎熬中度过了一天。祠堂里的香炉中,代表时间的香一寸寸缩短。叶代良坐立不安,不时望向村外的大路。叶启炎和顺子更是加强了巡逻,以防官差提前到来,引发骚乱。
府城这边,叶启章的策略开始奏效。
先是几家士绅府上派了下人来问价,接着,海防同知衙门的一位师爷竟然亲自来到“醉仙楼”,对“竹筒酒”赞不绝口,暗示同知大人对此物颇感兴趣,并当场订购了二十筒。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府城商界传开。
原本观望的商人们立刻行动起来,“文庄竹酒”和“烧喉刀”瞬间成了抢手货,价格不仅稳住了,甚至还被小幅抬高。库存迅速清空,带来的货物销售一空!
当叶启章将沉甸甸的银钱,特别是那几个官银锭子放在叶代良和众族老面前时,整个祠堂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凑够了!真的凑够了!”
“启章做到了!我们文庄有救了!”
叶代良老泪纵横,紧紧握住叶启章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然而,叶启章的脸上却看不到太多喜悦。他望着欢呼的村民,心中清楚,这只是一次暂时的胜利。官府的贪欲是个无底洞,这次利用了官府的势,下次呢?文庄不能总是这样被动应对。
他必须拥有更强大的实力,更稳固的产业,甚至……更需要让人忌惮的力量。
危机的暂时解除,反而让他看到了更深层次的生存困境。未来的路,依然布满荆棘。
(http://www.220book.com/book/MS9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