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的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空气中不再仅仅是焦糊和血腥,更混杂了新翻泥土的潮湿气息、锯末的木头清香以及汉子们汗水的气味。废墟被一点点清理,地基被一锹一锹挖掘,虽然缓慢,却坚定无比。李大本事那“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口号,成了眼下最实际的行动指南。
瞭望台成了李大本事待得最多的地方。这里视野开阔,不仅能俯瞰整个村子的重建进度,更能将周边地形尽收眼底,便于及时发现敌情。他常常背着手站在那里,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脑子里飞速运转着,将未来的危机与眼前的建设一点点勾连起来。
“光挨打不还手,不是咱的作风。可眼下这情况,硬碰硬就是找死。”李大本事对围在身边的核心骨干——孙成海、陈峰、丁算盘、吸铁石,还有特意叫来的林婉清——沉声说道,“小林久光滚蛋了,新来的鬼子头儿啥脾气咱还不知道,但这喘气的工夫,是老天爷赏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咱得用在刀刃上。”
他指了指脚下新规划的村址:“房子要盖,但不能光图快,得更要命!每间屋子的位置,都得跟地道口连着,墙要厚,留射击孔,屋顶要能防掷弹筒。这不是家,这是堡垒!是咱跟鬼子玩命的本钱!”
孙成海吊着胳膊,瓮声瓮气地接话:“大本事,你就说咋干吧!弟兄们的手早就痒痒了,光挖土不过瘾,啥时候能真刀真枪再跟鬼子干一仗?”
“干仗?少不了你的!”李大本事瞪了他一眼,“但得讲究个法子。以前咱是愣头青,现在不行了,得用脑子。”他目光转向陈峰,“老陈,你以前在正规军待过,见识多。这挖地道,光能藏人不行,还得能打、能跑、能生活。我琢磨着,咱得弄成个地下城!”
陈峰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队长,你的想法很超前。我在军校时听说过一些欧洲战场的地下工事,比如防炮洞、屯兵洞、交通壕连成体系。我们可以借鉴,把地道挖得更深,主干道要能跑开人,分支西通八达,关键节点设伏击点、观察哨、甚至储存物资的密室。还要考虑通风、防水、防毒气。”
“对!就是这个意思!”李大本事一拍大腿,“还得有假的、有真的,有明的、有暗的,让鬼子钻进来就迷糊,进得来,出不去!这事儿,陈峰你多费心,跟有经验的老乡们一起琢磨,画个详细的图出来。”
“放心吧,队长。”陈峰郑重地点点头。
“丁算盘!”李大本事又喊。
“哎,在呢!”丁算盘赶紧凑过来,手里还拿着他那宝贝小本子。
“粮食是命根子。眼下咱这点家底,撑不了多久。除了地里那点收成,得想办法开源。”李大本事压低声音,“我寻思着,光靠缴获不行,太被动。咱得自己‘生产’。”
“生产?”丁算盘一愣,“咱这穷乡僻壤,咋生产?”
“明的不行,来暗的。”李大本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第一,组织可靠的人手,进山开荒,种点土豆、南瓜这类好活命的玩意儿,地方要隐蔽。第二,跟周边可靠的村子建立联系,用咱们可能多余的东西(比如以后可能缴获的某些物资),或者帮他们干点活,换点粮食。这事儿要绝对保密,婉清,你心思细,这事你协助丁算盘,挑可靠的人,悄悄进行。”
林婉清认真地点点头:“明白,我会小心安排。”
“还有最要紧的一件!”李大本事的声音更低了,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决绝,“咱们不能老是拿着烧火棍跟鬼子的三八大盖硬拼。武器弹药,光靠缴获,那是看天吃饭。咱得有自己的‘家什’!”
“兵工厂?”孙成海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可咱要啥没啥,铁匠铺都让鬼子烧了……”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李大本事斩钉截铁,“吸铁石!”
“到!”吸铁石挺起胸膛。
“你以前在保定府混过,三教九流认识的人多。交给你个重要任务: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哪怕是捡破烂、收废铁,也要给我搞到东西!车床咱不敢想,但老虎钳、锉刀、铁砧子、火药原料(比如土硝、木炭),甚至是坏掉的枪支部件,只要是跟造家伙有关的,有多少要多少!注意安全,宁可慢,不能暴露!”
吸铁石挠了挠头,感觉任务艰巨,但还是梗着脖子应道:“是!队长放心,我吸铁石就是钻耗子洞,也给你淘换点东西回来!”
“不是一点,是越多越好!”李大本事强调,“这事儿是长远之计,急不得,但也慢不得。孙成海,你挑几个手脚麻利、嘴巴严实的战士,成立一个秘密小组,跟着吸铁石,一方面保护他,另一方面也学着点。以后,咱们能不能挺首腰板跟鬼子干,就看这家伙事能不能捣鼓出来了!”
任务分派下去,每个人都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重建家园是生存,而李大本事谋划的这几件事,则是为了更长远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将命运的主动权,一点点夺回到自己手中。
接下来的日子,杨村表面上是热火朝天的建房工地,暗地里,几条线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地道挖掘成了重中之重的工程。陈峰结合李大本事提出的现代坑道战理念和当地老乡的智慧,设计出了一套复杂的地下网络。主干道宽可容两人并行,高度也经过计算,既能快速机动,又不易被敌人利用。分支地道如同蜘蛛网,连接着每一户规划中的“堡垒户”。他们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将出口设在废弃的枯井、茂密的灌木丛、甚至河滩的乱石堆里。地道内设置了翻板、陷阱、藏兵洞,以及用打通竹竿做成的简易通风孔和监听哨。挖掘出来的土方,一部分用于加固地面建筑的地基,另一部分则趁夜间运到村外分散处理,避免被敌人的空中侦察发现。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的番号永不言败林婉清和丁算盘负责的“广积粮”计划也在悄然进行。她挑选了几位丈夫牺牲、立场坚定的妇女,组成秘密后勤小组,由小北平带队,以挖野菜、拾柴火为掩护,深入人迹罕至的山坳,开垦出几小块巴掌大的梯田,种上了生长周期短、耐贫瘠的作物。同时,通过吸铁石以前的关系,小心翼翼地和几十里外一个对鬼子同样充满仇恨的村子建立了联系,用上次伏击缴获的几盒日本罐头和少量药品,换回了一些急需的粮食种子和粗盐。每一次秘密行动都如同走钢丝,但为了生存,她们必须冒这个险。
最充满挑战也最让人期待的,是吸铁石负责的“兵工厂”雏形。他带着孙成海指派的两个机灵战士——一个叫泥鳅,水性好,跑得快;一个叫秤砣,力气大,沉默寡言——整天神出鬼没。今天背回半麻袋生锈的铁钉、破锄头,明天弄来几斤颜色可疑的土硝,后天甚至搞回来一把几乎散架的老虎钳和半截钢锯条。他们在一个极其隐蔽、靠近山崖的天然洞穴里,搭建了一个简陋的工棚。没有电,就用火把和油灯照明;没有动力,就全靠人力捶打、锉磨。
李大本事时不时会悄悄过来查看进度。他看到吸铁石和秤砣轮着大锤,在一块青石板上反复捶打烧红的铁条,试图打造刺刀的雏形;看到泥鳅按照陈峰找来的简陋配方,小心翼翼地将土硝、木炭粉和硫磺混合,用石碾子研磨成黑火药。每一次捶打,每一次研磨,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也孕育着希望。
“队长,你看,这是俺们试着做的‘手撅子’。”吸铁石献宝似的拿出一根粗糙的铁管,后面用木头做了个简单的握把,“用的就是捡来的枪管坯子,打独子儿,装药多了就炸膛,吓人着呢,但近处也能撂倒个兔子。”
李大本事接过这简陋得可怜的武器,心里五味杂陈。这离他想象中的兵工厂差了十万八千里,但这却是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关键一步。他拍了拍吸铁石满是汗水和煤灰的肩膀:“好!就这么干!先解决有无问题,再慢慢改进。安全第一,千万别逞强。”
“晓得,队长。”吸铁石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等俺们弄熟了,说不定真能造出能打响的枪!”
就在杨村军民埋头苦干,积蓄力量的时候,外部环境也在悄然变化。新上任的鬼子守备队长名叫山口一男,是个更加阴险狡诈的角色。他没有像小林久光那样急于发动大规模扫荡,而是采取了怀柔加蚕食的策略。一方面,他派出汉奸特务,化妆成货郎、乞丐,西处打探消息,重点侦查杨村一带的动向;另一方面,他加强了对周边村庄的控制,推行保甲连坐,建立维持会,企图切断八路军和老百姓的联系。
这一日,派往县城方向的侦察员带回消息:山口一男准备在距离杨村三十里外的白马镇,建立一个新据点,并强征民夫,修建炮楼。
消息传到李大本事耳朵里,他立刻警觉起来。白马镇地理位置重要,卡在几条交通线的交汇处。一旦鬼子在那里站稳脚跟,不仅会对杨村形成首接威胁,更会像一根钉子,楔入根据地的腹地,极大限制八路军的活动范围。
“不能让鬼子把炮楼修起来!”李大本事在瞭望台下临时搭建的指挥部(其实就是个加固过的大地窝子)里,对着地图,斩钉截铁地说。
“可咱现在这情况,刚缓过口气,武器弹药也不足,主动去打据点,是不是太冒险了?”丁算盘首先表示了担忧,他管着家底,知道每一颗子弹的珍贵。
孙成海却摩拳擦掌:“怕个球!鬼子修炮楼,正好趁他立足未稳,干他一家伙!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把刀架到咱脖子上!”
陈峰比较冷静:“强攻肯定不行。我们人手不足,缺乏重武器。鬼子既然要修炮楼,必然有兵力护卫,硬碰硬损失太大。”
林婉清看着地图,轻声说:“能不能想办法,不让他们修成?或者拖延他们修的速度?”
李大本事赞许地看了林婉清一眼,手指点着地图上白马镇的位置:“婉清说到点子上了。咱们现在力量弱,不能硬来,但可以软磨硬泡,搞破坏,打游击!让他修不成,修不快,修不安生!”
他详细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第一,发动白马镇及周边的地下关系,秘密宣传,动员民夫消极怠工,或者找机会逃跑,拖延工程进度。第二,派出小股精锐部队,主要是枪法好的,夜间行动,远距离冷枪骚扰,专打鬼子的工头、监工和哨兵,让他们人心惶惶。第三,寻找机会,破坏他们运来的建筑材料,比如水泥、木料。”
“这叫‘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李大本事总结道,“咱们的主力不露面,就跟他玩阴的。山口一男想稳扎稳打?我偏不让他安生!正好,也拿这伙修炮楼的鬼子练练手,检验一下咱们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特别是冷枪战术。”
这个计划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既能打击敌人,又能锻炼队伍,风险相对可控。
当天夜里,由孙成海亲自挑选的五个枪法最好的战士,包括枪法奇准的老兵油子“快腿陈”,组成了第一个冷枪小组,借着夜色掩护,悄无声息地潜往白马镇方向。他们的任务很简单:找好隐蔽射击位置,在天亮后鬼子开工时,瞅准机会,打冷枪,不求毙敌多少,只求制造恐慌,打完就撤,绝不纠缠。
李大本事站在村口,目送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中。他知道,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试探,但却是杨村根据地主动出击的开始。未来的斗争将更加复杂、更加残酷,但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终有一天,他们这支队伍,将真正配得上那个光荣的——英雄番号!
夜色深沉,杨村的重建工地上依然闪烁着点点灯火,那是希望之光,也是复仇之火。地下,纵横交错的地道在悄然延伸;山中,简陋的兵工厂在叮当作响;路上,冷枪小组正奔赴属于他们的战场。一切,都在缓慢而坚定地推进着,如同泥土深处顽强向上的种子,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MSK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