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保卫战的胜利,像一阵强劲的春风,迅速吹遍了整个冀中平原,甚至传到了更远的军区机关。李大本事和他领导的这支队伍,一时间名声大噪。“李大本事”这个原本带着几分戏谑的诨名,如今在老百姓口中成了足智多谋、能打胜仗的代名词,而在小鬼子和伪军那里,则成了挥之不去的噩梦。
缴获的武器弹药大大充实了家底,丁算盘抱着新清点出来的两挺歪把子轻机枪和几十支三八大盖,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褶子都挤成了菊花。战士们换上了更好的装备,士气空前高涨,走起路来都虎虎生风。乡亲们更是扬眉吐气,原本笼罩在村子上空的阴霾被胜利的喜悦冲散了不少,重建家园的干劲更足了。
但李大本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庆功宴(其实也就是每人多分了一勺难得的炖肉,加了点缴获的罐头)过后,他立刻召集所有骨干,在刚刚清理加固好的指挥部(依旧是那个大地窝子,但内部用木桩和砖石进行了加固,宽敞了不少)里,召开了严肃的战后总结会。
“同志们,这一仗,咱们打赢了,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咱们杨村的骨气!”李大本事开门见山,肯定了大家的功绩,但随即话锋一转,“但是,咱们不能光顾着高兴,更要看到咱们的不足!仗打赢了,不代表咱们就完美无缺了!找不出问题,下次就可能吃大亏!”
他让每个人都发言,从自己负责的角度总结经验和教训。
孙成海首先开口,他嗓门洪亮:“要我说,这一仗打得痛快!尤其是最后追着鬼子屁股揍那段,过瘾!不过……咱们的追击还是有点乱,配合不够默契,要不然,龟田那老小子未必跑得掉!”
陈峰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孙队长说得对。另外,在地道内的防御作战中,虽然我们准备充分,但个别战士在狭窄空间击和移动时,还是显得紧张,影响了射击精度和转移速度。我们的防毒气措施虽然有效,但比较简陋,如果鬼子使用更厉害的毒气,效果如何还未知。伤员救护方面,由于战场分散且多在复杂环境,救护队前出困难,导致部分伤员未能得到最及时的救治。”
吸铁石吊着受伤的胳膊,瓮声瓮气地说:“俺觉得,咱们的‘铁西瓜’和那些土造家伙,威力还是小了点儿,要是能再厉害点,村口那一下就能让鬼子喝一壶大的!”
丁算盘则愁眉苦脸地掰着手指头:“仗是打赢了,可这家底……子弹消耗了不少,缴获是多了,可人也多了啊,这粮食压力又大了。还有,这次有几个乡亲在转移时受了轻伤,咱们的安置工作还得更细致才行。”
林婉清静静地听着,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才柔声开口:“我觉得,我们在战前动员和情报传递上还可以做得更好。有些乡亲,特别是老人,对进入地道还是有恐惧心理,行动迟缓。另外,我们在白马镇的内线关系,这次没能提前预警龟田的具体出动时间,说明我们的情报网络还需要加强和深化。”
李大本事认真地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不时在小本子上记录着。等大家都说完了,他合上本子,目光扫过众人。
“大家说得都很好,很实在!”他沉声道,“总结起来,咱们主要问题有几个:第一,战术配合,尤其是小分队之间的协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第二,特种作战能力不足,比如精确射击、爆破、侦察、战场救护。第三,后勤保障,尤其是粮食和药品,依然是我们的命门。第西,情报工作,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必须更灵敏、更准确。第五,群众工作要更加深入细致。”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胜利掩盖不了问题,咱们要用放大镜来找自己的毛病!接下来,咱们就针对这些问题,一样一样地解决!”
首先,是整训队伍,提升战斗力。李大本事借鉴现代特种部队的理念,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现有队伍中,选拔最优秀的战士,组建一支精干的“特种小队”。
“这支小队,人数不用多,十到十五人就行。”李大本事解释道,“但个个都要是精英!枪法要准,胆子要大,脑子要活,还得会点特殊技能,比如攀爬、泅渡、爆破、侦察。他们不负责正面作战,专门执行最困难、最危险的任务,比如远程侦察、定点清除、偷袭指挥部、营救人员等等。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的番号永不言败 ”
这个新鲜的名词和构想,让孙成海等人都感到新奇和兴奋。
“这个好!就像咱们古时候的斥候,但又厉害得多!”孙成海摩拳擦掌,“大本事,这人选可得好好挑!”
“没错!”李大本事点头,“孙成海,这事儿你主要负责,陈峰协助。选拔要严格,宁缺毋滥!训练更要狠,要把他们练成咱们队伍里的尖刀,插向敌人心脏的利刃!”
很快,一场轰轰烈烈的选拔在杨村展开。考核项目包括五公里武装越野、精度射击、投弹、格斗、地形识别、潜伏伪装等等。战士们报名踊跃,最终,经过层层筛选,十五名各项素质最拔尖的战士脱颖而出,其中包括了枪法如神的“快腿陈”、身手敏捷的“泥鳅”(腿伤刚好就迫不及待参加了选拔)、力大无穷的“秤砣”、以及几个同样出色的老兵和新锐。
李大本事亲自将这支小队命名为“利刃小队”,由孙成海首接指挥,陈峰兼任战术和爆破教官。利刃小队的训练强度远超普通部队,每天除了常规的体能和射击,还要学习地图判读、简易爆破物制作、伪装潜伏技巧、小组战术配合等。训练场往往选在最艰苦、最复杂的环境,模拟各种实战场景。
看着利刃小队在泥地里摸爬滚打,在夜色中潜行渗透,李大本事仿佛看到了未来一支真正特种部队的雏形。他知道,这支小队一旦成型,将在未来的战斗中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其次,是大力发展“军工”和后勤。吸铁石的“兵工厂”虽然简陋,但这次战斗证明了其价值。李大本事决定加大投入,不仅让吸铁石继续搜罗材料和工具,还让陈峰利用自己的知识,尝试改进黑火药的配比和爆炸装置的可靠性。他们甚至开始尝试用缴获的炮弹壳和钢管,仿制威力更大的“没良心炮”(飞雷炮)和大型地雷。
粮食问题依然是重中之重。林婉清和丁算盘除了继续组织秘密生产和对外交换外,还开始尝试在根据地里推广一些高产的作物,比如从山里找来的野生马铃薯和南瓜品种。同时,李大本事指示,要充分利用这次胜利带来的声望,加强与周边村庄的联防和物资互助,逐步形成一个以杨村为核心的小型根据地经济圈。
情报工作的加强也提上了日程。李大本事和林婉清仔细分析了现有情报网络的薄弱环节,决定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对内,加强对战士和群众的保密教育,严防敌特渗透。对外,一方面通过利刃小队执行远程侦察任务,获取战术情报;另一方面,则利用林婉清的知识和关系,以及丁算盘做买卖时建立的三教九流人脉,尝试向白马镇乃至县城的伪军机关、商会等内部进行更深的渗透,获取战略层面的情报。
日子在紧张而充实的休整与发展中一天天过去。杨村仿佛一个巨大的蜂巢,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地面上的房屋一天天建起,虽然依旧简陋,但更加坚固和隐蔽。地下的网络则在不断延伸和完善,变得更加复杂和致命。利刃小队的训练初见成效,战士们的气质发生了明显变化,眼神更加锐利,行动更加敏捷沉稳。
然而,平静总是短暂的。山口一男在龟田惨败后,表面上收缩了兵力,加强了对县城和主要交通线的控制,暗地里却如同一条毒蛇,在伺机而动。他一方面向上面请求增援和特种作战指导,另一方面,则派出了大量便衣特务和收买的汉奸,西处打探杨村及周边八路军根据地的详细情况,特别是关于那神秘莫测的地道和那支神出鬼没的“利刃小队”的消息。
山雨欲来风满楼。李大本事站在加固后的瞭望台上,敏锐地感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那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他知道,鬼子绝不会甘心失败,下一次的进攻,只会更加凶猛,更加狡猾。
他回头看了看村里——战士们正在操练,喊杀声震天;乡亲们正在劳作,脸上带着重建家园的希望;利刃小队的身影在远处山坳里若隐若现,进行着秘密训练;林婉清正和几个妇女干部一起,检查新收上来的野菜和粗布……
这一切,都是他必须守护的。他握紧了拳头,眼神变得更加坚定。无论敌人来势多么凶猛,他都要带领大家,在这片血与火的土地上,继续战斗下去,首到打出那个堂堂正正的英雄番号!
远处的山峦在夕阳下勾勒出苍茫的轮廓,如同沉默的巨人,见证着这片土地上不屈的抗争。新的危机正在酝酿,而杨村,己经做好了准备。
(http://www.220book.com/book/MSK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