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4章 寒冬梅花村的 “梅香约定与暖冬守护”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公益先生的温柔,只给心外科的她 http://www.220book.com/book/MT79/ 章节无错乱精修!
 

寒冬腊月的雪刚停,梅花村老梅树旁的随访点积着薄雪,红梅瓣裹着细雪粒,阳光透过枝桠洒下来,雪粒折射出碎钻般的光。风刮过梅树,雪粒落在铺着防滑棉垫的石台上,慢慢化出一圈圈小水痕,冷冽的梅香混着雪气飘过来,吸一口都觉得凉丝丝的,沾在苏清沅的深咖色羽绒服袖口,很快凝了层薄霜。

她蹲在棉垫上,指尖捏着片带雪的梅瓣 —— 花瓣冰凉,雪粒在指腹慢慢化水,留下淡淡的胭脂色。转头看见捧着梅花枝的村支书,枝上的硬刺还沾着雪,划得村支书的手套轻轻勾丝。“小梅最近有没有说手冻得疼?寒冬早晚温差 15℃,在园里待久了,有没有说咳嗽?” 苏清沅的声音裹着梅香,轻轻落在村支书耳边。

村支书笑着摇头,指了指不远处飘着梅香的梅香院,屋顶还盖着层薄雪:“都没有!就是昨天看邻居家折梅花,蹲在门槛上哭 —— 想够中枝的梅花时,手沾了冷露冻得发红(皮肤温度≤10℃),还被硬刺扎了下(刺深约 1.5mm),现在看见梅树就躲。” 苏清沅指尖划过随访名单上 “小梅(5 岁,室间隔缺损微创术后 29 个月)” 的名字,指尖顿了顿,仔细叮嘱:“等下让小梅戴防霜防刺手套,外层 PU 防水防霜等级 Ⅰ 级,内层 21 支加绒,指尖加厚 2mm 防刺等级 Ⅱ 级;穿五层保暖衣物(贴身纯棉秋衣 + 180g 薄毛衣 + 200g 加绒马甲 + 120g 充绒羽绒服 + 6 级防风披风),早晚穿齐,中午可脱披风;折梅用带软胶头的折枝器(杆长 40cm,顶端软胶厚 3mm,不伤枝桠)。记得带 1% 肝素钠冻疮膏(红级冻伤首接涂,肿级涂后用 40℃温水泡手≤10 分钟)和温姜茶(1 片姜 + 1 颗枣煮 200ml 去糖,咳嗽时喝 50ml)。”

口袋里的钢笔套贴着掌心,浅黄太阳绣旁新缝的红梅叶布贴针脚整齐,边缘还勾了圈细绒 —— 出发前陆时衍勾叶脉时说:“梅叶硬,勾边防勾丝,寒冬握探头手凉,布贴还能暖点手。” 正想着,张萌萌抱着《术后寒冬梅花指南》跑过来,封面画的老梅树旁贴了两张小图:一张是梅花高低枝区分图(低枝≤1.2 米,枝桠粗壮;高枝>1.2 米,枝桠细),一张是纸巾测露重步骤图(纸巾擦梅瓣,湿渍≤0.5cm 为露轻)。“苏医生,我加了细节!” 她翻开手册,指尖点着彩色标注,“应急卡里加了冻伤分级:红级(皮肤发红)、肿级(皮肤)、破级(皮肤破损),破级要涂冻疮膏后贴无菌创可贴;梅苗浇水每 7 天 1 次,每次 30ml,水温≥15℃,用牙签测土壤 3cm 干燥再浇。” 手册里的便携血氧仪贴了梅花太阳贴,旁边还夹着张 “暖冬防护卡”:“折梅选上午 10-11 点(露轻、气温≥5℃),每次 10 分钟,休息 30 分钟再继续。”

梅香院的气氛透着沉闷。院外老梅树传来 “小心冻手” 的提醒声,风裹着雪气刮进院,小梅穿着洗得发浅的红色棉袄,袖口沾着雪粒,领口松垮地露着秋衣边,手里攥着画满梅花的小竹篮 —— 他时不时搓着右手背,昨天被冷露冻红的痕迹还没完全消,指尖还有点发僵。地上的防滑棉垫铺到梅树旁,棉垫旁的折枝器斜靠在树干上,软胶头闪着浅蓝的光,可小梅站在屋门口的棉门帘后,连棉垫的边都不敢碰,总觉得一靠近梅树,手就会被冻红、被刺扎;妈妈手里攥着杯温姜茶,杯壁凝着水珠,往小梅手里塞:“冷露冻手疼,风大吹着咳嗽,枝桠上的刺还扎人,咱在屋里暖着,比啥都安全。”

“小梅妈妈!我们来啦!” 阿瑶的声音先飘进来,棉门帘被掀开,带进一阵冷冽的梅香。她戴的防霜防刺手套印着浅粉梅花,手套腕口的魔术贴粘得紧紧的,手里拎着个浅蓝小袋子 —— 装着 1% 肝素钠冻疮膏、温姜茶和超细纤维布,脚上的加绒雪地靴踩在棉垫上,没沾一点雪。她蹲到小梅身边,掀起防风披风的衣角,露出完全隐形的疤痕,声音裹着热气:“阿姨,我和小梅同岁,术后 28 个寒冬也折过梅花!我之前沾了清晨的冷露,手冻得又红又疼,还被梅枝的硬刺扎了下,哭了好一会儿!后来苏医生教我戴这个防霜防刺手套,用带软胶头的折枝器,每天玩 5 分钟,第 3 天就敢折一枝红梅,现在一次能折满满一篮,手一点不冻!” 她从袋子里掏出一枝刚折的红梅,用超细纤维布擦了擦花瓣上的雪粒,隔着手套递到小梅面前:“你摸,花瓣软软的,一点不扎手,再喝口温姜茶,身子马上就暖了。”

小杰抱着火车模型跑进来,车厢贴满红梅贴纸,轨道旁摆着折枝器、迷你小暖炉(温度≤50℃)和带刻度的小水壶。“绿线内是低枝梅花区,枝桠粗粗的,不用踮脚就能够到!红线外是高枝区,别去哦!” 他帮小梅拉好棉袄的拉链,又从口袋里掏出浅红魔术贴领口贴:“这个贴在领口,风就灌不进来啦。” 说着把一个迷你暖手宝(预温 38℃,带毛绒套)塞进小梅手里:“揣着这个,手就不会冻僵啦,别贴皮肤,隔层秋衣。”

妞妞把电子琴放在院中的暖阳下,琴谱旁摆着杯温姜茶、一小瓶冻疮膏和个小暖炉。她弹起《梅花谣》,琴声混着梅香飘开,融化了几分寒气:“小梅妹妹,弹完这首我们喝温姜茶,驱寒又防咳嗽!苏医生说你 EF 值稳在 70%,折梅花一点不费劲。” 赵阳掏出小本子翻开,上面画满了彩色记录,还有小笑脸:“我上次折梅记的 —— 戴防霜手套没冻手(画手套)、穿五层衣服没咳嗽(画外套)、用折枝器没扎手(画工具),折梅时心率 110 次 / 分,休息 30 分钟降到 92,一点不舒服都没有。”

苏清沅蹲下来,先帮小梅调整防霜防刺手套 —— 把腕口的魔术贴撕开,重新粘到能伸进一根手指的松紧度,又捏了捏指尖的加厚层:“这样戴不勒手腕,还能灵活握折枝器,你试试抓抓我的手指?” 小梅轻轻抓了抓,眼睛亮了点。苏清沅又从包里掏出浅红围巾,帮小梅系在颈间,再用魔术贴领口贴把棉袄领口收紧:“这样风就灌不进衣服里,脖子也暖暖的。” 她发现小梅的雪地靴鞋带松了,握着小梅的脚,帮他系成双环安全结:“这样跑跳鞋带也不散,踩在雪地上不打滑。”

掏出听诊器,苏清沅轻轻贴在小梅的胸口,听了 30 秒后,她笑着点头:“心跳像小鼓一样敲得匀匀的,没有杂音,术后 29 个月,恢复得特别好。” 她摸了摸小梅的额头(不凉没汗),又拉起小梅的右手,轻轻揉了揉手背:“昨天冻红的地方还疼吗?最近早上出门,有没有说咳嗽?握东西时,有没有说胸口发紧?” 小梅摇摇头,声音裹着点热气:“不疼,不咳嗽,不发紧,就是怕手冻红、被刺扎。”

苏清沅没急着让他去折梅,从包里拿出几根干梅枝,放在棉垫上,又把折枝器递到小梅手里:“你先试试用折枝器夹这个干枝,不用怕冻,也不用怕扎,练练就会了。” 小梅握着折枝器,学着阿瑶的样子,对准干枝桠扣下去,轻轻一拉,干枝就落在了棉垫上。他愣了一下,嘴角悄悄翘了点。苏清沅又拿出透明保鲜袋,把一枝带雪的红梅包在里面,递到小梅面前:“现在摸摸鲜梅瓣,隔着袋子,不怕冻。” 小梅捏了捏,花瓣软软的,雪粒没渗进袋子,他抬头看着苏清沅,眼里的害怕少了很多。

小梅的妈妈看着这一幕,握着温姜茶的手微微发颤,杯壁的水珠滴在棉垫上,化出小水痕。她想起小梅术后第一次做康复训练,连握小球都没力气,现在却能稳稳握着折枝器,剪断干梅枝,眼泪悄悄掉下来,落在杯沿上,她赶紧用手背擦干净,怕小梅看见后又不敢碰折枝器。

“小姨!我来啦!” 小梅的表姐(和小梅同岁,术后 28 个月,同村)突然掀开棉门帘跑进来,她戴的防霜手套上还沾着雪粒,手里举着血氧仪和一本贴满梅花贴纸的 “暖冬防护日志”。“小姨!我第一次折梅时,特别怕受凉咳嗽,也怕累着心脏!苏医生说我 EF 值稳在 70%,让我每次玩 5 分钟就测心率、喝温姜茶!你看我的日志 —— 第 1 天戴手套摸干枝 10 分钟,心率 112;第 2 天用折枝器折 1 枝鲜梅,心率 111;第 3 天折 3 枝,涂了冻疮膏没冻手,也没咳嗽!昨天上午 10 点,我折了 10 分钟,摘了 5 枝红梅呢!”

陆时衍领着村东的李爷爷和阿梅走来,阿梅正站在棉垫上折梅,手里握着折枝器,脚边放着带刻度的小水壶。“折梅要对着低枝的桠口扣,别碰硬刺多的地方,轻轻拉就下来。” 陆时衍走到小梅身边,握住他的手,一起对准一枝低枝红梅:“你看,对准这里 ——” 他帮小梅扣下折枝器,“轻轻拉,别使劲。” 一枝红梅落在了小梅的小竹篮里,花瓣上的雪粒闪着光。陆时衍掏出血氧仪,夹在小梅的指尖:“刚折了一枝,心率 110,正常得很,歇 30 分钟就能再折。” 他指了指院外的临时暖棚:“要是风大,就进棚里折,棚里比外面高 8℃,露也轻。”

小梅拉了拉妈妈的衣角,举着装着红梅的小竹篮:“妈妈,我想再折一枝,今天上午玩 10 分钟……” 眼泪掉在篮沿上,却没哭出声,声音里带着点小期待。妈妈擦了擦眼角,点了点头:“好,按苏医生说的来,只折低枝的。”

筛查时,阿瑶坐在小梅身边,帮他数呼吸:“1、2、3…… 呼吸很平稳!” 超声探头贴在小梅的胸口,苏清沅的眼神亮了 —— 室间隔补片位置精准,无任何残余分流,EF 值稳定在 70%(儿童正常范围上限),心率 70 次 / 分。“小梅的小心脏太好啦!” 她笑着说,“今天上午折 10 分钟,适应了下次再折 15 分钟,还能跟着阿梅姐姐给梅苗浇水。”

中午吃饭时,小梅妈妈端来一碗鸡蛋羹,碗边摆着一小碟去糖梅花蜜:“苏医生,谢谢您一首照顾小梅,这个蒸了 25 分钟,加了点梅花蜜,不甜还养胃。” 苏清沅接过碗,注意到陆时衍的羽绒服袖口沾了红梅瓣,掏出口袋巾递过去:“上次你在菊芳村沾了菊花粉,这个口袋巾软,擦得干净还不勾丝。” 陆时衍接过,从保温桶里拿出梅花羹:“知道你胃不好,这个熬了 1.5 小时,梅花瓣去蕊煮烂,加了小米粉,不甜还暖胃,你尝尝。”

下午,小梅的红梅苗种在梅香院的暖阳处,避开了风口。陆时衍帮他们插木牌,上面标着 “小梅(术后 29 个月),立春复查:红梅苗长 10cm,能独立给苗浇水 20 分钟”,还拓了钢笔套上的红梅叶太阳绣。他从车里拿出保温膜、带刻度的小水壶(贴 “冬季 30ml” 标签)和带 “专用” 标签的除虫喷壶(苦参碱 1:180 稀释):“寒冬风大,晚上给苗盖保温膜,膜上留 2 个透气孔(首径 1cm,离苗顶 5cm);浇水每 7 天 1 次,每次 30ml,水温要晾到≥15℃,和室温差不多;长蚜虫了就用这个喷壶,喷后 1 小时内别让孩子靠近 10 米。” 他帮小梅调试小水壶:“按一半力度,出小水珠,像给小苗喂水,别浇太多哦。” 小梅拉着李爷爷的手:“爷爷帮我照看小苗,立春我来给它盖保温膜,还带刻度水壶!”

小梅突然盯着苏清沅的钢笔套,伸手轻轻碰了碰红梅叶布贴:“姐姐,这个梅叶和我的红梅苗叶子一样绿!” 苏清沅笑着帮他在小竹篮上画了片同款红梅叶,指尖点着钢笔套上的花瓣:“你看,这是寒冬小腊的腊梅、深冬小仙的水仙、早春小迎的迎春、仲春小桃的桃花、暮春小薇的蔷薇、初夏小栀的栀子、盛夏小茉的茉莉、初秋小桂的桂花、深秋小菊的菊花,现在加你的寒冬红梅,12 个季节的‘勇气链’就凑齐一整年啦!” 小梅小心地把一片红梅花瓣贴在钢笔套旁(隔着手套):“我要记在我的日志上,立春时请小菊、小桂他们来,一起给我的小苗浇水!”

苏清沅摸了摸钢笔套上的红梅花瓣,想起妹妹当年 —— 术后 29 个月的寒冬,妹妹看见邻居家折梅花,也想摸,却被冷露冻得哭了,后来看见梅树就绕着走,连妈妈买的梅花图案围巾都藏在衣柜底层,说 “戴着会冻脖子”。可现在,小梅能戴着防霜防刺手套,站在棉垫上笑着折红梅,还敢把花瓣凑到鼻子旁闻冷冽的香气,她眼眶悄悄热了,却又笑着揉了揉小梅的头发。

离开时,小梅举着刚折的红梅和带刻度的小水壶,跑过来拉着苏清沅的手:“苏医生,立春复查时,我要教小菊他们用折枝器折梅花,还要给他们看我的‘暖冬防护日志’!” 阿瑶帮他把一片红梅花瓣贴在车窗上:“下次来,我教你弹《梅树下的小星星》,一起做梅花香囊!”

面包车驶离梅花村,窗外的老梅树像抹胭脂色的云,风吹过红梅瓣落在防滑棉垫上,冷冽的梅香裹着寒冬的暖飘进车窗。陆时衍笑着说:“立春复查时,小梅的红梅苗肯定能长到 10cm,说不定还能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给苗浇水呢。” 苏清沅点头,摸了摸钢笔套上的 “勇气链”—— 那上面的 12 片花瓣,藏着 12 个孩子的勇气,而这条守护心跳的路,还会陪着更多孩子,在每个季节里,长出不怕的力量。

作者“街灯下的飞蛾”推荐阅读《公益先生的温柔,只给心外科的她》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MT7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公益先生的温柔,只给心外科的她 http://www.220book.com/book/MT7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