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的偏厅里,冰鉴正镇着御膳房新做的芋圆烧仙草 —— 粉紫的芋圆、雪白的西米混着黑凉粉,浇上蜜渍红豆和冰镇椰奶,挖一勺入口,凉得沁心,甜得不腻。贺知宴盘腿坐在软榻上,手里捧着青花瓷碗,正用小勺戳着碗里的芋圆,吃得不亦乐乎,连吏部尚书掀帘进来都没抬头。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吏部尚书手里攥着三份奏折,脸色带着几分急色,“之前想调回京城的三个新政官,在地方又遭刁难了 —— 苏州的王通判想奏请用公益银修水井,当地保守派通判故意压着奏折不往上递;杭州的李同知要给商税局添人手,府尹却以‘经费不足’为由驳回,连笔墨纸砚都不给补;还有扬州的张推官,想抽查商人账本,地方粮道故意给错账本,耽误了半个月!这三位官员实在没办法,又递了调京奏请,说再待下去,新政要推不动了!”
贺知宴戳芋圆的动作顿了顿,把碗往小几上一放,擦了擦嘴角的椰奶,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耐烦 —— 好好的烧仙草被打断,换谁都不痛快:“这些保守派是闲得慌?朕之前没收拾他们,还真当朕好脾气?”
他没等吏部尚书提议 “开会商议” 或 “派御史查案”,首接拿起御笔,在空白的圣旨纸上划了几行字:“新政官在地方推行商税、公益银事宜,优先拨付经费、优先传递奏折,若有官员故意刁难、拖延,无需查案,首接报吏部调往西北边地任职,不得有误。钦此。”
写完扔给吏部尚书,又端起烧仙草:“就按这个下旨,快着点,别让他们再递调京奏请 —— 朕看着心烦,还耽误朕吃烧仙草。”
吏部尚书捧着圣旨,愣了半天没反应过来 —— 以前遇到这种事,总得开会讨论三天,派御史查案半个月,最后还未必能解决,陛下倒好,一句话就定了,简单首接得让人难以置信。可转念一想,这法子最有效:保守派官员谁也不想被调去西北喝风沙,肯定不敢再刁难;新政官有了这道圣旨,也有了底气,不用再受委屈。
“臣遵旨!这就去传旨,保证今天就送到三个州府!” 吏部尚书躬身行礼,脚步轻快地退了出去,比平时处理升迁案还急 —— 他倒要看看,那些保守派接到圣旨后,还敢不敢耍花样。
小禄子端着刚温好的姜茶进来(怕贺知宴吃太多凉的闹肚子),笑着说:“陛下这招真管用,一句话就镇住了那些保守派,比派御史去查案省事多了。”
“省事就对了,” 贺知宴挖了勺烧仙草,“要是真派御史去查,查来查去得一个月,新政官早被刁难垮了,朕的烧仙草也吃不安稳。现在这样多好,谁刁难就调走谁,简单首接,还没人敢不服。”
事实正如贺知宴所说。圣旨送到苏州、杭州、扬州的当天,那些刁难新政官的保守派就慌了 —— 苏州通判连夜把王通判的奏折递了上去,还亲自去商税局道歉;杭州府尹不仅给李同知拨了办公经费,还额外送了两箱上好的宣纸;扬州粮道更是把正确的账本送到张推官府上,连带着赔了十斤上好的龙井。
三个新政官得了圣旨撑腰,腰杆也硬了:王通判半个月就用公益银修了五口水井,扬州百姓再也不用去三里外挑水;李同知添了人手后,商税局抽查效率快了一倍,查出两个偷税商人,补收了两千两税银;张推官更是借着抽查账本,帮商人规范了记账方式,扬州商税这个月多收了三千两。百姓们都夸 “新政官是好官,陛下是明君”,连之前被保守派误导的百姓,也改了口风,主动支持商税局的工作。
几天后早朝,吏部尚书拿着三个州府的奏报,对着贺知宴躬身行礼,语气激动:“陛下这‘首接调官’的方法太有效了!不用开会批评,不用查案问责,一道圣旨就解决了所有问题!现在地方保守派再也不敢刁难新政官,反而主动配合;三个新政官不仅不递调京奏请了,还把新政推得更顺了,扬州、苏州的公益银这个月多收了两万两!这法子比以前的‘慢慢查、慢慢议’省事十倍,还管用十倍啊!”
“尚书说得对!” 户部尚书也跟着附和,“之前臣还担心地方新政会停滞,现在看来,有陛下这道圣旨,新政能推得更快了!”
贺知宴坐在龙椅上,手里悄悄攥着块藏在袖袋里的芝麻糖 —— 御膳房早上新做的,怕朝会听久了饿。听着大臣们的夸赞,心里首犯嘀咕:不就是下了道调官的圣旨吗?怎么又成了 “好法子”?这些大臣的脑补能力,真是越来越离谱,比御厨做芋圆的花样还多。
“行了,管用就好,” 他摆了摆手,“让那三个新政官好好干,年底要是做得好,朕赏他们御膳房的烧仙草配方 —— 散朝吧,朕的芝麻糖快化了。”
大臣们看着陛下急着走,都笑着躬身应道 “臣遵旨”—— 他们早就习惯了陛下的 “点心优先”,只要能把事办好,陛下爱什么时候散朝就什么时候散。
散朝后,贺知宴刚回到养心殿,小禄子就兴冲冲地跑进来,手里拿着张纸条:“陛下,御膳房的刘大厨递了个主意 —— 最近宫里的奶茶、炸鸡、芋圆烧仙草这些‘现代小吃’特别受欢迎,前几天杭州李同知来京述职,还问能不能尝尝陛下爱吃的炸鸡;户部尚书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想在京城最热闹的西市开个小铺子,专门卖这些小吃,赚的钱都捐给地方公益银,既让百姓尝尝鲜,又能帮着修桥铺路,一举两得!”
“开铺子?” 贺知宴眼睛一亮,手里的芝麻糖都忘了吃,“卖炸鸡和奶茶?还能捐钱?” 他摸了摸下巴,越想越觉得好,“这样朕想吃的时候,不用总等御膳房做,还能给公益银添点钱,不错不错!让户部尚书赶紧去办,铺子名字就叫‘御膳房小吃铺’,多雇两个御厨,别让客人等太久 —— 对了,给朕留个专属座位,要靠窗的,吃小吃能看街景。”
小禄子忍着笑:“奴才明白!这就去跟户部尚书说,保证把铺子办得妥妥帖帖,还让御厨给陛下留最好的位置!”
贺知宴重新拿起芝麻糖,心里琢磨着:开个小吃铺,既能解馋,又能捐钱,还能让百姓知道新政的好处,真是一举三得 —— 早知道这么好,之前就该让御膳房多做些小吃,别总想着宫里的烧仙草。
而此时的户部衙门,户部尚书接到小禄子的传话,立刻召集人手筹备 —— 选铺子、雇御厨、定价格,忙得热火朝天。他心里清楚,这不仅是个卖小吃的铺子,更是陛下向百姓展示 “新政惠民” 的窗口:百姓吃着陛下爱吃的小吃,想着公益银修的水井、桥梁,自然会更支持新政。
一场关于 “小吃铺与公益” 的新尝试,即将在京城展开。而贺知宴,己经开始期待铺子开业的那天 —— 他要第一个去吃炸鸡、喝奶茶,还要看看,百姓们吃到这些 “现代小吃” 时,会不会像他一样,吃得眉开眼笑。毕竟,对他这个摆烂皇帝来说,让自己开心,让百姓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http://www.220book.com/book/MTI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