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后章.新程(十五)

小说: 十日终焉:囚笼   作者:东头仔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日终焉:囚笼 http://www.220book.com/book/MTJP/ 章节无错乱精修!
 

新年刚过,小镇还浸在年味里,齐夏就带着“小守护者小队”的孩子们忙了起来——他们要筹备第一期《小镇守护报》。图书馆的长桌上,摊满了孩子们的手账、锚点照片和维护日志,林晓正趴在桌上,用彩色笔给报纸画报头,周子轩则在旁边整理“锚点维护动态”的素材,整个屋子都飘着墨水和纸张的清香。

“报头要画钟楼、古榕和老井!”林晓拿着画笔,在纸上勾勒出三个锚点的轮廓,还在旁边加了个小小的齿轮图案,“这样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咱们小镇的守护报。”齐夏凑过去看,笑着点头:“再加上‘传承’两个字吧,这是报纸的核心呀。”林晓立刻动笔,把“传承”两个字写在报头下方,字体歪歪扭扭却满是认真。

第一期报纸的内容,齐夏和孩子们一起定了西个板块。“锚点维护动态”里,记录了上个月月圆夜的维护情况,还附了一张孩子们检查古榕气根的照片;“小守护者日记”选了三篇最有代表性的日记,有林晓写的发现新传导纹的经历,也有周子轩记录的和市里孩子一起维护锚点的故事;“小镇故事征集”栏目里,刊登了张奶奶讲的爷爷年轻时在钟表厂的趣事;最后一个“守护问答”板块,解答了游客常问的“锚点为什么会发光”“怎么加入小守护者小队”等问题。

报纸印刷出来那天,孩子们都特别兴奋,抱着报纸在小镇上分发。老人们拿到报纸,戴着老花镜仔细读;游客们则把报纸折好,放进包里当纪念;镇上的商店老板还主动提出,要把报纸放在收银台旁,方便大家取阅。有个来旅行的作家,读完报纸后找到齐夏,说想把小镇的故事写成一本书,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守护传承。

二月的月圆夜,维护活动多了个新环节——“守护报分享会”。大家围在钟楼前,轮流读报纸上的文章。张奶奶读着自己讲的故事,眼眶有些;孩子们读着自己的日记,声音里满是骄傲;游客们则分享着自己读报的感受,说以后会常来小镇,关注锚点的动态。齐夏看着眼前的景象,觉得《小镇守护报》就像一条纽带,把小镇的人、游客和所有关注守护文化的人都连在了一起。

三月初,市里的非遗保护中心传来消息,说要组织一场“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小镇的“锚点守护故事”走进市里的中小学。齐夏立刻和“小守护者小队”的孩子们准备起来,他们把《小镇守护报》做成了迷你版,准备当作礼物送给市里的同学;还排练了一个新的小话剧,讲述“小守护者小队”的成长故事。

活动第一站是市里的实验小学。孩子们刚走进校园,就被热情的同学们围了起来。林晓带着迷你版报纸,分给大家;周子轩则拿着时光钟模型,演示给同学们看;齐夏则在教室里,给大家讲锚点的秘密和守护的意义。最热闹的是话剧表演环节,当孩子们演到“成功激活锚点”时,台下的同学都热烈地鼓掌,还有很多同学举手,说想加入“小守护者小队”。

活动结束后,实验小学的老师和齐夏约定,要建立“手账交流计划”——两校的孩子定期交换手账,分享各自的生活和守护故事。林晓特意在自己的手账里夹了一片古榕的叶子,写下:“这是我们小镇古榕的叶子,它和锚点一起守护着我们,希望你能喜欢。”

西月,小镇的“锚点文化节”如期举行。今年的文化节多了很多新内容:“守护报展区”展示了往期的报纸和孩子们的手稿;“手账交流区”摆放着两校孩子交换的手账;“非遗体验区”里,孩子们教游客做迷你锚点模型、绣锚点图案的手帕。最受欢迎的是“锚点摄影展”,展出了大家拍的锚点照片,有日出时的钟楼、雨中的老井、月光下的古榕,每一张都充满了小镇的温度。

文化节期间,那个想写小镇故事的作家又来了。他跟着孩子们一起参加维护活动,采访镇上的人,还仔细翻看了爷爷的笔记本和所有的维护日志。他告诉齐夏,这本书会以齐夏的视角展开,记录从发现爷爷笔记本到守护文化成为非遗的全过程,书名就叫《锚点下的小镇》。

五月,齐夏收到了作家发来的书稿初稿。她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书稿,遇到记得不清晰的细节,就一起回忆、补充。林晓还提议,在书里加入《小镇守护报》的精选内容和孩子们的手账片段,让书更生动。作家采纳了这个建议,还说会在书的扉页上,印上“小守护者小队”全体成员的名字。

六月初,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十日终焉:囚笼》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小镇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守护仪式”——市里的非遗保护中心为小镇颁发了“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的牌匾。牌匾挂在图书馆门口,和之前的县级、市级非遗牌匾并排在一起,阳光照在上面,格外耀眼。仪式上,齐夏作为传承人代表发言:“守护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代人的事,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是代代相传的约定。我们会继续带着这份责任,让小镇的守护故事永远流传。”

七月的月圆夜,维护活动来了很多新面孔——有从市里来的同学,有读过《小镇守护报》的游客,还有专门来参加“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揭牌仪式的专家。大家一起检查锚点,填写维护日志,还在“小镇记忆墙”上写下自己的祝福。齐夏看着越来越壮大的守护队伍,忽然觉得,爷爷当年的布局,不仅守护了小镇的安宁,更凝聚了人心,让“守护”成为了一种可以传递的力量。

八月,《锚点下的小镇》正式出版了。作家带着新书来到小镇,在图书馆举办了签售会。签售会上,孩子们拿着书,让作家在扉页上签名;老人们则捧着书,回忆着书中的故事;游客们则把书当作珍贵的纪念品,小心翼翼地收起来。齐夏翻开书,看到扉页上“小守护者小队”的名字,还有书里熟悉的手账片段和报纸内容,眼眶有些——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小镇守护故事的见证。

九月开学后,齐夏应县里的邀请,成为了县里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校外辅导员”,定期去各个学校讲小镇的守护故事。“小守护者小队”的孩子们也成了“小小讲解员”,每次有游客来小镇,他们都会主动上前,讲解锚点的历史和维护情况。周子轩还自己做了一个“锚点知识小手册”,里面记满了锚点的小常识,分发给来参观的小朋友。

十月,天气渐渐转凉,古榕的叶子开始变黄。齐夏担心气温变化影响锚点,特意组织“小守护者小队”加强了维护频率。孩子们每周都会去检查锚点,记录温度和锚点的发光情况。林晓在自己的手账里写道:“今天去检查古榕锚点,发现叶子落在了锚点旁边,我轻轻把叶子捡起来,生怕影响锚点的能量。天气变冷了,但我们守护锚点的心不会变。”

十一月初,市里的非遗保护中心告诉齐夏,小镇的“锚点守护故事”有机会申报国家级非遗,希望她能准备申报材料。齐夏立刻和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父亲整理了这些年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张奶奶和老人们回忆了更多关于爷爷和锚点的细节;“小守护者小队”的孩子们则画了一幅“锚点守护传承图”,把从爷爷到他们这一代的守护历程都画了进去;《小镇守护报》也推出了“国家级非遗申报特刊”,记录小镇守护文化的成长。

申报材料提交上去后,齐夏并没有停下脚步。她和“小守护者小队”一起,发起了“守护文化进社区”活动,带着《小镇守护报》和《锚点下的小镇》,去县里的各个社区分享。他们还在社区里办了小型的“锚点摄影展”,让更多人了解小镇的守护故事。有个社区的居民看完展览后,特意带着家人来小镇参观,说要亲自感受一下锚点的魅力。

十二月的月圆夜,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维护活动,也是小镇申报国家级非遗后,第一次集体维护。这天晚上,月亮特别亮,三个锚点的金光比平时更耀眼。齐夏带着大家,依次检查了老井、古榕和图书馆的锚点,填写完今年最后一份维护日志。活动结束后,大家围在古榕下,一起祈祷小镇能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

齐夏拿出“锚点维护日志”,在最后一页写下:“2025年,《锚点下的小镇》出版,小镇成为‘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申报国家级非遗。参与维护人数512人,‘小守护者小队’成员89人。这一年,我们的守护故事被更多人知道,守护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爷爷,您看,您留下的责任,己经变成了一份值得骄傲的传承。不管能不能入选国家级非遗,我们都会继续守护小镇,守护这份温暖的约定。”

写完,她盖上齿轮印章,印章的纹路在月光下清晰可见。齐夏抬头看着古榕,看着远处的钟楼,看着身边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心里满是坚定。她知道,未来还有很多挑战,还有很多故事要写,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这份守护就会永远继续下去,小镇的名字,也会和“锚点守护故事”一起,永远留在时光里,温暖每一个听到它的人。

钟楼的钟声在夜色中响起,“滴答、滴答”,像是在为这一年的守护画上圆满的句号,也像是在为新一年的传承奏响序曲。这个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故事,还在继续,也会一首继续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MTJ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日终焉:囚笼 http://www.220book.com/book/MTJ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