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远院士的居所位于一个闹中取静的老干部小区,绿树成荫,环境清幽,与外界快节奏的商业氛围格格不入。
楚虞没有带任何助理,只身一人,带着程澈精心准备、厚达数百页的技术资料和那份来自《自然·生物医学工程》的论文预接收函,按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张院士本人,一位清瘦矍铄的老人,穿着朴素的中山装,眼神锐利而清澈,带着学者特有的审视感。
他显然知道楚虞的来意,没有过多寒暄,只是微微颔首,将她引进了书房。
书房里堆满了书籍和文献,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墨水的味道。
张院士示意楚虞在一张旧沙发坐下,自己则坐在书桌后的藤椅上,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开门见山:“楚总,你的来意我清楚。‘灵犀’的审评遇到了问题,你认为是我在刻意刁难?”
楚虞坐姿端正,不卑不亢:“张院士,我绝无此意。我今日冒昧来访,是怀着对您学术地位的崇高敬意,希望能有机会当面聆听您对‘灵犀’技术的真知灼见,并就审评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进行一次坦诚的、基于科学事实的交流。”
她的态度谦逊而诚恳,首接将对话定位在学术探讨层面,而非利益诉求。
张院士紧绷的脸色稍缓,但目光依旧锐利。
“科学事实?”张院士拿起桌上那份审评意见的复印件,“你们的技术,看似前景广阔,但根基不稳!长期安全性数据不足,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存疑,规范的适用性也值得商榷!脑机接口,涉及的是人类最精密的神经系统,岂能儿戏?一步踏错,后果不堪设想!”
他的语气严厉,带着老一辈科学家对技术和责任的沉重感。
楚虞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将带来的资料双手奉上:“张院士,您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团队日夜攻关、力求完善的核心。这是我们关于‘心弦’系统长达两年、覆盖上千例临床案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综合分析论文,刚刚收到《自然·生物医学工程》的修改后接收通知。这是评审意见,他们对我们的数据严谨性和长期风险评估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明远院士听到《自然·生物医学工程》的名字,眼神微微动了一下。他接过论文和评审意见,戴起老花镜,仔细地翻阅起来。书房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楚虞静静地等待着,没有打扰。
她知道,对于张老这样的学者,权威期刊的认可和同行的正面评价,远比任何商业话术都更有分量。
良久,张院士放下论文,目光依旧严肃,但少了几分之前的排斥:“数据做得还算扎实。但这只能说明在现有观察期内相对安全。十年、二十年之后呢?神经系统的代偿和适应机制复杂,非侵入式刺激的长期累积效应,你们如何保证?”
“我们无法保证无限期的绝对安全,正如任何药物和医疗设备都无法做出此类保证。”楚虞坦然承认技术的局限性,这反而让张院士点了点头。“但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长期追踪数据库、设定严格的风险预警阈值、并随着技术的迭代不断更新安全模型,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可管理的范围内。这是我们提交的长期风险管控方案,里面详细阐述了我们的监测体系和应对预案。”
她又递上一份文件。
张院士接过,继续翻阅,不时提出一些极其专业和细节的问题,有些甚至刁钻到程澈团队都未曾深入考虑过。
楚虞虽然并非技术专家,但她事先做足了功课,对“灵犀”的技术原理、数据细节和程澈准备好的应对答案了然于胸,总能引经据典,用数据和逻辑进行回应。
她展现出的并非技术权威的姿态,而是一位深刻理解自身产品、尊重科学、愿意沟通的企业家形象。
“至于规范,”楚虞继续说道,“我们严格遵循了赫尔辛基宣言和国内相关的准则,所有临床实验均通过委员会审批。我们深知技术背后的责任,因此成立了独立的监督委员会,并邀请包括法学、学和社会学在内的多方专家参与监督。技术本身无善恶,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如何约束。”
时间在激烈的问答中悄然流逝。
张明远院士的问题逐渐从尖锐的质疑,转向更深入的探讨。
他看到了楚虞和“灵犀”团队对技术的敬畏、对安全的重视、以及对责任的担当。
这与他之前接受到的、关于“灵犀”急功近利、忽视风险的片面信息,形成了鲜明对比。
终于,张院士放下了手中的最后一份资料,靠在藤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眉心,眼神复杂地看着楚虞。
“楚总,你和我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样。”他缓缓说道,“我见过太多打着科技创新旗号,实则浮躁冒进、只顾圈钱的企业家。他们拿出的数据华而不实,对潜在风险避而不谈。”他指了指桌上那厚厚的资料,“你们,至少是认真在做技术,也在认真思考技术带来的问题。”
楚虞心中微动,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张院士,我深知‘灵犀’肩负的责任。我们追求的,不是一时的商业成功,而是希望能够真正用技术改善生命质量,同时将可能的风险降至最低。这需要像您这样的前辈严格把关,也需要我们从业者坚守底线。”她语气真诚,“审评专家提出的要求,虽然苛刻,但确实指出了我们需要持续完善的方向。我们愿意投入资源,尽快完成力所能及的补充研究。只恳请您和专家组,能给予一个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精神的公平审评机会。”
张明远院士沉默了片刻,书房里安静得能听到窗外的鸟鸣。
他重新戴上了老花镜,目光落在那些厚重的资料上,仿佛在做最后的权衡。
“科学精神,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偏袒。”他最终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我会重新仔细审阅你们提交的所有材料,包括这篇即将发表在《自然》子刊上的论文。也会组织专家组,就你们补充提交的资料进行再次评议。”
他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态度己然转变。
从之前的排斥质疑,转向了基于事实的重新评估。
“多谢张院士!”楚虞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她知道,这己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离开张院士家,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
楚虞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肩上的重担似乎轻了一些这场信念之争,她没有依靠任何阴谋诡计,而是凭借技术的硬实力、充分的准备和坦诚沟通的态度,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一次公平的机会。
虽然前路依然未知,审批结果尚难预料,但她相信,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秉持对技术的敬畏和对责任的担当,终究能够打破那些无形的壁垒。
院士的考较,如同一场淬火,让她和“灵犀”的信念,变得更加纯粹和坚定。接下来,就是将这份信念,转化为最终冲破障碍的力量。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漩涡玫瑰:她颠倒众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U1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