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集一战的胜利,如同在辽西沉寂的抗日战场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战斗本身。第七旅的威名迅速传开,“凌旅长”三个字在百姓口中几乎成了抗日的代名词。前来投奔的青壮年更多了,甚至一些附近小股武装的首领也亲自上门,表示愿意接受改编,共同抗日。第七旅的兵力一度膨胀至一千五百余人,虽然装备仍然参差不齐,但士气之高昂,凝聚力之强,远非昔日可比。
抗日堡俨然成了辽西抗日力量的一个小小中心。堡内日夜喧闹,训练的口号声、打铁的叮当声、新兵操练的脚步声不绝于耳。凌云洲趁热打铁,对部队进行了更细致的整编和强化训练。他将队伍编为三个主力团(一团长李振宇,二团长王喜奎,三团长由原黑瞎子沟时期表现突出的张大奎担任),一个首属特务营(营长赵铁鹰),一个炮兵连(利用缴获的几门迫击炮和土炮组建,虽然炮弹奇缺),以及一个新兵训练大队。副旅长钱百万负责的后勤体系也初步建立,设立了被服厂、修械所、医疗队等,尽管简陋,却也能勉强维持运转。
训练是残酷的。凌云洲将现代军事理念与游击战特点相结合,制定了极其严苛的训练大纲。体能、射击、刺杀、土工作业是基础,山地越野、夜间行军、偷袭渗透、爆破拆弹是重点。他亲自示范,赵铁鹰等骨干严格督导,训练场上近乎不近人情。摔打、受伤是家常便饭,但没有人抱怨,因为所有人都明白,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快!再快一点!鬼子不会给你喘气的机会!”
“瞄准了打!子弹金贵,一颗消灭一个敌人!”
“刺刀要狠!白刃战就是你死我活!”
这些口号深入人心。士兵们的皮肤晒得黝黑,肌肉变得结实,眼神更加锐利,战术动作也日益娴熟。一支脱胎换骨的队伍,正在深山中悄然砺剑。
然而,盛名之下,危机始终如影随形。山口隆一老谋深算,在经历了初期的挫败后,他改变了策略,不再急于军事围剿,而是采取了更为阴险的“软刀子”。
经济封锁更加严密,伪军控制了所有大小集市,对购买数量较多的粮食、食盐、布匹等物资的人进行严密盘查甚至抓捕,企图困死第七旅。同时,鬼子派出大量汉奸特务,化装成货郎、乞丐、风水先生,甚至冒充投奔的抗日的百姓,混入抗日堡周边区域,甚至试图潜入堡内,进行侦察、破坏和策反。
这一日,新兵训练大队正在堡外一片空地进行队列训练,突然,一个刚入伍不到十天的新兵“王二嘎”在休息时,凑到班长身边,神秘兮兮地低语:“班长,俺听说……咱们旅长跟关内那边……走得特别近?是不是以后咱们都要听那边的了?”
班长是个原第七旅的老兵,警惕性很高,闻言脸色一板:“王二嘎,你胡咧咧啥?旅长咋带兵打鬼子,咱们就咋跟着!不该打听的少打听!”
王二嘎讪讪地笑了笑,没再说话,但眼神却有些闪烁。这一幕,恰好被巡视训练场的赵铁鹰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暗中加强了对这个王二嘎的观察。
几天后的夜里,赵铁鹰带着两个特务营的战士,悄无声息地埋伏在堡后一处偏僻的墙角。果然,半夜时分,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地溜到这里,学了三声猫叫。不一会儿,墙外也回应了三声,接着,一个小包裹被扔了进来。黑影捡起包裹,正要离开,几道强光手电筒的光柱瞬间将他笼罩!
“不许动!”
黑影吓得魂飞魄散,正是王二嘎!从他身上搜出的包裹里,除了几块大洋,还有一张画着堡内兵力部署和岗哨位置的草图,以及一封用密码写成的信。
经过连夜突击审讯(赵铁鹰的手段让王二嘎很快就崩溃了),王二嘎交代,他是被一个自称“黄皮子”手下的人用重金收买,任务是长期潜伏,搜集情报,并伺机在队伍中散布谣言,挑拨离间。那个“黄皮子”,据说就是山口隆一手下最得力的汉奸特务头子,极其神秘狡猾。
“旅座,看来山口隆一亡我之心不死,这‘黄皮子’就像条毒蛇,藏在暗处,防不胜防啊!”王承章忧心忡忡。
凌云洲面色冷峻。内部的隐患比外部的明枪更可怕。他下令将王二嘎公审后处决,以儆效尤。同时,在队伍内部进行一次更深入的排查和忠诚教育,强调纪律,严防奸细。
“光防守不行。”凌云洲对赵铁鹰说,“这个‘黄皮子’不除掉,我们寝食难安。铁鹰,把你手下最精干的人撒出去,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把这个‘黄皮子’给我揪出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是!旅座放心!我一定把这颗钉子拔了!”赵铁鹰领命,眼中闪过猎杀的光芒。
就在第七旅一边砺剑,一边肃奸的同时,外部形势也在悄然变化。通过杨靖华建立的秘密渠道,凌云洲收到了关内传来的更多情报和国际形势分析,使他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东北的战局。他了解到,鬼子正在加紧对东北的资源掠夺和殖民统治,但其暴行也激起了更广泛的反抗。关内的抗日形势同样严峻,但全国上下同仇敌?(kai)的气氛正在形成。
一天,哨兵带来一位特殊的客人。来人西十多岁年纪,穿着长衫,戴着礼帽,像个教书先生,但眉宇间有一股难以掩饰的英气。他自称姓华,是受“北满”一位朋友所托,前来拜会凌旅长。
在密室中,这位“华先生”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是活跃在吉东地区的一支抗日联军队伍的联络员。他们对第七旅在辽西的坚持抗战深感敬佩,希望双方能建立联系,互通情报,必要时甚至可以配合作战。
“凌旅长,鬼子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东北抗日局面艰难,更需要各路英雄摒弃前嫌,携手对敌啊!”华先生言辞恳切。
凌云洲心中振奋。与抗联建立联系,意味着第七旅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融入了东北抗日武装的主流!他当即表示同意,双方就建立联络站、共享情报、协同作战原则等达成了初步协议。
送走华先生,凌云洲站在堡墙上,眺望着连绵的群山,心潮澎湃。内部在整顿,外部友军在靠近,虽然敌人依旧强大,危机西伏,但他感觉脚下的根基正在变得越来越坚实。第七旅这把剑,在血与火的洗礼和各方力量的淬炼下,正变得越来越锋利。
他知道,与抗联的联系,很可能也会引来鬼子更疯狂的报复。山口隆一和那个神秘的“黄皮子”绝不会坐视抗日力量联合。下一场风暴,或许会更加猛烈。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身后,是一支经过千锤百炼、众志成城的队伍,是一面永不倒下的旗帜!
深山的寒风依旧凛冽,但抗日堡内的炉火却烧得正旺。砺剑的过程充满艰辛,但剑锋所指,必然是侵略者颤抖的心脏!暗影依旧在浮动,但阳光,终将穿透迷雾,照亮这片不屈的土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MU3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