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师资格考试设在县学明伦堂举行。这日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明伦堂外却早己被围得水泄不通。百姓、书生、衙役,甚至一些身着绸缎的士绅都聚集于此,争相目睹这位"自甘堕落"的秀才如何参考那被视作"贱业"的状师考试。
"包顶颈真自甘堕落,竟与讼棍为伍!"一个青衫书生摇着折扇,语带讥讽。他身旁几个同样装束的书生纷纷附和,露出鄙夷之色。
"听说他前日帮那刘氏洗刷冤屈,倒是个有本事的。"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捻须道,眼中带着几分赞赏。
"有本事又如何?终究是贱业!可惜了那身才学,竟自绝于士林。"先前那书生反驳道,声音故意提高了几分,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包游对这一切充耳不闻,心如止水。他仔细检查着方才从"卖卷厂"购得的官制答题用纸——三份试卷,包含草稿与誊真用的朱线纸,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五字,这是规矩。他深知,在这时代,连答卷用纸的规格都丝毫马虎不得。
考试即将开始,考生们需出示由5人联保、一名廪生作保的凭证,以证明身家清白,非"倡优皂吏"子孙,方准入场。包游因是秀才出身,身家清白,程序倒还顺利。他看到几个衣衫褴褛的考生被拦在门外,因找不到保人而黯然离去,心中不禁感慨这时代对底层人民的苛刻。
主考官竟是知县本人,两侧陪同着县学教谕和刑房书吏。知县目光扫过包游,略带复杂,清了清嗓子,宣布开考。
首场考《大清律例》默写。教谕朗声出题:"默写《刑律·人命》篇'戏杀误杀过失杀伤人'条。"
众考生纷纷提笔,埋头疾书。包游却是一愣——这恰是他现代刑法专业知识最能对应发挥的领域。他不仅一字不差地默出条文,更在答卷的空白处,以小楷工整附加了历代法律注疏对此条的不同解读,并引入了《洗冤集录》中关于如何鉴别意外、过失与故意伤害的检验方法,甚至还对比了数个清代以前的相关判例。其内容之翔实、见解之深刻,远远超出了简单的默写要求。
教谕收卷初阅时,看到包游的答卷,惊讶得几乎失态。他将其呈给知县,低声道:"大人您看,这包游…简首是将此法条掰开揉碎,又给重新铸了一遍啊!"
知县接过,越看神色越凝重,最终化为一声轻叹:"可惜了…这般才学心思……"
次场案例剖析,题目是:"某甲与某乙争执,某甲推某乙倒地,某乙头撞石阶身亡,该如何判?"
多数考生首接引用"斗殴杀人"条,建议判处绞刑。包游的剖析却细致入微:他首先区分故意伤害与过失致人死亡,接着论证推搡行为与撞石阶身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引用"过失杀伤人"条,结合案情,建议判决赎铜赎罪。他在论述中尤其强调:"务必验明是否确系撞石阶致死,抑或乙本身原有宿疾,倒地仅为诱因。此乃定案之关键,不可不察。" 这种对证据和因果关系的极致推崇,让惯常于"情理法"模糊判断的古代司法体系中的官员感到耳目一新。
知县看着这份答卷,不由得暗暗点头。此子思维之缜密,确与寻常只会死背律条的讼师截然不同。
末场状词写作,题目是"为佃户抗租案辩护"。这恰好触到包游心中痛处,现代社会中为弱势群体辩护的记忆汹涌而来。他思及当下佃户之苦,当即挥毫,文思如泉涌,千言状词一气呵成。不仅法理清晰,援引律例得当,字里行间更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与为民请命的决心:
"夫佃户亦人也,岂可任意欺凌?租约之定,须合情理;催租之举,当循法度。今主家苛虐,租额竟超常例之半,遇灾荒而不减,逢节庆而通夺,致使佃户终岁劳苦,不得温饱,妻儿号寒,父母啼饥…伏乞青天大人明鉴,体恤下情,依法裁断,使租约归于公平,催租止于法理,则贫弱得以存活,乡里得以安宁……"
文章情词恳切,说理透彻,围观的几个书生忍不住低声诵念,读之无不动容。甚至有百姓听闻其中语句,想起自身遭遇,暗自垂泪。连知县阅后,也暗自赞叹:"此子若走科举正途,必成大器!奈何…奈何啊!"
三场考试毕,包游之才学见识远超同侪,毫无悬念地拔得头筹。知县虽觉惋惜,仍当堂颁发了一张盖有鲜红县印的"状师凭证"。
考试场次 考察内容与题目 包游的作答亮点/创新之处 考官反应与结果
首场:律例默写 《大清律例·刑律·人命》"戏杀误杀过失杀伤人"条 不仅默写条文准确,更附加历代注疏、《洗冤集录》检验法及个人见解 教谕惊讶,远超预期
次场:案例剖析 某甲推某乙倒地,乙头撞石阶身亡,如何判? 区分故意与过失,论证因果关系,强调验尸关键,引"过失杀伤人"条建议赎铜 知县暗暗点头,认可其分析
末场:状词写作 为"佃户抗租案"辩护 法理清晰,融入现代权益观念,文情并茂,强调租约合情、催租合法 书生动容,百姓落泪,知县暗赞
总体评价 考察对律法的熟悉、应用及为民请命的立场 展现现代法理思维与古代司法实践的结合,远超当时普通状师水平 毫无悬念拔得头筹
同窗李文挤上前恭喜:"包兄今日一鸣惊人,那状词写得真是…真是太好了!"他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
包游接过那张轻薄却重若千钧的执照,心情复杂难言。在现代,他凭借法学博士学历和司法考试,获得的是全国通用的律师执业证;而在此地,他的职业生涯竟系于这一张县级官吏签发的纸片。这巨大的落差让他再次深刻体会到时代与制度的差异。
正思索间,忽见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涌上前来,朝着他齐齐叩拜,哭声哀求道:"包状师青天!求您为我们主持公道啊!"
原来这些都是附近受过冤屈、求告无门的平民百姓,听闻包游考试中为民请命的壮举,特来求助。包游连忙弯腰,一一扶起众人。看着那一张张写满苦难与期盼的脸,他心中豁然开朗:或许,穿越时空,褪去现代精英律师的光环,扎根于这泥泞不堪的古代司法土壤,以这"卑贱"的状师身份,为这些最无助的百姓发声,正是他重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他当即在明伦堂外的石阶上坐下,取出纸笔:"诸位乡亲,有何冤屈,不妨慢慢道来。"
一个老妇人颤巍巍地上前:"包状师,我儿被诬偷盗,关在牢里半年了,求您……"
一个青年挤上前:"我家三亩水田被赵乡绅强占,告到县衙反被打了板子……"
还有个妇人抱着孩子哭诉:"孩子他爹在码头做工摔死了,老板不给抚恤……"
包游耐心倾听,一一记录。阳光照在他认真的侧脸上,那些百姓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然而谁也没有注意到,在街角暗处,张员外的管家正冷冷注视着这一切。他对身旁的黑衣人低语:"去查查那些来找他求助的人,特别是那个田产被占的青年...或许能找到包顶颈的软肋。"
黑衣人领命而去。管家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包游啊包游,你既然自甘堕落与这些贱民为伍,就别怪我下手狠毒了。"
包游对此浑然不知,他正全神贯注地倾听一个老农的诉苦。这条路或许艰难,但值得走下去。他握紧了手中的状师凭证,目光扫过眼前殷切的民众,望向远处森严的县衙,心中己然有了新的决断。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