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县光复的消息如同春风般吹遍江北大地。当北府营的旗帜在城头升起时,城中百姓纷纷走出家门,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然而在这片欢腾之下,司马绍却敏锐地察觉到潜藏的暗流。
“将军,城中粮仓清点完毕。”荀崧捧着账册,眉头紧锁,“存粮仅够全城百姓食用半月,若算上我军,恐怕只能支撑十日。”
司马绍站在县衙窗前,望着街上欢呼的人群:“先将部分军粮分发给百姓,特别是那些家中断粮的孤寡老人。”
“将军!”荀崧急道,“我军粮草本就不足,若是再分...”
“荀将军可知何为根基?”司马绍转身,目光如炬,“民心就是根基。石虎五万大军为何败退?不是败给我司马绍,是败给江北民心。”
他走到案前,提笔写下几道手令:“第一,开仓放粮,按户分配,老弱优先。第二,组织百姓修缮房屋,特别是那些被战火摧毁的。第三,召集城中匠人,以工代赈。”
荀崧仍有些犹豫:“可是将军,若是石虎卷土重来...”
“他短期内不敢来。”司马绍微微一笑,“并州告急,慕容部蠢蠢欲动,石虎现在焦头烂额。我们要趁这个时机,把蒙县变成北府营的真正根基。”
命令下达后,蒙县顿时忙碌起来。北府营将士不仅负责守城,还帮助百姓修缮房屋,清理街道。匠人们组织起来,在墨尘的指导下开始打造农具,准备春耕。
然而就在第三天,问题出现了。
“将军,有些百姓领了粮食后,又偷偷转卖给商人。”荀崧愤愤不平,“这些人真是不知好歹!”
司马绍却毫不意外:“乱世之中,百姓首先想到的是自保,这很正常。传令下去,凡是转卖军粮者,一经发现,永久取消领粮资格。”
“就这样?”荀崧不解,“不该严惩吗?”
“乱世用重典,但也要分清主次。”司马绍淡淡道,“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争取民心,而不是制造恐慌。”
这时,徐逸匆匆进来:“将军,周边坞堡传来消息,有些豪强趁机抬高粮价,百姓怨声载道。”
司马绍眼中寒光一闪:“终于露出马脚了。徐先生,可查清是哪些人所为?”
徐逸取出一份名单:“以张家、李家为首的几个大户,据说与西海商号往来密切。”
“好。”司马绍起身,“备马,我去会会这些‘父母官’。”
半个时辰后,司马绍带着一队亲兵来到张家大院。张老爷带着几个家奴迎出来,满脸堆笑:“不知将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司马绍首接打断:“张老爷,听说你家的米卖到一斗五百文了?”
张老爷脸色一变,强笑道:“将军明鉴,如今兵荒马乱,粮价上涨也是无奈之举...”
“无奈?”司马绍冷笑,“我北府营的军粮都在分发给百姓,你倒在这里发国难财?”
他一挥手,亲兵立即冲进粮仓,里面堆满了粮食。
“这些粮食,足够全城百姓吃一个月。”司马绍目光冰冷,“张老爷,你说我是该以‘囤积居奇’治你的罪,还是以‘通敌卖国’论处?”
张老爷顿时在地:“将军饶命!小人知错了!这些粮食情愿全部捐献!”
“不仅要捐粮。”司马绍环视其他闻讯赶来的豪强,“还要按照北府营定的价格出售。若有人阳奉阴违...”他拍了拍腰间的佩剑,“军法无情!”
豪强们纷纷跪地表示服从。消息传开,百姓欢呼雀跃,北府营的声望达到顶点。
然而司马绍明白,这只是开始。当夜,他召集众将议事。
“蒙县虽定,但江北大局未稳。”司马绍指着地图,“石虎虽退,但其势力仍在。王敦在江东虎视眈眈,西海商号更是无孔不入。”
荀崧道:“将军,当务之急是巩固蒙县防务。石虎若卷土重来,必先攻此处。”
“防务要固,民心更要固。”司马绍沉吟道,“我欲在蒙县实行屯田制,将士们战时为兵,闲时为民,自给自足。”
“屯田制?”众将面面相觑。
“正是。”司马绍展开一份草图,“将无主荒地分给将士和流民耕种,北府营提供种子农具,收获后上交三成作为军粮。”
徐逸眼睛一亮:“此计大妙!既可解决粮草问题,又能安置流民,稳固根基。”
断耳猗却嘟囔道:“当兵的就该打仗,种地算什么...”
司马绍正色道:“断头领,最好的防守不是城墙,是民心。百姓有了土地,就会誓死保卫这片土地。这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计划很快实施。北府营将士开始开垦荒地,流民纷纷来投,蒙县周边渐渐出现勃勃生机。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
“将军,不好了!”亲兵急报,“一批百姓吃了分发的粮食后上吐下泻,有人说...说我们在粮中下毒!”
司马绍立即起身:“带我去看看。”
病倒的百姓被安置在县衙前的空地上,呻吟声不绝于耳。几个老者情绪激动地围住荀崧:“你们北府营安的什么心!假意分粮,实则下毒!”
司马绍快步上前,仔细查看病人症状,又取来剩余粮食查验。
“这不是中毒。”他肯定地说,“是粮食发霉产生的毒素。这批粮食从哪里来的?”
荀崧低声道:“是从张家粮仓收缴的那批...”
司马绍立即明白过来:“张家故意将发霉的粮食混在好粮中,就是要败坏我军名声!”
他当即下令:“第一,将所有发病百姓集中医治,用最好的药材。第二,彻查所有粮仓,发霉粮食全部销毁。第三,”他眼中闪过厉色,“把张家的人带过来!”
真相很快查明。张老爷为报复北府营,故意在捐献的粮食中掺入发霉的陈粮。消息传出,群情激愤。
司马绍当众审判:“张氏囤积居奇,扰乱民生,其罪一;掺假害人,其罪二;污蔑北府营,其罪三。三罪并罚,当斩!”
刀光闪过,血溅刑场。百姓拍手称快,北府营声望更隆。
当晚,司马绍独坐县衙,徐逸悄然进来:“将军,今日之事,恐怕会惊动其他豪强。”
“我就是要惊动他们。”司马绍淡淡道,“让他们知道,北府营不是石虎,也不是王敦。在这里,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
徐逸深深一揖:“将军明见。某有一计,或可进一步收服民心。”
“先生请讲。”
“某观察多日,蒙县虽定,但周边乡野仍有不少土匪流寇。不如组织民兵,由北府营训练,共同保境安民。”
司马绍眼前一亮:“好计!既能让百姓自保,又能减轻我军压力。”
计划很快实施。北府营派出教官,在各村组建民兵队。百姓有了自保之力,对北府营更加拥戴。
一个月后,蒙县焕然一新。城墙加固,田地丰收,民心安定。更令人欣喜的是,周边州县纷纷派人来表示归附。
然而司马绍明白,平静之下暗流涌动。这日,他收到文偃的密信:“王敦己病愈,正调集兵力,欲北上讨伐将军。西海商号暗中支持,将军小心。”
司马绍将信在烛火上点燃,对荀崧道:“传令各营,即日起加强戒备。风暴要来了。”
“将军,是否要召回在外屯田的将士?”
“不。”司马绍摇头,“百姓看到军队调动,会产生恐慌。我们要外松内紧,静待时机。”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着长江方向:“王敦要来,就让他来。正好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江北真正的主人。”
夜色渐深,蒙县城头灯火通明。司马绍巡视城防,看着城外星星点点的村落灯火,心中渐渐坚定。
乱世之中,刀剑可以夺得土地,但只有民心才能守住江山。这一步棋,他必须走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MV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