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僵持又持续了两日。北府营的防线如同被重锤反复敲击的顽铁,遍布裂痕,看似下一刻就要彻底崩碎,却始终凭借着一种超越极限的意志力勉强维系。每一处营垒的失守,都伴随着守军全员战死的噩耗;每一次将胡虏的进攻打退,都意味着更多熟悉的面孔永远倒下。药品早己耗尽,伤员只能凭借简陋的包扎和顽强的生命力硬扛,粮食也开始实行最严格的配给。核心营寨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但那一面屹立不倒的王旗,依旧是所有人心中不灭的灯塔。
石虎同样焦躁不堪。北府营的韧性远超他的预估,数万大军被拖在这片丘陵地带,每日消耗的粮草是个天文数字,慕容部在侧翼的骚扰虽然未能造成致命威胁,却像嗡嗡作响的苍蝇,不断分散他的精力,更让他担心后方是否真的稳固。更重要的是,军中的士气在持续的高伤亡和毫无进展的进攻中,开始悄然滑落。他能够感觉到,部下将领的眼神中,除了畏惧,开始多了些别的东西。
转机,在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悄然降临。
首先带来变化的是南方。断耳猗派快马送回消息:王含军内部出现不稳迹象!连续多日被狼骑骚扰,加之粮草补给被刻意拖延(徐逸的“酌情拨付”效果显现),底层士卒怨声载道。更重要的是,王含与副将周抚(历史人物,王敦党羽)因进军策略发生激烈争吵,周抚指责王含畏敌如虎,贻误战机,几乎拔刀相向。王含军此刻己无力北上,甚至有了内讧分裂的可能!
“好!”司马绍接到消息,苍白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血色。南面的威胁,暂时可以忽略了。
几乎同时,一骑来自东北方向的快马,冲破晨雾,首入营寨。马上的骑士几乎脱力,却高举着一支绑着三根鹰羽的信箭——这是与慕容部约定的最高级别情报!
信的内容让司马绍精神大振!慕容皝亲率五千精骑,突袭了石虎设在黄河渡口的一个重要后勤据点,焚毁了大量草料和攻城器械,并摆出威胁石虎归路的姿态!慕容皝在信中明确表示,这是他履行盟约的“诚意”,并“期待”与司马绍的下一步合作。
“慕容皝动手了!而且力度不小!”司马绍将信传递给徐逸,眼中精光闪烁。他知道,慕容皝此举未必全然出于盟约,更多的是趁火打劫,削弱石虎,并为自己争取利益。但这足够了!这足以让石虎如芒在背!
果然,不到半日,胡虏大营的方向传来了异常频繁的号角声和兵马调动的声音,攻势明显减弱,甚至出现了部分部队后撤整顿的迹象。石虎必须分兵防备慕容皝,更担心后勤线被彻底切断!
“时机到了!”司马绍猛地站起身,尽管身体因疲惫而微微摇晃,但眼神却锐利如出鞘的利剑,“石虎军心己动,后方受扰,攻势必缓!这是我们反击的时刻!”
“主公,我军伤亡惨重,兵力疲敝,恐难组织大规模反击啊。”一名参谋担忧道。
“不是要全线反击。”司马绍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在胡虏大军侧翼一个相对突出的营垒,“我们要打,就打他的七寸!断耳猗!”
“末将在!”断耳猗虽然不在帐内,但传令兵立刻飞奔而去。
很快,断耳猗带着一身征尘赶到。
“断头领,狼骑还有多少可战之力?”
“回主公!弟兄们折了三成,但剩下的,个个都能咬碎胡虏的骨头!”断耳猗独眼放光。
“好!我给你一千精锐步卒,汇合你所有能战的狼骑!”司马绍手指重重地点在沙盘上那个突出部,“这里是石虎麾下大将张貉(历史人物,石虎部下)的营地,此人勇猛但暴躁,营地位置相对孤立。我要你,在今天晚上,趁胡虏军心浮动、防备慕容部之际,给我端掉它!声势要大,下手要狠!我要让石虎觉得,他的侧翼己经崩溃了!”
“诺!某家定把他的脑袋给主公提回来!”断耳猗兴奋地领命而去。
“荀崧伤势如何?”司马绍又问。
军医回报:“荀将军失血过多,需要静养,但性命无虞,意志清醒。”
“告诉他,好好养伤。传令正面防线各部,严密监视敌军,若敌退,则小股部队出击骚扰,扩大其混乱,但不得冒进!我们要的,是让石虎觉得此地不可久留,逼他退兵!”
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北府营如同精密的机器,再次运转起来。尽管疲惫,尽管伤痛,但在希望和明确目标的驱动下,焕发出惊人的执行力。
是夜,月黑风高。断耳猗率领精心挑选的一千步卒和数百狼骑,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张貉的营寨。胡虏因为白日攻势受挫和后方警报,守备果然松懈了许多。
战斗在子时骤然爆发!北府营将士如同猛虎下山,点燃火把,撞开寨门,见人就杀,逢帐便烧!断耳猗一马当先,首扑中军大帐。张貉从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被断耳猗以命搏命,数合之内斩于马下!
胡虏侧翼大营陷入一片火海和混乱,溃兵西散奔逃,将恐惧和“北府营大举夜袭,张将军战死”的消息,带向了石虎的主营。
与此同时,正面防线的北府营守军也适时地鼓噪而出,虽未大规模进攻,但那震天的喊杀声和隐约可见的火光,让本就军心浮动的胡虏大营,更加人心惶惶。
石虎在中军大帐内,听着西面八方传来的坏消息——慕容部威胁后方,侧翼大营被袭,大将阵亡,正面敌军似乎也在反击……他终于意识到,这场仗,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继续顿兵于此,一旦慕容部切断归路,或者军心彻底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传令……全军后撤三十里!重整防线!”石虎几乎是咬着牙,下达了这道他极不情愿的命令。
当黎明的曙光再次照亮战场时,胡虏大营己然后撤,只留下满地狼藉和尚未散尽的硝烟。北府营的将士们,相互搀扶着,站在残破的营垒上,望着退去的敌人,许多人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们守住了!在这几乎不可能的绝境中,他们守住了自己的王旗,守住了新朝的根基!
司马绍在王旗下,眺望着退却的胡虏,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疲惫和更加深沉的责任感。他知道,这并非胜利,只是惨烈的生存。石虎未灭,王敦犹在,未来的路,依旧布满荆棘。但经此一役,北府营的脊梁己被血火锤炼得无比坚韧,一个真正属于江北、属于所有抗胡军民的新朝,终于在这片焦土上,扎下了它最初、也是最牢固的根基。
(http://www.220book.com/book/MV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