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安支队成功的消息,像一阵强心剂,注入了74军略显疲惫的躯体。士兵们私下传颂着“闪电行动”的细节,仿佛自己也参与了那场百里奔袭的壮举,胸膛挺得更高,眼神里的光芒也更盛。驻地附近的老乡们,消息灵通得惊人,不知从哪儿听说了74军又“打了胜仗”,还“救了别的队伍”,送来的鸡蛋青菜似乎也多了些,甚至有几个半大小子,缠着站哨的士兵,死活要参军打鬼子。
但指挥部里的气氛,却与这表面的乐观格格相反。周远恒面前摊着两份电文。一份是战区长官部发来的,对74军“主动出击、破袭敌后、策应友军”的行动给予了“高度嘉许”,并承诺“酌情补充弹药给养”,但字里行间,催促74军“再接再厉”、“寻求与敌主力决战”的意味依然浓厚。另一份,则是孙绍元的侦察连付出不小代价才送回来的最新情报。
情报显示,北路张家堡的鬼子大队,得到了补充,兵力恢复至满编,甚至可能加强了一个炮兵中队。更令人不安的是,东面、南面多个方向的鬼子,出现了明显的向74军防区外围集结的迹象,番号混杂,初步判断至少有一个联队以上的规模,并且有大量骡马和卡车运输重装备。侦察兵还发现了鬼子工兵部队活动的痕迹,似乎在勘测道路,修建前进机场。
“看来,鬼子是铁了心要啃掉我们这块硬骨头了。”周远恒将电文递给赵怀民,声音低沉。
赵怀民快速浏览,脸色也越来越凝重:“军座,看这架势,鬼子是想对我们形成合围啊。北路牵制,东路为主攻,南路迂回包抄……兵力是我们的数倍,还有空中优势。”
李耀先、张定国被紧急召来。李耀先看完情报,一拳砸在桌子上:“狗日的小鬼子!还真看得起咱们74军!来啊,老子倒要看看,是他们的牙口硬,还是老子的枪杆子硬!”
张定国则仔细看着地图上标注的敌军动向,眉头紧锁:“军座,敌军势大,硬拼绝非上策。我军当前位置,虽有一定山地依托,但整体地势并不十分险要,若被敌人合围,炮兵和航空兵的优势将发挥到极致,我军伤亡会非常大。”
周远恒赞许地看了张定国一眼,关键时刻,还是这位“磐石”师长最为冷静。“定国说得对。我们不能等着鬼子把包围圈扎紧。必须主动行动,跳出这个即将形成的包围圈。”
“跳?往哪里跳?”李耀先问道,“后面是战区,前面、左面、右面都是鬼子。”
“向西。”周远恒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道弧线,落在西面一片更为绵延的山区,“这里,地形复杂,山脉纵横,鬼子的重装备难以展开,其空军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可以利用山地与鬼子周旋,寻找战机,在运动中消耗敌人。”
“可是军座,”赵怀民有些担忧,“向西是更深的敌后,补给线会被完全切断,我们携带的粮弹有限……”
“所以动作要快!”周远恒斩钉截铁,“在鬼子完成合围之前,迅速转移。粮弹问题,一方面靠携带,另一方面,可以依靠当地百姓,以及……可能存在的友军游击区。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他目光扫过众人:“这是我们74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步。走好了,海阔天空;走不好,万劫不复。诸位,必须同心协力!”
“谨遵军座号令!”李耀先、张定国、赵怀民齐声应道。他们从周远恒眼中看到了不容置疑的决心,也明白形势确实己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详细的转移计划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紧锣密鼓地制定。全军进行轻装准备,非必要的辎重一律舍弃或就地隐蔽埋藏。伤员能随军转移的尽量转移,重伤员则不得不忍痛安置在附近可靠的百姓家中,留下足够的药品和银元。各部队开始分发携带的粮食和弹药,士兵们默默检查武器,擦拭枪械,给水壶灌满水,一种大战将至的肃穆气氛笼罩着整个驻地。
周远恒亲自到各师检查准备情况。在51师,他看到士兵们正在演练急行军中的队形保持和警戒;在57师,张定国亲自监督着重机枪和迫击炮的驮载情况,确保关键火力能跟上队伍;58师因为王本安尚未归来,由副师长负责,同样井然有序。他还特意去看了特务营和侦察连,孙绍元带着他的人,己经提前向西面山区派出了数支尖兵小队,侦察路线和敌情。
“绍元,这次转移,你们的任务最重。既要开路,又要断后,还要随时警惕鬼子的追兵和伏兵。”周远恒拍着孙绍元的肩膀。
孙绍元只是点了点头,冷峻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眼神里透着绝对的坚定:“军座放心,特务营在,路就在。”
与此同时,周远恒也没有忘记与战区沟通。他给战区长官部发去一份长长的电文,详细陈述了当前面临的严峻敌情,指出敌军意图围歼74军的巨大阴谋,强调为避免陷入重围、保存抗日有生力量,74军决心向西部山区进行战略转移,以期依托有利地形,继续牵制和打击敌军。电文写得有理有据,既表明了处境之危,又展现了奋战到底的决心。
战区的回电很快,语气复杂。一方面同意了74军的转移请求,另一方面则强调“望你部克服困难,积极寻求战机,予敌重创,切勿消极避战”,并再次空头支票般承诺“补充不日即到”。
“哼,补充?等他们的补充到了,我们早就被鬼子包饺子了。”李耀先对此嗤之以鼻。
周远恒却只是淡淡一笑:“有了这份电文,我们就算有了‘尚方宝剑’,至少名义上不是擅自行动了。至于补充……等我们跳出去,活下来,再说吧。”
转移的前夜,驻地一片寂静,但这种寂静下却涌动着难以言表的紧张。士兵们抱着枪,靠着背包,试图抓紧时间休息,但很多人辗转反侧。军官们则反复检查着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周远恒和赵怀民最后一遍核对了转移路线、序列、联络信号以及遇到各种突况的预案。
“怀民,这次转移,非同小可。我军新败(指老鸦峪虽胜但整体战略被动),士气虽未低落,但疲惫己显。能否顺利跳出包围圈,关乎全军存亡。”周远恒站在指挥部外,望着星空,语气沉重。
赵怀民点点头:“是啊,军座。不过,我相信在您的指挥下,我们一定能闯过这一关。将士们也都信任您。”
周远恒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燃了一支烟(穿越后学会的习惯)。信任,是动力,也是沉甸甸的责任。他深知,历史在这里己经发生了细微的偏转,74军的命运,乃至更多人的命运,都系于他接下来的每一个决策。山雨欲来风满楼,这阵风,己经吹动了74军的战旗,下一步,就是迎接那场注定惨烈的暴风雨了。
凌晨三点,最黑暗的时刻,也是人最困顿的时刻。74军主力近两万人马,如同一条沉默的巨蟒,开始悄无声息地撤离驻地,向着西面的群山逶迤而行。队伍拉得很长,前锋是孙绍元的特务营尖兵,其后是58师、军部首属队、57师、51师依次跟进,后卫同样由特务营精锐担任。骡马驮着沉重的武器和少量物资,蹄子都用破布包裹,尽量减小声响。
周远恒走在军部队伍中,不时回头望去,曾经驻扎了数月、留下无数汗水甚至鲜血的地方,渐渐隐没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那里,留下了无法带走的重伤员,留下了埋藏起来的物资,也留下了一段与鬼子周旋、并取得局部胜利的记忆。
前路漫漫,凶险未知。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带着这支军队,向着生的方向,也是战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山雨,己经来了。
作者“南派的神”推荐阅读《铁血虎贲:穿越成74军军长》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VK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