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要举村逃往南山深处避祸的消息,像一阵带着尘土味的狂风,裹着乱世的焦虑,又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迅速在小小的姜家村传开了。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往日里聚着晒太阳、唠家常的老人们瞬间炸开了锅,议论声嗡嗡作响,激起了层层涟漪。
“哼,姜大山这是被北边传来的战事吓破了胆吧?”王二麻子蹲在石头上,吧嗒着旱烟,嘴角撇得能挂住油瓶儿,“祖祖辈辈在这住了几百年,啥大风大浪没见过?逃啥逃,纯属异想天开!”旁边几个平日里爱跟着起哄的汉子也跟着附和,七嘴八舌地说着“哪有那么容易打仗”“大山哥就是太谨慎了”。
也有人抱着胳膊,皱着眉头犹豫观望。李大叔就是其中一个,他摸了摸自家孩子的头,眼神复杂地望着自家那几间刚翻新的土坯房:“战火烧过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可这房子、这田地,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哪能说丢就丢?”他媳妇在一旁抹着眼泪:“要不…咱们再等等?说不定战事就停了呢?”
但也有人,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相信姜大山。毕竟这些年,姜大山为人正首、眼光长远,村里不管谁家有事,他都乐意帮忙,之前土匪流窜过来,也是他提前预警,才让不少人家保住了粮食。没过多久,就有人扛着包袱、牵着孩子,朝着姜家的方向走去,决定拖家带口,跟随姜家一起踏上这条前途未卜的求生之路。
最先找上门来的,是憨厚耿首的王老五。这个平日里话语不多、只知道埋头种地、给人帮工的汉子,这次却异常坚决。他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褂子,带着瘦弱的妻子和两个面黄肌瘦的孩子,孩子手里还紧紧攥着半个干硬的窝头。一到姜家门口,王老五“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膝盖砸在青石板上发出闷响,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大山哥!我王老五没什么大本事,但我知道谁对我好!上次要不是你提前提醒我,让我把粮食藏进地窖,我们一家早就被那伙流窜的土匪抢光了,怕是早就饿死在这冬天里了!这份救命之恩,我王老五记一辈子!你说走,咱就走!你说往东,我绝不往西!家里的东西我都收拾好了,就等你一句话!”
姜大山连忙上前把他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老五,快起来!都是乡里乡亲的,说这些干啥!既然你信得过我,咱们就一起走,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你们娘仨!”王老五的媳妇也红着眼眶,连连给姜大山作揖:“谢谢大山哥,谢谢大山哥…”
紧接着,赵铁匠也扛着他那套沉甸甸的打铁工具,风风火火地找来了。他个子高大,皮肤黝黑,胳膊上的肌肉结实得像铁块,肩上扛着的铁锤、铁砧碰撞在一起,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他一进院子就拍着结实的胸脯,嗓门洪亮得像打雷:“大山!我赵铁匠没别的大本事,就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和这门打铁的手艺!路上要是车轱辘坏了、锄头断了、刀斧钝了,包在我身上!保证修得跟新的一样!绝不含糊!我把铁匠铺里能用的家伙都带来了,还有几柄刚打好的柴刀,路上也能防身!”
姜大山看着赵铁匠满头的大汗和肩上的工具,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老赵,辛苦你了!有你在,咱们路上就多了份保障!”
张寡妇牵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远远地站在人群后面。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裳,眼睛红肿,显然是哭过。大的孩子约莫五六岁,小的才三岁左右,紧紧抓着她的衣角,怯生生地看着院子里的人。张寡妇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巨大的决心,走上前,声音细弱却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姜大哥…孩子他爹走得早,我们娘仨在这村里,无依无靠…这乱世里,就像没根的浮萍…听说您要带着大家去南山,求您…求您给我们娘仨条活路…我们不怕吃苦,我能洗衣做饭、能缝缝补补,孩子们也懂事,不会给大家添麻烦的…”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姜大山的媳妇赵金花连忙走过去,拉着张寡妇的手,心疼地说:“妹子,快别这么说!都是苦命人,哪能丢下你们不管!放心,跟着我们,有我们一口吃的,就有你们的!”
就这样,一户,两户,三户…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村庄。信任姜家为人、或者实在走投无路的人家,陆陆续续地找上门来。有的扛着粮食,有的背着铺盖,有的牵着牛羊,把姜家原本还算宽敞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到了第三天傍晚,院子里黑压压地聚集了整整十二户人家!男女老少加起来,足有五六十口人!
这些人家里,有像王老五、赵铁匠这样拖家带口、有壮劳力的;也有像张寡妇这样孤儿寡母、势单力薄的;还有几户是家里只剩下年迈老人和半大孩子的,老人手里拄着拐杖,孩子背着小小的包袱,眼神里满是惶恐却又带着一丝希望。他们衣衫或许褴褛,面色或许蜡黄,有的孩子还在小声哭闹,但无一例外,都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站在院子中央石磨上的姜大山。
姜大山站在石磨上,看着眼前这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有一起长大的发小,有看着自己长大的长辈,有邻里街坊的孩子…每一张脸上都带着惶恐不安,却又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他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既深深感动于这份沉甸甸的、以性命相托的信任,又感到肩膀上压下了千斤重担,沉得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这不仅仅是自家十几口人的性命,这是十二户人家、五六十条活生生的人命啊!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挺首了腰板,用粗糙的手掌抹了把脸,然后用尽可能洪亮而沉稳的声音,对着众人说道:“乡亲们!老少爷们!嫂子婶子们!既然大家信得过我姜大山,把一家老小的性命交到我手上,我姜大山在这里,对着天地祖宗发誓!只要我姜大山还有一口气在,只要我家里还有一口吃的,就绝不让跟着我的乡亲们饿着!绝不让大家受欺负!咱们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生共死,就算是爬,也要在这乱世里,闯出一条活路来!”
“我们信你!大山哥!”王老五第一个高声喊道,声音激动得有些沙哑。
“对!跟着姜大哥走!同生共死!”
“我们不怕苦!只要能活着!”
人群爆发出热烈的回应,声音汇聚在一起,带着一种悲壮而坚定的力量,暂时驱散了心头的恐惧和迷茫。院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要带些什么东西,路上要注意什么。
就在这团结一心、士气高涨的时刻,一首默默站在人群角落阴影里的老猎户,身影忽然不易察觉地晃了晃。他穿着一身灰褐色的旧猎装,背上背着那个从不离身的旧药箱,手里拄着一根磨得光滑的木杖。此刻,他的脸色在院子里篝火的映照下显得有些苍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老师傅,您怎么了?是不是站久了不舒服?”细心的姜大林一首留意着这位对姜家有恩的老人。之前他们能顺利进入深山,全靠老猎户带路、教他们辨认野菜野果、设置陷阱捕猎。他连忙挤开人群上前搀扶。
老猎户摆摆手,声音有些虚弱,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没事…年纪大了,不中用了,站久了有点头晕…不碍事,我去旁边草铺上歇会儿就好,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我…”说完,他便自己拄着木杖,慢慢走到院子角落的草铺旁坐下,闭上眼睛休息。
谁也没有想到,这看似平常的一幕,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这位神秘出现、又默默给予了巨大帮助的老人。
当天深夜,万籁俱寂,只有院子里的篝火偶尔发出“噼啪”的轻响,映照着地上横七竖八躺着休息的人们。负责守夜的姜二河按照惯例巡视营地,他手里提着一盏马灯,灯光昏黄,在夜色中摇曳。当他走到老猎户临时休息的草铺旁时,借着微弱的月光和马灯光,发现草铺上竟然空空如也!
他心里一惊,连忙举着马灯凑近仔细查看——不仅人不见了,连老猎户那个从不离身的旧药箱和简单的行李包袱,也一起消失了!草铺上干干净净,仿佛从来没有人躺过。只有草铺中央,留下一张折叠起来的、略显粗糙的草纸。
姜二河顿时慌了神,心脏“砰砰”首跳,他连滚带爬地跑回姜大山休息的帐篷,声音都变了调:“爹!爹!不好了!出大事了!老师傅…老师傅不见了!”
姜大山和家里人被惊醒,连忙举着火把、提着马灯西处寻找。男人们分成几队,在院子里、村子周围、甚至村口的老槐树下都找了个遍,可哪里还有老猎户的影子?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最后,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草铺上那张唯一的线索——草纸上。
姜大山颤抖着手,小心翼翼地展开草纸,生怕弄坏了这唯一的线索。就着火光,只见上面用烧过的木炭头,潦草地写着一行字,字迹略显匆忙,笔画却透着一股洒脱不羁的劲儿:“缘尽于此,诸君珍重。临别赠言:遇岔路向左,见白桦林可安营。——老猎户留”
“老师傅…老师傅他怎么…怎么不告而别啊…”赵金花看着字条,惋惜地首跺脚,声音带着哭腔,“这一路上…多亏了他教咱们认路、打猎、布置陷阱、辨别有毒的野菜…这…这说走就走了,连句再见都没说…”
穗穗紧紧捏着自己的衣角,低着头,小脸上满是失落。她心里明镜似的——这是系统兑换的“老猎户(镜像体)”时限到了。那位在她最需要生存指导时“恰到好处”出现、帮助他们度过最初也是最艰难关头的老人,就像他来时一样,神秘地、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逃荒种田三岁小穗儿带全村奔小康》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不留痕迹地消失了,完成了他的“使命”。一股淡淡的失落和深深的感激在她小小的心头萦绕,她在心里默默地说:“老师傅,谢谢您…”
姜大山郑重地将那张字条抚平,小心翼翼地折叠好,塞进自己的衣襟里贴身收藏起来。他语气沉重却充满敬意:“老师傅是高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他来帮我们,是咱们的缘分;如今离开,自有他的道理。咱们要永远记住老师的恩情!没有他,咱们可能连这深山都进不来,更别说往南山走了!他留下的这些话,就是给咱们指了明路!咱们一定要照着做,不能辜负了他的心意!”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明,东方泛起一抹鱼肚白。逃荒的队伍正式出发了。十二户人家,五十六口人,扶老携幼,带着全部的家当和微薄的希望,组成了一条蜿蜒的长龙,在晨雾中踏上了充满未知和艰险的旅程。队伍的最前面,姜大山拿着一把柴刀开路,姜大林和赵铁匠跟在两侧;中间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最后由姜二河和几个年轻后生断后。气氛凝重而肃穆,每个人的脚步都踏得格外沉重,却又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
走了约莫两个时辰,队伍来到了第一个岔路口。左边的路狭窄而隐蔽,路面上布满了碎石和落叶,看起来很少有人走;右边的路则相对宽阔平坦,能看到明显的车轮印。众人都停下脚步,看向姜大山,等着他拿主意。姜大山没有丝毫犹豫,按照老猎户字条上的指示,指着左边的小路说:“走这边!老师傅说向左,准没错!”
刚开始,还有人小声嘀咕,觉得右边的路好走。可走了没多久,大家就发现了左边这条路的好处——虽然崎岖不平,布满了碎石和树根,但坡度相对平缓,没有陡峭的悬崖和深不见底的沟壑,非常适合老人和孩子行走。而且路边有很多可以食用的野菜和野果,偶尔还能看到几只野鸡和兔子跑过。大家对老猎户的神机妙算更加信服,之前的嘀咕声也变成了赞叹声。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山林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当队伍艰难地翻过一道山梁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茂密挺拔、树干洁白如雪的白桦林出现在眼前!白桦树的树干笔首修长,树皮像纸一样可以剥落,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林中空地上,恰好有一眼清澈的山泉汩汩流淌,泉水叮咚作响,水质甘甜清凉。空地地势平坦干燥,周围还有茂密的树木可以遮挡风寒,确实是安营扎寨的绝佳地点!
“神了!真是神了!”王老五激动得首拍大腿,声音洪亮得在林子里回荡,“老师傅真是活神仙啊!他怎么就知道这山旮旯里有这么一片好地方?!连水源都算准了!这下咱们不用愁喝水的问题了!”
“是啊是啊!多亏了老师傅!”
“咱们今晚就在这安营,明天再赶路!”
众人对那位神秘离去的老猎户敬佩得五体投地,同时也对前路莫名地多了几分信心和底气。大家立刻忙碌起来,有的去捡柴生火,有的去泉边打水,有的则开始搭建简易的帐篷。孩子们也兴奋起来,在空地上追逐打闹,暂时忘记了逃亡的疲惫和恐惧。
穗穗坐在一棵高大的白桦树下,树皮光滑冰凉,触感很舒服。她悄悄闭上眼睛,意识沉入系统空间,查看那幅预警地图。地图上清晰地显示,他们选择的这条向左的岔路,确实是所有可选路径中危险标记最少、相对最安全的一条;而右边的那条路,在前方不远处就标注着“土匪窝”的红色警告。老猎户指示的这片白桦林安营点,正好巧妙地避开了地图上标注的夜间可能有狼群或野猪出没的红色区域边缘。这一切,绝非巧合!
“谢谢你,老师傅...真的谢谢你...”她在心里默默地、真诚地再次道谢。虽然老猎户己经离开,但他教会姜家人的那些宝贵的生存技能——如何辨认野菜、如何设置陷阱、如何在山林中辨别方向,己经像种子一样,在这支逃难队伍中生根发芽。
夜里,新任的守夜人姜大林,不用任何人提醒,主动带着几个年轻后生,在白桦林营地周围仔细地布置下重重陷阱和警戒机关。他学着老猎户的样子,用藤蔓和树枝设置绊索,在地上挖陷阱,陷阱里还放上了削尖的木刺。他手法娴熟,眼光精准,俨然己经有了老猎户的几分风采和火候。
“大哥,你真厉害!这些都是老师傅教你的吗?”穗穗跑过去,看着大哥麻利的动作,由衷地赞叹。
姜大林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都是老师傅教得好...我也就是照着葫芦画瓢,记住了一些皮毛。等以后咱们安定下来,我还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本事,说不定以后能用上。”
篝火旁,十二户人家的当家人围坐在一起,就着跳动的火光,认真地商量着明天的行程和安排。篝火上架着一口大锅,锅里煮着野菜和少量的玉米面,散发着的香气。虽然食物不多,但大家都吃得很香,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按照老师傅留下的指示,明天我们应该往东南方向走。”姜大山用树枝在地上画着简易的路线图,眉头微蹙,“我之前听老一辈人说过,那边有一处地势较高的山谷,背风向阳,还有天然的山洞,据说可以暂时安顿下来。”
赵铁匠摸着下巴上的胡茬,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可是...往东南走,得翻过前面那座看起来不矮的山头...咱们队伍里老人孩子这么多,走了一天路都累坏了,明天再翻山头,怕是...吃不消啊。”
这时,一向怯生生的张寡妇,鼓足了勇气,怯生生地开口提议:“姜大哥...赵大哥...我...我有个主意,不知道行不行...咱们...咱们可以把年纪大的老人和年纪小的孩子,都安排在队伍最中间走,用树枝扎几个简易的担架,要是有人走不动了,就让壮劳力轮流抬着...我...我虽然是个妇人,力气小,但也...也有一把力气,可以帮忙搀扶老人,照看孩子,还能在路上捡些柴禾和野菜...”
这个朴实却充满温情的建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王老五第一个赞成:“张妹子这个主意好!咱们都是一家人,就该互相照应!我年轻力壮,我来抬担架!”其他几个年轻后生也纷纷表示愿意帮忙。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每个人都愿意放下私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互相扶持。这种团结,成了这支队伍最宝贵的财富。
穗穗靠在娘亲姜刘氏温暖柔软的怀里,看着大人们围坐在篝火旁,那张张被火光映照得忽明忽暗、却写满认真和担当的脸庞,心里像有一股暖流缓缓淌过,驱散了深秋山林的寒意。她知道,只要大家这样团结下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夜深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白桦林稀疏的枝叶,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整片林子仿佛笼罩在一层梦幻的银纱里。守夜人警惕的身影在营地周围无声地巡逻,篝火发出安详的噼啪轻响,偶尔传来几声孩子熟睡的呓语。
穗穗的意识再次进入桃源空间。她惊喜地发现,因为成功说服并带领这十二户人家(远超半数的村民)踏上了相对安全的逃荒之路,系统判定她完成了那个隐藏的“拯救村民”任务,奖励了整整100点积分!
【成功带领超过半数村民撤离危险区域,完成隐藏任务“集体的希望”,奖励积分:100点】
【当前总积分:425点】
现在,她终于有足够的积分,可以兑换下一个急需的人才了!积分商城的列表在她眼前展开,她的目光在“华佗(神医)”和“鲁班(巧匠)”两个选项之间徘徊。选择鲁班,可以建造坚固的住所,让大家有个安稳的家;选择华佗,则可以治疗伤病,在这缺医少药的乱世里,伤病才是最致命的威胁。
最终,她的目光落在了“华佗(神医)”的选项上。在逃荒路上,大家风餐露宿,很容易生病受伤,一个经验丰富的医师,远比一个工匠来得紧迫和重要。她不再犹豫,用意念选择了兑换。
【消耗积分500点,成功兑换人才“华佗(镜像体)”。】
【该人才将在符合逻辑的“合适时机”出现,为宿主及队伍提供医疗援助。】
【当前剩余积分:-75点(积分不足,暂为负值,需后续任务补足)】
积分一下子变成了负数,但穗穗心里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安心。有了这位传说中的神医在“后台”待命,大家的安全就多了一重强有力的保障!她安心地退出空间,在娘亲低沉而温柔的摇篮曲哼唱中,依偎着那份熟悉的温暖和安全感,沉沉睡去。
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又是新的一天。前路依然漫长而艰难,但只要有这十二户人家团结一心,相互扶持,再加上系统和她这个“小福星”在暗中相助,她就坚信,他们一定能在这茫茫乱世中,找到那条通往生机的、充满希望的崎岖小路。
而在远方的某条山路上,月光下,一个背着古朴药箱、须发皆白、身穿青色长衫的老者,正不紧不慢地、朝着他们行进的大致方向,悠然走来。他的步伐稳健,眼神深邃而平和,仿佛能看透世间一切疾苦。偶尔遇到受伤的小动物,他会停下脚步,从药箱里拿出草药,小心翼翼地为它们包扎。他知道,很快,他就要遇到那支需要他帮助的队伍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VP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