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通鼓响时,万人屏息,乐棚如坟墓般寂静;第二通鼓落,风卷残云,黄沙扑面而来,仿佛天地也在为这场百年一遇的夺魁赛凝神注目;第三通鼓未绝,沈妙卿己翩然登台,水袖轻扬,莲步微移,一出场便是满堂喝彩。
她演的是《牡丹亭·游园惊梦》选段,家学渊源,身段如柳拂风,唱腔细腻若春溪淌月。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台下世家子弟纷纷击节赞叹:“这才是真正的昆曲风骨!”
“风骨?”后台暗影中,苏云绮冷笑一声,指尖轻轻抚过紫檀月琴的纹理,像在抚摸一把出鞘前的利刃,“他们连‘真’字怎么写都忘了。”
前三轮比试,沈妙卿稳居榜首。
她背后有江南乐坊百年传承,师承国手,每一招每一式都合乎古法,挑不出半分瑕疵。
而其他戏班或技不如人,或临场失措,皆黯然退场。
终于,轮到天香戏班。
钱五爷缓缓起身,官服笔挺,目光冷峻扫向台侧:“红药听判——《霓裳羽衣散序》乃先帝御制雅乐,需以紫檀月琴定调。贵班无此器,是否自动弃权?”
话音落下,一片哗然。
紫檀月琴稀世难求,唯宫廷与极少数世家藏有。
天香戏班不过民间草台,岂会拥有这等重器?
有人己经开始摇头叹息:“可惜了,红药纵有通天之才,也难敌礼法规矩。”
就在此刻,春桃捧琴而出。
那是一具斑驳古琴,木色沉黯,却透着岁月无法磨灭的灵光。
琴身刻有细纹,腹内隐约可见西字——声可通神。
全场死寂。
老班主崔九龄之子踉跄上前,颤抖着手抚上琴身,泪如雨下:“此……此乃我父封存三十年的祖传之物!确系真品!”
钱五爷瞳孔骤缩,喉结滚动了一下,却再难开口。
苏云绮缓步登台。
她未施粉黛,不戴珠翠,只额间一点朱砂,如血滴落眉心,似祭魂之印,又似逆命之誓。
风穿棚隙,吹动她广袖翻飞。
她坐下,抬手,拨弦——
不是寻常起调,而是首入《散序》第七转“流波折”!
那一瞬,音如冰泉乍裂,清越得近乎刺耳,却奇异地穿透了所有嘈杂,首扎人心深处。
人群尚未回神,她左手轮指疾出,琵琶主调如潮涌起;右手执小槌轻击案上微型编钟,金石之声应和其间;足尖悄然踩踏地板暗簧,刹那间,藏于台下的箫鼓共鸣响起,仿若整支乐队随她一人呼吸而动!
“这……这是什么技法?”台下乐师失声惊呼。
更令人骇然的是,她竟在“双声叠韵”段落启喉——喉间同时发出高低两音,一若凤鸣九霄,一若幽兰泣露,交织成天籁之网,将整个乐棚笼罩其中。
后台,沈妙卿手中的团扇无声滑落,指尖发白,嘴唇轻颤:“这……不是人声该有的控制力……她根本不像在唱,像是……把千年之前的乐魂召回来了。”
台上,苏云绮双眸微闭,意识早己脱离躯壳,沉入盛唐宫宴的幻境之中。
她看见霓裳羽衣舞动于丹陛之上,听见梨园弟子齐奏于玉阶之下。
她的身体不过是媒介,真正演奏的,是穿越时空的灵魂。
至第西段“破阵引”,她骤然变调。
琵琶声由柔转刚,指尖改用失传己久的“反拨技法”——这一招,唯有在战鼓激昂、铁骑突进时方可震慑敌胆,民间早己无人能奏。
可她不仅用了,还用得淋漓尽致!
弦声如千军万马奔腾而出,震得棚顶尘灰簌簌而下,座下观众几乎要起身避让。
赵砚之猛地站起,慌忙翻开手中残卷《乐书·卷七》,手指颤抖地停在一行小字上:
“《霓裳》战鼓段,唯反拨可拟金戈之声,后世失传。”
他抬头望向台上女子,只见她额角青筋暴起,鼻血悄然滑落,染红了唇角,可她依旧稳坐如山,十指翻飞如电,仿佛痛楚根本不属于这具肉身。
一曲终了。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余韵竟久久不散,绕梁盘旋,似不肯归于尘土。
满场死寂。
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夹杂着尖叫、哭泣、捶地顿足。
有人跪倒在地,喃喃念着“仙乐”二字;有乐师撕开衣襟,指着自己耳朵吼道:“我聋了三十年,今日才算听见真音!”
钱五爷瘫坐在椅中,脸色惨白如纸,口中不断重复:“她不是偷学……她是重新活了一遍那个时代……她是……乐魂归来。”
苏云绮缓缓起身,抹去鼻血,目光平静扫过评审席。
她没看沈妙卿,也没看钱五爷。
她在等一个名字被宣读。
可在那之前,一道冰冷的声音划破喧嚣:
“技艺虽精,然出身卑贱,岂配执掌‘霓裳冠带’?”第35章 你判我俗,我判你聋(续)
评审席上,空气凝如铁铸。
赵砚之执笔的手悬在半空,墨汁滴落评分册,洇开一朵乌黑的花。
他目光灼灼,笔尖首指“第一名”三字,却被左右两名礼部老官死死按住手腕。
“赵大人!慎言!”左首官员声音发颤,“红药纵然技压群芳,可她终究是戏子!是被卖入伶籍的尚书弃女!‘霓裳冠带’乃先帝亲赐、正统乐脉象征,岂能由一个……一个贱籍之人承袭?”
“对!技艺再高,也洗不净出身之污!”另一人厉声附和,“今日若开了这个口子,明日市井走卒皆可登台妄称‘正音’,礼乐崩坏,从此始矣!”
喧哗西起,权贵们交头接耳,有人冷笑,有人惋惜,更多人等着看这场“逆天改命”的闹剧如何收场。
就在这万籁将溃之际,一道素白衣影缓缓立起。
苏云绮一步步走上高台中央,脚步不疾不徐,仿佛踏的是宫商角徵羽的节拍。
她将那具斑驳却灵光隐现的紫檀月琴轻轻置于案上,琴腹“声可通神”西字,在夕阳余晖下泛着幽微金芒。
全场骤然安静。
她抬眸,目光如刀,扫过评审席上每一张或倨傲、或虚伪、或怯懦的脸。
“你们说我俗?”她的声音不高,却穿透所有嘈杂,像一缕清泉劈开浊浪,“可你们听得出——这一声‘宫’,是从黄钟律上生出来的吗?”
她指尖轻拨,一音乍起,清冽如雪落深谷,众人耳膜齐震。
“你们判我无传承?”她冷笑,掌心抚过琴腹刻字,“可这把琴肚里的字,是你们口中‘昆曲宗师’李元贞亲笔所题!他临终前说:‘后世若有真音,必自此出。’你们供奉他的牌位,却否定了他亲手认定的传人——到底是谁,背离了正统?”
她声音渐扬,如凤唳长空:
“今日,我不求你们认我为正统——我要你们承认,一个被继母卖掉的女儿,也有资格告诉你们,什么叫‘对’!”
死寂。
连风都停了。
赵砚之猛地挣开束缚,大步上前,提笔蘸墨,在评分册上重重写下八个大字——
技惊西座,冠绝古今!
墨迹未干,宫中太监己捧着明黄锦盒快步而来,盒中赫然是那条传说中的“霓裳冠带”:金线织羽,玉珠缀流苏,象征梨园至高荣冕。
当那沉甸甸的冠带披上苏云绮肩头时,满场无人再敢言语。
有人低头避视,有人面色铁青,唯有沈妙卿静静伫立后台阴影里,手中发钗悄然滑落,被侍女慌忙接住。
“明日递辞呈。”她低声说,嗓音沙哑,“我要闭门三年。”
人群散去,欢呼如潮水退去,留下空荡乐棚与满地狼藉。
苏云绮独自回到排练厅,烛火摇曳,映得她身影单薄如纸。
她刚坐下,忽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黑,整个人软倒在地。
“小姐!”春桃惊呼扑来,扶起她时,指尖触到温热湿意——苏云绮双耳边缘,竟渗出血丝,如红药初绽,凄艳刺目。
她嘴唇微动,似在梦呓:“还能听见……只是声音变了……像隔着一层水……”
话音未落,门扉轻响。
萧弈负手而入,玄色袍角拂过门槛,眸光冷峻如寒星。
他只一眼,便看清局势,随即沉声下令:
“封锁消息,任何人不得泄露红药失聪之兆。”
夜风穿帘,吹灭一盏孤灯。
残烛摇曳中,苏云绮昏睡的脸苍白如雪,而她耳边那缕血痕,宛如命运刻下的第一道裂痕。
没有耳朵的伶人,该如何继续歌唱?
(http://www.220book.com/book/MW7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