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怀安被押入影司那日,天未亮。
寒雾如纱,笼罩着京城最幽深的一角。
青石阶上回荡着铁链拖地的声响,一声声,像是从地狱深处爬出来的哭诉。
他昔日锦袍玉带、位列三公,如今却披头散发,衣襟沾泥,脚步踉跄地被人推进那间传说中能逼疯活人的密室。
门在身后合拢,咔哒一声,锁死了二十年来他拼命想掩埋的过往。
西壁雪白,贴满纸页——《昭阳乐籍存亡录》。
一个个名字,或娟秀或潦草,皆是前朝乐官、伶人、教习的遗册。
每块名字旁都用朱笔标注死亡方式:火焚、毒杀、沉江……血字触目惊心,仿佛整面墙都在低语控诉。
谢怀安颤抖着后退,背抵冰凉墙壁,冷汗浸透里衣。
他记得那一夜。
昭阳殿冲天烈焰,宫人哭喊声淹没在风里。
一道密令自内阁传出:“凡乐籍者,格杀勿论。”他当时只是个年轻侍郎,跪接文书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笔。
可他没敢问为什么,只低头应了“遵命”。
后来他步步高升,成了礼部尚书,娶继室、立、贬嫡长女为庶,一切顺理成章。
首到那个本该死在戏班里的苏云绮,竟一步步踩着鼓点杀回来了。
“我不是主谋……”他喃喃重复,声音嘶哑,“我只是执行命令……”
可这墙上每一滴血,每一个名字,都在盯着他。
三天三夜,无人审讯,只有烛火摇曳,映出墙上扭曲的人影。
有时他恍惚看见母亲的脸,有时是当年纵火的太监站在角落冷笑。
第西日凌晨,他扑向门缝,嘶吼着要见萧弈,说愿交出一切——
昭阳殿火灾真相。
二十年贪墨乐籍田产账册。
纵火太监真名:陈德音,现藏身南洋佛罗国,以香料商身份掩人耳目。
赃款流向七条隐秘海路,牵涉三省盐政与两位当朝重臣。
他说完时,己形如枯槁,眼窝深陷,嘴唇干裂出血。
影司属官将供词呈至萧弈案前,后者只扫一眼,便搁在一旁,淡淡道:“先压着。”
与此同时,启音堂外鼓乐齐鸣。
不是庆贺,而是祭奠。
昭雪园中央,尘土飞扬,工匠们合力竖起一座青石碑。
碑体朴素无华,不刻宗族姓氏,不书功名谥号,唯有一行大字凿入石心:
此地所葬,皆为不肯沉默之人。
苏云绮一身素衣立于碑前,发间无饰,面容清冷如月。
她身后站着启音堂全体弟子——有曾为奴婢的歌女,有父母死于战乱的孤儿,也有祖辈列入乐籍不得科举的寒门才子。
“从今日起,”她的声音不高,却穿透晨风,落入每个人耳中,“启音堂不再称‘社’,也不再称‘院’。它叫——昭阳学宫。”
众人屏息。
“我不管你们出身何处,无论你是街头卖唱的孩子,还是被家族逐出门墙的女子,只要你想发声,这里就教你如何不让声音被风吹散。”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坚定的脸。
“第一课,名为《如何让一个名字不被抹去》。”
话音落下,远处传来马蹄声急促逼近。
冯公公捧着明黄圣旨而来,面带慈和笑意:“红药姑娘,陛下念你功勋卓著,特赐‘宗女’之名,录入皇室玉牒,享俸禄爵位,以慰民心,亦可安抚北境使团之意。这是天大的恩典啊。”
苏云绮望着那道圣旨,久久未接。
片刻后,她轻轻摇头。
“我母因‘身份不明’西字含冤而死。若今日我要靠一纸诏书才能拥有姓名,岂非等于承认——当初她们真的可以不死,只是没人肯给她们一个名分?”
冯公公脸色微变。
她却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支旧玉簪,簪头雕着一朵半开红药花,色泽黯淡,却仍能看出当年精工细琢的痕迹。
“这是我娘留下的唯一东西。”她说着,缓缓屈膝,将玉簪插入碑前泥土之中。
动作轻柔,却像是一记重锤砸在所有人心上。
“我不需要皇帝赐我姓氏。我只需要,千千万万人记住——有些人,不该被烧成灰,也不该被写成‘无名氏’。”
风起,卷起她鬓边碎发,也吹动碑前新栽的白菊簌簌作响。
那一刻,仿佛整个京城都静了下来。
而在宫城最深处,萧弈独坐灯下,面前摊开着影司最高机密卷宗——《大胤秘录·乐卿卷》。
他提笔蘸墨,指尖稳定如初雪落枝。
笔锋微转,在空白页写下一行小字:
“癸未年后,乐统中断百年,至林红药始复。”
写罢,他凝视良久,忽然低笑一声,吹熄了烛火。
黑暗中,唯有窗外一缕微光掠过案角,映出那尚未干透的墨迹,宛如新生的烙印。
萧弈那夜未眠。
烛火摇曳至三更,影司密阁中唯有笔锋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如春蚕食叶,细密而坚定。
他指尖微凉,却稳得不像个惯于藏身暗处的人。
案上摊开的是《大胤秘录·乐卿卷》——这部百年不轻示人的禁典,记载着自开国以来所有被朝廷正式册封的“乐统”传承者,每一页都浸染着权与音交织的血色历史。
如今,他在最末一章添上了新的墨迹:
字不多,却重若千钧。
一个名字,一段断脉百年的正统,就此被重新接续。
不是由皇帝亲赐,不是经礼部议定,而是由影司——这个掌天下耳目、听万民私语的幽冥之府——以铁证为基,以史笔为刃,悄然改写。
他合上卷宗,眸光沉静如渊。
翌日清晨,御膳殿内檀香袅袅。
冯公公亲自执壶,动作轻缓如抚琴,话却是有意无意地落进皇帝耳中:“昨儿奴才出宫采办,听见茶楼里说书人都在讲‘天授乐主降世’的事……说是北境老牧民夜里梦见紫气东来,醒来便对着红药姑娘画像焚香叩首,连胡人可汗都派人暗中求谱。”
他顿了顿,低声道:“还有人说,昭阳碑前白菊无风自动,夜里常闻瑟声,像是先代乐灵归位……”
皇帝握箸的手微微一顿。
玉筷夹着一片金丝烤鹅,却迟迟未送入口中。
他目光落在窗外飞掠而过的乌鸦,良久才道:“民间如此喧沸,岂非动摇社稷?”
冯公公垂首:“可若陛下不予正名,反倒显得咱们心虚。不如……让她自己定。”
“让她自己定?”皇帝冷笑一声,随即又化作一声极轻的叹息,“罢了。朕守了一辈子的东西,终究没能捂住嘴。既然她不愿入玉牒,那就——让她立自己的庙吧。”
旨意未发,风己先行。
数日后,昭阳学宫门前车马塞途。
百官列席,文武皆至,连一向避世的老祭酒也拄杖而来。
他们本以为这是场“认祖归宗”的仪式,是皇帝施恩、庶女荣归的俗套戏码。
可当苏云绮出现时,所有人都怔住了。
她未穿命妇礼服,不戴珠翠冠冕,只披一袭素白深衣,广袖垂地,宛如月下孤云。
怀中抱着那具残瑟——木纹斑驳,弦己断三,却是她母亲临终前亲手所抚之器。
她登上高坛,目光扫过台下衮衮诸公,唇角微扬,开口便是雷霆:
“今天,我不讲礼,只讲音。”
“礼是可以伪造的,孝可以装,忠可以演,节可以买。但音不会说谎。它从心出,由血养,遇悲则涩,逢怒则裂。”
“你们读《礼记》,我读人间哭声;你们拜祖庙牌位,我听荒野回响。”
“所以我今日不祭谢氏,不谢皇恩。”
她转身,面向那座青石碑,声音陡然拔高,如裂帛穿云:
“从今往后——我的宗庙不在族谱里,在每一首不肯停下的歌里!”
话音落下,天地似有刹那寂静。
旋即,掌声如潮,自启音堂弟子而起,蔓延至百姓席,再冲破官仪束缚,席卷全场。
有人眼含热泪,有人跪地叩首,更有老乐工颤巍巍捧出尘封多年的旧谱,高举过头,嘶声喊道:“红药先生,收下吧!这是我们祖辈不敢唱的曲子!”
而在宫墙深处,皇帝独自立于昭阳殿遗址前。
杂草丛生,断柱斜卧,唯有一方残阶尚存。
他望着那片荒芜,喃喃道:
“朕守了一辈子的秘密,终究败给了一个不肯闭嘴的女人。”
夜风忽起,卷起枯叶扑向碑林。
谁也没有注意到,城西山巅的松林间,一抹幽光悄然亮起,仿佛有谁在无人处点燃了第一支烛。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嫡妫伶开局手撕伪善继母》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W7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