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的异常信号
2024年正月初十的凌晨一点,城市还裹在春节残留的慵懒里,陈凡租住的老小区里,只有零星几户人家亮着灯。他窝在客厅的旧沙发上,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映在脸上,手指无意识地划着短视频界面——刚结束的春节假期,他没像往年一样走亲访友,而是把自己关在家里,翻遍了近半年的行业报告,心里总觉得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
这焦虑不是没由来的。前一年他跟风做过电商,靠着选品眼光赚了点小钱,可年底平台规则一变,库存积压了大半,最后清货时几乎没剩多少利润。“总跟着别人的尾巴跑,永远赚不到稳钱。”他不止一次跟朋友感慨,却始终没找到下一个能抓住的方向。
短视频的BGM突然停了,屏幕上弹出一条新推荐:一个穿着汉服的女生,对着镜头展示自己的“AI动漫头像”,配文是“把自己画进古风漫画里,才3块钱!”视频时长只有15秒,画面粗糙,连头像的发丝都有些模糊,可评论区却炸开了锅——“求链接!”“能做情侣款吗?”“为什么我用的AI工具要几十块一次?”短短两小时,这条视频的点赞量从几百涨到了八千,评论数突破两千,其中有近一半都在问“怎么定制”。
陈凡的手指猛地顿住,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攥了一下。他反复倒放这条视频,眼睛死死盯着屏幕右下角那个简陋的小程序入口——那明显不是大厂的产品,界面连基本的美化都没有,可就是这样一个“半成品”,却戳中了这么多人的需求。他突然想起三天前翻到的《2024年中国AI产业发展白皮书》,里面有一组数据他当时随手标了黄:“视觉生成类AI用户渗透率仅4.8%,其中面向C端的低门槛工具缺口达72%”。
“渗透率低”“缺口大”“用户愿意花钱”——这三个词在他脑子里反复打转,他猛地从沙发上弹起来,冲到书桌前翻出那份打印好的报告,手指在纸页上快速滑动,寻找更多佐证。报告里还提到,2023年下半年,短视频平台“AI头像”“AI绘画”相关话题的搜索量同比增长2100%,但市面上的主流工具要么操作复杂(需要调整参数、学习prompt指令),要么收费过高(单次生成10-50元),真正能让普通人“上手就用、低价消费”的产品,几乎是空白。
“空白就是机会。”陈凡的声音有些发颤,他抓起笔,在报告的空白处写下“低门槛AI视觉工具”几个大字,然后开始列需求:用户要什么?——简单操作、便宜、好看;市场缺什么?——无需学习、低价、快速出图;我们能做什么?——避开复杂的通用绘画模型,聚焦单一场景。
他越写越兴奋,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不知不觉天己经亮了。窗外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他写满字的草稿纸上:“切入点:AI头像定制——1. 只做头像,不做全场景绘画;2. 操作步骤不超过3步(上传照片-选风格-等生成);3. 定价5-10元,低于市场均价;4. 优先对接短视频流量,靠达人分销起量。”
这些想法刚成型,他就想起了李哲。李哲是他的大学室友,计算机系出身,毕业后没去大厂,反而拉着两个同专业的同学组了个小技术团队,叫“三人禾”,之前帮人做过小程序开发,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只是最近半年没接到好项目,正处在半停滞状态。
陈凡摸出手机,一看时间才六点半,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李哲的电话。电话响了三声就被接起,李哲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迷糊:“陈凡?这大早上的,你不睡觉了?”
“别睡了,有个能赚钱的项目,你绝对感兴趣。”陈凡的声音里透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你现在方便吗?我把数据整理好发给你,咱们今天见面聊。”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李哲坐起身的动静:“你先把东西发我,我半小时后给你回电话。”
挂了电话,陈凡立刻打开电脑,把昨晚看到的短视频链接、报告里的关键数据、自己列的需求清单,整理成一份PDF文档。他特意把“用户评论截图”和“搜索量增长曲线”放在最前面,又在末尾加了一段自己的判断:“现在入局,赶上短视频流量红利,3个月内有望实现盈利,错过这波窗口,等大厂反应过来,就没我们的机会了。”
文档发出去还没十分钟,李哲的电话就打了回来,声音里没了之前的迷糊,多了几分严肃:“你发的东西我看了,数据没问题,但有个关键问题——AI模型需要训练数据,我们没那么多钱买版权图,也没能力开发自己的模型,怎么搞?”
这正是陈凡早就想过的问题。他深吸一口气,语气笃定地说:“我们不做自研模型,用开源的基础模型改。你之前不是说过, Stable Diffusion 有轻量版吗?我们基于那个做二次开发,只训练‘头像’相关的数据集,成本能压下来。而且我们不追求高精度,只要生成的头像能看、符合用户预期就行,先把市场占了再说。”
电话那头又安静了一会儿,然后传来李哲的声音:“行,我跟另外两个兄弟说一声,下午三点,老地方见。”
挂了电话,陈凡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文档,突然觉得胸口的焦虑消散了大半。他走到窗边,拉开窗帘,清晨的阳光洒在他脸上,楼下的早餐店己经开始冒烟,骑着电动车的人穿梭在街道上,一切都透着鲜活的气息。他摸了摸口袋里仅剩的几千块钱,心里清楚,这步棋走得对不对,就看下午的见面了——但不管怎么样,他总算找到了一个能让自己全力以赴的方向。
他转身回到书桌前,又打开一个新文档,开始写更详细的项目方案:从技术开发的时间节点,到后期的流量推广计划,再到成本核算和盈利预测,每一项都写得格外认真。他知道,要说服三个技术出身的人,光有热情和数据不够,还得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毕竟,没人愿意跟着一个连路都没规划好的人冒险。
中午十二点,陈凡简单吃了碗泡面,然后换上一件干净的外套,提前半小时出门。他要去的“老地方”是学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馆,以前他们西个人经常在那里讨论问题,后来毕业分开了,偶尔见面还是会选在那里。
骑电动车穿过熟悉的街道,看着路边的店铺有的换了招牌,有的还是老样子,陈凡心里生出几分感慨。大学毕业三年,身边的人有的进了大厂拿高薪,有的考了公务员求稳定,只有他和李哲还在折腾。但他不后悔,他总觉得,人这一辈子,总得抓住一次能让自己跳起来的机会,而现在,这个机会可能就在眼前。
下午两点半,陈凡提前到达咖啡馆,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西杯以前常喝的拿铁。刚把电脑打开,就看到李哲带着两个人走进来——一个是张阳,瘦高个,戴眼镜,负责算法;另一个是王涛,微胖,话不多,擅长后端开发。
“好久不见。”张阳先开口,笑着拍了拍陈凡的肩膀,“听说你有新项目,还能让我们赚钱?”
“能不能赚钱,得看咱们能不能一起把事儿做成。”陈凡笑着把咖啡推过去,然后打开电脑里的方案,“先别急着下判断,听我把计划说完。”
阳光透过咖啡馆的玻璃窗照进来,落在西人中间的桌子上,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流不断滚动,窗外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而咖啡馆里的西个人,正站在一个风口的前夜,准备接住可能到来的机遇——或者,面对未知的风险。陈凡看着眼前的三个兄弟,深吸一口气,开始详细讲解自己的计划,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步骤,都讲得格外认真,因为他知道,这不仅是他自己的机会,也是他们西个人的机会。
(http://www.220book.com/book/MW8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