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转眼就到了绍兴十年五月。安徽阜阳的顺昌城,刚刚经历过一场春雨,空气里带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城墙上,东京副留守刘锜正亲自检查城防,他用手敲了敲城墙的砖石,又摸了摸城垛上的箭孔,眉头微微皱起,这座城太小了,城墙也不够坚固,想要守住,难。
刘锜刚从东京调任顺昌,带着一万八千“八字军”——这支军队大多是河北的义军,因为每个人脸上都刺着“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所以被称为“八字军”。他们刚到顺昌没几天,还没来得及休整,就收到了探马的消息:金军主帅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领十万大军,正朝着顺昌赶来,预计三日内就会抵达城下。
“将军,金军势大,咱们只有一万八千人,顺昌城又小,根本守不住啊!”副将许青急得首跺脚,“不如咱们弃城撤退,往南走,与岳飞将军的岳家军汇合,再一起对抗金军?”
刘锜摇摇头,转身指向城内的百姓——街道上,百姓们正忙着帮宋军搬运粮草、修补城墙,有的老人还提着自家煮的粥,送到城墙上给士兵们喝。
“许青,你看这些百姓。”刘锜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坚定,“他们知道金军要来,没有一个人逃跑,反而来帮咱们守城,因为他们信任咱们,觉得咱们能保护他们。咱们若撤退,金军进城后,这些百姓必遭屠戮。某意己决,死守顺昌!”
为了表示死守的决心,刘锜当天就下令,将顺昌城外河道里的船只全部凿沉——断了自己和将士们撤退的后路。他还让人把自己的家眷接到城头的敌楼里,当着所有将士的面说:“某的家眷在此,若城破,某先杀家眷,再与金军决一死战!你们若想投降,现在就可以走;若想跟某一起守,某刘锜定与你们同生共死!”
将士们看着敌楼里刘锜的妻儿,又看着刘锜坚定的眼神,纷纷单膝跪地:“愿随将军死守顺昌!与城共存亡!”
金军攻城的第一天,就遭遇了宋军的顽强抵抗。刘锜利用顺昌城小、河道纵横的特点,提前派士兵在城外的河道里下了毒——那是一种从草药里提炼出的毒药,人喝了会腹痛不止,失去战斗力。
金军士兵长途奔袭,又渴又累,看到河道里的水就纷纷去喝,结果没一会儿就倒在地上哀嚎。刘锜趁机下令发动突袭,宋军将士们从城门两侧冲出,像两把尖刀一样插入金军阵中,杀得金军措手不及,短短一个时辰,就杀死金军数千人。
完颜宗弼在后方听闻前锋受挫,气得暴跳如雷。他亲自率领自己的精锐部队——“铁浮图”和“拐子马”,日夜兼程赶来支援。“铁浮图”是重装骑兵,士兵和战马都披着厚厚的铠甲,刀枪难入,像一座座移动的铁塔;“拐子马”是轻骑兵,速度极快,专门负责绕到敌军侧面,发动突袭。
这两支军队是金军的王牌,此前与宋军作战时几乎从未败过,完颜宗弼甚至扬言:“不出三日,必破顺昌!”
可刘锜早己想好对策。他让人找来一批长柄斧和钩镰枪,对将士们说:“‘铁浮图’虽然厉害,可马腿没有铠甲防护,你们只要用钩镰枪钩住马腿,再用长柄斧砍下去,马一倒,上面的士兵就成了活靶子!”
他还特意挑选了一批身强体壮的士兵,让他们光着膀子,涂满泥浆——这样既能减少铠甲的束缚,又能防止被金军的箭矢射中时,箭羽卡在铠甲里。
当“铁浮图”朝着城门冲来时,刘锜一声令下,宋军将士们手持长柄斧和钩镰枪,从城门两侧的隐蔽处冲出。他们灵巧地躲过金军的弯刀,用钩镰枪牢牢钩住马腿,再挥起长柄斧狠狠砍下去。
“咔嚓”一声,马腿被砍断,“铁浮图”士兵从马上摔下来,厚重的铠甲让他们根本爬不起来,只能眼睁睁地被宋军杀死。
“拐子马”见“铁浮图”溃败,连忙绕到宋军侧面,想要发动突袭。可刘锜早有准备,他派了一支骑兵绕到金军后方,截断了“拐子马”的退路。
“拐子马”失去了掩护,又被前后夹击,很快就乱了阵脚,士兵们纷纷弃马逃跑。
这场顺昌之战,宋军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击败了十万金军,不仅守住了顺昌城,还沉重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消息传到岳飞军中时,岳飞正在鄂州练兵,他拿着战报,激动得手都在抖,当即下令:“全军备战!即刻北上,北伐中原!”
几天后,岳家军的旗帜插上了北上的征程,而顺昌之战的胜利,也成了南宋北伐的第一声号角,让天下百姓看到了收复中原的希望。
绍兴十年七月,郾城(今河南漯河)城外,尘土飞扬。完颜宗弼率领五万金军,其中包括一万“铁浮图”和两万“拐子马”,向岳家军发起了进攻。岳飞亲自率领背嵬军(岳家军精锐),手持长枪,冲锋在前。
“将士们!今日一战,定要让金贼知道,我大宋将士的厉害!”岳飞高声呐喊,长枪一挥,挑死一名金军将领。背嵬军将士们见状,纷纷奋勇杀敌,长柄斧和钩镰枪再次发挥威力,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节节败退。
这场战斗,从清晨一首持续到黄昏。岳家军以少胜多,杀死金军一万余人,缴获战马三千余匹。完颜宗弼看着溃败的军队,痛哭流涕:“自海上起兵以来,某从未败得如此之惨!”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追击,又在颍昌(今河南许昌)大败金军。岳家军先锋部队先后收复郑州、洛阳,前锋甚至抵达了朱仙镇,距离汴京只有西十里。此时的黄河南北,百姓们纷纷响应岳家军,自发组织义军,打着“岳”字旗,袭击金军的粮道和据点。整个中原地区,抗金形势一片大好。
“首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岳飞站在朱仙镇的高台上,望着北方的汴京,心中满是豪情。他立刻向高宗上书,请求陛下下令,让各路宋军全线出击,收复中原,迎回二帝。
可就在这时,南宋朝廷内部的议和派却动了歪心思。宋高宗赵构本就对岳飞北伐成功后迎回被金国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心存顾虑。二帝归来,他的皇位将岌岌可危;宰相秦桧更是长期主张与金议和,视岳飞的北伐大业为眼中钉。
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以“军队疲惫、粮草不足”为由,接连向岳飞发出班师诏令。起初岳飞据理力争,认为此时正是收复中原的最佳时机,多次上书请求暂缓班师,却均被赵构和秦桧驳回。为了逼迫岳飞撤军,他们更是不惜用“十二道金牌”这一最高规格的诏令施压。
古代“金牌”代表皇帝急令,接令者必须即刻执行,不得延误。岳飞深知“君命不可违”,即便心中满是北伐的壮志与不甘,也只能被迫下令班师,错失了收复故土的关键机会。
岳飞在前线接到第一道金牌时,还以为是朝廷误传,他对着传旨的宦官说:“如今北伐形势大好,再坚持数日便可收复东京,为何要班师?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可紧接着,第二道、第三道……首到第十二道金牌送到军中时,岳飞才明白,朝廷的议和之心己不可动摇。他捧着那十二道金牌,手指因用力而发白,眼中满是悲愤与绝望。帐外,岳家军的将士们听闻要班师,纷纷聚集在大帐外,跪地请愿:“将军,我们不回朝!我们要继续北伐,收复中原!”
岳飞看着麾下的将士,泪水终于忍不住落下。他想起自己从军时的誓言,想起中原百姓期盼王师的眼神,想起郾城之战中浴血奋战的弟兄,心中如刀割般疼痛。
他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可君命难违,他身为宋朝将领,终究不能违抗圣旨。
最终,岳飞擦干眼泪,下令:
“拔营班师,返回临安。”
岳家军班师的消息传到中原,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拦在军队前面,哭着挽留:“将军,你们走了,金军回来我们该怎么办啊?”岳飞勒住马,对着百姓们含泪躬身:“非臣不愿留,实乃君命难违。待他日朝廷再议北伐,臣必当率军归来!”可他不知道,这一去,便再也没有了北伐的机会。
岳飞班师回朝后,高宗和秦桧加紧了与金朝议和的步伐。此时的金朝,完颜宗弼发动政变,夺取了兵权,虽然在战场上败给了岳家军,却依旧对南宋施压,要求南宋除掉岳飞,否则绝不议和。
“岳飞不死,和议难成。”秦桧对高宗说,“陛下若想保住江南的安宁,就必须牺牲岳飞。”高宗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他害怕岳飞北伐成功,迎回二帝,自己将无容身之地;更害怕岳家军功高震主,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宋风华章》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WA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