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牛逼的人都是靠借来的,你缺的是借的思维

小说: 认知定穷富   作者:扬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认知定穷富 http://www.220book.com/book/MWCX/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别困在“我有什么”里:真正的高手,都懂“借”的智慧

你有没有算过这样一笔账:你这辈子“自己拥有”的东西多,还是“借到”的东西多?

有人会说“我有的多”——有房、有车、有存款,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属于自己的。可如果你真这么想,就错了。纵观历代企业家、商界大佬,没有一个人是靠“只花自己的钱”做成大事的:他们向银行贷款、向股市融资、向投资机构募资,甚至向竞争对手“借资源”。

真正的破局思维,从来不是“我有什么就用什么”,而是“我需要什么就借什么”。你自己拥有的东西永远有限,但“借”能让你撬动整个世界的资源。

一、别被“我有”困住:厉害的公司,都是“借”出来的

很多人总把“安全感”寄托在“自己拥有”上——觉得有房有车才算稳定,钱握在手里才踏实。可事实是,“只靠自己”的思维,恰恰是你最大的局限。

你有一辆车,能跑的距离有限;但你能借到十辆车,就能组建一支车队。你有一套房,只能自己住;但你能借到十套房,就能做民宿、搞租赁,创造更多价值。个人如此,企业更是如此。

你以为那些市值百亿的公司,是靠老板“自己的钱”做起来的吗?不是。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借资源”的高手:

- 初创时,向银行借贷款,解决启动资金问题;

- 发展中,向股市借融资,扩大生产规模;

- 遇到危机时,向投资机构借支持,渡过难关。

就像苹果公司在90年代中期的困境:当时苹果市场份额暴跌,产品线混乱,财务状况岌岌可危,眼看就要倒闭。创始人乔布斯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做了一件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向自己的死对头微软“借钱”。

要知道,当时苹果和微软在操作系统、个人电脑市场打得不可开交,双方在媒体上互相指责,行业里的人都在看笑话。可乔布斯不管这些,他亲自找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谈判,最终说服微软向苹果投资1.5亿美元,还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这笔钱不仅改善了苹果的现金流,更让苹果重新找回了市场信心,为后来的iPhone、iPad爆发埋下了伏笔。

乔布斯为什么敢这么做?因为他明白:企业的生死,比“面子”重要;能借到资源,比“只靠自己”重要。他不是在“求对手帮忙”,而是在“整合资源”——微软需要苹果的生态来完善自己的产品,苹果需要微软的资金来活下去,这是一场双赢的“借”。

反观很多普通人,连“向朋友借辆车”都觉得不好意思,更别说“向对手借资源”了。他们总觉得“借东西是丢脸的事”,是“自己不行”的证明。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乔布斯也这么想,就没有今天的苹果;如果所有企业家都这么想,就没有今天的互联网、新能源这些改变世界的行业。

记住:“我有什么”决定了你的起点,但“我能借到什么”决定了你的天花板。只靠自己,你顶多走得稳;学会借资源,你才能走得远、飞得高。

二、你不敢“借”,不是因为面子,是因为没看懂“借的本质”

很多人不敢借东西,总找借口说“怕丢脸”“不好意思”。可深挖下去,根本原因不是面子问题,而是你没看懂“借的本质”——借不是“占便宜”,而是“价值交换”;不是“求人帮忙”,而是“资源整合”。

1. 借的不是钱,是信用

有人一提到“借”,就想到“借钱”。可你有没有想过:银行为什么愿意把钱借给企业家,而不是随便一个人?因为企业家能提供“信用”——他有公司、有项目、有还款能力,银行相信他能按时还钱,还能支付利息。

借的本质,其实是“信用的交换”。你向别人借东西,本质上是在“出售自己的信用”——别人愿意借你,是因为相信你“能还、会还、还能带来额外价值”。

如果你平时不经营自己的信用,比如借了朋友的钱不按时还,答应别人的事办不到,那你自然借不到东西。反之,如果你信用好,比如朋友找你帮忙你从不推辞,借了东西总是及时还,甚至还会主动给对方一些回报(比如借了车,还的时候加满油),那别人自然愿意借你——不仅愿意借你钱、借你物,还愿意借你人脉、借你经验。

我有个做餐饮的朋友,一开始只有一家小店,想扩张却没资金。他没向银行贷款,而是向自己的老顾客“借钱”——他跟老顾客说:“我想再开一家店,需要50万,如果你愿意借我,以后你来店里吃饭,永远打8折,新店盈利后,我还会给你一定比例的分红。”

很多老顾客都愿意借他,因为他们知道我朋友靠谱——平时对顾客热情,食材新鲜,从不用劣质原料,这就是他的“信用”。后来他的新店开起来,生意很好,不仅按时还了钱,还兑现了分红和折扣。现在他己经开了5家店,很多老顾客还成了他的合作伙伴。

你看,不是你借不到东西,是你没建立起能让别人相信的信用。信用才是你最宝贵的“借条”,有了它,不用你开口,别人也愿意借你;没有它,你再怎么求,别人也不会理你。

2. 借的不是资源,是希望

除了信用,借东西还有一个核心——你要让别人看到“希望”。别人愿意借你东西,不仅是相信你“能还”,更是相信你“能把借到的东西用得更好,甚至能给对方带来回报”。

就像投资机构为什么愿意给初创公司投钱?不是因为初创公司有多少资产,而是因为投资机构看到了“这家公司能成长、能盈利”的希望。他们投的不是钱,是“未来的可能性”。

我之前帮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想做一个校园自媒体,却没电脑、没设备、没经验。他找我借电脑,还想让我给他一些建议。我没首接借他电脑,而是问他:“你做这个自媒体,想达到什么目标?怎么盈利?”

他跟我详细说了他的计划:先做校园资讯,吸引学生关注,等粉丝多了,再做校园周边的电商(比如卖文具、卖零食),还能帮商家做推广。他还拿出了自己写的策划案,里面有详细的用户调研、内容规划和盈利模式。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认知定穷富

我看到了他的“希望”——他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的有想法、有规划,还愿意付出努力。所以我不仅借了他电脑,还把我的一些媒体朋友介绍给他,帮他对接了一些校园商家资源。现在他的自媒体己经有了10万粉丝,每月能赚2万多,还雇了两个同学一起做。

你看,别人愿意借你东西,是因为在你身上看到了“可能性”。如果你自己都没目标、没规划,只是随口说“我想借点钱”“我想借点资源”,那别人怎么会愿意借你?你要让别人知道:你借了东西,不是用来浪费的,而是用来创造价值的;你不仅能还,还能让对方因为借你而获得更多好处。

三、除了钱,你还能借这些:真正的高手,什么都能借

很多人一提到“借”,就只想到“借钱”,这其实是最窄的认知。真正的高手,能借的东西远比你想象的多——借经验、借时间、借人脉、借方法,甚至借“对手的优势”。

1. 借经验:少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你没做过的事,不代表别人没做过。向有经验的人“借经验”,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我刚创业时,不知道怎么找客户,就去请教一位做销售的前辈。他跟我说:“你别盲目地跑客户,先把你的目标客户分类,比如按行业分、按规模分,然后找那些己经跟你有过合作意向的客户,重点跟进,这样效率更高。”他还把自己的客户跟进表发给我,教我怎么记录客户需求、怎么跟进进度。

我按照他的方法做,果然很快就签下了第一个客户。后来我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去请教他,他也愿意帮我——不是因为我给了他什么好处,而是因为我愿意听、愿意学,还会把自己的进展跟他分享,让他觉得“自己的经验没白费”。

借经验,其实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长”。别人花了几年、十几年总结的经验,你花几天、几周就能学到,这是最划算的“借”。

2. 借时间:让别人帮你做你不擅长的事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什么事都自己做。向别人“借时间”,让别人帮你做你不擅长的事,你才能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上。

比如你是做产品的,不擅长做财务报表,那你可以找个会计帮你做;你是做技术的,不擅长做营销,那你可以找个营销顾问帮你做。你花一点钱“借”别人的时间和专业能力,就能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创造更多价值。

我认识一位做软件开发的老板,他技术很厉害,但不擅长管理。他找了一位有多年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帮他管理公司的日常运营。自己则专注于产品研发,推出了好几款爆款软件。现在他的公司市值己经过亿,他常说:“如果我什么事都自己做,别说做产品了,公司早就乱套了。借别人的时间和能力,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3. 借人脉:让别人帮你链接更多资源

你的人脉有限,但别人的人脉可能很广。向别人“借人脉”,能让你快速链接到更多你需要的资源。

比如你想找一家供应商,自己找可能要花很久,还不一定靠谱。但如果你的朋友认识靠谱的供应商,你可以让朋友帮你引荐。朋友的引荐,不仅能节省你的时间,还能让供应商更信任你——因为你是“朋友介绍的”,这就是“借人脉”的价值。

我之前想找一家包装厂,帮我的产品做包装。我问了身边的朋友,有个朋友说他认识一家包装厂的老板,还帮我牵了线。见面时,包装厂老板说:“既然是你朋友介绍的,我肯定给你最优惠的价格,还保证质量。”最后我们不仅合作得很愉快,包装厂老板还把我介绍给了他的其他客户,帮我拓展了业务。

借人脉,不是“利用别人”,而是“互相成就”。你帮别人链接资源,别人也会帮你链接资源;你对别人真诚,别人也会对你真诚。

西、“借”是最高级的社交:一借一还,拉近距离

很多人觉得“借东西会破坏人际关系”,其实恰恰相反——“借”是最高级的社交方式,一借一还之间,能快速拉近距离,巩固人际关系。

你向朋友借一本书,还的时候顺便带一盒他爱吃的巧克力,说“谢谢你的书,我看得很过瘾,这是给你的小礼物”;你向同事借一支笔,还的时候顺便帮他带一杯咖啡,说“谢谢你的笔,帮了我大忙,这杯咖啡请你喝”。

这些小小的举动,能让别人觉得你“懂感恩、会做人”,你们的关系自然会越来越好。反之,如果你借了东西不还,或者还的时候理所当然,那别人自然不愿意再借你,甚至会疏远你。

我有个朋友,特别擅长用“借”来维护人际关系。他经常向朋友借一些小东西,比如借一本书、借一张CD,还的时候总会带一些小礼物,或者请朋友吃顿饭。时间久了,他的朋友都愿意帮他,有什么好机会也会第一个想到他。

他跟我说:“借东西其实是在‘创造互动’——你借别人东西,是在麻烦别人;你还别人东西,是在表达感谢。一来二去,你们就熟了,关系也就近了。”

借的本质,其实是“互相帮助、互相成就”。你借别人的东西,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别人借你的东西,也解决了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建立了信任、拉近距离,甚至可能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

最后:别再困在“我有什么”里,学会“借”,世界都是你的

很多人一辈子都困在“我有什么”的思维里,觉得自己没房没车、没权没势,就永远做不成大事。可事实是,“我有什么”从来不是最重要的,“我能借到什么”才是。

乔布斯借微软的钱,救了苹果;我的朋友借老顾客的钱,开了5家店;刚毕业的大学生借我的资源,做起来校园自媒体。他们都不是靠“自己拥有”,而是靠“借”,撬动了比自己拥有的多得多的资源。

从今天起,别再问自己“我有什么”,而是问自己“我需要什么,谁能借我”。需要钱,就去建立信用,找银行、找投资机构;需要经验,就去请教前辈,找有经验的人;需要人脉,就去主动链接,找能帮你牵线的人。

记住:一个人能走多远,不是看他自己拥有多少,而是看他能借到多少、整合多少。学会“借”的智慧,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你的资源库,成功也比你想象的近得多。



    (http://www.220book.com/book/MWC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认知定穷富 http://www.220book.com/book/MWC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