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走出茅草屋时,沈安依旧等在不远处。看到她出来,他立刻迎了上来,目光在她身上快速扫过,确认她安然无恙后,那紧绷的脸色才稍稍缓和。
“他……没为难你吧?”沈安的声音压得很低。
苏青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没有。我们……谈了笔生意。”
沈安看着她苍白的脸色和故作轻松的表情,知道事情绝没有她说的那么简单。但他没有追问,只是默默地跟在她身边,陪她走回那冰冷的窝棚。
这一夜,苏青几乎没有合眼。她脑海里反复回想着与那位世子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恐惧过后,她反而感到一种异样的清醒。
棋局己经布下,她是被迫入局的棋子。但棋子,也未必没有左右棋局走向的可能。
那位世子需要她种出高产的黑薯,这便是她最大的筹码。她必须利用好这个筹码,在满足对方要求的同时,为自己和村民们争取到最大的生存空间和利益。
这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戴着镣铐起舞。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林风的集合哨声便准时响起。
所有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被召集到了村口的空地上。一夜的煎熬,让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和不安。
苏青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她的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己经恢复了往日的镇定和清明。
林风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地扫视着众人,冷冷地宣布了今天的任务:“从今日起,所有劳力,都归苏姑娘统一调配。你们的任务,就是伺候好那十亩药田。苏姑娘的话,就是世子殿下的话。若有不从者,军法处置!”
这番话,让所有村民都愣住了。他们惊疑不定地看着苏青,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一夜之间,苏青姑娘就成了王府的代言人?
苏青没有理会众人复杂的目光,她向前一步,朗声说道:“各位乡亲,事情大家也都看到了。如今,我们杏花谷己经是王府的产业,我们所有人,也都是王府的佃农。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将众人心中最后一丝幻想也击得粉碎。
“但是,”她话锋一转,声音也随之提高了几分,“世子殿下并非不讲道理之人。他承诺我们,只要我们能种好那片黑薯地,达到他要求的产量,我们不仅能活下去,还能活得比以前更好!”
她停顿了一下,看着一张张茫然的脸,继续说道:“从今天起,我会带领大家,用尽一切办法,把那十亩地伺候好。这不是为了王府,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能吃饱肚子,为了我们能堂堂正正地活下去!”
她的话语铿锵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感染力。原本死气沉沉的人群,开始出现了一丝骚动。
赵大山第一个站了出来,瓮声瓮气地说道:“苏姑娘,我们都听你的!你说咋干,我们就咋干!”
“对!我们听苏姑娘的!”梨树村的村民们立刻附和。他们是苏青救下的,对她的信任早己根深蒂固。
杏花村的村民们,在钱大伯的带领下,也纷纷表示了支持。事到如今,他们除了相信苏青,己经别无选择。
看着重新凝聚起来的人心,苏青心中稍定。她知道,这是她跳好这支镣铐之舞的第一步。
她转头看向林风,语气平静地提出了她的第一个要求:“林校尉,黑薯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这片山谷水源不足,我需要人手,从谷外的河里引水过来。”
林风看了她一眼,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需要多少人?”
“五十个青壮。另外,我还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石料,用来修建引水渠。”
“可以。”林风的回答干净利落,“人手和物资,半个时辰后到位。还有什么?”
“我还需要一批工具。”苏青说着,从怀里掏出几张早己画好的图纸,“这是独轮车和取水水车的图纸。有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林风接过图纸,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图纸上的构件画得极为精细,甚至标注了尺寸和连接方式,一看就知出自大家之手。他深深地看了苏青一眼,将图纸交给身边的副官,沉声道:“去找军中工匠,按图纸尽快打造。”
“最后,”苏青深吸一口气,提出了她最核心,也是最大胆的要求,“我需要绝对的管理权。在农事上,我的人必须完全听从我的指挥,任何人不得干涉,包括王府的士兵。”
此言一出,林风身边的几个亲兵都变了脸色。一个被圈禁的农女,竟敢对王府的军队指手画脚?
林风的眼神也冷了下来。他盯着苏青,似乎想从她脸上看出些什么。
苏青毫不畏惧地迎着他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道:“林校尉,这不是我要夺权。而是农活是一件极其精细的事情,来不得半点差错。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草,都有严格的时辰和法子。若是政出多门,人多口杂,耽误了农时,毁了这片药田,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她的理由无懈可击。
林风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可以。在药田的事务上,你可以全权负责。但若有任何异动,你知道后果。”
“我明白。”苏青微微颔首。
一场简短的交涉,苏青便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大的自主权。她知道,这是那位世子默许的。只要她能交出满意的果实,对方不在乎她用什么方式去栽种。
很快,整个杏花谷就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了起来。
五十名青壮劳力,在赵大山的带领下,开始了修建引水渠的浩大工程。王府的士兵没有插手管理,只是在外围警戒,顺便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石料。
苏青则带着剩下的人,开始对那十亩黑薯地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第一件事,就是除草和松土。虽然土地经过系统改良,几乎没什么杂草,但苏青依旧要求妇孺们用手将地里每一颗细小的草芽都拔除干净。
“黑薯在幼苗期非常脆弱,任何一棵杂草,都会跟它争夺养分。”她耐心地对众人解释着,“我们现在多费一分力,秋后就能多收一斗粮。”
在她的指导下,所有人都干得格外认真。他们仿佛又回到了最初开荒时的那股劲头,只是这一次,他们的心情更加复杂。
中午时分,军中的工匠便送来了第一批按照图纸打造的独轮车。当村民们看到这种只有一个轮子,却能轻松推动几百斤重物的奇特车辆时,都发出了阵阵惊叹。
有了独轮车,运送土石的效率提高了数倍不止。原本预计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完成的引水渠工程,进度大大加快。
苏青没有停歇,她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沤肥。
她指挥村民们在田边挖了几个大坑,将人的粪尿、牲畜的粪便、枯枝烂叶,甚至是一些特定的泥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起来,然后用泥土封存。
这种做法,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强烈的不适。在这个时代,虽然也有农家肥的说法,但像苏青这样,将污秽之物如此郑重其事地处理,还是头一遭。
“苏姑娘,这……这也太脏了。”钱大伯捏着鼻子,满脸为难,“把这些东西浇到地里,长出来的粮食,还能吃吗?”
“大伯,你信我。”苏青的表情异常严肃,“你们只要记住,土里长出的东西,没有脏的。这些我们现在看不起的‘污秽之物’,到了地里,就会变成黑薯最喜欢的养分。没有它们,亩产二十石,就是一句空话。”
听到“亩产二十石”,所有人的疑虑都消散了。他们选择无条件地相信苏青。
就连那些负责监工的王府士兵,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眼神也从最初的轻蔑,慢慢变得惊奇和不解。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种地的。这个小小的村寨,在那个少女的指挥下,仿佛变成了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都在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着。
那位世子殿下,没有再露面。他只是偶尔会站在茅草屋的门口,远远地眺望那片田地,像一个冷漠的看客,审视着这场由他主导的豪赌。
三天后,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的消息传来。
“发芽了!发芽了!”
一个负责看护田地的孩子,指着地里,发出了惊喜的叫喊。
所有人,包括苏青,都第一时间冲到了地头。
只见那平整的黑色土地上,一株株嫩绿的、带着勃勃生机的幼苗,顽强地钻出了地面。它们舒展着小小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喜人的光泽。
那抹绿色,就像是点燃荒原的星星之火,瞬间照亮了所有人灰暗的心。
“活了!真的活了!”
钱大伯激动得老泪纵横,他跪倒在地,用手轻轻地触摸着那些幼苗,仿佛在抚摸稀世珍宝。赵大山和一群汉子,更是激动地将苏青高高抛起,发出了震天的欢呼。
连日来的压抑、屈辱和不安,在这一刻,都被这顽强的绿意所治愈。
他们看到了希望。哪怕这希望是寄人篱下,是为人做嫁,但它终究是希望。
苏青被众人簇拥着,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的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了催生这些幼苗,她几乎耗尽了最后仅存的几个生存点,兑换了一次“生长加速”功能。
她看着光幕上仅剩的【生存点:2】,心中一阵后怕。
这支戴着镣铐的舞蹈,她才刚刚迈出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很险。
而就在众人欢呼雀跃之时,没有人注意到,远处的茅草屋前,那位世子殿下正静静地站着。他的手中,拿着一架小巧的黄铜单筒望远镜,清晰地看到了地里那抹破土而出的绿色。
他的嘴角,缓缓勾起了一抹无人察觉的、志在必得的弧度。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全村啃树皮,我种田养活战神(http://www.220book.com/book/MXM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