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门消散,审判退去,笼罩天地近七日的诡异昏黄与窒息威压如潮水般褪去。清冷的月辉重新洒落洛水河畔,映照着一片狼藉的废弃庄园,以及几乎力竭的萧绝与沈月凝。
空气中残留着星辰之力激烈碰撞后的焦灼气息,以及一丝若有若无、源自“归墟”的虚无寒意。那口干涸的古井不再散发任何能量波动,如同一个普通的死寂坑洞,唯有井口边缘新增的几道细微裂痕,无声诉说着方才那场超越凡俗界限的对抗。
萧绝以剑拄地,强撑着站起身,玄甲下的身躯微微颤抖,那是力量严重透支的迹象。他走到沈月凝身边,将她扶起。沈月凝脸色苍白如纸,倚靠着他,气息微弱,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与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
“那井下的碎裂声…”她望向古井,轻声道。
萧绝目光锐利地扫过井口:“能量冲击过于猛烈,怕是损及了地脉根本,或…触动了某些被封印的残留物。” 他顿了顿,“此地不宜久留,需尽快回禀陛下,并派人严密看守。”
他召来不远处警戒的、同样心有余悸的护卫,简单交代几句,便与沈月凝相互扶持着,离开了这片刚刚经历了一场无形浩劫的土地。
京城,皇宫。
当天空异象散去,星辰恢复正常,那股令人心悸的压力消失时,祭坛上的景和帝萧墨长长舒了一口气,紧握玉玺的手终于微微放松,这才发现掌心己被汗水浸透。他虽未亲临洛水,但通过玉玺与赤霄剑那微妙的联系,以及自身帝王气运的感应,大致知晓了那边的凶险。他立刻下令解除京城戒严,安抚民心,并派出太医令带着最好的药材,火速前往洛水接应萧绝与沈月凝。
数日后,太尉府(临时安置点)。
萧绝与沈月凝在太医的精心调理下,伤势与损耗逐渐恢复。景和帝亲自过府探望,听完两人详细禀报星门之战的经过,尤其是最后那声井下的碎裂声,神色凝重。
“星门虽闭,隐患未除。”萧墨沉吟道,“那口井,必须彻底清查。还有,‘观星阁’逆天派虽遭重创,但其传承未绝,理念犹存,难保不会有后来者。”
“陛下所言极是。”萧绝点头,“臣己命石鹰带领精通堪舆与机关的好手,前往洛水那口井进行初步探查。至于‘观星阁’…其根源深植于对星辰之力的追求与妄念,只要星空仍在,便难以根绝。唯有加强监管,引导正道,防微杜渐。”
沈月凝补充道:“经此一役,妾身对星辰之力与诸多上古秘辛略有心得,愿与陈老先生等有识之士一道,将其中无害或有益的部分整理研究,或可用于农时、航海、医药,而将那些危险禁忌之术彻底封存,警示后人。”
景和帝颔首:“如此甚好。此事便交由夫人牵头。至于朝中…经此风波,正好借此机会,彻底整顿吏治,革除积弊,让这江山社稷,更加稳固。”
一月后,风波渐平。
洛水古井经过初步探查,确认井下深处有一处古老的地脉节点在能量冲击中受损,导致了小范围的地气泄漏,但并未发现其他危险封印物或异常存在。萧绝己调派工部能手,着手修复地脉,并计划在井口之上修建一座镇星碑,以作警示与镇压。
朝堂之上,随着李御史等一批蠹虫被清除,景和帝推行新政的阻力大减,一系列旨在富民强兵、整顿吏治的政令得以顺利推行,王朝气象为之一新。
萧绝因平定逆乱、守护社稷之功,被景和帝力排众议,晋封为“镇国公”,加授太子太师,权势与声望达到顶峰。但他依旧沉稳如故,每日除了处理军国要务,便是与沈月凝一同研究整理那些得自星坠湖、诅咒谷的古籍星图,并将其中关乎国计民生的部分,择要刊印,惠泽天下。
沈月凝的身体逐渐康复,她与陈老先生等人组建的“星学馆”也正式成立,专注于研究星辰运转与自然规律,摒弃了其中迷信与危险的部分,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加入。
这一日,黄昏。
萧绝与沈月凝并肩立于修复后的洛水河畔,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与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
“还记得当初在扬州,你说这天下棋局,我们皆是棋子。”沈月凝轻声道。
“如今,我们虽未能跳出棋局,但至少…成为了执棋之人。”萧绝握住她的手,目光深邃,望向辽阔的天地与无垠的星空,“星门之危虽解,然世间纷扰从未止息。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宁,路还很长。”
星空之下,江山如画。
曾经的腥风血雨、诡谲阴谋,似乎都己随着洛水的流淌而远去。
但他们都明白,平静的海面下永远暗藏激流。
他们的使命,还远未结束。
只是这一次,他们将更加从容,也更加坚定。
(第二卷 终)续集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MXZ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