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偶遇和那张旧照片带来的警示,让肖文龙心中的弦绷得更紧了。他知道,苏家的调查远未结束,甚至可能触及了某些他未曾预料到的、更深层的历史关联。被动防御和释放迷雾己不足以应对,他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掌控主动权,甚至……引导局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然而,与应对外部威胁的冷峻算计不同,肖文龙内心对林小雨的担忧却与日俱增。他能感觉到,那次坦诚交谈后,林小雨虽然表面上恢复了平静,但那份深埋的好奇和隐隐的不安并未消散,反而可能因为他的“神秘”而更加强烈。他担心在苏家持续的压力下,林小雨会不会在某一天,因为某种契机或冲动,做出不理智的探寻行为,从而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这种担忧,促使肖文龙在加固外部防线的同时,也开始更细致地编织对林小雨的“软性”保护网。这种保护,不再是简单的隐瞒和安抚,而是更巧妙的引导和塑造。
他会有意无意地,在与林小雨的日常聊天中,融入一些关于“平凡生活珍贵”、“知足常乐”的观念。比如,在看一部讲述都市浮华的电视剧时,他会淡淡评论一句:“外面看着光鲜,未必有我们这样简单自在。” 或者在林小雨羡慕同事买了新手机时,他会说:“东西够用就好,重要的是心里踏实。” 这些话语看似随意,却像涓涓细流,潜移默化地强化着林小雨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感和认同感。
同时,他更加注重创造积极、温暖的共同体验,来充实林小雨的生活,转移她可能产生的探寻欲望。他会在周末带林小雨去郊外爬山,感受自然的宁静;会陪她去逛花鸟市场,买几盆绿植装点房间;甚至会和她一起研究菜谱,尝试做一道新菜给两位母亲品尝。这些活动平凡却充满乐趣,让林小雨的生活重心牢牢地固定在“当下”的阳光城,固定在与他共同构建的日常里。
肖文龙的努力似乎收到了效果。林小雨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真切,她对肖文龙的依赖和信任也与日俱增。她开始觉得,文龙哥说得对,现在这样平静温馨的日子,就是最好的。至于他的过去,或许真的不那么重要,每个人都有不想提及的往事,她应该尊重他。
然而,人心深处的好奇,如同顽强的野草,并非轻易就能完全扼杀。尤其是在外部刺激持续存在的情况下。
这天,林小雨在打扫社区活动中心时,无意中听到两位来参加活动的退休老教师在闲聊。他们聊起了多年前龙都的一些旧闻轶事,提到了几个曾经显赫一时、后来却销声匿迹的家族姓氏,其中就隐约有“肖”字。那位老教师感慨道:“……所以说啊,富贵浮云,一朝风起,说散也就散了,还是咱们这小地方安稳。”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小雨的心猛地跳了一下。肖?文龙哥不就是姓肖吗?来自龙都?难道……老教师口中那些“显赫一时”的家族里,真的有文龙哥的家?这个念头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再次激起了细微的涟漪。
她忍不住凑过去,装作好奇的样子问道:“老师,您刚才说的那些龙都的家族,后来都怎么样了呀?”
老教师看了她一眼,笑了笑:“都是老黄历了,谁说得清呢。有的出国了,有的没落了,还有的……唉,反正下场都不太好。小姑娘打听这个干嘛?”
“没……没什么,就是随便听听。”林小雨连忙摆手,不敢再多问。
但那个模糊的“肖”字和“下场不太好”的感慨,却在她心里留下了印记。晚上和肖文龙一起吃饭时,她看着对面安静吃饭的男人,忍不住想象着他可能背负的沉重过往,心里泛起一丝心疼和更强烈的好奇。
肖文龙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细微的情绪变化和偶尔飘忽的眼神。他没有点破,只是在饭后送她回家时,状似无意地提起:“过两天市文化馆有个老照片展,是关于咱们南省几十年变迁的,听说挺有意思的,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他将她的注意力,从虚无缥缈的龙都旧闻,引向了具体可感的、与本地相关的文化活动上。
林小雨的思绪果然被拉了回来,点点头:“好啊!”
“嗯,那周六我去接你。”肖文龙看着她走进楼道,眼神深邃。
他知道,堵不如疏。完全禁止林小雨的好奇心是不可能的,他需要做的是为她提供更安全、更可控的“出口”,将她的探寻欲望引导向无害的方向,同时用更坚实的现实温暖,去抵消那些遥远传闻带来的不安。
回到房间,肖文龙立刻通过“影”系统,调取了今天社区活动中心的监控记录和音频片段,确认了那两位老教师的身份和闲聊内容。只是普通的退休教师,并非苏家安排的眼线,这让他稍微松了口气。但他还是下达指令,对类似可能引发联想的历史话题在社区公共场合的传播,进行更温和的干预和引导。
一方面在暗处与庞大的家族势力进行着惊心动魄的博弈,另一方面又要小心翼翼呵护着身边人脆弱的情感世界,肖文龙行走在一条极其危险的钢丝上。但他目光坚定,步伐沉稳。为了守护这份照亮他灰暗人生的温暖,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夜色中,阳光城安静沉睡。而一场关乎心灵与真相的攻防战,在无人知晓的角落,以最温柔也最残酷的方式,悄然进行着。
(第八十一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MZ3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