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8章 《赵鹏的民俗解读》

小说: 江城迷案   作者:静澜先生的故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江城迷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MZJT/ 章节无错乱精修!
 

老城区的青石板路被昨夜的雨泡得发潮,踩上去“咯吱”响。赵鹏把警车停在巷口的老槐树下,树影里藏着个褪色的“民俗馆”木牌,牌上的红漆掉了大半,只隐约能看清“江城老物件”几个字。他摸出烟盒,抽了根烟叼在嘴里,没点——来之前周海洋特意叮嘱,民俗馆的杨老先生不喜欢烟味,说会熏坏老书。

推开那扇掉漆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檀香、旧书和樟脑丸的味道扑面而来。前堂摆着尊半人高的土地公像,供桌上的香还冒着青烟,旁边堆着几捆扎好的艾草,是前几天重阳节剩下的。后堂的门帘被风吹得晃动,里面传来“沙沙”的翻书声。

“杨老先生?”赵鹏轻手轻脚走进去,生怕碰倒了墙角堆着的青花瓷瓶——瓶身上画着老江城的江景,和李慧借的《江城水脉图》里的画很像。

门帘被掀开,一个穿藏青色对襟褂的老人走出来,头发全白了,梳得整整齐齐,下巴上的白胡子垂到胸口,鼻梁上架着副铜框老花镜。他手里拿着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江城民俗考》,书页都卷了边。

“是赵警官吧?”杨老先生的声音沙哑,带着老江城人的口音,“周警官昨天给我打了电话,说你要问点老辈子的事。”他指了指旁边的藤椅,“坐,我给你倒杯菊花茶,解解秋燥。”

赵鹏坐下,藤椅发出“吱呀”一声。他从包里拿出两个东西放在桌上:一张打印出来的“∞”符号照片,还有一张泛黄的黄纸——是十年前水鬼案受害者家里找到的,上面就画着这个符号,当时被压在受害者的枕头底下。

“杨老先生,您看看这符号。”赵鹏把照片推过去,“我们查了好几天,陈默说这是老江城的‘轮回纹’,但具体啥意思,他没说清楚。”

杨老先生扶了扶老花镜,拿起照片凑到眼前看,又拿起黄纸摸了摸,指尖在纸上轻轻。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放下东西,端起桌上的菊花茶喝了一口:“这确实是轮回纹,老江城的祭祀符号,有百十年历史了。”

“祭祀符号?”赵鹏往前凑了凑,拿出笔记本准备记,“是用来干嘛的?”

“以前老江城人祭江的时候,会把这个符号画在祭品上。”杨老先生指了指照片上的“∞”,“你看它像啥?像两条绕在一起的江,也像两个套在一起的圈,老辈人说这代表‘恩怨扯不清,生死轮回转’。”他顿了顿,敲了敲黄纸,“这纸也是老物件,是用江里的芦苇杆做的,只有祭祀的时候才用,现在早就没人做了。”

赵鹏的笔顿了一下:“十年前水鬼案的三个受害者家里,都有这种黄纸,上面画着轮回纹。当时我们以为是走私团伙的标记,现在看来……”

“是孙强那娃子放的。”杨老先生接过话头,眼神里带着点惋惜,“这娃子我有印象,他爹孙老鬼是当年‘水鬼帮’的头头,十年前走私河豚干、管制药,就用这个轮回纹做标记。孙强小时候常跟着他爹来我这儿买老黄纸,说要‘祭江’,现在想来,哪是祭江,是用来吓人的。”

赵鹏心里一动,这和林晓查到的“孙强父亲孙老鬼是1994年走私主犯”对上了。“您怎么确定是孙强放的?”他追问,“十年前水鬼案的时候,孙强还在市一院当保安呢。”

“这符号的画法。”杨老先生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孙老鬼画的轮回纹,两个圈是一样大的;孙强画的不一样,左边的圈比右边的大,而且收尾的地方有个小勾——你看你带来的黄纸,是不是这样?”

赵鹏拿起黄纸一看,还真像杨老先生说的,左边圈大,收尾有个小勾。他想起之前在孙强渔船上找到的“市一院塑料袋”,上面的指纹边缘有个小缺口,和孙强右手食指的疤痕一致——这娃子做事总有自己的小标记。

“孙强当年是水鬼七的同伙?”赵鹏问,“我们之前查水鬼七的时候,他的同伙名单里没有孙强。”

“那是他藏得深。”杨老先生叹了口气,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更旧的书,封面都快掉了,“你看这个,1998年的码头记录,上面写着‘孙三(孙强的小名)负责接应,水鬼七运货’。孙老鬼死后,孙强就投靠了水鬼七,表面上在医院当保安,实际上是帮水鬼七盯着医院的管制药仓库——市一院的盐酸曲马多,就是通过他流出去的。”

赵鹏赶紧把这段记下来,和之前陈默说的“孙强负责在医院接应走私管制药”完全吻合。他又想起沈曼姐姐沈薇的日记里写着“孙强保安制服袖口沾着青头芦苇纤维”,当时不明白,现在看来,是孙强去江上游芦苇荡和水鬼七交接货物时沾上的。

“那您知道孙强现在在哪吗?”赵鹏往前凑了凑,声音压低了些,“我们查了好几天,只知道他躲在江边的渔船上,靠走私为生。”

杨老先生摸了摸白胡子,眼神飘向窗外的江景:“老辈人说‘江里的鱼认人,船上的人认水’,孙强那娃子从小在江边长大,水性比鱼还好,他躲的渔船,应该是‘江老大’的船。”

“江老大?”赵鹏皱起眉头,“是那个码头混混头?”

“不是混混头,是老船夫。”杨老先生纠正道,“江老大本名江西海,开了艘叫‘青头号’的小货船,专门在江上游的芦苇荡和码头之间运货,表面上运的是水产,实际上是帮孙强运管制药和走私的河豚干。”他顿了顿,“这船有个标记,船尾挂着串晒干的青头芦苇,夜里开的时候,会亮一盏红灯笼。”

赵鹏心里一喜,这和之前赵鹏收到的线报“江上游芦苇荡附近有小舢板运货,船尾挂红布”对上了——红布应该是红灯笼的误传。他赶紧拿出手机,给周海洋发了条消息:“查到孙强藏身的渔船,船名青头号,船尾挂晒干青头芦苇,夜里亮红灯笼,联系人江西海。”

发完消息,赵鹏又问:“杨老先生,您还知道孙强别的事吗?比如他最近有没有和什么人联系,或者有什么计划?”

杨老先生想了想,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前天我去江边买鱼,江老大的徒弟偷偷塞给我的,说孙强让他找我买老黄纸,还要我帮他画十个轮回纹,说‘要做大事’。”他把纸条递给赵鹏,上面是江老大徒弟的字迹,歪歪扭扭写着“要十张祭江黄纸,画∞,急用”。

赵鹏捏着纸条,指节泛白——孙强要这么多黄纸,肯定是要再作案,或者是要标记新的走私货物。他想起林晓说的“孙强银行账户最近有5万进账,来源是张启明的侄子张磊”,看来张磊不仅帮孙强转移资金,还可能和他一起策划新的走私。

“谢谢您,杨老先生。”赵鹏站起身,把黄纸和纸条小心地放进证物袋,“这些东西对我们很重要,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抓住孙强,不让他再害人。”

杨老先生点点头,送赵鹏到门口,指着巷口的老槐树:“那棵树是老江城的标志,孙强小时候常在树下玩。他爹孙老鬼被抓的时候,他就躲在树后面哭,说要‘报仇’。”他叹了口气,“娃子走上歪路,都是被他爹害的,但做错事就得认,不能让更多人遭殃。”

赵鹏嗯了一声,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孙强的悲剧是从他爹开始的,但他自己选择了一条道走到黑,害了那么多人,不值得同情。他走到巷口,发动警车,刚要走,就看到杨老先生的徒弟跑出来,手里拿着个布包。

“赵警官!等一下!”徒弟跑得气喘吁吁,把布包递给赵鹏,“我师傅让我给你的,是去年江老大的船在芦苇荡搁浅时,掉下来的一块木板,上面有孙强画的轮回纹,你看看能不能用。”

赵鹏打开布包,里面是块发黑的木板,上面果然画着个“∞”,左边圈大,收尾有小勾,和之前的黄纸一模一样。木板边缘还沾着点淡黄色的芦苇纤维,和李慧体内、沈薇身边的青头芦苇一致。

“谢谢你们。”赵鹏把木板放进车里,“替我谢谢杨老先生。”

徒弟点点头,又补充道:“对了,我昨天晚上看到‘青头号’往江上游开了,船上装了好多箱子,还用帆布盖着,好像很重。江老大说要去‘老地方’卸货,应该是芦苇荡里的沉船附近——就是十年前水鬼七沉的那艘走私船。”

赵鹏心里一紧,十年前水鬼七沉的船里藏着走私货,孙强现在去那里,肯定是要转移船上的管制药或者河豚干。他立刻拨通周海洋的电话:“周队,有新情况!孙强躲在江西海的‘青头号’上,船尾挂晒干的青头芦苇,夜里亮红灯笼,昨天往江上游芦苇荡去了,目标是十年前水鬼七沉的那艘船!”

电话那头传来周海洋的声音,带着点急促:“知道了,我和沈曼现在就往芦苇荡赶,你也过来,我们在沉船附近汇合。对了,让林晓查一下‘青头号’的航行轨迹,还有江西海的背景,看看他有没有其他同伙。”

“明白!”赵鹏挂了电话,发动警车,警灯“红蓝红蓝”地闪着,冲出了老巷。车窗外的老槐树快速后退,树叶沙沙响,像是在诉说着老江城的恩怨情仇。

赵鹏握着方向盘,心里很清楚,这次一定要抓住孙强——不仅为了周海洋的父亲,为了沈薇、陈曦和李慧,也为了十年前那些被水鬼帮害死的人。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黄纸,纸上的轮回纹仿佛在提醒他,这场持续了几十年的恩怨,该结束了。

警车开上江堤,江风卷着鱼腥味和芦苇的涩味扑面而来。远处的江面上,一艘小货船正往上游开,船尾挂着串晒干的青头芦苇,在阳光下泛着淡黄色的光——正是“青头号”。赵鹏握紧了警笛,“呜——呜——”的声音划破长空,朝着那艘船追了过去。

他知道,前面等着他的不仅是孙强,还有十年前未破的悬案,五年前的钟楼案,以及所有被掩盖的真相。但他不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周海洋、沈曼、林晓,还有所有为了真相而努力的人,都在他身边。

江面上的“青头号”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加快了速度,船尾的芦苇在风里摇晃,像是在挑衅。赵鹏咬了咬牙,踩下油门,警车在江堤上飞驰,留下一道长长的车辙。他看着远处的芦苇荡,心里默念:“孙强,这次你跑不掉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江城迷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MZJ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江城迷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MZJ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