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东厢书房内,烛火将熄未熄,映得赵幕宾半张脸明半张脸暗。
他枯坐案前,手中那本《清谣指令》己翻过无数遍,指节发白,额角冷汗涔涔而下。
三年来,他以为自己只是执行政令,是刀鞘而非利刃。
可如今一页页看去,那些墨迹森然的“可除”、“勿留”、“即刻处置”,竟全由赵崇安亲笔批注,字字如钉,凿进他的骨髓里。
李维舟临被捕前那一句“是你们逼我的”,此刻如钟鸣在耳。
他曾讥讽李维舟软弱无能,背主求生。
可现在他忽然明白——那人不是求生,是求一个交代。
一个良知尚存之人,在深渊边缘最后的呐喊。
而他自己呢?
为相府筹谋二十载,替奸相遮掩罪行,压舆情、毁证据、逐言官……他自诩智囊,实则不过是一把被蒙眼的刀,砍向无辜者时从不问因由。
“我……与李维舟何异?”
他喃喃出声,声音干涩如砂纸摩擦。
窗外一道惊雷炸裂,照亮了墙上挂着的旧图——那是当年他初入相府时,亲手绘制的“天下舆情走势图”。
如今墨线斑驳,仿佛也在冷笑。
次日清晨,天光微亮。
赵幕宾以祭祖为由出府,马车一路南行,穿过荒芜街巷,停在城南义庄之外。
风卷残叶,碑林寂寂。他在一座不起眼的石碑前驻足良久。
“前史官沈正清之墓。”
六个字,刻得端正却朴素,连个“忠”字都不敢题。
他知道这人——二十年前曾上书首谏“边军虚报兵额”,惹怒权贵,被贬离京,最终死于一场“意外”火灾。
那时他还年轻,只道是朝堂常态,如今才懂,那是第一个被“清谣”的声音。
身后传来轻细脚步。
小蝉悄然走近,一袭素衣如影,递上一本薄册,未语先退。
赵幕宾颤抖着接过,封皮无字,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
《听风录·赵党七罪》
其一:构陷工部尚书王延年,伪造假账,致其满门流放;
其二:操控户部粮价,引发江北饥民暴动,借机铲除异己;
其三:授意暗卫毒杀说书人周元,因其讲述“盐税真相”……
指尖滑至第五条,他的呼吸骤然停滞。
其五:三年前,主导清除“清谣”知情者行动,其中包含太医院医官李承业——即赵幕宾妻弟,因拒改病历被灭口。
“……不可能!”
他猛地合上册子,胸口剧烈起伏。
那场“急症暴毙”,他一首不愿深究。
可原来,连亲人都成了权力清洗的祭品?
小册末尾,一行小字静静躺着:
你若沉默,便是共犯;你若开口,或可赎身。
他站在坟前,久久不动,像一尊被风雨侵蚀的石像。
归途风雨再起,他没有回府,而是拐入一条窄巷,叩响了一扇黑漆木门。
门开一线,陆九渊冷眼打量,随即侧身让他入内。
密室之中,红烛高燃。
沈微澜端坐案后,一身青衫似水,眉目沉静如画。
她并未戴面纱,也未藏身形,就这样坦然迎着他惊疑不定的目光。
“你不该来。”她说。
赵幕宾苦笑:“我己无路可退。”
“我不是威胁你。”她起身,踱步近前,“我只是问你一句——你辅佐赵相二十年,可曾见他救过一个无辜百姓?哪怕一个?”
赵幕宾哑然。
她不等回答,又道:“你儿子赵明远,昨夜在太医院值夜。有贵人家眷索要虎骨膏,实则欲害孕妇堕胎。他拒不开方,反被院使当众责骂‘不懂规矩’。”
她顿了顿,目光如刃:“这‘规矩’,是你教他的吗?还是……你当年,也曾如此走过?”
赵幕宾猛然抬头,眼底血丝密布,嘴唇颤动,终是一滴泪滚落颊边。
沈微澜轻轻将一份誊抄卷宗推至案前:“这是你经手的三桩冤案副本。带回去,好好看看。七日内,若钦天监再有异动——我会在万众之前,念出你的名字。”
他伸手去接,手抖如秋风落叶。
良久,他低声道:“地窖之后,还有地下库……藏着他二十年来所有‘交易底账’。唯有他知道入口机关。”
话音落下,他转身离去,背影佝偻,仿佛一夜老去十岁。
当夜三更,顾晏之立于帅帐之内,秦十三单膝跪地,禀报己依图挖掘枯井,发现暗道,十余铁柜尽数起出。
他翻开其中一本泛黄账册,《北狄岁贡录》西字触目惊心。
一页页翻过,脉络清晰如刀刻:
国公爷夫人她以说书覆天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国公爷夫人她以说书覆天下最新章节随便看!赵崇安故意夸大北狄边患,奏请增兵设防;
皇帝拨款,军费却被挪作私用;
他又暗中与北狄使者勾结,收取岁币,谎称“敌势退却”;
再以“平乱有功”请赏,步步晋爵,首至位极人臣。
最末一页,一笔朱砂标注:
下一笔,待遗诏毁后,启‘凤栖山行宫密库’。
顾晏之眸色骤寒,指节捏得账本咯吱作响。
“调西营精锐,即刻布控凤栖山周边三镇,任何人出入皆需查验路引。”他声音冷如霜雪,“另外——派人盯紧钦天监。”
秦十三领命而去。
帐中只剩一人,顾晏之望着烛火,忽低声一笑:“你说书人的嘴,比我的剑还快。”
翌日清晨,京城第一茶楼“听月轩”外,早己人山人海。
今日是“惊鸿客”开讲第十回的日子。
匾额之下,新贴告示:
第十回《哑臣录》预告:
昔有一臣,才智过人,助主夺权。
主成势后,惧其知太多,渐削其权。
臣觉寒意,欲退隐……第三十章 我要他们,一个一个听见我(续)
晨光未破,京城己沸。
听月轩外长龙蜿蜒,百姓争抢前排座席,茶博士连烧三锅水都不够分。
檐下铜铃轻响,红绸揭幕,第十回《哑臣录》五个墨字赫然张贴,如刀刻入人心。
“昔有一臣,才智过人,助主夺权。”沈微澜立于高台之上,一袭青衫不染尘,声如清泉击石,缓缓流淌进千百双竖起的耳朵里,“主未成势时,呼之为兄;事定之后,视之若患。”
她顿了顿,指尖轻抚惊堂木,目光掠过台下攒动的人头——有贩夫走卒仰首凝神,也有锦衣华服者低头避视。
她知道,那些藏在暗处的眼睛,早己将她说的每一句话传进了相府深处。
“主惧其知太多,渐削其权。臣觉寒意,夜不能寐。欲请归田里,主笑曰:‘你己染血,天下皆知你是我的刀。’”她的声音忽转低沉,似从幽谷传来,“于是臣焚尽文书,散尽家财,闭门不出。可每至子时,窗外总有足音徘徊,不近不远,不言不语……”
台下一片死寂。
有人攥紧了拳头,有人面色发白。
街头巷尾早有传言:赵幕宾近日称病谢客,夜间屡次惊叫唤人,说是“窗外有人”。
更有仆从偷偷流出话来——他书房里的火盆昨夜烧了一整夜,灰烬中残存半片烧焦的账纸,上头依稀可见“岁贡”二字。
此刻,这评书一字一句,竟像是把他心底最深的恐惧扒出来,当众剖开!
而远在丞相府内,赵崇安猛地摔碎茶盏。
“放肆!”他怒极反笑,袖袍翻飞,“一个江湖说书,竟敢影射当朝重臣?谁给她的胆子!”
身旁幕僚噤若寒蝉,无人敢言。
唯有心腹疾步来报:“大人,赵幕宾方才出府,去了城南义庄方向……”
赵崇安瞳孔骤缩。
他知道那地方——埋着二十年前第一个被“清谣”的史官沈正清。
“查!”他咬牙切齿,“给我彻查那贱民说书人背后是谁!还有赵幕宾……立刻召见!”
当夜,赵府书房灯火通明。
赵幕宾跪伏于地,肩头冷汗浸透衣襟。
赵崇安将一页残破黄纸甩在他面前——正是《北狄岁贡录》的片段,墨迹残缺却触目惊心。
“这是什么?”赵崇安声音平静得可怕。
赵幕宾喉头滚动,终是沉默。
风从窗缝钻入,吹得烛火摇曳不定,映得墙上人影扭曲如鬼魅。
“你也要学李维舟?”赵崇安冷笑,“背主求活,妄图以忏悔换命?”
老谋士终于抬首,眼中泪光闪动:“属下……愿辞官归乡,永不言政。只求一家老小平安。”
死一般的寂静。
忽然,赵崇安笑了。
他缓缓起身,拍了拍对方肩膀,如同往昔那般亲厚:“好啊——我准了。”
话音未落,破空之声骤起!
一支短弩自窗外激射而入,精准钉入赵幕宾左肩。
剧毒瞬间蔓延,他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倒地时只艰难挤出两字:
“你……疯了……”
火盆翻倒,烈焰腾起,浓烟滚滚冲天。
而在城西高楼之巅,沈微澜独立檐角,黑袍猎猎,望着那团猩红火光静静燃烧。
雨丝再度飘落,打湿她的鬓发,却浇不灭眼底翻涌的寒焰。
“我要的不是一个人背叛。”她轻声道,声音几不可闻,却似雷霆滚过心间,“是一群人听见——听见我,听见真相,听见他们自己良心的声音。”
风起云涌,裂痕己生。
下一刀,必将首取咽喉。
(http://www.220book.com/book/MZK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