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六年,八月初五。苏州府贡院外的石板路被晒得发烫,南来北往的考生们穿着蓝衫,手里攥着折扇和《西书章句》,挤在巷口的书坊前讨价还价。最热闹的“文林堂”门口,伙计们把一摞摞《三科程墨》《闱墨精评》堆得像小山,油墨香混着巷尾飘来的桂花糖糕甜香,在空气里搅出一股属于秋闱的焦灼气。
清味居就开在贡院斜对过,沈砚系着藏青布围裙,正站在灶台前翻煎锅里的“状元饼”。饼要用新磨的糯米粉和红糖揉,中间夹一小块猪油,煎到两面金黄时,油香能飘出半条街——这是秋闱前考生最爱点的吃食,图个“状元及第”的彩头。
“沈老板,再来一份状元饼,配碗及第粥!”靠窗的桌前,两个考生正对着一本《历年乡试考题》争论,穿半旧蓝衫的瘦高考生拍着桌子:“去年应天乡试考的是《论语》‘为政以德’,今年苏松道的主考是李嵩大人,听说他最推崇程朱理学,肯定要考《孟子》里的‘仁政’章!”
旁边圆脸考生摇头:“你听谁说的?我表兄在府学当差,说李大人上月还夸《大学》的注疏更见功底,我看考题跑不出‘格物致知’!”
沈砚把煎好的状元饼端过去,放下时指尖扫过考生摊开的书——书页边缘翻得起了毛,天头地脚写满了批注,墨痕晕染得像泼了水,一看就是翻了不下二十遍。“二位公子莫急,秋闱考题要等初七内帘官入闱后才密封出题,眼下猜题不过是图个心安。”他笑着说,“倒是这状元饼得趁热吃,凉了猪油凝住,就失了香了。”
瘦高考生挠挠头:“沈老板说得在理,可咱寒窗苦读十年,不就盼着这秋闱能中个举人?昨儿文林堂的周掌柜还跟我说,他手里有‘李大人门生圈点的必考题’,要五百两银子一套,说是保准能中!”
“五百两?”沈砚眉头一挑,“周松怕是疯了。去年他卖的‘预测试卷’,还是请了个落第秀才,六天编了三百篇时文凑的,转头就被考生骂着退了货。”
正说着,文林堂的学徒小顺突然闯进来,蓝布褂子上沾着黑墨,脸憋得通红,一进门就抓住沈砚的胳膊:“沈、沈老板!不好了!我家掌柜……周松掌柜在后院工坊里出事了!”
沈砚手里的锅铲“当啷”掉在灶台上,阿福刚端着碗及第粥要上桌,闻言手一抖,粥洒了半碗。“出啥事儿了?早上送卤汤时,周松还跟我讨教酱鸭的做法呢。”阿福急着问。
“死了!”小顺的声音发颤,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刚才我去工坊叫掌柜吃饭,推开门就见他倒在印刷机旁,桌上还放着半块没吃完的桂花糖糕……县尉大人己经带着人过去了,我想着你跟县尉熟,又懂查案,就赶紧来叫你!”
沈砚随手解下围裙递给阿福:“看好铺子,我去看看。”刚到门口,就见穿素色布裙的苏微婉提着药箱走来,药箱上还沾着几片艾草叶——她刚给县学里的考生看完“考前怔忡症”,也就是考前焦虑引发的心悸失眠。
“出什么事了?”苏微婉见他神色凝重,立刻跟上,“文林堂那边围了好多考生,都在说周掌柜出事了。”
“周松死了,像是中毒。”沈砚脚步没停,“他那铺子最近在卖‘必考题’,说不定跟这有关。你来得正好,县尉那边肯定缺个验尸的。”
两人挤过围观的考生人群,刚进文林堂后院,就闻到一股墨香混着淡淡的血腥味,闷得人发慌。周松倒在一台老旧的印刷机旁,身穿藏青长衫,右手攥着半块桂花糖糕,左手紧紧捏着一张纸条,脸色发青,嘴唇乌紫,典型的中毒模样。
县尉见沈砚和苏微婉来,眼前一亮:“沈老板来得正好!上次寿宴毒案多亏了你,这次周松死得蹊跷,你可得帮着看看。”
苏微婉放下药箱,蹲下身仔细检查。她先拿银簪戳了戳糖糕上的糖霜,银簪顶端瞬间泛出黑灰色,又翻看周松的眼睑,对县尉说:“是砒霜中毒,毒应该混在糖霜里。他嘴角没有挣扎痕迹,牙齿缝里的糕屑很规整,像是自己咬下去的,但左手攥得很紧,指节发白,说明吃糕时心里很紧张。”
沈砚的目光落在印刷机上——墨槽里还剩着未干的黑墨,槽边沾着几点白色的糖霜碎屑,像是从周松手里的糕上蹭下来的。他又拿起周松攥着的纸条,上面只有“五百两,初七取”五个字,墨痕潦草,和周松平时写账的方正字迹完全不同。
“初七取?”县尉皱眉,“初七正是内帘官入闱出题的日子,取什么?”
文林堂的伙计陈二缩在墙角,声音发颤:“昨儿下午,有个穿蓝衫的考生来找掌柜,说要‘预定东西’,两人在工坊里聊了快一个时辰,后来吵了起来,那考生骂掌柜‘贪得无厌’,还说‘这事办不成,你也别想好过’。”
“那考生长什么样?”沈砚追问。
“二十多岁,徽州口音,左耳朵后面有颗痣,穿件半旧的蓝布衫。”陈二回忆道,“掌柜后来让我去街对面的福记买两盒桂花糖糕,说要‘待客’,我买回来递给他,他就锁了工坊门,不让任何人进,没想到……”
苏微婉这时站起身,手里拿着一小撮从周松指甲缝里刮下的粉末:“这不是糖霜,像是米浆糊——装订书页用的那种。但他一个掌柜,怎么会沾着这东西?”
沈砚心里一动,走到印刷机旁的纸堆前——都是印坏的《闱墨》残页,边缘沾着米浆糊的痕迹。他拿起一张残页对着光看,纸的右下角有文林堂的“周”字小印,没错,但纸上的墨痕很奇怪,不是常见的八股文排版,倒像是零散的句子,而且墨色比正常印刷深,像是反复印了两遍。
“陈二,这叠印坏的纸是什么时候的?”
“昨天下午印的,掌柜说字没对齐,让堆在这里等卖废纸。”陈二说。
沈砚把残页递给苏微婉:“你看这墨,比其他的浓,摸起来还发黏,像是掺了东西。”他又看向周松的尸体,心里隐约有了个念头:周松卖的“必考题”恐怕不是编的,那穿蓝衫的徽州考生,说不定是想让周松印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而这东西,很可能和即将入闱出题的秋闱有关。
这时,阿福突然从外面跑进来,手里举着个油纸包:“沈老板,你让我去福记问糖糕的事,我问了!掌柜说昨天下午陈二确实来买了两盒,还是刚出炉的,糖霜都是现撒的。但他说,当时陈二后面跟着个穿蓝衫的考生,也买了一盒,还特意问‘糖霜能不能多撒点,要颗粒粗点的’——那考生左耳朵后面有颗痣,徽州口音!”
沈砚和苏微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了然——那考生买的粗颗粒糖霜,恐怕就是混了砒霜的。他故意让周松买新鲜糖糕,又趁机用毒糖霜替换,让周松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吃下去。
“看来这穿蓝衫的考生,就是凶手。”县尉沉下脸,“沈老板,你觉得他杀周松,是为了那五百两?还是为了他要‘预定’的东西?”
沈砚摇头:“五百两怕是买不到普通东西。他要‘初七取’,正好赶在内帘官出题后,秋闱开考前——我猜,他要周松印的,是秋闱的考题。”
“考题?”县尉惊得差点跳起来,“可考题要等初七内帘官入闱才出,怎么会提前印?”
“那就得问问这位考生,他是怎么‘预知’考题的了。”沈砚目光扫过巷口拥挤的考生人群,“眼下最要紧的,是找到这个左耳朵有痣的徽州考生。阿福,你再去考生聚集的客栈打听,尤其是徽州考生多的地方,带上块酱鸭,考生们爱这口,好说话。”
阿福应了声,揣着酱鸭就往外跑。苏微婉收拾好药箱,对沈砚说:“我先回医馆化验糖霜和墨痕,看看砒霜里有没有混其他东西,说不定能找到凶手的线索。你这边有消息了,随时来找我。”
沈砚点头,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又转头看向印刷机旁的残页——上面的零散句子,像是“民为贵”“天时不如地利”,都是西书里的常见题眼。他心里越发肯定:这案子,绝不是简单的杀人案,背后牵扯到的,可能是关乎无数考生前途的秋闱舞弊。
而那个藏在考生人群里的蓝衫凶手,就像一颗埋在墨香里的暗桩,等着在秋闱开考前,掀起一场更大的风波。
(http://www.220book.com/book/MZW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