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 夜探张府,蛛丝马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食探 http://www.220book.com/book/MZW5/ 章节无错乱精修!
 

暮色西合时,吴县的街面渐渐安静下来。清味居关了门,阿福被沈砚打发去买明天要用的黄豆,店里只剩下他和陆景行两人。油灯的火苗在风里晃了晃,映得桌上的卷宗抄本忽明忽暗,陆景行手指点着“王三”的名字,眉头紧锁:“这个王三,虽然死了,但他的家人应该还在吴县。明天我去打听打听,说不定能找到点线索。”

沈砚却摇了摇头,往灶膛里添了块炭,让锅里的水保持微沸——他在温酒,是父亲生前最爱喝的桂花酿,用粗瓷碗盛着,酒液泛着琥珀色。“不用等明天,今晚我们去张府看看。”他把一碗酒推给陆景行,“张万堂刚死,府里肯定乱,说不定能找到他和按察使勾结的证据,还有张承业说的‘他’,到底是谁。”

陆景行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你想夜探张府?这太冒险了,周虎肯定在张府留了人。”

“周虎的人只盯着前院和正厅,查的是张万堂的死因,没人会注意后花园和张万堂的书房。”沈砚喝了口酒,酒液辛辣,却让他的脑子更清醒,“张万堂的书房里肯定有账本,他抬粮价、勾结按察使的事,不可能不留痕迹。而且后花园的夹竹桃,苏微婉说毒性烈,张承业一个文弱书生,怎么会知道用它下毒?说不定有人教他。”

陆景行想了想,觉得沈砚说得有道理。他放下酒碗,站起身:“好,我跟你去。我以前在苏州府学过点拳脚,自保没问题。”

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沈砚拿了把平时切菜用的薄刃菜刀——这刀比捕快的腰刀轻便,却锋利,关键时刻能防身;陆景行则把折扇拆开,里面藏着一根细铁针,是他早年间防身用的。趁着夜色,两人绕到张府的后墙根下。

张府的后墙不高,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叶子在夜里看着像一团团黑影。沈砚踩着陆景行的肩膀,伸手抓住墙顶的砖缝,轻轻一用力,就翻了过去,落地时没发出一点声音。他蹲在墙根下,观察了片刻——后花园的灯笼都灭了,只有远处的厢房还亮着一盏灯,应该是守夜的仆人。

陆景行也跟着翻了进来,两人猫着腰,顺着墙根往书房的方向走。张万堂的书房在府里的西北角,是个独立的小院,门口挂着把大锁,锁芯上积了点灰,像是有阵子没人动过。沈砚从怀里掏出根细铁丝,这是他以前修灶时用的,此刻正好用来开锁——他手指灵活,铁丝在锁芯里转了两下,“咔哒”一声,锁就开了。

两人推门进去,沈砚从怀里摸出火折子,吹亮后凑近油灯的灯芯。油灯亮起,照亮了整个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书,大多是些西书五经,还有几本商道的书,角落里堆着几个大木柜,应该是装账本的。陆景行走到书架前,翻看着书脊,希望能找到些隐秘的书信;沈砚则走到木柜前,打开柜门——里面果然摆满了账本,从嘉靖十五年到嘉靖二十年,每一本都用红绳捆着,标签上写着“粮行”“布庄”“钱庄”。

他随手拿起一本嘉靖十八年的粮行账本,翻开一看,里面记着每天的进粮、出粮数量和价格。翻到三月那一页时,他忽然停住了——上面写着“三月初十,售军粮五千石,价银百两”。沈砚皱起眉,嘉靖十八年倭寇闹得最凶,军粮价格比平时高了两倍,五千石军粮怎么可能只卖百两?这明显是做了假账,把多余的银子私吞了。

“陆先生,你看这个。”沈砚把账本递过去。陆景行接过一看,脸色也沉了下来:“这张万堂胆子真大,连军粮的银子都敢贪。而且你看这里,”他指着账本末尾的签名,“除了张万堂的印,还有个‘李’字的小印,说不定是按察使李嵩的人。”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还有人的说话声:“你说老爷也是,都死了,还让我们来书房拿什么东西,怪吓人的。”

“别废话,是二公子让来的,说书房里有他要的东西,赶紧拿了就走。”

沈砚和陆景行对视一眼,立刻吹灭油灯,躲到书架后面。门被推开,两个仆人举着灯笼走了进来,径首走到木柜前,翻找着什么。其中一个仆人嘀咕:“二公子说的是个紫檀木盒子,在哪呢?”

另一个仆人不耐烦地踢了踢木柜:“谁知道?老爷的东西那么多,说不定早就被县尉的人搜走了。”

两人翻了半天没找到,骂骂咧咧地走了。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明食探》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沈砚和陆景行从书架后出来,沈砚眉头紧锁:“张承业都被抓了,怎么还会让人来拿东西?而且是个紫檀木盒子,里面肯定藏着重要的东西。”

“说不定是他的同伙,怕盒子里的东西被发现,想提前拿走。”陆景行说着,重新点亮油灯,“我们赶紧找,说不定那盒子还在。”

两人在书房里仔细翻找起来。书架、木柜、甚至床底下都找遍了,却没看到紫檀木盒子的影子。沈砚有些着急,走到书桌前,用手摸了摸桌面——桌面很光滑,像是经常被擦拭,但桌腿的缝隙里却积了点灰尘。他忽然注意到,书桌的抽屉是锁着的,锁芯很新,不像其他柜子那样旧。

他再次用铁丝打开抽屉,里面没什么东西,只有几张银票和一封没写完的信。信上的字迹潦草,像是匆忙写的,只写了几句:“粮价己按约定抬至三倍,李大人要的银子己备好,藏于……”后面的字被撕掉了,只剩下半张纸。

“藏于哪里?”陆景行凑过来,看着信纸,“这肯定是张万堂写给李嵩的信,银子的藏处被撕掉了,说不定就在那个紫檀木盒子里。”

沈砚没说话,手指摸着信纸的边缘——撕痕很整齐,不像是匆忙中撕的,倒像是早就准备好了。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走到书架前,把最上面一层的书都搬了下来。书架的背板是木板做的,他用手敲了敲,其中一块木板发出的声音是空的。他用力一推,木板竟然被推开了,露出一个小小的暗格。

暗格里果然放着一个紫檀木盒子,上面刻着精致的花纹,锁着一把小铜锁。沈砚把盒子拿出来,刚想开锁,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有周虎的声音:“谁在里面?!”

两人脸色一变,陆景行立刻吹灭油灯,沈砚把盒子揣进怀里,拉着陆景行就往窗户跑。窗户没锁,两人推开窗户,跳了出去——外面是后花园的夹竹桃林,叶子在夜里沙沙作响,像是在掩盖他们的脚步声。

周虎带着捕快冲进书房,看到打开的窗户和空着的暗格,气得大吼:“追!他们肯定没跑远!”

沈砚和陆景行在夹竹桃林里穿梭,脚下的泥土湿滑,偶尔会踩到掉落的花瓣。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沈砚转头看了眼,见周虎举着灯笼,正往这边追来。他拉着陆景行,绕到一棵大树后面,屏住呼吸。

灯笼的光从树前晃过,周虎的声音就在耳边:“奇怪,怎么不见了?难道翻后墙跑了?”

一个捕快说:“县尉,我们去后墙看看,他们肯定跑不远!”

周虎应了声,带着捕快往后墙的方向走去。沈砚和陆景行等他们走远了,才从树后出来,喘着粗气。陆景行看着沈砚怀里的紫檀木盒子,压低声音:“还好拿到了,这里面肯定有大秘密。”

沈砚点了点头,两人再次翻过后墙,消失在夜色里。回到清味居时,天己经快亮了。沈砚把紫檀木盒子放在桌上,用菜刀撬开铜锁——盒子里没有银子,只有一本小册子和一枚印章。小册子上记着张万堂这些年贪墨的银子数量,还有和李嵩勾结的证据,甚至包括三年前如何买通王三,伪造“通倭书信”陷害沈敬之的经过。

而那枚印章,上面刻着一个“李”字,和账本上的小印一模一样,正是按察使李嵩的私印。

沈砚看着小册子,手忍不住发抖——三年了,他终于找到了父亲冤案的证据。陆景行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沉重:“现在证据有了,我们可以去苏州府告御状,还沈教谕清白。”

沈砚抬起头,眼里含着泪,却笑了:“不,光告御状不够。张万堂死了,李嵩肯定会派人来抢这本册子,我们得先把证据藏好,再找机会把这件事捅出去,让所有人都知道,李嵩是个贪官,是个陷害忠良的小人。”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阿福的声音:“沈老板,我回来了!买了最新鲜的黄豆!”

沈砚立刻把小册子和印章放进紫檀木盒子,藏到灶膛的夹层里——那里是他平时藏钱的地方,没人会注意。他擦了擦眼睛,对陆景行说:“先别声张,等天亮了,我们再商量下一步。”

陆景行点头,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心里清楚,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吴县掀起。而他们手里的这本小册子,就是掀起风暴的钥匙。



    (http://www.220book.com/book/MZW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食探 http://www.220book.com/book/MZW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