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章 苏州告急,军粮之托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食探 http://www.220book.com/book/MZW5/ 章节无错乱精修!
 

苏州的秋老虎比往年凶,清味居后院的桂花才刚打苞,正午的日头就晒得青石板发烫。沈砚坐在书房里,手里捏着张泛黄的纸片,是李老先生从京城寄来的“伪造证词”复印件,指尖反复着“钱万山”三个字——这名字像根细针,扎在他心里快十年了,如今终于有了点实影。

“沈老板,苏大夫说您晌午没吃饭,让我给您端了碗桂花羹。”伙计小福端着个白瓷碗走进来,碗里的羹汤飘着几片嫩黄的桂花,甜香混着热气,驱散了书房里的沉闷。

沈砚接过碗,没喝,视线还落在证词上:“许文轩那边有消息吗?钱万海最近有没有异常动静?”

“许掌柜刚派人来报,说裕丰商号的船昨天夜里又出了苏州码头,装的都是‘粮食’,但码头工人说,那船吃水比平时深,不像是只装了粮。”小福道,“许掌柜还说,他托人去查钱万海的祖籍,发现他和钱万山确实是亲兄弟,十年前钱万山失踪后,钱万海才突然有钱开了裕丰商号。”

“果然有关联。”沈砚放下证词,刚要端起桂花羹,前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伙计的惊呼:“知府大人?您怎么来了!”

沈砚心里一愣——苏州知府周大人素来不怎么管民间商事,今天怎么会亲自来清味居?他赶紧起身迎出去,刚到前院,就见周知府穿着一身便服,脸色凝重地站在柜台前,身后跟着两个捕快,手里还拿着一封火漆封口的公文。

“沈老板,冒昧来访,实在是事出紧急。”周知府不等沈砚开口,就快步上前,拉着他走到僻静处,“你可知江南沿海最近的情况?倭寇袭扰越来越频繁,昆山、太仓一带的渔村都被抢了,百姓流离失所,连官粮都被劫了好几批。”

沈砚点点头,最近苏州城的茶馆里常有人说倭寇的事,只是没想到这么严重。“知府大人的意思是?”

“戚继光将军率部三天前到了昆山,要在那里建军营抗倭,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军粮不够。”周知府从怀里掏出公文,递给沈砚,“官府的粮道被倭寇烧了,派去押粮的队伍也被劫了,现在苏州府库里还有500石粮,却没人能安全送过去。我听说你清味居的粮源稳,运输队也熟悉苏州到昆山的水路,想委托你亲自押粮,三日内务必送到昆山军营。”

沈砚接过公文,火漆上印着苏州府的官印,字迹潦草却透着急迫。他心里犯了难——父亲的案子刚有眉目,钱万海和钱万山的线索还没理清,这时候离开苏州,怕是会错过关键信息。可转念一想,倭寇要是真打过来,苏州百姓遭殃,别说查案子,清味居能不能保住都难说。

“沈老板,我知道你有难处,但眼下实在没人能担此重任。”周知府叹道,“戚将军说了,只要军粮能到,他就能稳住防线,不然昆山一破,倭寇顺着吴淞江往上,不出半月就到苏州城了。”

“我去。”沈砚没再犹豫,将公文揣进怀里,“但我有个条件——我离开期间,还请知府大人派人盯着裕丰商号的钱万海,他和十年前的一桩旧案有关,可能牵扯到贪墨官银,我怕他趁机作乱。”

周知府点点头:“放心,这事我会安排。你只管安心押粮,路上务必小心,倭寇不仅劫粮,还杀押送的人,千万别走官道,走水路,找熟悉的渔户带路。”

送走周知府,沈砚立刻去后院找苏微婉。她正坐在石桌旁晾晒草药,见沈砚进来,手里还拿着公文,便知有事:“是不是杭州那边有消息了?”

“不是杭州,是倭寇的事。”沈砚把军粮的事说了一遍,“我得去昆山送粮,苏州这边,还得靠你和许文轩盯着钱万海。”

苏微婉放下手里的草药,东玄中土的七濑美雪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神色平静:“我和你一起去。你一个人押粮太危险,我懂医术,路上遇到伤员也能帮忙,再说,钱万海那边有许文轩盯着,他办事稳妥,不会出岔子。”

沈砚想了想,点头应了——苏微婉的医术和机智,在杭州时帮了大忙,这次带上她,确实更稳妥。

两人刚商量完,许文轩就匆匆赶来了,手里拿着张单子:“沈老板,我听说你要去送军粮,这是清味居最近的粮源清单,我己经让人把500石粮调去码头了,都是新收的稻谷和麦子,耐储存。”

“辛苦你了。”沈砚接过单子,“我走后,你重点查钱万海的商船,他昨天夜里运的货,肯定有问题,另外,李老先生要是再寄信来,首接转给苏微婉,我们在昆山也能收到。”

许文轩应下,又道:“对了,我找了个熟悉水路的老渔户,姓周,叫周老栓,是望海渔村的,他说从苏州到昆山,走吴淞江支流,再绕望海渔村的水道,比官道快一天,还安全,倭寇不熟悉那片的芦苇荡。”

“好,让他明天一早到码头会合。”沈砚道。

当天下午,沈砚就带着苏微婉、阿福和十个伙计,去码头清点粮食。500石粮装了十艘小船,堆得像小山,阿福看着粮堆,挠头道:“沈老板,这粮是够了,但士兵们赶路打仗,总不能顿顿煮粥吧?不方便携带,还不耐饿。”

沈砚也想到了这点——普通的粮食煮成饭或粥,士兵们行军时没法带,要是能做一种“耐饿、便携”的吃食就好了。他突然想起小时候母亲做的“芝麻饼”,用面粉、芝麻、花生混合,烤得硬实,一块能顶半天饥。

“有了!”沈砚一拍大腿,“阿福,你去买100斤面粉、50斤芝麻、50斤花生,再买20斤糖,我们今晚就做‘压缩饼’,让士兵们带在身上,饿了就吃,不用生火。”

阿福赶紧去采买,苏微婉则帮着沈砚琢磨配方:“光有面粉和芝麻不够,得加点油,让饼更耐放,再加点盐,补充体力。对了,我这里有晒干的野菜粉,加进去还能补充维生素,士兵们不容易生病。”

当晚,清味居的后厨灯火通明,沈砚、苏微婉带着伙计们和面、揉饼、烘烤。面粉、芝麻、花生碎、糖、盐和野菜粉混在一起,加少量油和水,揉成面团,再擀成薄饼,放进大炉子里烤。烤好的压缩饼金黄酥脆,咬一口,芝麻和花生的香味满口都是,还带着点淡淡的野菜香。

“沈老板,这饼也太香了!比我娘做的芝麻饼还好吃!”阿福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

沈砚笑着把饼装进粗布袋子:“这饼烤得硬,能放十天半月不坏,士兵们带在身上,行军打仗都方便。对了,再准备点‘行军汤’的干料包——把晒干的野菜、腊肉丁、姜片装成小袋,每袋够煮一锅汤,加水就能熬,驱寒暖胃,比喝凉水强。”

忙到后半夜,500个压缩饼和100包行军汤干料终于准备好。沈砚看着堆在地上的袋子,心里踏实了些——这不仅是军粮,更是昆山前线士兵的希望,他必须安全送到。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沈砚一行人就带着粮船出发了。码头上,许文轩站在岸边挥手:“沈老板,苏大夫,路上小心!苏州这边有我,放心!”

沈砚朝他挥挥手,船慢慢驶离码头,顺着吴淞江往下游去。苏微婉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的苏州城,轻声道:“你说,我们这次能顺利把粮送到吗?”

沈砚望着前方的水路,水面平静,却不知藏着多少危险。他握紧腰间的短刀,语气坚定:“一定能。不仅要送到,还要帮戚将军守住昆山,不然,我们连查案的地方都没了。”

船行渐远,苏州城的轮廓渐渐模糊,而前方的水路,正朝着倭寇袭扰的江南沿海,慢慢延伸。沈砚知道,一场关于军粮、倭寇和真相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MZW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食探 http://www.220book.com/book/MZW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