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太阳缓缓升起,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梳妆台上,如轻纱般柔和地覆盖着一切,将它们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这柔和的光线使得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杨玉环静静地坐在妆台前,凝视着镜子里的自己。她的面庞在晨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丽,但此刻她的眉宇间却透露出一丝犹豫不决。她的手中紧握着那对己经戴了五年的素银耳坠,这对耳坠是她为数不多的几件饰物之一,也是她多年来一首保持的习惯。
然而,今天的她却觉得这对耳坠有些过于素净了,与她此刻的心境似乎不太相称。她的内心像是被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搅动着,让她对这对耳坠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犹豫再三,杨玉环终于还是轻轻地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摘下了那对素银耳坠。她将它们放在一旁,仿佛放下了一段过去的时光。然后,她从抽屉里取出了一对小巧的珍珠坠子。
这对珍珠坠子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散发着淡淡的光泽,宛如夜空中的星星般闪耀。它们的存在给整个房间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与杨玉环今天的心情倒是颇为相称。
杨玉环将珍珠坠子轻轻戴在耳垂上,感受着那微微的重量和温润的触感。她对着镜子微微一笑,镜子里的她顿时焕发出一种别样的光彩。
收拾好之后,杨玉环缓缓站起身来,她的步伐轻盈而优雅。她穿过房间,打开房门,迎着清晨的阳光,朝着姜苼的住处走去。
“我们杨大娘子要去见情郎喽……”琥珀在树上喊着,听见她的声音,玉环的脸上爬上一抹绯红。
“你又拿我打趣!琥珀!”玉环展现出了小女儿的娇羞。
姜苼的住处是在河边的一座带小院的木屋,周围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宜人。木屋的墙壁被岁月侵蚀,呈现出一种古朴的质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当她推开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时,一股淡淡的木香扑面而来。屋内的布置简洁而雅致,西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乐器,有古筝、二胡、笛子等等,每一件都擦拭得一尘不染,显然主人对它们爱护有加。
窗前的书案上,摊着一本乐谱,上面的墨迹尚未完全干透,似乎主人刚刚在这里谱曲。看到她来了,姜苼从内室快步走了出来,手中捧着一把紫檀琵琶,微笑着对她说:“夫人,这就是我昨日跟您提到的那把琵琶。”
"这是..."杨玉环倒吸一口凉气。这把琵琶她太熟悉了——螺钿镶嵌的云凤纹,琴颈处一道细如发丝的裂痕,正是她当年赐给梨园乐师张野狐的那把御制琵琶!
姜苼敏锐地捕捉到她的异样:"夫人认得此物?"
"不……只是惊叹其做工精美。"杨玉环强自镇定,接过琵琶轻拨几下,"音色确实上佳。"
"那请夫人奏一曲如何?"
当指尖触碰到琴弦的那一刹那,一股强烈的情感如洪流般涌上心头,仿佛五年的压抑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杨玉环不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弹奏中,信手弹起了《霓裳羽衣曲》中最为繁复的段落。
轮指如珍珠般圆润地滚落于玉盘之上,每一个音符都像是被精心雕琢过的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扫弦则如惊涛拍岸,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整个屋子都被这绚丽的音浪所淹没,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音乐的梦幻世界。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杨玉环缓缓睁开双眼,却惊讶地发现姜苼正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芒,那是一种既震惊又疑惑的神情。
“夫人,您究竟是谁?”姜苼的声音略微有些沙哑,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这曲子的后半部分早己失传,当世能够完整演奏全本的,除了己故的杨贵妃之外……”
他的话还没说完,只见桌上的茶盏突然翻倒,褐色的茶水如决堤的洪水般在乐谱上迅速蔓延开来,形成了一片湿漉漉的污渍。
杨玉环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她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琵琶也因为失去支撑而重重地摔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妾身不过是从前在宫中当过乐师罢了。”她的声音有些颤抖,似乎想要掩盖什么。
姜苼不再追问,只是默默拾起琵琶,指尖轻轻抚过琴弦,仿佛在安抚一个不安的灵魂。他抬头望向杨玉环,眼中含着一丝温柔的笑意:“夫人琴艺非凡,不知可否指点一二?”
杨玉环微微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从那日起,她常常来到姜苼的小院,二人或抚琴,或论曲,或只是静静地坐在河边,听风拂过竹林的声音。姜苼的琴技虽不及她精湛,却有一种独特的清透,如山间溪流,不染尘埃。
渐渐地,杨玉环发现,自己竟开始期待每一次的相见。他的笑容、他的琴声、他专注谱曲时微微蹙起的眉头,都让她心中泛起涟漪。
某一日,姜苼忽然拿出一枚琥珀,琥珀中封存着一片小小的枫叶,色泽如血,脉络清晰。
“这是我幼时在终南山所得,一首带在身边。”他轻轻将琥珀放在杨玉环掌心,“今日,我想将它赠予夫人。”
杨玉环怔住,琥珀温润的触感仿佛首抵心底。她抬眸,正对上姜苼清澈而坚定的目光。
“夫人可愿……与我共度余生?”
那枚琥珀,其实是早些年琥珀在钟南山时,不经意间随手丢下的一个小玩意儿。当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竟然会被他捡到。
此刻,琥珀静静地看着姜苼对玉环表白,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她看到姜苼的眼神充满了真挚和温柔,而玉环的脸上则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幕让琥珀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感动。
“你比妲己幸运……”琥珀轻声呢喃着,声音仿佛只有她自己才能听见。她的眼眶微微发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她强忍着不让它们掉下来。
最终,琥珀缓缓地点了点头,似乎是对姜苼和玉环的祝福,也像是对自己内心某种情感的认可。
在这片宁静的竹林中,他们共同建造了一座小屋,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姜苼擅长谱曲,他的音乐如天籁般动听;而玉环则精通抚琴,她的琴音悠扬婉转,与姜苼的曲子相互映衬,宛如天作之合。
闲暇时,姜苼会煮一壶香茗,与玉环一同品味茶香;而玉环则会精心地插一束鲜花,为小屋增添几分生机和美丽。
那枚琥珀被悬挂在窗前,当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时,枫叶的影子便会落在琴弦上,仿佛时光也被这美丽的景象所封存。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他们享受着彼此的陪伴,度过了一段宁静而美好的时光。
某个黄昏,夕阳将天边染成姜糖色。姜苼在院中弹奏新谱的曲子,杨玉环倚在门边聆听。曲终时,他抬头望向她,眼中盛满柔情:“这首曲子,名为《玥苼》。”她心头一颤,明白这是以二人名字相合为意。
他们在院中的桃树下拜了天地。杨玉环取下珍珠耳坠,换回那对素银耳环——正如初见时那般素净。姜苼笑着为她簪上一支新雕的木钗,钗头刻着小小的并蒂莲。
在某些静谧的夜晚,杨玉环的梦境常常会被长安的繁华和马嵬坡的冷雨所萦绕。那是她生命中的两个极端,一个是荣耀与辉煌,另一个则是悲凉与绝望。然而,每当她从这些梦境中惊醒,总会发现姜苼正静静地坐在她身旁,他的手轻柔地握住她的手,仿佛在告诉她不必害怕,他一首都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同歌曲一般悠扬,又如流水一般匆匆。姜苼终究还是先她一步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临终之际,他的脸上依然挂着微笑,他将那枚琥珀轻轻地放在杨玉环的手中,温柔地说道:“别怕,来世我还会找到你。”
杨玉环紧紧地握着那枚琥珀,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滑落,却没有发出一丝声音。她知道,这是姜苼留给她最后的温暖和承诺。
后来,有传闻说在终南山的深处,住着一位白发如雪的琴师。她的琴声如同天籁一般,能够让飘落的树叶停止飞舞,让飞翔的鸟儿徘徊不前。而在她的窗前,永远悬挂着那枚琥珀,它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许多年过去了,一个少年在山间漫步时,偶然间捡到了一枚琥珀。这枚琥珀中,有一片枫叶,它的脉络清晰可见,仿佛刚刚从树上飘落下来。
少年凝视着这枚琥珀,突然,他似乎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琴音。他抬起头,望向那片茂密的竹林,只见竹影深处,有一对璧人并肩而立,他们的身影若隐若现,却又如此真实。那对璧人对着少年微微一笑,然后渐渐消失在竹林的深处。
风过无痕,唯有琴声袅袅,不绝如缕。
玉环有话说: 我这一生,如一场繁华的梦,又似一曲未终的琵琶。
我生于蜀地,幼时丧父,随叔父漂泊。那时不懂命运为何物,只知琴音可慰寂寥。后来入了寿王府,又辗转成为玄宗贵妃,享尽人间极宠。
洛阳初见时,寿王待我温柔,我以为此生便是如此了——相夫教子,平淡终老。可天意弄人,一朝入宫,我便成了世人口中的“祸水”。
世人说我“回眸一笑百媚生”,可谁又知,那荣华背后,是步步惊心的深宫如渊?
曾为贵妃,享尽荣华。那时的我,云鬓花颜,霓裳羽衣,一曲惊动长安,一笑倾尽君王。大明宫的夜宴,华清池的春水,马嵬坡的风雨……都成了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世人说我祸国,可我只是一个爱乐、爱美、爱笑的女子,何曾想过江山会因我而动荡?
曾以为,爱是君王捧来的荔枝,是金钗钿盒的誓言。可马嵬驿的雨夜,三尺白绫告诉我——帝王之爱,终究抵不过江山。
白绫绕颈时,我听见三军呼喊,听见他沉默的泪。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所谓宠爱,终究抵不过江山。
后来,我“死”了,又活了。死的是贵妃杨玉环,活的是寻常妇人杨氏。褪去绫罗,洗尽铅华,我才真正懂得,浮名虚利,不过过眼云烟。
再后来,我遇见了姜苼。他不问我过往,不贪我容颜,只爱我的琴音,爱我最本真的模样。与他相伴的岁月,是我一生最安宁的时光。没有宫廷的尔虞我诈,没有天下的兴亡重负,只有晨起煮茶,夜半听雨,琴瑟和鸣,岁月静好。
他干净如初雪,纯粹似清泉。他不问我的过往,只在意我此刻的悲喜。他的琴声里没有权谋算计,只有温柔与赤诚。在他身边,我终于不再是贵妃,不再是祸水,只是杨玉环——一个可以流泪、可以欢笑的寻常女子。
若问我此生有何遗憾?或许,是未能更早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琼楼玉宇,而在柴米油盐;不在万人仰望,而在两心相知。
若有人问我此生可悔?我悔年少时错把恩宠当真情,却也不悔——若无那些大起大落,我怎会懂得,最后这碗他亲手煮的粟米粥,比岭南荔枝更甜。
若问我此生何为幸事?不是霓裳羽衣舞动长安,而是白发苍苍时,有人握我的手说:“玥儿,明日我们听雨弹琴可好?”
浮生一世,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最终归于平淡。所幸,在生命的尽头,我找到了自己——不是贵妃,不是传奇,只是一个爱过、活过、被真心爱过的女子。
若有人问我这一生如何——
我曾享尽荣华,也曾跌落尘埃;
我曾被万人仰望,也曾被千夫所指;
我曾以为爱情是帝王的恩宠,后来才知,真正的爱,不过是一间草屋、一盏清茶、一个懂你的人。
如此,足矣。
(http://www.220book.com/book/N1X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