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绍所率唐骑,距此已不到十里,宋金刚没空与薛元敬解释。
令罢张万岁、宋道玄、张铁虎三个骑将和左一军总管,他又唤来一将,名齐豹,——与张铁虎并称“虎豹”,均为宋军骑兵中的勇将。与齐豹也下达了一道命令。
待这几将各遵令而去,宋金刚再又转与留在原地列阵的其馀步骑诸军下令。
一道道新的命令迅速传达,接到命令的诸军紧急依令调整。不愧宋金刚深得李善道器重,其军各部便在汉军精锐中也足排翘楚。各道命令在柴绍等唐骑到来之前,堪堪得以紧张贯彻。
部署变换既定,南边烟尘漫天。
宋金刚又择关键,叮嘱了宋道玄、张铁虎及各步军总管等将一遍,完毕,令他们各往就位。
随即,他拍马阵前,打眼向前观眺。但见东南边,唐骑先锋段志玄部打着呼哨,驰奔已到!越过段志玄带领的这百十唐骑再往东南稍远处望,唐骑主力与段志玄部相距不远。又再往南边去望,出城的侯君集所率之唐军步骑千馀,也已跃入眼帘,距离本阵大概十来里远。
“令:全军坚阵不动;宋道玄、张铁虎前出游弋,作势截击,然不与战。”宋金刚沉稳下令。
两翼鼓声响动,宋、张两将各引本部骑,即奔前游弋,作出迎击唐骑的架势。
段志玄趁兴而来,本欲趁汉军行军的机会,直击其队,不意接报汉军转进为撤,他便急往追来,然一路上接连遇到了四五支汉骑的骚扰,追击的速度因被阻滞,——却是宋金刚令全军后撤十里的时候,同时调了两团精骑前往节节阻击唐骑,以为后撤、组阵争取足够的时间。
追到此处,却见汉军已布成阵型,步卒居中,骑兵护卫两翼,乍看之下,竟颇为严整!
他心亦惊奇。去年河东一战,宋金刚虽已露锋芒,并未大展身手,对他用兵的深浅,段志玄不够清楚。因歼灭了王须达部后,他一心想要再歼宋金刚部。而于此时,见得宋军阵型已成,他乃不免亦顿踌躇。若径往攻,汉阵既成,左翼汉骑又已迎出,恐怕不易奏效。
后头柴绍所率的唐骑主力距其部已很近了,段志玄就令从骑暂止,还见柴绍。
还驰路上,段志玄打眼四望,但见弥漫东西的道路、原野之上,入目尽是赶到的唐骑将士!
各色旌旗在其间招展,与麦田、绿树相映,猎猎作响。一匹匹战马在风中扬起鬃毛,嘶鸣之声遍响远近,尤以紧从柴绍将旗的数百甲骑最为雄壮,马铠精良,寄生如林。无论甲骑、轻骑,马上骑士俱披甲执锐,悉将长槊末段的槊??插在马鞍后桥右侧的鞘中,槊杆的中前部架在右肩,以手扶握;或腰悬横刀,或鞍挂弓矢。加之备马,两千多匹战马,近两千根斜竖的长槊,何等奔踏之威势,端得直如江河决堤!大地在铁蹄下震颤,尘烟裹挟着杀气直冲云宵。
“大将军,汉贼倒是反应得快,宋金刚这厮已列成阵,两翼有骑前出游弋。末将特来听候大将军指令。”勒住战马,兜转马头,段志玄一边跟上驱马向前的柴绍,一边大声地请示说道。
柴绍先没回答段志玄,扭脸朝西南边望了望,——西南边十馀里外便是从秀容城中出来的侯君集部,令道:“待君集兵与我军合,请他来与俺一见。”有从吏接令,驰去传告侯君集。
将视线转回,重新望向西北前头,柴绍刚才就已望见汉军阵势已成,他一手挽疆,一手抚摸胡须,沉吟稍顷,说道:“宋金刚变阵迅捷,略出意料。然其军步多骑少,我军尽骑,利仍在我。传令下去,各部暂缓行。且俺待近前,察其阵后,再做计议。”打马一鞭,率先而驰。
诸将紧从。越过前军,到了段志玄部停驻所在,距离宋金刚阵只数箭之地。
柴绍驻马望之,只见汉军外以辎重车为屏障,步卒列以方阵,两翼虽有骑兵活动,但中军并无主动前出的迹象,透着一股意图固守的态势。
他心中忖道:“宋金刚之所以后撤十里,在此列阵者,必因他未料到我军之至,是以一闻我军还至秀容,就急改进为撤,然知我皆骑,又恐我追击,故他撤又不敢远撤,于是被迫无奈,就只得在此背丘陵而列阵。其军步卒为主,纵仓促成阵,野战非我对手。又故是,他尽管列阵已成,不敢迎战,察其阵势,辎车居外,步阵紧密,当无非是欲倚阵固守耳。其两翼骑兵,虽往返驰行,并不迫近,亦无非虚张声势,防我冲其两翼罢了。”望之多时,计议盘算渐定。
西南边,鼓角声中,侯君集所率之部开到。
未久,几个从将的随行下,侯君集驰马来至。见到柴绍,他扬鞭侧指,不及行礼,指向汉军阵地,就急切地说道:“大将军,观宋金刚阵,意在固守而已。然其虽欲背依丘陵固守,仆适观其阵,其两翼骑兵力薄,步阵龟缩,显是不意大将军骑至,三军震惧,正我破敌良机!敢请与大将军合力,仆督所率步卒攻其中阵,大将军以骑夹其两翼,必可一鼓而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精彩内容!
chapter_();
“宋军确是震怖,但将军此策,却有不妥。”
侯君集问道:“大将军何意?”
柴绍挥鞭指点,胸有成算,说道:“彼虽惧我,然众于我,观其步军,当过五千,骑则七八百;且其阵势既立,外借辎重车为障,后又有丘陵为倚。若依将军之策,三面夹攻,是徒分我兵力,反有利于其守。我部骑兵,既歼王须达部,往返数百里山地,若是久战,力不能支。因值此际,你我宜当趁其军心震动,上下不知所措,而集中兵力,攻其步阵可也!但能将其步阵击溃,此战我军便可获大胜!”说完,顾盼左右,落目侯君集,问道,“将军以为何如?”
侯君集想了一想,说道:“是仆失虑。大将军此策高明!”
“将军若无异议,就劳将军督你所率来之步卒为第一阵。志玄,你引甲骑百骑并适拨与你之骑,为第二阵,只待第一阵搬走汉贼阵前的辎重等阻障,杀到阵前,你即猛往冲之!本大将军率我骑主力,为第三阵,你只要将其阵脚冲动,俺便麾军大进!”顿了下,柴绍又令向善志和与侯君集同来的梁胡郎,“你两人各引骑两团,若汉阵两翼骑兵敢动,击之!”
诸将接令,向着柴绍行个军礼,就各领命执行去也。
柴绍又令从吏:“举王须达首级,至汉贼阵前,示与彼等看知。”
一个从吏领命,引了一队骑兵,到段志玄刚才所率的骑兵队中,取得挂着王须达首级的长杆,便奔到汉军阵前,防备着两翼汉骑来袭,同时高举长杆,来回掠驰,朝着汉阵大呼:“我军奔袭数百里,一战尽歼王须达军贼众,斩获万馀,王贼须达已授首!人头在此,汝等可观!”
继而,这队骑兵又各指着自己马前挂着的人头,再呼道,“此皆贼首!我家大将军令,降者不杀,犹敢反抗者,尽是此等下场!”两句言语,反复呼喊几遍,方才折还。
汉军阵前的宋金刚深深吸了口气,果真如他所料,长杆上挂着的首级就是王须达的人头!他举手令道:“传令诸军:贼骑长途跋涉,所仗者不过一时锐气,力不能久。贼将攻阵,步军各军紧守阵型,弓弩手预备。待其气衰,我再反击,必令贼骑有来无回!为王大将军复仇!”
宋金刚与王须达都不熟,更别说他的部众了。
他的部众是以他在上谷郡时的旧部为主,兼并李善道后来拨给他的窦建德的降卒,以及到了河东后收编的当地豪强、群盗而成,原本就与王须达及其军没有任何关系,去年打下了河东等郡后,更又一直到今,驻在河东,彼此间压根没有过往来,因与王须达及其所部更是陌生。
故闻王须达身死、其军复灭,对宋金刚军的部众,影响实并不大。
当然,这逼近阵前,东西散开数里的一两千唐骑,几乎每骑的马脖下都挂着王须达军将士的首级,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却令部分宋军将士也不觉心神动摇,胆色稍寒。
然又既有心神动者,毕竟王须达军与宋军同为汉军,自也有愤怒者,以为唐骑猖狂已极,竟以友军人头眩耀,实乃奇耻大辱,——有道是,将为军胆,宋金刚本身勇悍,用兵刚强,他带出来的兵自即以血勇之士居多,且他凡有进战,无有不破,麾下将士并多有常胜之师固有的骄傲,便有更多的阵中将士同仇敌忾,怒目切齿,不知是谁,最先大呼:“复仇!复仇!”
呼声如野火燎原,燃遍全阵。
数千将士齐声怒吼:“复仇!复仇!”声震云宵。
箭矢搭在弓上,长矛挺出盾前,无数双充满怒火的眼睛死死盯住阵前的唐军步骑!
宋金刚闻此三军大呼,知士气振奋,乃不再在前阵观敌,也不再以“贼骑长途跋涉”之语安抚军心,退回中军,转以激励:“柴绍者,李渊之婿也。擒杀之者,圣上必不吝封赏!”
于是三军士气,愈加奋励。
汉阵“复仇”之呼,惊动得唐骑战马纷纷扬蹄长嘶。
大呼之声,灌入柴绍耳中,他神色微变,但侯君集、段志玄等已奉他军令,分率步骑,展开了进攻阵型。这个时候,自不能因汉军的几声大呼就改变决策。他便令下:“擂鼓!攻贼阵!”
鼓声擂响。
侯君集督步卒千人,一团两百人组一较小锐阵,五个较小锐阵又组成一个大的锐阵,踏着鼓点,喊着杀声,向汉步阵正面猛冲过去。段志玄引甲骑、轻骑两百馀,停驻在后,预备突进。向善志、梁胡郎各率轻骑迂回至汉阵地两翼,压迫汉阵两翼骑兵,马蹄翻起黄尘如幕。
柴绍目不转睛,紧盯侯君集部推进之势。
赵子曰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N3B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