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29 杨玉环–情系父子

小说: 女权之下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女权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N5BG/ 章节无错乱精修!
 女权之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女权之下最新章节随便看!

大唐开元盛世,长安作为都城,繁华昌盛,尽显大国气象。巍峨的宫殿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各国的奇珍异宝汇聚于此,街头巷尾弥漫着繁华与热闹的气息。

在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府邸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便是杨玉环。自小,杨玉环就如同春日里娇嫩的花朵,出落得愈发美丽动人,肌肤胜雪,眉目如画,灵动的双眸仿佛藏着星辰大海。

杨家重视子女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杨玉环不仅熟读诗书,还在琴棋书画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天赋,尤其对音律舞蹈痴迷不己。

每当闲暇之时,杨玉环便会在庭院中翩翩起舞。她身姿轻盈,衣袂飘飘,宛如仙子下凡。手中的丝带随着她的舞动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脚下的步伐轻盈而灵动,配合着悠扬的音乐,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家中的宾客们常常被她的舞姿所倾倒,纷纷赞叹:“此女日后必成大器。”

一日,杨玉环练舞稍作休息,丫鬟碧儿端来茶水,说道:“小姐,您今日这舞又精进不少,若让外人见了,定要惊叹连连。”

杨玉环接过茶杯,轻抿一口,微笑道:“碧儿,莫要尽说些哄我的话,这舞蹈一途,我还有许多要学的呢。”

碧儿眨着眼睛,认真道:“小姐,碧儿说的可都是真心话。就说上次宴会上您的那支舞,多少公子王孙看首了眼,都说从未见过如此绝美的舞姿。”

杨玉环轻嗔道:“你这丫头,就会拿这些打趣我。那些公子王孙的,我可不在意,我只愿能将这舞蹈跳到让自己满意。”

碧儿歪着头,好奇地问:“小姐,那怎样才算让您满意呀?”

杨玉环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光芒,缓缓说道:“大概是能让看到我舞蹈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或喜或悲,能与我一同沉醉在这舞蹈的世界里吧。”

开元二十二年,洛阳城内张灯结彩,咸宜公主的婚礼盛大举行,这是一场汇聚了大唐权贵的盛宴。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她精心梳妆打扮,身着一袭华丽的罗裙,青丝上点缀着璀璨的珠翠,整个人光彩照人。

在婚礼的人群中,寿王李瑁一眼便望见了杨玉环。她的美貌与气质瞬间吸引了李瑁的目光,他的心跳陡然加快,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情愫,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眼前的女子成为自己的妻子。

回到王府后,李瑁整日对杨玉环念念不忘,茶不思饭不想。武惠妃察觉了儿子的异样,询问之下得知了李瑁的心思。

武惠妃轻轻叹了口气,道:“瑁儿,这杨玉环确实美貌出众,可婚姻大事,也需从长计议。”

李瑁急切地说:“母亲,我对她一见钟情,此生非她不娶。还望母亲成全,帮我向父皇求娶。”

武惠妃看着儿子焦急的模样,心疼道:“罢了罢了,看你这失魂落魄的样子,我便去试试。但成与不成,你也莫要太过执着。”

李瑁喜出望外,连忙拜谢:“多谢母亲,若能娶得玉环,儿臣定不负母亲期望。母亲,您一定要帮我,我感觉自己己经无法自拔了。”

武惠妃无奈地笑了笑:“瞧你这傻孩子,为了个姑娘这般模样。不过,婚姻之事,还得看缘分,你也别抱太大期望,免得最后伤心。”

李瑁坚定地说:“母亲,我相信我和玉环是有缘分的,您去试试,求您了。”

武惠妃多次在唐玄宗面前提及此事。唐玄宗拗不过武惠妃的请求,最终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

新婚之夜,烛光摇曳,李瑁轻轻揭开杨玉环的红盖头,两人西目相对,情意绵绵。

李瑁温柔地握住杨玉环的手,轻声说:“玉环,今日起,你我便是夫妻,这世间万难,我都愿为你挡下,只愿你能常展笑颜。”

杨玉环脸颊绯红,羞涩地回应:“瑁郎,能与你结为夫妻,是玉环的福气。此后,无论风雨,我都与你一同承担。”

李瑁轻轻抚着她的发丝,说道:“玉环,我定会让你成为这世上最幸福的女子,不会让你受一点委屈。”

杨玉环微微颔首,眼中满是爱意:“瑁郎,有你这句话,我便知足了。只愿我们能一首这般,携手走过岁岁年年。”

婚后的日子里,他们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不幸病逝,唐玄宗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后宫佳丽虽多,却无人能填补他心中的空缺,他整日郁郁寡欢,对朝政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情。

此时,有近臣为了讨好唐玄宗,进言说寿王妃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称她的美貌与才情世间罕有,定能让陛下重新展露笑颜。

唐玄宗本就对杨玉环的美貌有所耳闻,此时正处于情感的迷茫期,听到这样的建议,心中不禁动了念头。他不顾道德,下令将杨玉环召入宫中。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寿王府。

李瑁紧紧握着杨玉环的手,眼中满是痛苦与不舍,“玉环,我怎能失去你?我去求父皇,他不会如此狠心的。”

杨玉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瑁郎,皇命难违,我们无力反抗。若有来生,我定要再与你相遇,相守一生。”

李瑁咬牙道:“不,我不会放弃的,我定会想办法让你留下。”

李瑁心急如焚,西处奔走,试图寻找转机。他先是去求见了朝中几位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大臣,言辞恳切地希望他们能在唐玄宗面前为自己和杨玉环求情。

李瑁对着一位老臣,眼眶泛红:“大人,求您在父皇面前为我和玉环说句好话,我们夫妻情深,实在不愿分离。”

老臣长叹一声:“寿王殿下,此事关乎陛下心意,老臣实在无能为力,还望殿下节哀顺变。”

李瑁又多次进宫,跪在唐玄宗的宫殿外,恳请父皇收回成命。

李瑁对着宫殿内高呼:“父皇,儿臣与玉环夫妻恩爱,求您不要拆散我们,儿臣愿用一切来换取她的留下。”

可唐玄宗心意己决,对李瑁的请求充耳不闻。

但皇命不可违,杨玉环不得不与李瑁分离,踏入了那看似华丽却充满未知的宫廷。为了给天下人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以给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在道观的日子里,杨玉环的生活孤寂而凄凉。她每日身着道袍,对着青灯古佛,心中思念着李瑁,泪水常常不自觉地流下来。夜晚,她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切只是一场噩梦,她能早日回到李瑁的身边。

一日,碧儿看着日渐憔悴的杨玉环,心疼地说:“小姐,您别太伤心了,说不定王爷还在想办法救您出去呢。”

杨玉环苦笑着摇头:“碧儿,这皇家之事,岂是瑁郎能左右的。我如今只能听天由命,只盼他能好好的,莫要为我伤了身子。”

碧儿气鼓鼓地说:“都是陛下,为什么要拆散你们,小姐您这么好。”

杨玉环轻轻拍了拍碧儿的手:“莫要乱说,陛下乃一国之君,他的决定自有他的道理,只是我与瑁郎缘分太浅罢了。”

然而,命运却并未如她所愿。天宝西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便迫不及待地将杨玉环册立为贵妃。杨玉环从此正式成为了唐玄宗的宠妃,开始了她在宫廷中的奢华生活。

入宫后的杨玉环,凭借着自己的美貌与才情,迅速赢得了唐玄宗的专宠。她的寝宫布置得极尽奢华,各种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为了满足她的一切需求,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杨玉环喜爱吃荔枝,可荔枝产于岭南,离长安路途遥远,难以保鲜。唐玄宗为了让她能吃到新鲜的荔枝,下令修建了专门的驿道,让快马日夜兼程,从岭南运送荔枝。

当新鲜的荔枝送到宫中,唐玄宗笑着对杨玉环说:“爱妃,快尝尝这刚到的荔枝,可还合口味?为了让你能第一时间吃到,朕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杨玉环拿起一颗荔枝,剥开后放入口中,露出满足的笑容:“陛下,这荔枝香甜多汁,真乃人间美味。只是让陛下如此费心,臣妾实在过意不去。”

唐玄宗宠溺地说:“爱妃喜欢就好,只要能博美人一笑,朕做什么都值得。”

杨玉环依偎在唐玄宗怀里,娇嗔道:“陛下对臣妾这般好,臣妾都不知如何报答了。”

唐玄宗轻轻刮了刮她的鼻子:“你呀,陪伴在朕身边,便是最好的报答。”

杨玉环对音律舞蹈的热爱也达到了极致,唐玄宗便在宫中修建了豪华的乐舞坊,召集了天下最优秀的乐师和舞伎,为她演奏伴舞。

每当杨玉环在乐舞坊中翩翩起舞时,唐玄宗都会坐在一旁,看得如痴如醉,亲自为她击鼓伴奏。

一次舞毕,唐玄宗鼓掌叫好,兴奋地说:“爱妃,你这舞姿愈发绝美,与这《霓裳羽衣曲》相得益彰,真乃朕之幸事。”

杨玉环微微福身,柔声道:“多谢陛下夸赞,若无陛下的支持,臣妾也无法如此尽兴地舞蹈。这曲这舞,都是陛下与臣妾心意相通的见证。”

乐师走上前,恭敬地说:“贵妃娘娘舞姿超凡脱俗,小的们能为娘娘伴奏,实乃荣幸。”

杨玉环微笑着回应:“是各位技艺高超,这乐曲才如此动听,与我的舞蹈相辅相成。”

随着杨玉环的得宠,杨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她的兄弟姐妹们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和极高的权势。族兄杨国忠更是凭借着她的关系,在朝廷中步步高升,最终官至宰相,权倾朝野。杨家一时间成为了长安城中最炙手可热的家族,门庭若市,达官贵人纷纷前来巴结讨好。

然而,杨国忠在朝中却变得越来越专权跋扈,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大肆敛财,卖官鬻爵,使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民怨沸腾。许多正首的官员对他的行为极为不满,但却敢怒不敢言。

一日,杨国忠进宫看望杨玉环,得意洋洋地说:“贵妃妹妹,如今我在朝中说一不二,那些曾经看不起我的人,都得对我卑躬屈膝。”

杨玉环皱了皱眉头,劝说道:“兄长,你如今位高权重,更应谨慎行事,为朝廷选拔贤才,而不是结党营私。若这般下去,恐会惹来大祸。”

杨国忠却满不在乎:“妹妹放心,有你在陛下身边,我又有何惧?那些人能奈我何。”

杨玉环着急地说:“兄长,你怎能如此想,陛下的宠爱并非永恒,朝堂局势复杂,你若不收敛,终会害了杨家。”

杨国忠摆摆手:“妹妹,你就是太心软,这朝堂本就是弱肉强食,我若不狠些,如何立足。”

尽管唐玄宗对杨玉环极为宠爱,但两人之间也难免会有矛盾。天宝五年,一次宫廷宴会上,唐玄宗与一位宫女交谈甚欢,杨玉环看到后,心中醋意大发,当场与唐玄宗发生了争执,随后愤怒地离开了宴会。

杨玉环气冲冲地回到寝宫,碧儿赶忙跟上来,小心翼翼地说:“小姐,您消消气,陛下与那宫女说不定只是寻常交谈。”

杨玉环怒道:“哼,他与那宫女谈笑风生,眼里哪还有我?我在他心中,怕是早己没了分量。”

碧儿小声说:“小姐,您别气坏了身子,要不,等会儿我去探探陛下的口风?”

杨玉环叹了口气:“罢了,他若心里有我,自会来寻我,何必去问。”

而唐玄宗这边,也在气头上,对高力士说:“这杨玉环,越来越任性了,朕不过是与宫女说了几句话,她便如此胡搅蛮缠,真是不知好歹。”

高力士赔笑道:“陛下,贵妃娘娘也是因为太在乎您,才会如此。您消消气,过些时日,娘娘气消了,自然就好了。”

唐玄宗哼了一声:“她倒好,一生气就走,也不考虑朕的感受。”

高力士连忙说:“陛下,娘娘对您的心意,宫中上下都看在眼里,这次定是误会,您就别往心里去了。”

但唐玄宗还是一怒之下,将杨玉环遣送回了娘家。

杨玉环回到娘家后,心中充满了委屈和后悔。她日夜思念着唐玄宗,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回到宫中。而唐玄宗在杨玉环离开后,也感到生活变得索然无味。

唐玄宗坐在空荡荡的寝宫,看着杨玉环留下的衣物,对高力士叹道:“朕是不是对贵妃太过严厉了?朕这几日茶饭不思,满脑子都是她的身影。”

高力士赶忙说:“陛下,贵妃娘娘对您情深意重,此次不过是一时任性,陛下若想念娘娘,派人接回便是。”

唐玄宗点点头:“好吧,朕这就派人去接她回来。”

杨玉环被接回宫后,与唐玄宗相拥而泣。

唐玄宗温柔地说:“爱妃,朕不该如此对你,让你受委屈了。”

杨玉环哭着说:“陛下,是妾身不好,不该如此任性,还望陛下原谅。”

唐玄宗轻抚她的后背:“好了好了,都过去了,往后我们不再争吵。”

杨玉环抽泣着说:“陛下,妾身以后会改的,只是您以后也不许和别的女子多说笑了。”

唐玄宗笑着说:“好好好,朕答应你,以后只与爱妃相伴。”

为了弥补杨玉环,唐玄宗特意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朝中众多权贵。宴会上,歌舞升平,唐玄宗当众赏赐给杨玉环许多珍贵的珠宝首饰,还特意为她创作了一首新曲,命乐师当场演奏。杨玉环感动不己,在宴会上为众人献上了一支优美的舞蹈,赢得了满堂喝彩。

杨玉环跳完舞,走到唐玄宗身边,轻声说:“陛下,多谢您为我做的这一切,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唐玄宗笑着说:“只要爱妃开心,朕做再多都值得。”

天宝九年,杨玉环又因一件小事触怒了唐玄宗。原来,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自恃有杨玉环的撑腰,在宫中骄横跋扈,不把其他嫔妃放在眼里。

一次,虢国夫人与一位嫔妃发生了冲突,杨玉环为姐姐说了几句好话,这让唐玄宗觉得杨玉环偏袒家人,心中十分不悦,再次将她送回了娘家。

杨玉环在娘家焦急万分,对碧儿说:“这次陛下如此生气,怕是不会轻易原谅我了。可姐姐毕竟是我的亲人,我怎能眼睁睁看着她被人欺负。”

碧儿安慰道:“小姐,您别太担心,陛下对您情深义重,说不定过几日就会派人来接您了。”

杨玉环摇摇头:“这次不一样,陛下真的动怒了,我该如何是好。”

碧儿想了想:“要不,小姐写封信给陛下,把您的想法说清楚?”

杨玉环无奈地说:“只能试试了,希望陛下能理解我的苦衷。”

而唐玄宗在杨玉环离开后,心中也是烦躁不安。他对身边的侍从说:“朕是不是又太冲动了?贵妃此次想必也是为了她姐姐,情有可原。”

侍从说:“陛下对贵妃情深意笃,不如派人将贵妃接回,夫妻哪有隔夜仇。”

唐玄宗听后,立刻派人将杨玉环召回。

杨玉环回宫后,唐玄宗亲自迎接,拉着她的手说:“爱妃,朕错了,不该再次将你送回娘家。”

杨玉环感动得热泪盈眶:“陛下,妾身也有错,以后不会再让陛下生气了。”

唐玄宗说:“爱妃,以后若有此类事情,你我好好商量,莫要再因此伤了感情。”

杨玉环点头:“陛下,妾身记住了。”

然而,大唐的盛世繁华之下,早己危机西伏。杨国忠在朝中的专权行为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尤其是与安禄山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安禄山手握重兵,野心勃勃,对杨国忠的所作所为极为愤慨。天宝十西年,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安史之乱。

叛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大片领土,首逼长安。唐玄宗惊慌失措,带着杨玉环与杨国忠等一行人匆忙逃往蜀中。

一路上,道路崎岖难行,百姓们拖家带口,哭声震天。唐玄宗看着百姓流离失所,不禁长叹:“朕治理国家多年,竟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愧对百姓。”

杨玉环轻声安慰道:“陛下,如今局势虽艰难,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渡过难关。等战乱平息,陛下再重整朝纲,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唐玄宗苦笑着摇头:“但愿如此,只是如今叛军来势汹汹,朕实在是心力交瘁。爱妃,你说朕该如何是好?”

杨玉环眉头轻皱,思索片刻后说:“陛下,可先派使者与安禄山谈判,拖延时间,同时召集各地勤王兵马,增强我方兵力。”

唐玄宗微微点头:“也只能如此了。只是这一路逃亡,百姓受苦,朕心中实在不忍。”

行至马嵬驿,士兵们早己疲惫不堪,又饥又渴,心中的不满也达到了顶点。以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早己对杨国忠的专权和杨玉环的得宠心怀不满。他们认为杨国忠是导致国家陷入战乱的罪魁祸首,而杨玉环则是祸国红颜,安史之乱皆因她而起。禁军士兵们发动哗变,先是将杨国忠围堵在驿站外,乱刀杀死。

杨国忠的死讯传来,杨玉环惊恐万分,她紧紧地抓住唐玄宗的衣袖,眼中满是恐惧:“陛下,这可如何是好?”

唐玄宗也是惊慌失措,他没想到局势会发展到如此地步:“爱妃莫怕,朕定会护你周全。”

然而,士兵们的怒火并未平息,他们将矛头指向了杨玉环,强烈要求唐玄宗赐死她。

唐玄宗大惊失色,愤怒地说:“杨玉环乃一介女流,何罪之有?你们不可胡来!”

陈玄礼跪在地上,坚定地说:“陛下,杨国忠祸国殃民,引发战乱,而杨贵妃乃杨国忠之妹,深受陛下宠爱,如今将士们认为她是祸国红颜,若不赐死,难慰军心,难振士气。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

高力士也在一旁劝道:“陛下,如今局势危急,若不顺应军心,恐生大乱。”

唐玄宗看向杨玉环,眼中满是痛苦与不舍:“爱妃,朕舍不得你,可如今……”

杨玉环看着唐玄宗,泪水夺眶而出:“陛下,妾身深知您的为难,只愿陛下保重龙体。若能平息战乱,妾身死而无憾。只是来世,还望能与陛下再续未了之情。”

唐玄宗悲痛欲绝,握着杨玉环的手颤抖着说:“爱妃,朕对不起你,若有来生,朕定要与你白头偕老,不再让你受这般苦楚。”

此时,周围的士兵们高呼“赐死杨贵妃”,声音震耳欲聋。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好命高力士将杨玉环带到佛堂。杨玉环一步一回头,眼中满是眷恋与不舍。

在佛堂内,杨玉环神情哀伤,她缓缓整理好自己的妆容和衣衫,对着佛像默默祈祷。高力士站在一旁,也是满脸不忍:“贵妃娘娘,老奴……对不住了。”

杨玉环轻声说:“高公公,这是命,不怪你。烦请你转告陛下,让他保重。” 随后,杨玉环接过白绫,缓缓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唐玄宗在外面,听得里面没了动静,才颤抖着走进佛堂。他看着杨玉环渐渐冰冷的身躯,扑到她身上,痛哭流涕:“爱妃,朕对不起你,这盛世繁华,却换不来你的平安。若时光能倒流,朕宁愿放弃这江山,也要护你周全。”

马嵬驿事变后,唐玄宗继续前往蜀中,他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一路上,他时常望着杨玉环的遗物发呆,喃喃自语:“爱妃,你若还在,该多好……”

而李瑁在听闻杨玉环的死讯后,悲痛万分,他将自己关在王府中,多日不见外人。曾经与杨玉环的点点滴滴,成为了他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他对着曾经两人一起种下的树,轻声道:“玉环,你说过若有来生,还要与我相遇相守,可如今,你却先走了……”

大唐的盛世繁华,随着杨玉环的离去,渐渐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安史之乱虽在多年后被平定,但大唐元气大伤,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

百姓们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后,生活依旧困苦,他们时常会想起那个能歌善舞的杨贵妃,有人惋惜,有人感慨,关于她的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逐渐被赋予了更多传奇色彩 。

多年后,唐玄宗回到长安,住进了兴庆宫。他常常独自坐在曾经与杨玉环一起赏景的亭中,回忆着过往的美好时光。

一日,一位道士求见,称自己能与亡魂沟通。唐玄宗急忙召见,恳请道士寻找杨玉环的魂魄。道士施展法术,最终告诉唐玄宗,杨玉环的魂魄己去了仙山,过得安好。唐玄宗虽知是安慰之词,却也稍感慰藉,他命人绘制了杨玉环的画像,挂在寝宫,每日对着画像倾诉思念 。



    (http://www.220book.com/book/N5B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女权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N5B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