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桥诡影
黄河冰面在朔风中裂出蛛网纹路,房遗玉的磁石悬于蹀躞带下,忽地指向河心某处。新筑的冰面浮桥以十二艘前隋龙舟为基,舟身铁索缠绕的疯草藤蔓遇寒即胀,在冰层下结成靛蓝色的菌丝网。随军工匠正凿第七处冰眼时,冰镐突传金铁交鸣声——三尺冰层下竟嵌着青铜兽首,兽口衔着的玉璧阴刻二十八宿星图。
"此乃炀帝永济渠的镇水兽!"老河工惊呼后退,靴底打滑掀开积雪,露出冻土下的前隋兵符。房遗玉的银针挑开符身冰碴,见"大业十三年"的刻痕正与阴山伏击时出土的虎符严丝合扣。他猛然抬头,见浮桥铁索在暮色中绷成诡异弧度——那正是《水经注》记载的"悬索量冰"凶兆。
子时梆声未落,对岸烽燧突然腾起三道靛蓝狼烟。李晟的横刀劈开冰面,露出暗藏的希腊火琉璃管。管身缠绕的疯草菌丝己渗入冰层,将整段河道染成妖异的孔雀蓝。
二、凌汛惊变
五更天,河床深处传来闷雷般的轰鸣。房遗玉怀中的磁石罗盘疯狂旋转,十二艘龙舟的铁索同时崩断。新结的冰面在晨光中突现血红色裂纹,形似《乙巳占》预言的"荧惑犯北辰"星象。
"是百年不遇的刀凌汛!"老河工指着上游翻滚的冰丘嘶吼。丈许高的冰排如上古战车倾轧而下,浮桥龙舟被撞得支离破碎。房遗玉俯身避开飞溅的冰刃,见某块碎冰中封着半卷羊皮书——竟是炀帝治水监的《凌汛策》,其中朱批"炸冰泄洪"西字正与当前危局暗合。
张公谨率死士沿东岸布药,却发现冰层下埋着青铜齿轮组。当霹雳雷引线燃至第三尺时,整段河道突然塌陷,露出深埋的隋代闸口遗址。十二尊镇水兽雕像环列如钟表,兽眼处的琉璃珠正与阴山出土的星图玉珠完全相同。
三、地宫现世
"轰——!"
硝烟裹挟着碎冰冲霄而起,河道中央突然现出漩涡。房遗玉的蹀躞带缠住镇水兽犄角,见漩涡深处浮起青铜浑天仪。仪身刻着的黄河古道图遇水显形,此刻闪烁的星位正对应长安太史局的观星记录。
"这不是泄洪......"随行的将作监匠人突然跪倒,"这是炀帝的地宫水道!"众人随他指向望去,炸开的冰洞中升起十二根蟠龙金柱,柱身缠绕的铁链缀满前隋虎符。当房遗玉将阴山虎符嵌入柱基凹槽,整条河道突然改道北流,滔天洪水竟顺着隋代暗渠汇入永济渠故道!
溃散的冰排撞击金柱,震落层层铜锈。柱内暗藏的《皇舆河渠图》徐徐展开,图中用朱砂圈出的"灵州"方位,正与参谋院沙盘上的毒棉絮位置重合。房遗玉的银针突然刺向图中某处虚点,挑出根浸毒的青铜算筹——与仓曹参军府邸发现的毒筹完全相同。
西、冰鉴玄机
暮色染红冰面时,房遗玉在地宫闸口发现青铜冰鉴。鉴内冻着十二具前隋工部郎官尸身,怀中玉笏刻着河工名册。当冰鉴遇热气蒸腾,尸身手掌突现血色刺青——竟是简化版的陇右军镇布防图!
"右丞看这里!"李晟劈开某具尸身的冰棺,取出鎏金铜匣。匣中《凌汛日志》记载着骇人秘辛:炀帝曾借凌汛之机,在黄河冰层下设三百处希腊火机关,预备焚毁关陇世族的祖宅。而触发这些机关的密钥,正是历任朔方节度使的虎符。
房遗玉猛然想起炸冰时用的霹雳雷,急令查验火药成分。军器监丞颤抖着捧来残渣:"其中混着波斯进贡的龙延香......此物遇希腊火可焚城百里!"话音未落,上游突然传来巨响,三百道靛蓝火柱破冰而出,将夜空染成《推背图》预言的"赤水流金"凶象。
五、逆水行舟
翌日朝霞中,房遗玉立于改道的黄河北岸。新河道竟将凌汛威力化作动力,推动十二艘楼船逆流而上,船上满载的粟米正是之前"损耗"的三成军粮。老兵们发现每艘船的龙骨都嵌着隋代星图玉璧,璧缘刻着的"大业十三年"正与炀帝自缢时辰吻合。
"这不是天灾,是**!"房遗玉展开地宫出土的绢帛,上面用突厥文与吐蕃密语并列书写:"冰裂之日,即长安陷时。"帛书边缘的星象图突然开始自动流转,最终定格在三日后的"太白经天"之象——那正是玄武门之变发生时的天象。
当最后一缕冰雾散尽,河心漩涡处浮起青铜匣。匣中前隋兵符与吐蕃金印交叠,底下压着半片龟甲,灼痕组成全新的谶言:"冰河开,紫微暗。"房遗玉望向东南方,长安城的轮廓在晨霾中若隐若现,仿佛正被无数冰层下的希腊火机关缓缓合围......
红尘醉道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NP8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