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第7号地下城遗址
张远的手指拂过岩壁上斑驳的辐射警示标志,量子手电筒的光束刺破尘封五十年的黑暗。防爆气闸门在液压装置嘶鸣中缓缓升起,露出内部保存完好的二十世纪实验室——泛黄的纸质资料整齐码放在铅制书架上,老式示波器的阴极射线管依然泛着微弱荧光。
"这就是初代'隐修计划'的原始基地。"王雨桐的防护靴碾碎地面结晶的硼硅酸盐玻璃,"2055年全球电磁脉冲袭击后,第一代科学家在这里用真空管计算机推演出递归函数模型。"
陈墨的辐射探测器突然尖啸,指向墙角锈蚀的铅柜。撬开柜门时,成捆的缩微胶片卷轴滚落而出,最外层标签用繁体中文标注着《递归文明衰减周期预测——林悠手稿》。
同步轨道·"方舟"空间站
赵雨婷漂浮在环形舱段的零重力档案库中。她的手指轻触真空封存的钛合金筒仓,全息标签显示着"2077-2093年超导材料突破性研究"。透过观察窗,可以看见新地球的晨昏线正在被青铜色辉光侵蚀——奥尔特云方向的暗物质晕中,新一批花苞的电磁脉冲己突破范艾伦带防御。
"启动知识分散协议。"她的神经突触接入空间站核心,"将第7至第9区段弹射至柯伊伯带冰晶群。"
当电磁弹射器将装载人类科技树核心数据的密封舱射向深空时,赵雨婷想起了林悠手稿中的预言:"当递归浪潮吞没明灯,唯有星火可续文明。"
马里亚纳海沟·深渊基站
王雨桐的深潜器在11000米深度释放声呐脉冲。漆黑的海床上,十二座金字塔状的钛合金建筑悄然亮起——这是二十二世纪建造的文明种子库,外墙的压电陶瓷装甲足以承受800兆帕压强。
"第七区数据核验完成。"她的机械手指划过全息界面,"可控核聚变技术档案完整度99.8%,量子计算原型机封装状态良好。"
突然,深海通信光纤传来刺耳杂音。当王雨桐调出光学观测镜时,看见青铜色菌毯正沿着海沟崖壁蔓延——那些花苞释放的纳米机械群,正在将玄武岩改造成分形结构的天线阵列。
隐修议会·第3次秘密会议
张远摘下全息投影面具,地下溶洞的潮湿空气刺痛着他新移植的生物眼球。环视圆形石桌,七位来自不同避难所的代表示意启动电磁屏蔽场。
"奥尔特云方向的新花苞群将在18个月内抵达小行星带。"火星避难所代表的全息影像波动着,"'方舟'站最后传回的数据显示,它们进化出了针对超导材料的电磁寄生能力。"
南极冰层下的代表调出三维星图:"隐修基地己按林悠模型完成部署:柯伊伯带保存能源科技,海沟基站封存材料工程,青藏遗址留存基础理论。"
张远的手指轻叩石桌上的硅酸盐结晶:"启动'火种协议',所有基地转入无线电静默。接下来三个世纪,我们要让人类文明退化成花苞无法识别的原始形态。"
新地球·文明衰减第7年
陈墨看着最后一台托卡马克装置在等离子体湍流中解体。曾经银光流转的超导线圈,此刻在青铜纳米机械的啃噬下退化成氧化铜碎屑。他的机械手掌抚过刻满公式的岩壁,启动了地下城的自毁程序。
"记住这个坐标。"他将缩微胶片植入左臂生物舱,"北纬35°, 东经103°,青藏高原B-7遗址。"
当电磁脉冲烧毁所有电子设备时,陈墨用燧石点燃了松脂火把——摇曳的火光中,青铜菌毯在甬道口诡异地徘徊,却对洞穴深处的原始火源视而不见。
柯伊伯带·冰晶坟场
赵雨婷的冬眠舱在绝对零度中苏醒。舱外,五个世纪的时光将"方舟"站的残骸与冰晶熔铸成新的小行星。她的生物芯片自动加载最新数据——青铜花苞群己在新地球表面绽放成拓扑绝缘体森林,但所有电磁探测都显示人类文明己退回石器时代。
"文明衰减度达到林悠模型预期值。"她的机械手指轻触密封舱的化学蚀刻盘,"启动'复兴之种'协议。"
当反物质电池重新激活深空通信阵列时,十二道载有人类科技种子的激光脉冲射向不同扇区。在脉冲频谱的冗余信道里,隐藏着林悠手稿的最终预言:
"当递归函数吞噬所有光芒,我们在黑暗中重走科学之路。"
隐修基地·复兴纪元第1天
少年李牧的燧石刀在岩壁上擦出火花。在青铜菌毯未曾触及的洞穴深处,他发现了刻满怪异符号的铅制柜体。当手指触碰那些凸起的点阵图案时,某种超越认知的震动从岩层深处传来——青藏高原B-7遗址的真空管计算机,在沉睡三百年后,因地质活动重新激活了自检程序。
在太平洋底,纳米机械群突然停止了对海沟基站的侵蚀。它们的分形传感器检测到了熟悉的电磁频谱——来自柯伊纳带冰晶群的激光脉冲,正以十九世纪摩尔斯电码的节奏,向新地球发送着文明重启的密钥。
(http://www.220book.com/book/NQ1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