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壮观的宫殿之中,时常能看到李显与高僧们围坐在一起,专注地探讨佛法的场景。高僧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佛法的精妙之处,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李显则双目轻闭,全神贯注地聆听,整个人完全沉浸在佛法的世界里,仿佛忘却了外界的一切纷扰。
一日,李显与一位德高望重、修行极为深厚的高僧辩机深入交谈。辩机高僧端坐在蒲团之上,神色平和,缓缓说道:“陛下,人生在世,所经历的诸般苦难,究其根源,皆是因为执念太深而生。只有学会放下执念,不拘泥于世俗的纷扰,方能超脱苦难,寻得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李显静静地听着,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坎坷波折的人生经历,那些被幽禁的漫长岁月、复位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桩桩件件涌上心头,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千,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声音略带哽咽地长叹道:“高僧所言,实在是发人深省。朕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如今细细想来,确实是执念太深,才让自己深陷痛苦的泥沼。”
交谈结束后,李显内心深受触动,他满怀诚意地对辩机高僧说道:“朕打算修建众多宏伟的佛寺,以此弘扬佛法,恳请高僧多多给予指点与帮助。”
辩机高僧双手缓缓合十,微微颔首,脸上露出赞许的神情,说道:“陛下此举,实乃大善,此乃苍生之福,佛法之幸啊。”
修建长安荐福寺时,李显对每一个细节都亲自过问,关注程度超乎寻常。他专门从全国各地召集了一大批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工匠,这些工匠来自五湖西海,各自带着独特的手艺和风格。
李显郑重地召见负责工程的官员,表情严肃,语气坚定地问道:“此次修建荐福寺,意义重大,务必做到尽善尽美,不容有丝毫差错。工匠的挑选和材料的筹备,都安排妥当了吗?”
官员连忙跪地,态度恭敬,小心翼翼地回答:“陛下放心,工匠们都是从各地精心挑选出来的,个个手艺高超。材料也正在紧张筹备当中,只是石材的运输极为艰难,路途遥远且道路崎岖。”
巨大的石块需要数十匹膘肥体壮的骏马齐心协力才能拉动,行进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马蹄重重地踏在坚硬的石路上,溅出点点火星。年轻的马夫心疼地蹲在倒下的马匹身旁,轻轻抚摸着它的鬃毛,声音带着哭腔:“老伙计,你这一路太拼命了,受苦了。”
身旁的老马夫无奈地叹了口气,安慰道:“没办法,为了修建佛寺,为了完成陛下的心愿,它们只能咬牙坚持,咱们也只能多照顾着点。”
工匠们更是不辞辛劳,日夜赶工。夏日,整个工地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工匠们在滚烫的地面上劳作,汗水如雨水般不停地流淌,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可他们连擦拭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
冬天,寒风凛冽刺骨,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工匠们的双手长满了冻疮,又红又肿,甚至破裂出血,但他们依旧紧紧握住手中的工具,一刻也未曾停歇。
工地上,工头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大家再加把劲,加把油!争取早日完工,可千万不能辜负陛下对我们的期望!”工匠们齐声回应,声音洪亮有力,手中的工具挥舞得更快更有力了。
为了让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精美,彰显大唐的气度与佛法的庄严,李显亲自审阅设计图纸。他仔细地端详着图纸,指着图纸上的一处飞檐设计,认真地说道:“此处的飞檐,朕觉得可以再设计得精巧一些,线条再灵动流畅些,这样更能展现出佛寺的庄重与灵动之美。”
工匠们依照他的要求,反复琢磨,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每一根梁柱都经过精挑细选,从木材的纹理是否美观、质地是否坚实,都进行严格把关。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匠,站在尚未完工的佛像前,眼神专注而虔诚,对着佛像喃喃自语:“一定要塑出佛祖最慈悲、最祥和的神态,让每一个前来参拜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佛法的无边力量。”
不仅如此,李显还多次组织盛大隆重的佛事活动。每次活动,李显都会率领皇室成员和满朝文武,身着庄重肃穆的服饰,神情虔诚而专注地参加。
高僧们身着华丽精美的袈裟,迈着沉稳的步伐,登上装饰得金碧辉煌的高台,开始讲经说法。他们的声音通过特制的扩音器具,清晰地传遍整个场地的每一个角落。
台下的信众们,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整齐地席地而坐,全神贯注地聆听,听得如痴如醉。
有的百姓为了能聆听高僧讲经,获得佛法的启迪,天还未亮就从偏远的地方匆匆赶来,带着简单的干粮和铺盖,在场地外耐心地等候,哪怕寒风凛冽,也丝毫没有动摇他们的决心。
一位百姓兴奋地对身旁的同伴说道:“听闻此次高僧讲经,机会难得,是千年一遇的盛事,咱们可得好好听听,说不定能解开心中多年的困惑。”
同伴用力地点点头,回应道:“是啊,我一首被生活的烦恼困扰,就盼着能从佛法中找到解脱的办法。”
李显更是听得格外专注,时而闭上眼睛,陷入深深的沉思;时而微微点头,似乎对高僧所讲的佛法有所领悟;还不时与高僧互动,提出自己心中对佛法中晦涩难懂之处的疑问。他恭敬地向辩机高僧问道:“高僧,佛法中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究竟该如何理解?朕苦思冥想,始终难以参透其中的深意。”
辩机高僧面带微笑,耐心地解答:“陛下,此乃超脱西相之境界。不执着于自我的认知、他人的看法、众生的分别以及寿命的长短,放下一切执着与偏见,方能达到涅槃寂静的至高境界,获得真正的解脱与自在。”
这些佛事活动吸引了无数百姓前来围观,一时间,佛教在唐朝的影响力如汹涌的潮水般迅速扩大,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人们热烈地谈论佛法的声音,许多家庭开始在家中供奉佛像,虔诚地诵读佛经,佛教的信仰在民间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在外交和民族关系方面,李显采取了相对温和、以和为贵的政策。他深深地明白,历经多年的政治动荡与风雨飘摇,国家就像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漂泊许久、伤痕累累的船只,急需一个宁静安稳的港湾来修整、来恢复元气。
当吐蕃使者身着色彩斑斓、独具特色的异域服饰,带着珍贵稀有的礼物和言辞恳切的求亲书信,不远万里来到长安时,朝堂之上顿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大臣李峤满脸忧虑,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和亲一事,虽能在短期内换得和平,但恐怕会损害我大唐的威严与声誉。日后若吐蕃背信弃义,有不轨之心,发动战争,我大唐又该如何应对?还望陛下三思啊。”
大臣姚崇则不以为然,向前跨出一步,反驳道:“李大人此言差矣。如今我大唐刚刚经历诸多动荡,国力亟待恢复,百姓渴望和平。和亲不仅可以避免战争的残酷破坏,还能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往来,实乃当前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良策,望陛下明鉴。”
李显坐在龙椅之上,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坚定而有力:“朕意己决,和亲之事就此定下。朕身为大唐皇帝,肩负着天下苍生的福祉,当以百姓的安宁为重,为他们谋得长久的和平与稳定。”
金城公主出嫁那天,长安城热闹非凡,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氛围。街道两旁站满了百姓,他们自发地前来送别金城公主。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眼中满是不舍,轻轻抹着眼泪,感慨道:“公主远嫁他乡,从此远离故土,真是太辛苦了,希望她在那边一切都好。”旁边的年轻人连忙安慰道:“大娘,您别太难过。公主这是为了国家的和平,为了我们大家,她是了不起的大英雄,一定会平安幸福的。”
金城公主身着华丽无比的服饰,带着丰厚的嫁妆,还有琳琅满目的文化典籍,涵盖了诗词、历史、医学、天文等各个领域,以及各行各业的工匠艺人带到吐蕃。长长的送亲队伍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一路上彩旗飘扬,浩浩荡荡,场面十分壮观。
在边境,吐蕃的迎亲队伍早己等候多时。他们身着鲜艳亮丽的民族服装,骑着矫健强壮的骏马,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吐蕃使者恭敬地献上洁白的哈达,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感谢大唐赐婚,我吐蕃定当珍视这份情谊,愿两国永结同好,世代友好。”
唐朝护送使者微笑着回应道:“愿两国友谊长存,像这奔腾不息的江河,永不断绝,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共享太平。”
此后,双方频繁互派使者,使者们带着本国的特产和饱含情谊的书信,穿梭于两国之间,为两国的友好交流搭建起了坚固的桥梁。
吐蕃的马匹、皮毛等特产通过贸易源源不断地流入唐朝,在长安繁华的集市上,吐蕃的骏马身姿矫健、毛色光亮,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成为了集市上的焦点。
唐朝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精美物品也深受吐蕃民众的喜爱,吐蕃贵族们以拥有唐朝的丝绸服饰为荣,纷纷竞相购买,这些物品不仅成为了身份的象征,也促进了两国文化的相互交融。
在东北地区,契丹等少数民族时常侵扰边境。契丹的骑兵机动性极强,他们骑着快如闪电的骏马,像一阵旋风般迅速掠过边境,烧杀抢掠,抢夺百姓的财物,烧毁房屋,百姓们苦不堪言。
一位从边境逃来的百姓,满脸泪痕,哭诉道:“契丹人又来抢劫了,他们烧了我们的房子,抢走了我们的粮食,亲人也失散了,我们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李显得知此事后,立刻果断采取行动。
他派遣使者带着大量的赏赐,穿越广袤无垠的茫茫草原,历经千辛万苦才到达契丹营地。使者见到契丹首领,恭敬地献上精美的丝绸、珍贵的瓷器和大量的粮食,言辞诚恳地说道:“我大唐皇帝陛下心怀天下,仁慈宽厚,愿与贵部交好,共同维护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只要贵部不再侵扰边境,大唐定会给予诸多好处,开放贸易,互通有无,让双方百姓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同时,李显也加强了边境的防御工事,派遣得力将领驻守。将领们在边境精心修筑坚固厚实的城墙,挖掘宽阔深邃的护城河,设置高耸的瞭望塔,日夜严密监视契丹的动向。
有一次,契丹部落内部发生分歧,部分势力贪图唐朝边境的财富,妄图违背约定再次进犯。驻守边境的将领得到消息后,立刻敲响警钟,钟声在寂静的边境上空回荡,士兵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个个精神抖擞,加强戒备。同时,将领快马加鞭将情况上报朝廷。
李显得知后,神色凝重,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严肃地说道:“契丹若进犯,我大唐虽有实力应对,但战争只会带来生灵涂炭,百姓受苦。能避免战争,还是要尽力避免。”
于是,一方面下令军队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士兵们磨刀擦枪,士气高昂,随时准备捍卫国家的领土和百姓的安全;另一方面再次派使者前往斡旋。
使者深入契丹部落,与不同势力的首领进行艰苦卓绝的谈判。使者言辞恳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他们讲述战争的残酷无情:“战争一旦爆发,双方都会有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百姓流离失所,家园化为废墟。而和平贸易则能让大家互通有无,都过上富足的生活。”
经过使者的不懈努力,契丹内部最终达成和解,避免了一场大规模战争的爆发。此后,边境地区的贸易日益繁荣,双方互通有无,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边境一片祥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唐朝秘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