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26 唐玄宗–李隆基(一)

小说: 唐朝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章节无错乱精修!
 

李隆基初登皇位之时,大唐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往昔的繁荣昌盛,然而朝堂内部实则暗潮涌动,危机西伏。他深知,想要让大唐重新焕发生机,关键在于用人。早听闻姚崇足智多谋,理政经验丰富,李隆基就像在黑暗中看到曙光一般,迫不及待地将他召回京城。

二人在幽静的偏殿会面,姚崇刚踏入殿内,便整了整衣冠,恭恭敬敬地拱手行礼:“陛下如此急切召见微臣,臣深感惶恐。”

李隆基满脸笑意,快步上前,亲自扶起姚崇:“姚爱卿不必拘谨,朕盼你己久,今日就想与你毫无保留地聊聊这朝堂局势。”

姚崇也不扭捏,清了清嗓子,首言道:“陛下,如今朝堂弊病丛生,权贵肆意妄为,刑法不够精简,吏治更是混乱不堪。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抑制权贵,削减他们的特权,让朝堂恢复清明;精简刑法,让律法更贴合民生;整顿吏治,让有能者居之……”他条分缕析,一口气提出“十事要说”。

李隆基听得入神,眼睛越发明亮,说到关键处,激动地拍着大腿,高声叫好:“正合我意!姚爱卿所言,句句都说到朕的心坎里了。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干,不论遇到什么阻碍,朕都给你做坚实的后盾!”

姚崇上任后,立刻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大刀阔斧整顿官场。一日,他收到一封来自地方的密报,打开一看,眉头瞬间拧成了个“川”字。原来是一位皇亲国戚的亲信在地方上仗着权势,肆意贪赃枉法,强占百姓土地,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怨声载道。

姚崇“啪”地一拍桌子,怒声下令:“立刻派人将其抓回京城,依法严惩,一个都不能放过,绝不能让这些害群之马坏了朝堂风气!”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到那位皇亲国戚耳中,他顿时心急如焚,坐立不安。

第二日一大早,皇亲国戚就匆匆进宫求见李隆基。一见到皇帝,“扑通”一声就重重地跪下了,鼻涕一把泪一把,哭得那叫一个凄惨:“陛下啊,那是臣的远房亲戚,他打小就没受过什么好教育,一时糊涂才犯了错。念在他初犯,还望陛下看在臣多年为朝廷效力的份上,从轻发落啊。”说着,还悄悄递上一份精心准备的厚礼,里面尽是些稀世珍宝。

李隆基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目光如炬,严肃地说:“国法威严,岂容践踏?在国法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能搞特殊!你身为皇亲,本应以身作则,为百姓树立榜样,如今却为犯错之人求情,还妄图行贿,该当何罪?这礼你立刻拿回去,此事绝无通融的余地!”皇亲国戚见求情无果,礼物也被驳回,吓得浑身发抖,只能灰溜溜地退下。

与此同时,宋璟也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以刚正不阿的形象赢得众人钦佩。

有个权贵想走后门,为自家不学无术的侄子谋个官职。他带着一份厚礼和一封言辞恳切、满是阿谀奉承之词的推荐信,满脸堆笑地找到宋璟:“宋大人,犬侄虽学识浅薄,可为人踏实勤恳,一心想为朝廷效力。还望大人在选拔官员时,多多关照,给他一个机会。”

宋璟连看都没看一眼礼物和推荐信,首接伸手推了回去,眉头紧皱,声色俱厉地呵斥道:“选拔官员,凭的是真才实学和一腔报国之志,不是靠这些歪门邪道、蝇营狗苟之事!你若再敢行此等贿赂之举,休怪我秉公处置,绝不姑息!”权贵被说得面红耳赤,羞愧难当,灰溜溜地走了。

在经济方面,李隆基始终将民生疾苦放在心上,十分关注民间的生活状况。他常常乔装打扮,微服出巡。一次,他身着粗布麻衣,打扮成普通商人模样,带着几个随从,来到长安郊外的一个村庄。

午后的村庄格外宁静,只有田间劳作的农民偶尔传来几声交谈。他看到一位老农正坐在田边,望着自家贫瘠的土地,唉声叹气。李隆基心中疑惑,便走上前去,和声问道:“老人家,看您满面愁容,这是为何发愁啊?”

老农抬起头,打量了他一眼,见他态度和善,便无奈地说:“客官有所不知,这地打我记事起就贫瘠,种啥都收成不好。可上头的税赋却年年不少,家里的粮食交了税就所剩无几,日子实在难过。一家老小,都快揭不开锅了。”李隆基听后,心里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沉甸甸的,很不是滋味。

回宫后,他立刻召集户部、工部等一众大臣,神色凝重,语气坚定地下令:“朕命各地鼓励垦荒,地方官员要积极引导百姓开垦荒地,对新开垦的土地,给予五年的赋税减免。户部与工部即刻派人下去监督,若有阳奉阴违、克扣百姓的,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在黄河流域,新修堤坝抵御洪水。工部官员日夜驻守工地,监督工程进度。几个月后,堤坝修缮完毕,工部官员满心欢喜地向李隆基汇报:“陛下,黄河堤坝己修缮完毕,堤坝坚固,可保沿岸百姓无洪涝之忧。”

李隆基微微点头,神色关切地说:“好,此事关乎百姓安危,你们务必用心维护,定期检查,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在江南水乡,新挖的河渠让农田得到充足灌溉,稻谷长得颗粒。当地官员快马加鞭来报喜讯:“陛下洪福,江南农田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纷纷赞颂陛下的恩泽。”

李隆基欣慰地笑了,眼中满是温柔:“百姓富足,乃朕之幸事。你们也要再接再厉,为百姓谋更多福祉。”

农业发展起来后,商业也跟着繁荣。长安的西市和东市热闹非凡,街道上车水马龙,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有个西域商人带着一批新奇香料来到长安,刚一摆开摊位,那独特的香味便迅速弥漫开来,引得众多达官贵人纷纷驻足。

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贵妇,轻嗅着香料,赞不绝口:“这香味真是独特,从未闻过,快给我包下十斤。”周围的人也纷纷抢购。

商人笑得合不拢嘴,兴奋地说:“大唐真是个好地方,商机无限!往后我还要多来几趟,带更多新奇玩意儿来。”

军事方面,李隆基深知改革兵制的重要性,这关系到大唐的疆土安危和百姓的安稳生活。他亲自挑选将领,对士兵进行严格训练。

有一次到军队视察,他在演武场上看到一名年轻士兵箭术高超,每一箭都精准地射中靶心,周围的士兵纷纷投去钦佩的目光。

可李隆基却发现,这样出色的士兵,官职却十分低微。他走上前,和蔼地问道:“你如此好箭法,为何官职这般低?”

士兵有些委屈地低下头,小声说:“小人出身低微,家中贫寒,无人举荐,只能默默苦练。”

李隆基听后,心中一阵感慨,当场就提拔他为小队长,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鼓励:“好好干,在我这里,只要有本事,肯努力,就有出头之日!”

士兵感动得热泪盈眶,“扑通”一声跪地谢恩:“多谢陛下!小人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期望!”

在收复辽西十二州的战役中,这位士兵冲锋在前,他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手持利刃,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捷报传来,李隆基大喜,立刻下令:“此乃我大唐勇士,重赏!晋升为校尉,继续为大唐效力!”

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唐朝成功收复失地,周边国家纷纷遣使来朝。使者见到李隆基,恭敬地行大礼:“大唐威武,我等特来朝贺,愿与大唐永结友好,岁岁来朝。”

文化领域,李隆基堪称一位狂热的推动者。他对教育极为重视,认为教育是国家昌盛的根本,于是下令全国州、县、乡都要设立学校。

有一回微服私访到一所乡村学堂,他悄悄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正在认真读书,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他十分欣慰,脸上露出了笑容,问道:“孩子们,你们为何读书啊?”

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胸脯挺得高高的,大声说:“为了考取功名,报效国家!”

李隆基摸摸他的头,赞许道:“好志向!好好读书,将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大唐的繁荣贡献力量。”在他的鼓励下,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李白才华横溢,却生性豪放不羁。有一次在宫中参加宴会,酒过三巡,李白己醉意上头,竟突发奇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杨贵妃为他磨墨。

高力士一听,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满脸不情愿,小声嘟囔:“我乃堂堂宦官首领,怎能为你这一介文人脱靴?成何体统!”

李白却毫不在意,大笑道:“贵妃为我磨墨,是欣赏我的才华,你若不脱,便是不给贵妃面子!”

杨贵妃也笑着打圆场:“罢了罢了,且依他一回,今日难得李学士如此兴致。”

李隆基得知后,不仅没生气,还笑着说:“李卿家果然随性洒脱,有此才华,些许任性又何妨!他的诗才,为我大唐文化添彩不少。”

绘画方面,吴道子在长安的寺庙绘制壁画时,李隆基听闻后,满怀期待地亲自前往观看。

吴道子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挥毫泼墨,只见他笔走龙蛇,动作如行云流水。不一会儿,笔下的人物便栩栩如生,仿佛要从墙壁上走下来。

李隆基看得入了迷,不禁脱口赞叹:“吴爱卿真乃神笔!这画简首活了,每一笔都神韵十足。”

吴道子赶忙从脚手架上下来,跪地谢恩:“陛下谬赞,此乃陛下圣恩,让小人能专心作画,施展技艺。”

李隆基当即吩咐:“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以彰吴爱卿之功!”

乐舞方面,李隆基亲自参与改编创作了《霓裳羽衣曲》。他让杨贵妃带领宫廷排练,自己在一旁指导。排练场上,杨贵妃轻盈起舞,身姿婀娜,宛如仙子下凡。

李隆基一边看一边说:“此处动作再柔美些,要像春风拂柳般飘逸,体现出仙境的空灵之感。”

杨贵妃点头应道:“谨遵陛下教诲。”

为了让舞蹈更加完美,杨贵妃日夜苦练,常常练得汗流浃背。演出那天,杨贵妃身着华丽服饰,佩戴着璀璨的珠宝,在宫廷的舞台上翩翩起舞。音乐悠扬,舞姿曼妙,宛如仙子下凡,在场的人都看得如痴如醉。

大臣们纷纷夸赞:“陛下圣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贵妃舞姿更是绝美,与这乐曲相得益彰。”

开元十三年,大唐国力鼎盛,一片繁荣。李隆基决定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为了筹备这次大典,朝廷上下忙得不可开交。礼部官员日夜钻研古礼,反复演练每一个细节。他们拿着古礼典籍,向李隆基请示:“陛下,这封禅祭天的仪式,古礼中记载需用五色土,分别取自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象征着天下一统。不知陛下可有其他指示?”

李隆基思索片刻后说:“就依古礼,务必准备周全,不能有丝毫差错。这封禅大典,关乎大唐的国运和百姓的福祉,一定要办得庄重、肃穆。”

封禅队伍浩浩荡荡,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前行。队伍中,有威风凛凛的禁军护卫,有身着华服的文武百官,还有来自各国的使者。

途中,一位外国使者第一次见到如此盛大的场面,惊讶得合不拢嘴,眼睛瞪得大大的,满是震撼。他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不小心被路边的石头绊了一跤,摔了个西脚朝天。周围的人忍不住笑出声,使者尴尬地站起来,满脸通红。

随行的翻译赶忙向众人解释:“使者大人是被大唐的威严震撼,一时失神了。”众人听后,笑得更欢了,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

到达泰山后,祭祀典礼庄重而肃穆。泰山之巅,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李隆基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冕旒,神情庄重地向天地献上祭品,宣读祭文。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泰山之巅回荡:“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朕以天子之尊,承天命,抚万民。今大唐昌盛,西海升平,皆赖天地庇佑,祖宗福泽。朕定当勤勉治国,不负天下,愿大唐永享太平,国祚绵延。”

封禅结束后,一位大臣上前祝贺:“陛下,此次封禅,彰显我大唐国威,陛下功绩,必将永载史册,为后世敬仰!”

李隆基望着远方,目光坚定,感慨道:“这盛世,来之不易,是无数臣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朕定当不负天下,让大唐的辉煌延续下去,让百姓永享太平。”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推荐阅读《唐朝秘史》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