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黄裳着手完善官员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标准,官场风气渐正。可这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老臣韦某暗中串联数位官员,在朝堂上结成小团体,蓄意刁难杜黄裳。
朝会之上,韦某突然发难:“杜大人,新考核之法看似周全,实则繁琐,恐致官员无所适从,误了政务,大人可曾想过?” 其他官员也随声附和,场面一时喧闹。
李纯目光如炬,猛地一拍桌案:“国家求变,旨在兴邦利民。尔等为一己之私,罔顾大局,扰乱朝纲,成何体统!再有妄议改革者,严惩不贷!” 韦某等人顿时噤声,面如土色。
然而,韦某等人贼心不死。他们买通宫中一名宦官,趁李纯休息时,偷偷篡改杜黄裳呈递的改革奏折,将其中关键内容扭曲,妄图让李纯对杜黄裳产生不满。
次日,李纯看到被篡改的奏折,眉头紧皱,召来杜黄裳,质问道:“杜爱卿,这奏折所书,与你先前所述大相径庭,究竟是何缘故?”
杜黄裳一脸疑惑,接过奏折查看后,急切说道:“陛下,此奏折绝非臣所书之原貌,定是有人暗中篡改,欲坏改革之事,陷臣于不义!望陛下明察!”
李纯微微颔首,沉声道:“朕亦觉事有蹊跷,己派人彻查。爱卿且先回,静待消息,莫要因此乱了心神。”
李纯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不仅会打击杜黄裳等改革派的信心,还会让朝堂上的保守势力更加猖獗。他秘密召见了宫中最信任的侍卫统领,严肃地说道:“此事关系重大,你务必暗中调查,揪出幕后黑手,不可打草惊蛇。”
侍卫统领领命而去,经过一番细致的侦查,终于发现了韦某等人的阴谋。李纯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将韦某等人革职查办,那名宦官也被处以极刑。
处理完这起事件后,李纯在朝堂上郑重宣布:“朝廷改革,势在必行。今后再有此类妄图破坏改革、结党营私之举,定斩不饶!望诸位爱卿各司其职,共同为大唐中兴出力。”
此时,有大臣进谏:“陛下,如今改革虽初见成效,但朝廷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仍有待提高,还望陛下能进一步整顿。”
李纯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意精简机构,裁撤冗余官员,提高朝廷办事效率。杜爱卿,此事便由你牵头,会同其他大臣商议具体方案。”
杜黄裳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定会仔细斟酌,制定出合理方案。”
杜黄裳接下任务后,便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他广泛查阅典籍,参考前朝成功的机构精简案例,同时与裴度、李绛等大臣频繁商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诸多难题,比如如何界定冗余官员的标准,怎样安置被裁撤的官员,以免引起社会动荡。
杜黄裳召集相关官员,在政事堂中商议:“诸位,此次精简机构,关乎朝廷未来。我们需谨慎行事,制定出公平合理的方案。就拿这冗余官员的界定来说,大家可有何高见?”
一位年轻官员起身道:“杜大人,依下官之见,可根据各部门的实际事务量来确定官员数量,若事务量少而官员多,那多出的部分便可视为冗余。”
另一位老臣却提出异议:“此方法虽有道理,但实际操作中,各部门事务复杂多变,难以精准衡量,还需再做斟酌。”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杜黄裳沉思良久,说道:“我们不妨结合官员的考核成绩,将考核长期不达标且对部门事务贡献少的官员,列为优先裁撤对象。同时,对于被裁撤的官员,可给予一定的补偿和再就业指导,让他们能平稳过渡。”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经过数日的努力,杜黄裳终于将方案呈递给李纯。
李纯仔细审阅后,满意地说:“杜爱卿,此方案周全合理,就按此施行。但在执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方反应,及时调整。”
然而,方案实施后,一些被裁撤的官员心怀不满,他们串联起来,联名上书,企图迫使李纯收回成命。他们在奏疏中写道:“陛下,臣等多年为朝廷效力,虽无大功,却也兢兢业业。今无端被裁,全家老小生计无着,望陛下念及旧情,网开一面。”
李纯收到奏疏后,并未动摇决心。他召集这些官员,耐心解释道:“朕并非无情无义之人,此次精简机构,实乃为了大唐的长远发展。若朝廷机构臃肿不堪,如何能应对内忧外患?朕己为你们准备了补偿之策,且会提供再就业的机会,望你们能以大局为重,理解朕的苦心。”
但仍有部分官员不死心,他们暗中勾结一些江湖人士,企图在长安制造混乱,以此向朝廷施压。他们计划在长安的集市上制造骚乱,破坏商铺,引发民众恐慌。
幸好,官府提前得到了消息。李纯得知后,果断下令:“立刻布防,将这些妄图破坏长安安宁的人一网打尽。对于那些执迷不悟的官员,严惩不贷!”
在李纯的指挥下,官兵迅速出动,成功阻止了这场骚乱,将涉案人员全部抓获。李纯借此机会,再次向天下表明了自己改革的决心,稳定了长安的局势。
裴度亲赴淮西督战,叛军却狡猾非常。一日,裴度正在营帐中谋划战事,忽闻探马来报:“将军,粮草大营遭袭!” 裴度迅速提剑出帐,只见大营中火光冲天,叛军正与唐军混战。
裴度大喝:“弟兄们,保我粮草,奋勇杀敌!” 他身先士卒,冲入敌群。刀光剑影间,裴度左臂被叛军划伤,鲜血首流,但他毫不退缩,越战越勇。在他的鼓舞下,唐军士气大振,终于将叛军击退。
经此一役,裴度深知叛军诡计多端,遂设下诱敌之计。他挑选精壮士兵伪装成溃军,佯装败退。叛军果然中计,倾巢而出,追击唐军。
待叛军深入埋伏圈,裴度一声令下,伏兵西起,喊杀声震天。叛军顿时大乱,死伤无数,裴度大获全胜。
但淮西叛军首领不甘心失败,他派遣死士潜入裴度营帐,企图行刺。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数名死士悄悄靠近营帐,正要动手时,裴度的贴身护卫察觉异动,与死士展开激烈搏斗。
裴度被惊醒,他迅速拿起武器,加入战斗。在护卫们的拼死保护下,裴度化险为夷,死士全部被歼灭。
事后,裴度修书一封,快马加鞭呈给李纯。李纯看罢,回信道:“裴爱卿,此次死里逃生,实乃万幸。叛军贼心不死,望爱卿多加小心。朕盼卿早日凯旋,平定淮西,解朕心头之患!”
裴度收到回信,当即修书回复:“陛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淮西叛军己成强弩之末,臣必尽快将其剿灭,还大唐安宁!” 裴度深知,只有彻底消灭叛军首领,才能真正平定淮西。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奇袭,首捣叛军老巢。
在奇袭前,裴度召集众将领,神色凝重地说:“此次奇袭,关乎淮西之乱能否彻底平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叛军老巢易守难攻,我们务必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一位将领起身道:“将军放心,我等愿为先锋,拼死拿下叛军老巢!”
在裴度的指挥下,唐军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叛军老巢,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最终将叛军首领生擒,淮西之乱彻底平定。
捷报传来,李纯大喜,在朝堂上对众臣说:“裴度爱卿不负朕望,平定淮西,实乃大功一件。此乃我大唐之幸,朝廷当重赏裴度及有功将士,以激励士气。”
于是,李纯下旨厚赏裴度,晋封其官职,同时对参与平叛的将士们也都论功行赏。但在赏赐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有几位将领因赏赐份额的问题,在朝堂上公然争吵起来。
一位将领怒气冲冲地说:“我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冲锋在前,为何他的赏赐比我还多,这不公平!”
另一位将领也不甘示弱:“你虽勇猛,但我在情报收集上也立下大功,没有我的情报,如何能如此顺利地奇袭叛军老巢?”
李纯见状,眉头紧皱,严肃地说:“论功行赏,本就不易做到绝对公平,但都是经过仔细考量的。你们身为将领,不为大局着想,却为些许赏赐争吵,成何体统!若再如此,不但赏赐收回,还要重重处罚!”
众将领听后,纷纷低下头,不敢再言语。李纯缓和了一下语气,又说:“大唐的安定,是靠大家共同努力,希望你们能以大局为重,今后齐心为国效力。”
李绛推行改革税收政策,却遭地方豪强抵制。豪强田某纠集一帮打手,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冲击官府,大喊:“新税太重,活不下去了!” 李绛得知后,毫不畏惧,单枪匹马前往闹事之地。
他登上高台,大声说道:“乡亲们,新税乃为均贫富,除豪强之苛敛。田某之流,平日里欺压你们,逃税漏税,今却颠倒黑白,你们可愿被其蒙蔽?” 百姓们听后,面面相觑,渐渐安静下来。
一位年长的百姓站出来,疑惑地问道:“大人,话虽如此,但我们如何能信你?”
李绛诚恳地说道:“老人家,我李绛向来说一不二。田某的账本我己拿到,他这些年巧立名目,多收你们赋税,中饱私囊。若我有半句虚言,愿受天谴。新税政策实施后,你们的负担必然减轻。”
李绛又当众揭露田某的恶行,出示其逃税证据。百姓们义愤填膺,纷纷指责田某。李绛乘势严惩田某,百姓们拍手称快,税收改革得以顺利推行。
然而,田某的党羽心怀怨恨,他们勾结一伙山贼,在李绛巡视乡间的途中设伏。当李绛的队伍行至一处山谷时,山贼们突然从两侧杀出,箭矢如雨般射来。
李绛的护卫们拼死抵抗,李绛临危不惧,指挥护卫们组成防御阵型。就在局势危急之时,附近的百姓听闻李绛有难,自发拿起农具赶来支援。在百姓和护卫们的共同努力下,山贼被击退,李绛得以化险为夷。
李纯不仅在朝堂事务上运筹帷幄,还时刻关注着民生疾苦。一日,他乔装成商人模样,带着几名贴身侍卫微服出访长安周边村落。
在一个村庄里,他看到一群孩子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正围着一个小水坑争抢着浑浊的水。李纯心中一阵刺痛,他走上前去,询问一个孩子:“孩子,这里没有干净的水喝吗?”
孩子怯生生地回答:“大人,我们这儿的水井都干了,河也没水了,只能喝这水坑里的水。”
李纯眉头紧锁,他立刻让侍卫找来村长。村长见到李纯,以为是普通的商人,便诉苦道:“客官有所不知,这几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的救济又少得可怜,我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李纯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回到皇宫后,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救灾事宜。
李纯面色凝重地说:“诸位爱卿,朕今日微服出访,见那村庄百姓生活困苦,无水可饮,无粮可食。你们说,该当如何?”
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国库虽有储备,但也需统筹安排,若大规模救灾,恐影响其他事务。”
李纯拍案而起,怒道:“百姓乃国之根本,若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要这国库何用?立刻开仓放粮,调拨物资前往受灾村庄。再有推诿者,严惩不贷!”
随后,李纯还亲自参与水利工程的规划,他组织了一批工匠和民夫,在受灾地区修建水渠,引远处的河水灌溉农田。在修建水渠的过程中,他多次微服前往工地视察,鼓励工匠和民夫们加油干活。
李纯对一位工匠说:“师傅,这水渠关乎百姓生计,还望你们尽心竭力,早日修成。待大功告成,朕必重重有赏。”
工匠激动地说:“陛下如此心系百姓,小人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陛下期望!”
然而,在水渠修建过程中,却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负责工程的官员向李纯奏报:“陛下,如今资金不足,恐难继续施工。”
李纯沉思片刻,说道:“朕会想办法筹措资金。你先稳住工匠和民夫,莫要让他们心生疑虑。”
李纯一方面削减宫廷开支,另一方面号召朝中大臣捐款。他对大臣们说:“如今百姓受灾,水渠工程关乎他们的未来,朕以身作则,捐出半年俸禄。望诸位爱卿也能慷慨解囊,共渡难关。”
在李纯的带动下,大臣们纷纷响应,终于凑齐了资金,水渠得以继续修建。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水渠终于修建完成,清澈的河水流入了干涸的农田,百姓们欢呼雀跃。看着百姓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李纯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唐朝秘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