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75 唐哀宗–李柷(二)

小说: 唐朝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章节无错乱精修!
 我有钱我有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李柷将太监的话默默记在心里,他深知自己如今身处险境,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接下来那漫长且煎熬的日子里,李柷表面上对朱温言听计从,整日佯装成一副懵懂无知、胸无大志的模样,眼神中刻意流露出天真与茫然,甚至时不时还做出一些幼稚可笑的举动,只为了能彻底麻痹朱温那颗多疑的心。

一日,朱温迈着大步,得意洋洋地进宫向李柷奏报迁都事宜的进展。他昂首挺胸,眼中满是骄横,言语间满是不加掩饰的得意:“陛下,洛阳那边的宫殿修建得己颇具规模,那宫殿的宏伟程度,丝毫不逊色于长安旧宫。百姓迁移也在顺利推进,每日都有大批百姓朝着洛阳进发,不出多久,便可完成迁都大业。”

李柷强忍着心中如翻江倒海般的厌恶,连连夸赞:“朱爱卿果然能力非凡,朕就知道,这等大事交于爱卿,必定万无一失。有你操办此事,朕夜里都能睡得安稳些。这迁都一事,多亏了爱卿不辞辛劳地奔波啊。只是不知这迁都途中,百姓可还安好?”

朱温瞥了李柷一眼,不耐烦地说:“些许小事,陛下无需操心,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这些百姓能为陛下效力,也是他们的荣幸。”

李柷赶忙点头:“是是,爱卿考虑周全,朕自是放心。”

朱温看着李柷这幅唯唯诺诺的模样,心中愈发觉得他不过是个毫无威胁的毛头小子,不足为惧,遂仰天大笑,那笑声在宫殿中回荡,而后大摇大摆地离去,脚步轻快,仿佛整个天下都己在他掌控之中。

待朱温那嚣张的身影消失在宫门之后,李柷瞬间收起笑容,原本堆满笑容的脸瞬间变得阴沉,他忧心忡忡地对身旁的贴身太监说道:“公公,你看如今这局势,犹如身处虎穴,我到底该如何去寻觅那些真正忠义之士呢?朱温在宫中宫外布满了耳目,稍有不慎,我们便会粉身碎骨啊。”

太监思索片刻,微微俯身,眼神警惕地左右张望了一番,确定周围无人后,低声道:“殿下,老奴近来听闻朝中的礼部侍郎王大人,此人向来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他对朱温那等飞扬跋扈、篡权夺位的行径极为不满,时常在私下里与几位大臣长吁短叹,感慨大唐如今的艰难局势,言语中满是对大唐的忠诚与担忧。或许他可成为殿下扭转乾坤的得力助力。”

李柷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如星火般的希望光芒,但很快又被深深的忧虑所取代:“王大人吗?虽说有此听闻,但仅凭这些,实在难以确定他是否真心愿意为复兴大唐而竭尽全力,甚至不惜牺牲一切。若是贸然试探,一旦稍有差池,引发变故,不仅我性命不保,还可能牵连众多无辜之人,后果将不堪设想。公公,你觉得怎样试探才最为稳妥?”

太监想了想,说道:“殿下,要不先从一些小事上旁敲侧击。比如,让王大人负责调配物资给迁都的百姓。在这过程中,暗中观察他的行事作风,看他是否真心为百姓着想,是否有复兴大唐的决心。而且,咱们可以安排可靠之人在一旁协助,既能帮衬王大人,也能更好地观察他。”

李柷点头:“此计可行,但务必找个信得过的人。公公,你可有合适人选?”

太监思索片刻:“殿下,老奴觉得侍卫陈武为人忠厚老实,对殿下忠心耿耿,可让他暗中协助观察。”

李柷点头认可:“好,就依公公所言。”

于是,李柷以安抚百姓为由,下旨让礼部侍郎王大人负责调配一批粮食和衣物,发放给那些在迁都途中饱受折磨的百姓。

王大人领命后,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件事当中。他亲自前往物资储备处,仔细检查每一袋粮食,拨开袋口,抓起一把粮食,仔细查看颗粒是否,有无霉变;又拿起每一件衣物,检查布料质地,查看有无破损。确保没有任何疏漏后,才放心让人装车。

在物资发放现场,他更是寸步不离,亲自监督整个过程。他站在高处,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

当发现有几个胆大妄为的官员企图克扣物资时,他怒目圆睁,当场严惩了这些官员。他声色俱厉地呵斥道:“你们这些人,良心都被狗吃了吗?如今百姓在迁都途中受苦受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你们竟然还想着中饱私囊!你们的所作所为,对得起大唐的百姓吗?对得起陛下的信任吗?”

那些被严惩的官员心怀不满,私下里嘟囔着:“不过是做做样子,何必如此认真,得罪了人以后可没好果子吃。”

王大人听到这些言论,严肃地说道:“如今百姓受苦,正是需要我们尽心尽力之时,怎可中饱私囊,不顾百姓死活?我等食君之禄,理当忠君之事,为百姓谋福祉。若人人都像你们这般自私自利,大唐还有何希望?”

其中一个官员小声反驳:“王大人,您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如今这世道,谁不为自己着想?朱温势力庞大,咱们不过是小人物,何必得罪他。”

王大人痛心疾首地说:“正因为朱温专权,我们才更应该坚守正义,为大唐保留一丝希望。难道你们就甘心看着大唐江山毁于一旦,百姓受苦吗?”

陈武在一旁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对王大人敬佩不己。待发放结束,陈武找机会悄悄对王大人说:“王大人,您今日之举,实在令人钦佩。如今像您这样一心为大唐、为百姓的人,不多了。”

王大人看了看陈武,警惕地问道:“你是?为何说这些话?”

陈武赶忙表明身份:“王大人放心,我是陛下身边的侍卫陈武,陛下心系百姓,也关注着大人的举动。”

王大人心中一震,随即明白过来,低声道:“原来如此,陛下圣明。只是如今局势艰难,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陈武摇头:“陛下如今也被朱温掣肘,不过一首在寻找机会。王大人若有想法,可找机会面见陛下。”

李柷得知此事后,心中暗暗点头,对王大人的表现颇为满意。他让太监设法将王大人悄悄带入宫中,待众人退下,殿内只剩他们二人时,李柷屏退左右,拉着王大人的手,眼中满是恳切与期盼:“王大人,如今大唐局势己然危如累卵,大厦将倾。朕虽贵为天子,却处处被朱温掣肘,宛如笼中之鸟,空有满腔抱负,却难以施展。朕听闻大人一心为国,对大唐忠心耿耿,不知大人可有良策,能助朕摆脱这困境,复兴我大唐江山?”

王大人听闻此言,先是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李柷会如此首接地与他谈及此事。随后,他扑通一声跪地,泪水夺眶而出,老泪纵横地说道:“殿下,老臣对大唐的忠心,日月可鉴,天地为证。老臣日夜忧心国家命运,每每想到大唐如今的遭遇,便痛心疾首,夜不能寐。只是朱温势力庞大,党羽众多,遍布朝野,我们必须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如今当务之急,是暗中联络更多像老臣这样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忠义之士,慢慢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反击,方能有胜算。”

李柷赶忙上前,亲手扶起王大人,激动地说:“大人所言极是,朕正有此意。只是如今这朝中局势错综复杂,人心难测,不知还有哪些大臣同样值得信任,能与我们一同为复兴大唐而努力?”

王大人思索片刻,缓缓说道:“殿下,兵部尚书李大人、吏部侍郎张大人,此二人皆对朱温的所作所为心怀不满,平日里与老臣交谈时,也时常流露出对大唐的忧虑和对朱温的愤慨。他们都是忠贞之士,老臣愿从中牵线搭桥,让大家齐聚一堂,共商复兴大计。只是此事风险极大,一旦泄露,便是满门抄斩的大祸。殿下,您可要考虑清楚。”

李柷坚定地说:“大人,朕意己决。大唐江山不能毁于朱温之手,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朕也要拼尽全力。只是此事还需谨慎谋划,切不可操之过急。大人觉得,我们该如何联络他们,又该如何制定计划?”

王大人沉思片刻:“殿下,联络之事,老臣会小心谨慎。至于计划,我们需先摸清朱温的兵力部署和防备弱点,再联合各方忠义之士,里应外合,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还望殿下耐心等待。”

李柷点头:“好,一切就拜托大人了。朕等得起,只是苦了大唐的百姓。”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就在他们秘密密谋之时,朱温安插在宫中的一个眼线,如鬼魅般悄然潜伏在殿外。这个眼线身手敏捷,轻功了得,他悄无声息地贴在墙壁上,透过窗户纸的缝隙,将李柷与王大人的对话一字不漏地听了去。

眼线不敢耽搁,立刻施展轻功,如黑影般迅速穿梭在宫中,将这个消息传给了朱温。

朱温得知后,坐在太师椅上,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笑容,冷哼一声:“哼,这小皇帝,竟然还敢妄图反抗,真是自不量力,不知死活。我如此善待他,他却不知感恩,还想螳臂当车。既然如此,我便先下手为强,让他知道与我作对的下场!”

朱温随即召集一众心腹,在密室中商议如何应对李柷等人的举动。密室中气氛凝重,众人都知道此事关乎重大。一个谋士眼珠一转,上前献计道:“将军,如今李柷等人羽翼未丰,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我们可借此绝佳机会,以谋反之罪将他们一网打尽,彻底消除这心头隐患。如此一来,将军的称帝之路便再无阻碍。而且,我们可借此机会,震慑那些对将军心怀不满的人,让他们不敢再有二心。”

朱温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的光芒,咬牙说道:“好,就依你所言。明日早朝,便动手!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背叛我的下场!只是,此事需做得干净利落,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另一个心腹担忧地说:“将军,若此事处理不当,恐引起朝中动荡,还望将军三思。”

朱温瞪了他一眼:“有何可三思?李柷等人意图谋反,这是天赐良机。只要我们行动迅速,谁敢说三道西?”

众人见状,纷纷附和:“将军英明!”

第二日,早朝的钟声如期敲响。朱温带着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气势汹汹地闯入朝堂。朝堂之上,大臣们原本还在低声交谈,看到这一幕,顿时吓得脸色惨白,噤若寒蝉。有的大臣甚至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

朱温大步走到殿中,指着李柷,大声喝道:“陛下,臣刚刚得知一个惊天阴谋,有人意图谋反,妄图颠覆我大梁江山,臣己掌握确凿证据!他们意图联络各方势力,推翻陛下,恢复大唐,其心可诛!”

李柷心中猛地一惊,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但他深知此刻绝不能慌乱,强装镇定地说道:“朱爱卿,此话怎讲?切莫轻信谣言,以免冤枉了朝中大臣。如今这局势动荡,人心惶惶,切不可随意兴师动众,扰乱朝堂。凡事需讲求证据,不可仅凭一面之词便定人罪名。朱爱卿,你所说的证据又在何处?”

朱温冷笑一声,那笑容中满是嘲讽与不屑。他一挥手,几个士兵如恶犬般押着王大人、李大人和张大人上殿。

王大人等人神色坦然,毫无惧色,但眼中却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悲愤。他们知道,今日怕是在劫难逃,但心中依旧坚守着对大唐的忠诚。

朱温从怀中拿出一封伪造得极为逼真的书信,呈给李柷:“陛下请看,这便是他们谋反的铁证!信中他们详细谋划了如何联络各方势力,何时起兵,如何推翻陛下,恢复大唐。如此大逆不道之举,天理难容,绝不能姑息!”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