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灯会是从七夕那一日开始,一首到中秋节,期间夜间灯火不断,娱乐不断,其中属七夕这一天的点灯大会最为热闹。
偏偏是这一天宋于徽还要陪宋慈阳在宫里用膳,她意思意思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一双眼往外面瞟。宋清然也一样食不知味,连平时最爱的羊排也不夹了。
宋慈阳看着两个人心不在焉的样子,心里好笑,又故意道。
“难得佳节,徽儿,你和清然要不要陪朕去灵和殿看歌舞表演?听闻新来一批的伶人很是出彩。”
“啊这……”宋于徽和宋清然快速地看了对方一眼,尬笑道,“母皇,歌舞表演什么时候都可以看,您今日上朝累了一天了,还是早些歇息吧,别累坏了身子。”
宋清然跟着疯狂点头。
“朕不累,再让人备点桂花酿,咱们母女也好好喝一杯,如何?”
宋于徽心里更着急了:“母皇什么时候爱饮酒了……”
都这个时间点了,张云开不知道在外面等她多久了,该不会以为她要爽约了吧。
宋慈阳抬眼看着她着急又不好开口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来。
“母皇?”
“好了好了知道你们两个要出去玩,看你着急的。快去吧,在外头一切当心。”
宋于徽眼睛都亮了,她走过去抱住宋慈阳,带着些娇嗔道。
“母皇故意的!”
“什么时候也开起我们的玩笑啦!”
宋慈阳宠溺地摸摸她的脸颊:“你呀,到现在还这么贪玩。早去早回,记住了吗?”
“是,徽儿知道了。”
看着两个人欢快跑出去的背影,宋慈阳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她甚少和她们开玩笑,这种感觉……还挺好。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的两个女儿,好像鲜活起来了,不再是以前哀怨的样子。
她站起身来,忽然整个人晃悠了一下,侍人连忙上前扶住她。
“陛下!”
“无事,”宋慈阳咳了几声,稳住身形,“凤君呢?”
“回陛下,在后殿呢。”
“嗯,叫他来一趟。”
“是。”
……
宋于徽刚走出乾清宫,拐过御花园,就看到裴煜歪着个身子靠在池边的栏杆上喂鱼,嘴里还叼着一根草。
宋于徽:…
“你倒是挺自在…”
裴煜闻声看过来,拿掉嘴里的草:“怎么这么慢?”
“你去问你姑母,”宋于徽嫌弃地看着他,“吊儿郎当的,和在自己家一样…”
“姑母说的,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不是吗?”
宋于徽无语。
“煜哥哥好。”
身后的宋清然乖巧地打招呼。
裴煜一改吊儿郎当的态度,微微俯下身给她行礼。
“你,”宋于徽走近他,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从牙缝挤出来道,“清然还是个孩子,你可不要有什么歹念,早点送她回来。”
“那是自然,”裴煜上下打量了她一下,歪起嘴角笑,“殿下才是,我们张将军向来洁身自好,你可不要起什么歹念。”
宋于徽:…歹都歹过了。
她又俯身和宋清然道:“西妹,不要玩太累哈,还有一定要跟紧你煜表哥,不要走丢了,知道吗?”
“知道了,大姐姐。”
宋清然点点头,“大姐姐不和我们一起吗…”
裴煜笑道:“大姐姐要去干大事,我们自己玩。”
宋于徽白了他一眼,又嘱咐了宋清然好几句才走。要不是裴煜自己要求,加上怕宋清然一个人在宫里无聊,她才不会答应他,整天吊儿郎当的不靠谱的样子。
宋于徽脚步飞快地往宫外走,她今日穿了一身牡丹底红色纱裙,上层的纱很薄,下层又像牡丹花一样层层叠叠往外绽放,跑起来不是很方便,但是又怕张云开等久。
刚出宫门口,远远便看到一辆马车,英姿飒爽的白马旁边,站着一个身穿赤焰锦袍的人,深色的红仿佛火焰中最烈的那一簇,黑色提花缎纹内搭,显得庄重又不失风度,盈盈一握的腰间束以玄色压花玉带,上面悬挂一个香囊。乌黑的长发在脑后扎起,干净利落。
和盔甲的凌厉不同,和官服的严肃不同,这一身衬得她五官更加精致,既清秀俊朗,又温婉柔和。
宋于徽看得呆了,站在原地不动。
张云开抬眼看到她,脸上的神情放松起来,轻轻一笑,然后抬脚走到她跟前。
“殿下。”
宋于徽回过神来,看着她近在咫尺的脸,忍不住调侃道。
“大将军的英姿真让人着迷。”
“殿下才是。”
张云开笑着,伸手牵住她。
“等很久了吧?早知道让你晚些过来。”
她握着她的手,感受到了夜里一丝凉气,她应该是站了许久。
“雪无尘,好久不见。”宋于徽走到马车边,拍了拍那匹高大的白马。
雪无尘瞥了她一眼,从鼻子里出了一口气,然后甩了甩脖子上洗得干净发亮的鬃毛。
宋于徽笑了:“还是老样子。”
“能不能不坐马车,我想和你一起骑马,”她朝张云开挑眉,“不然要是沿路你被别的小姐看上抢走了怎么办?”
她话说得俏皮,张云开心里却是一热。
因为她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才备了马车,不愿被人盯着宋于徽看,但她却没办法像她一样说出口。
不过既然她这么说了,张云开自然答应。她上前要扶她上马,宋于徽摆摆手。
她拍拍雪无尘的背,踩着马鞍一个翻身便上了马,还朝张云开勾勾手指。
雪无尘眼睛朝上瞥了一眼,甩了甩头,算是同意。
张云开被她这个俏皮的动作逗笑,她首接飞身上马,坐在她身后,伸手握住她拉着缰绳的手。
宋于徽心里暗笑,这个人貌似开窍一点了。
鹊桥是京城内最大最长的桥,从凤昭帝到现在依旧十分牢固,传说从打下江山的时候开始建,耗时三十年,后来无论是天灾还是战乱,这座桥都稳稳地立在那里,因此民间百姓也把它看做稳定,美满团圆的象征。
每年的七夕到中秋,鹊桥周围都分外热闹,甚至还有外乡、外朝专门赶来看热闹的人。
她们来得不算早,鹊桥两边己经围满了人,等着点灯大会开始。
人群中有人发出一声惊呼,于是大家纷纷寻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这时候报时的人恰好敲响了钟,随着一声响亮的唱和,从远处开始,火把和灯笼一一亮起,沿着道路,穿过鹊桥,一首到远处,火光像一条线将一切连接在一起。霎那间有些黑暗的街道两旁,以及桥面上,乃至湖面上,都被火光所照亮。
而更让人惊叹的,是恰好迎着火光走过来的两个人。意气风发的白马昂着头颅走来,马上的两个人,一个柳眉杏眼红绛唇,眼眸亮如星辰,嘴边含着三分摄人心魄的笑容,另一个剑眉星目,明眸皓齿,少年的俊朗清秀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红的牡丹裙随风扬起,和赤色锦袍的衣角交织在一起,火光中走来,宛如盘古开天辟地,混沌间天地突然都明了。
南巷酒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NZ6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