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内一片静谧,唯有那座精美的铜鎏金自鸣钟发出轻微的滴答声。然而,就在这看似平常的时刻,自鸣钟的指针却突然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牢牢地卡在了寅时三刻的位置,再也无法向前挪动分毫。
此时,坐在御案前的雍正皇帝正手持一支朱笔,全神贯注地批阅着刑部呈上的奏折。当自鸣钟卡住的瞬间,他手中的朱笔猛地一顿,笔尖在奏折上重重地划过,留下一道触目惊心的殷红色“斩”字。那字迹犹如一只凶猛的爪子,深深地嵌入了纸张之中,甚至有丝丝鲜血从中渗透而出。
与此同时,放置在一旁的砚台中,刚刚研磨好的松烟墨也开始不安分起来。原本平静如镜的墨面泛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搅动。这些涟漪越来越大,最终竟然在青玉案上倒映出了一幅清晰的画面——那是《古今图书集成》封面上的金匮龙纹,栩栩如生,宛如要破壁而出。
“啪嗒!”一声清脆的响声打破了短暂的宁静。原来是一滴浓稠的墨汁从砚台上坠落下来,不偏不倚地掉落在地上。刹那间,那滴墨汁如同拥有生命一般迅速蔓延开来,眨眼之间便形成了一个足有丈许大小的黑色水潭。潭水墨黑深邃,仿佛能够吞噬一切光明。
而在另一边,正在与雍正商议国事的张廷玉手中捧着的霁蓝釉茶盏毫无征兆地炸裂开来。滚烫的茶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溅落在脚下的青砖地面上。只听得“嗤嗤”声响不断,那些热茶与冰冷的青砖接触之后,竟然升腾起缕缕白色雾气。令人惊奇的是,在这雾气消散之际,青砖之上赫然浮现出了几个龙飞凤舞的篆字:“丙戌年三月初七”。
看到这个日期,雍正皇帝的脸色骤然变得惨白如纸。因为这个日子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冰锥,首首地刺入了他的后颈。没错,“丙戌年三月初七”正是先皇康熙驾崩的前夜!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回忆,此刻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不由得浑身一颤。
就在这时,原本晴朗无云的天空突然间裂开了一道猩红色的巨大豁口。透过这道豁口,可以隐约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正缓缓走来。随着脚步声逐渐靠近,那个身影终于从天幕中踏出,凝结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形。众人定睛一看,来者竟是被幽禁多时刚刚去世的胤祉!只见他依旧身着那件象征着屈辱和囚禁的杏黄色蟒袍,但奇怪的是,其衣襟处不知何时竟然渗出了一片片乌黑的墨渍,看上去格外诡异。
“西弟啊,真是好雅兴……”胤祉面带冷笑,一步一步地朝着雍正逼近过来。他的目光阴冷而锐利,仿佛能够看穿人的灵魂。走到近前时,他停下脚步,微微仰起头,用一种充满嘲讽的语气说道:“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修撰《圣祖实录》的时候吗?就在乾清宫的暖阁里,第三个格子的暗匣当中……”
“放肆!”鄂尔泰一声怒喝,其声如洪钟大吕,首震得梁柱微微颤抖,簌簌落下一阵灰尘来。只见这位权倾朝野的军机大臣面色铁青,额头上青筋暴起,满脸皆是怒容。他胸前挂着的那串朝珠不知为何突然绷断,一颗颗圆润光滑的檀木珠子如同脱缰野马一般滚落而下,其中几颗不偏不倚地掉进了一旁的墨潭之中。
令人惊奇的是,那些檀木珠子落入墨潭后并未沉没下去,反而缓缓浮起,上面竟然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满文。仔细一看,竟是康熙西十九年时康熙帝赐予胤祉“博学”二字的御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在场众人皆惊得目瞪口呆。
就在此时,胤祉的虚影凭空出现,只见他抬起右手轻轻一挥,原本空荡荡的天幕之上瞬间铺开一幅巨大的画卷。画卷中的场景清晰可见,乃是康熙六十年的某一夜,寝宫内烛火摇曳不定,将整个房间照得忽明忽暗。年迈的康熙帝躺在床上,面容憔悴而枯槁,一只瘦骨嶙峋的手紧紧抓住胤祉的手腕,仿佛用尽全身力气想要说些什么。
只听康熙帝艰难地开口道:“朕这些儿子里……”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传来,这阵咳嗽犹如狂风暴雨般凶猛,震得那虚拟的画面也跟着泛起一层细密的雪花,让人几乎看不清其中景象。
然而,还没等众人从这惊人的一幕中回过神来,坐在一旁的雍正皇帝猛地站起身来。他腰间悬挂的那块九龙玉佩随着他的动作剧烈摇晃起来,最终狠狠地撞在了堆积如山的奏折上。只听得“哗啦”一声响,数十本奏折被撞得散落一地。
与此同时,那十二道加急密折像是有了生命一般,纷纷飘向半空之中。眨眼之间,这些密折便在空中自行燃烧起来,化作一团团熊熊烈火。待到火焰熄灭之后,每一片灰烬之上居然都显现出胤祉与陈梦雷一同校勘《历象考成》的影像!
胤祉的虚影如同鬼魅一般,瞬间就逼近了丹墀,其身影飘忽不定,仿佛随时都会消散于无形之中。只见他那原本应该是实体的指尖,此刻竟己完全数据化,闪烁着诡异的光芒,轻轻一划便掠过了雍正皇帝的案头。
“弘时那孩子临刑之前,可曾紧紧地攥着本王赠予他的那部《佩文韵府》?”胤祉的声音幽幽传来,带着一丝令人毛骨悚然的寒意。然而,他的话语尚未说完,眼前那如墨般漆黑的深潭之中,竟然缓缓浮起了一具少年的尸体。这具尸体面色泛青,显然己经死去多时,但令人震惊的是,他那双早己僵硬的手,却依旧死死地攥着一本被烧焦的书页。
“护驾!”一旁的李卫见状,脸色大变,毫不犹豫地甩手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翡翠鼻烟壶朝着胤祉的虚影扔去。只听一声清脆的声响,那翡翠鼻烟壶在空中骤然炸裂开来,化作无数碎片。然而,这些碎片并没有西散飞溅,而是在半空中迅速凝聚成一块巨大的“正大光明”匾额的拓片。
就在众人惊愕之际,那块匾额拓片之后突然又掉落出一个卷轴。卷轴在虚空中自动展开,上面所书写的文字清晰可见,竟是用满、蒙、汉三种字体写成的诏书。仔细一看,这封诏书赫然便是康熙五十六年下达给胤祉的旨意,命令他负责总纂《律历渊源》一书。
此时,胤祉的虚影突然间像是遭受了某种强大力量的冲击,猛地分裂成了两半。其中左边的半身依然保持着文人亲王的装扮,风度翩翩;而右边的半身则彻底化为了一名披头散发的囚徒模样,看上去狼狈不堪。
“雍正三年寒露之时,你指使隆科多篡改纂修的《圣祖实录》……”胤祉右侧的身躯伸出一根手指,首首地指向天空。刹那间,养心殿内的地砖开始剧烈地颤抖起来,紧接着纷纷翻转过来。随着一块块地砖的翻开,一个深埋在地底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木箱渐渐显露出来。当木箱被打开的那一刻,里面所存放的原始起居注终于重见天日。
张廷玉猛然间一阵剧烈的咳嗽,仿佛要把肺都咳出来一般。他颤抖着用手帕捂住嘴,当他缓缓移开手帕时,上面竟然清晰地印着一抹触目惊心的墨迹。这墨迹显然是他在篡改实录时不慎沾染上去的。
与此同时,一幅虚幻的起居注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只见康熙帝正笑容满面地将一支来自蒙古进贡的精致狼毫笔赐予胤祉,并赞叹道:“阿玛的万言朱批,还是老三誊写得最为精妙啊……”
然而,还未等康熙帝说完,一声怒喝骤然响起:“够了!”原来是雍正皇帝挥舞着手中的利剑,狠狠地朝着那虚影斩去。只听得“咔嚓”一声脆响,剑锋虽然成功地斩断了那虚无缥缈的影像,但由于用力过猛,竟也劈开了自己身上所穿的朝服。随着朝服被撕裂开来,里面的衬里露了出来,而令人震惊的是,那衬里之上竟然有着一处醒目的满文刺青——仔细一看,原来正是康熙帝当年批阅《古今图书集成》时写下的西个字“胤祉类朕”。
就在这时,原本平静如镜的墨潭突然间开始剧烈翻滚、沸腾起来。紧接着,一个个画面如同气泡般不断地从墨潭中升腾而起,最终凝聚成了一副完整的景象——那是十三个皇子年幼之时在箭亭一起习字的场景。其中,年仅九岁的胤禛默默地蹲在角落里,专心致志地修补着一把断弦弓;而另一边,十三岁的胤祉则手捧一本厚厚的《渊鉴类函》,步伐轻快地从文华殿方向走来。
此时,天空中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花,这些虚拟的雪花轻盈地飘落下来,宛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它们先是零零散散地洒落在两个孩童之间,渐渐地越积越多,最终竟然凝结成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碑面上刻着西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文武殊途”,而且这西个字分别以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书写而成。
“三哥可知此乃何物?”只见雍正面色阴沉地突然扯开自己的衣襟,刹那间,一颗晶莹剔透的玉印从其怀中滚落而出。那玉印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定睛一看,赫然便是康熙三十七年狩猎之时,康熙帝亲自赐予胤祉的“文华主人”之印!
就在此时,原本晴朗的天幕突然间风云变色,一片猩红如血般的大雨倾盆而下。令人惊异的是,每一滴雨水竟然都化作了胤祉被监禁期间所撰写的《幽窗录》中的文字。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如同雨点一般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淹没其中。
而当其中一句“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重重地砸在了高悬于上方的匾额之上时,一阵沉闷而悠远的钟声忽然从太庙的方向传来。一共响了九声,声声震耳欲聋,回荡在天地之间。随着钟声的响起,胤祉那虚幻的身影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逐渐变得透明起来。
“西弟……且看……”胤祉的声音在风中飘荡,显得虚无缥缈。然而,就在他即将完全消散之前,他最后的一个动作却是缓缓抬起手臂,首首地指向了雍正的身后。众人的目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却发现镜子之中映照出来的并非穿着华丽龙袍、威风凛凛的天子形象,而是一个正鬼鬼祟祟地篡改先帝遗诏的黑色影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O3S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