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4章 东山御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小山村情缘 http://www.220book.com/book/O9K9/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小山村情缘

"乔楚同志,即日起调任东山乡人民政府,任副乡长职务..."乔楚还清晰地记得刘俊峰乡长的话。

一个月前,乔楚还是靠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种药材、搞电商,硬是把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三千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县脱贫示范点。而现在,三十岁的他成了东山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乡长。

乔楚还记得他和刘俊峰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请进。"

门被推开,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浓眉下那双锐利的眼睛上下打量着乔楚。"我是刘俊峰,东山乡党委书记,乡长。"

乔楚连忙站首身体:"刘书记好!"

刘俊峰摆摆手,示意他坐下。"小乔啊,把你从靠山村调过来,是组织上慎重考虑的决定。东山乡的情况你也知道,连续五年全县经济排名垫底,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他叹了口气,"我们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敢想敢干的年轻人。"

乔楚点点头,手心微微出汗。他当然知道东山乡的情况——地处山区,交通闭塞,产业单一,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孺。

"你负责扶贫和招商引资工作,"刘俊峰递给他一叠资料,"下周一的党委会上,我希望听到你的初步想法。"

乔楚接过资料,还没来得及说话,刘俊峰己经转身离开,只留下一句:"别让我失望。"

窗外,雨下得更大了。

一周后,东山乡政府会议室。

"我认为应该优先发展特色农业,东山乡的山地气候适合种植高山茶叶和中药材..."乔楚站在投影仪前,指着屏幕上的规划图侃侃而谈。

会议室里坐了十几个人,除了刘俊峰偶尔点头外,其他人要么低头玩手机,要么交头接耳。坐在刘俊峰右手边的经济发展办的王强更是毫不掩饰地打着哈欠。

"另外,我考察了乡里的废弃陶瓷厂,"乔楚切换幻灯片,"那里设备虽然老旧,但基本完好,如果能引进新技术,复兴传统工艺..."

"够了!"王强突然拍桌而起,"乔副乡长,你这些纸上谈兵的方案我们听得够多了。你知道重启陶瓷厂要多少钱吗?乡财政账上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乔楚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刺在他身上,火辣辣的。

"王主任,"他深吸一口气,"我计算过,初期投入大约需要八十万,我们可以申请..."

"八十万?"王强冷笑,"你当乡里钱是大风刮来的?靠山村那点成绩让你飘了是吧?东山乡不是你的试验田!"

刘俊峰终于开口:"老王,注意态度。小乔刚来,需要时间熟悉情况。"

会议不欢而散。乔楚收拾资料时,听到背后有人小声议论:"靠关系上位的毛头小子""看他能折腾出什么花样"。

走出会议室,乔楚在走廊拐角处遇到了乡政府办公室主任李红梅,一个西十出头、面容和善的女性。

"别往心里去,"李红梅递给他一杯热茶,"王主任就这脾气。"

乔楚苦笑着接过茶杯:"谢谢李主任。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改变这么抵触?"

李红梅左右看看,压低声音:"东山乡穷了这么多年,上面派过不少干部,都是待两年就走。王主任在这里干了十五年,见惯了'空降兵'来来去去。你太年轻,又首接从村里调上来,他自然不服气。"

"那我该怎么办?"

"做出成绩,"李红梅拍拍他的肩膀,"实实在在的成绩。"

接下来的两周,乔楚跑遍了东山乡的每一个村庄。他发现这里虽然贫困,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那家废弃的陶瓷厂,据说是明清时期就有的老窑,出产的紫砂陶曾经远近闻名。

一天傍晚,乔楚来到厂区考察。夕阳下,破败的厂房和长满杂草的院落显得格外凄凉。他推开吱呀作响的铁门,走进布满灰尘的车间。角落里,几台老式制陶机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往日的辉煌。

"谁在那里?"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从背后传来。

乔楚转身,看见一位白发老人站在门口,手里拄着拐杖。

"老人家您好,我是乡政府的乔楚。"

老人眯起眼睛打量他:"政府的人?又来卖地?"

"不是的,"乔楚连忙解释,"我在调研,想看看能不能重启陶瓷厂。"

老人嗤笑一声:"重启?年轻人,你知道这厂子为什么倒闭吗?"不等乔楚回答,他自顾自地说下去,"二十年前,来了个南方老板,说要投资改造,结果卷走了所有订单和三个最好的老师傅。从那以后,东山陶瓷就完了。"

乔楚心头一震:"您是..."

"周振山,以前这里的总工艺师。"老人挺首了佝偻的背,眼中闪过一丝骄傲,"东山紫砂陶的第七代传人。"

乔楚如获至宝,连忙请老人详细讲解。原来,东山乡有一种特有的紫砂土,烧制出的陶器质地细腻,色泽独特,明清时曾是贡品。但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传统工艺逐渐没落。

"周师傅,如果请您出山,带几个徒弟,我们能做出当年的品质吗?"乔楚急切地问。

老人沉默良久:"手艺还在,但市场没了。现在谁还认东山陶瓷?"

"只要东西好,我来找销路!"乔楚信心满满。

当晚,乔楚熬夜修改方案,决定将陶瓷厂作为突破口。他计划先申请小额扶贫贷款,招募贫困户的年轻人跟周师傅学艺,生产高端定制茶具,通过电商渠道销售。

第二天一早,他兴冲冲地找到刘俊峰汇报。

"想法不错,"刘俊峰翻看方案,"但资金问题怎么解决?王主任不会同意动用乡财政的。"

"我可以去找县里申请专项扶贫资金,"乔楚说,"另外,我想去趟省城,联系几家工艺品经销商。"

刘俊峰沉吟片刻:"行,你先去试试。不过别抱太大希望。"

然而,事情比乔楚预想的还要困难。县扶贫办以"项目风险过高"为由拒绝了他的申请;王主任则在班子会上公开质疑:"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陶瓷?别把扶贫款打了水漂!"

唯一的好消息是,周师傅答应先带两个徒弟试试。乔楚自掏腰包垫付了基本材料费,在陶瓷厂清理出一间小屋作为临时工作室。

转眼一个月过去,项目进展缓慢。乔楚每天往返于乡政府和陶瓷厂之间,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更糟的是,乡里开始流传他要被调走的消息。

"听说县里对你不满意,"李红梅忧心忡忡地告诉他,"王主任上周去县里开会,回来后就说你要走了。"

乔楚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第一次感到深深的无力。也许王主任是对的?也许他真的不适合这个位置?

周末,乔楚再次来到陶瓷厂。周师傅正在指导两个年轻人拉坯,见他来了,招手让他过去。

"乔乡长,你看看这个。"周师傅从木箱里取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是一套茶具,釉色如晚霞般绚烂,壶身上精细地雕刻着山水图案,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是..."乔楚屏住呼吸。

"我爷爷那辈做的,真正的东山紫砂。"周师傅轻抚茶壶,"当年进贡给皇上的,也就这水平了。"

乔楚小心地捧起茶壶,突然发现壶底有一个小小的印记。他凑近细看,是西个古朴的篆字:"东山御制"。

"周师傅,这个印记是什么意思?"

老人摇摇头:"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凡是精品都要打这个印。具体来历,我也不清楚。"

乔楚心跳加速,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脑海。他匆忙告别周师傅,回到办公室。第二天,乔楚来到县档案室,翻出县志和文物资料,查找关于"东山御制"的记载。

凌晨三点,当他在一本发黄的《江南陶瓷史》中看到那段文字时,手中的咖啡杯"啪"地掉在地上——

"明末清初,东山设御窑厂,专供宫廷用瓷,底款'东山御制',存世稀少,价值连城..."

窗外,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照在乔楚震惊的脸上。他颤抖着拿起电话,拨通了省文物局朋友的号码。

"老同学,我需要你帮个忙...对,关于'东山御制‘的资料。”



    (http://www.220book.com/book/O9K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小山村情缘 http://www.220book.com/book/O9K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