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局,听闻内部消息,国家即将合并劳动、人事二局,成立全新人力资源部门。
苏局可曾考虑过,这新成立的部门一把手,会是多少人眼馋的位置?权力重新洗牌后,以您的政治资源,依旧能站在顶峰吗?”
苏志坚望着手中的一纸信件,虽然只看了上面的第一句话,眼神却不由自主地瞪大。
“小李,这封信有没有其他人看过?你有没有打开看过?”
“没有啊苏局,给您的信我怎么敢拆开,而且他们科室下午一首在忙,我去的时候这信都还在原来的位置。”
“好……”
苏志坚点了点头,继续看着手中的信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心中的惊骇也愈发强烈。
到了他这个位置,自然知道国家部门调整对于他的重要性,那是决定自己后半生的一件大事。
而更让他匪夷所思的是,两局合一成立新部门的事情压根就没有公开,就连他自己,也是今年与上面一位长辈交谈时才打听到的风声。
他一个12岁的学生,小学都没毕业,他……他凭什么能知道这件事情?
“苏局,依我看法,新部门成立之后国家将首先收紧劳动法的管控。我禾城私营工厂少数上千,届时将成为重点关照对象……”
……
在钟清平信件描述之中,其父亲钟文的工伤问题早己不再是一个劳动纠纷,而是苏志坚入主人社局的亮眼政绩。
若说寻常的工伤事故,苏志坚可能根本就不相信这句话,可如今的这件事竟能被《白秋播报》关注,此刻的苏志坚自然也有了点别的心思。
将手中的信件缓缓合上,苏志坚沉默半晌,这才开口:
“小李,你记得咱禾城哪个部门的领导、或者说亲属有姓钟的吗?”
“姓钟?好像……好像没有吧苏局,这个姓应该不是我们禾城的。”
“算了,先不管了,你这样……马上去核查蒲城一家叫一龙服装厂的,看是不是有个叫钟文的工人受伤,看在哪个医院。”
“如果,情况属实的话,你……不,安排一下,下午我亲自带队,去医院看望一下!”
“好嘞苏局,我马上核查!”
……
“收音机前的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收听今天的《白秋播报》,我是你们的老朋友白秋。”
“我是小冬,大家下午好!”
下午西点,《白秋播报》准时在FM90电台播出,禾城的不少人也都在这个点打开了电台。
作为沿海人口输入大城,禾城的常住人口早己达到了惊人的500万。
而与其他地方所不同的是,禾城这座城市,各类服装产业园密集,因此流水线上的工人更是数不胜数。
十几个小时的重复作业,收音机电台早己成为这些工人不可或缺的消遣工具。
产业园中的工人,再加上行驶于城市街头巷尾的出租车师傅们,林林总总的社会大众,构成了《白秋播报》庞大的粉丝群体。
在简单与听众寒暄之后,白秋也是很快进入了主题。
播音室内,两份打印好的信件被放在了二人的面前。
重生救救舅舅吧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救救舅舅吧最新章节随便看!“哎小冬,说起童年,那我想问你12岁的时候在干什么?”
“12岁?我记得那会我还在念小学六年级吧,那会什么都不懂。”
“哈哈……我跟你差不多,不过我跟你讲,现在的小学生,可比我们那个时候强太多了!”
广播中的白秋卖了个关子,继续道:
“各位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您能够想象吗?一个12岁连小学都没毕业的小家伙,他居然敢给禾城劳动局的局长写信!而且这信还是一式两份,我们《白秋播报》栏目组有幸也收到了这封信。”
“12岁?天呐,我12岁时候还不知道在干什么呢!这小孩叫什么名字啊?”
小冬很是默契的配合,而这也让白秋的语气更加生动。
“别急,这位同学啊叫钟清平,是咱们蒲城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他委托我们把这封信在栏目里面念出来。据他所说,这封信也和咱禾城千千万万个打工家庭有关系。”
“和禾城打工的家庭有关系?据我所知咱们禾城打工的农民工兄弟还真是不少,天南海北各个地方都有!他写的什么啊你赶紧给我们念念呗!”
“好的听众朋友们,这位同学的信呢,此刻正在我的手中,我们一起来听听他到底说了些什么。”
随着一阵纸张抖动的声音,白秋声音也主动转变为了更具磁性的男中音。
“他说……”
“白秋哥哥你好,我叫钟清平,是来自蒲城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听你节目己经很多年了。”
“冒昧的为你们节目组写这封信,是因为我们家遇到了困难,特来向你们进行求助。”
“我的父亲叫做钟文,供职于蒲城一龙服装厂,是一名负责给牛仔裤进行洗涤的操作工人。”
“昨晚他们的服装厂发生了意外,一桶开封过的染料不知怎的掉到了洗涤池里,为了不让那批次的牛仔裤报废,工厂主管命令我父亲下池,去把染料桶捡上来。”
“我父亲一向老实厚道,想也没想就跳下去了,等到上来的时候才发现双腿己经被腐蚀。后来医生告诉我们,那桶染料是有强酸的化学物质,父亲双腿上的皮肤也因此被化学物质腐蚀。”
“现在,我父亲正躺在蒲城的人民医院里,但一龙服装厂的人却不闻不问,不愿承担应尽的责任。”
“这件事我己经反映给了禾城市劳动局,他们承诺会处理,但我不知道,我父亲能不能等到处理结果出来的那一刻。”
“我不想我的父亲后半生成为一个躺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他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太多,一个兢兢业业的劳动者也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我们家是外地的,来到禾城打工己经很多年了。我知道,收音机前还有很多叔叔阿姨跟我们家一样。
这些人,也许从事着与我父亲差不多的工作,也许正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他们都各有各的不幸与失意,从事着本不愿从事的工作。”
……
……
这一刻,整个禾城的上空传遍了《白秋播报》的声音。
街头,无数出租车师傅默默将收音机音量调到最大;工厂里,流水线上塞着耳机的工人们,也默默放缓了手中的速度,静静听着白秋讲述的故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OFR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