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0章 华夏同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抗战之大中华崛起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OKYJ/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53年深秋,北京城的银杏叶如碎金般簌簌飘落,在青石小径铺就出一层柔软的地毯。暮色西合时,怀仁堂内灯火如昼,朱漆廊柱在光影中勾勒出沉稳的轮廓。

陆霆静立廊下,目光越过庭院,落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坚毅的剪影上。口袋里的怀表滴答作响,像在细数那些被硝烟浸透的岁月。腰间的炎龙徽章余温尚存,仿佛还凝着战场的灼热——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凝固的热血,是涪江洪流中消散的体温,是慕田峪长城上冻裂的掌纹。

“将军,该出发了。”林晓捧着烫金文件袋走来,脚步声打破了庭院的宁静。

陆霆的指尖抚过徽章,那些没能赴约的身影在暮色中愈发清晰:沙漠里化作枯骨的战士、洪流中最后望一眼朝阳的阿秀、长城上冻成冰雕的老顾……“这份信任,从来不属于我。”他的声音裹着风的重量,“它属于每一个没能看见今天的人。”

怀仁堂内,穹顶的炎龙标志在灯光下流转着金属光泽。

陆霆抚平军装领口,胸前的勋章折射出细碎的光。他踏上主席台的每一步,都像踩在无数先烈的肩膀上。“脚下是西万万同胞的期盼,肩上是无数英魂的遗志。”麦克风放大了他的声音,字字砸在人心上,“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刻着不可侵犯的誓言;每一位同胞,都值得用生命去守护。”军礼扬起的瞬间,军旗在他眼中猎猎作响。

当选后的第一个夜晚,办公室的灯光亮了整宿。全国地图上,陆霆的指尖划过塔克拉玛干的沙丘、涪江的曲线、慕田峪的城墙,那些地方的风似乎正穿过时空涌来。林晓端来的热茶凉了又换,终于忍不住轻劝:“总统,您三天没合眼了。”

陆霆望向窗外,月光漫过长安街的华灯,将挑担的商贩、牵孩子的母亲、追闹的学生都浸在暖光里。“这就是我们当年要的啊。”他红笔重重圈住地图上的“台湾”二字,墨迹洇透纸背,抗战之大中华崛起时代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抗战之大中华崛起时代最新章节随便看!“这里,一定要回家。”

天安门广场的晨雾还未散尽,人群己如潮水般涌来。当陆霆按下升旗按钮,军旗在朝阳里舒展的瞬间,军乐声震得广场地砖都在发颤。举着亲人遗像的老者、挥着“感谢”标语的青年、对着国旗鞠躬的白发民工,泪水混着晨曦滚落——他们是推着独轮车支前的汉子,是挣脱锁链的农奴,是重建渔船的渔民。

王铁汉身旁的陆霆,正望着“破晓”机甲军团踏过广场。那些曾在雪原里与敌军绞杀的钢铁战士,如今披着新迷彩,“和平卫士”的绶带在风中飘动,金属关节转动的声响里,还能听见当年雪原的风声。

李强将白菊放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露珠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字缝里闪烁。“老顾,阿秀,你们看。”他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国旗升起来了,孩子们背着书包跑呢,渔船能开到深海了。”

尤清婉率领的海军方阵正驶过金水桥,“镇海号”“海鲨号”的模型泛着冷光,方阵踏过的地面,仿佛还留着当年海战的硝烟味。

暮色为故宫的金顶镀上金边时,陆霆的书房里,电报堆成了小山:西藏的农奴在课堂上拼读第一个汉字,新疆的石油井喷出乌黑的原油,海南岛的橡胶园坠满乳白的胶液,东北工厂的拖拉机第一次碾过黑土地……红印章盖在每一份电报上,像这片土地跳动的心脏。

“领导,鱼岛海域的渔船安稳作业了。”林晓递来的航讯上,渔民举着“祖国万岁”的横幅,背景里鱼岛的礁石上,军旗正被海风扯得猎猎作响。陆霆的指尖抚过照片,海峡的浪涛声似乎从记忆深处涌来,那些沉睡在海底的战友,该听见这笑声了。

夜色漫过长安街时,路灯与万家灯火连成星河。陆霆知道,那些化作尘埃的英烈正从风里望过来:灯下读书的孩子,冒烟的工厂烟囱,翻滚的稻浪,晚霞里归航的渔船……这盛世,如他们所愿;这九州,终得同辉。



    (http://www.220book.com/book/OKY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抗战之大中华崛起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OKY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