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内,秋日的阳光洒在昆明湖上,波光粼粼。慈禧太后缓步走在长廊上,身后跟着低眉顺眼的李莲英。
"小李子,最近有什么新鲜事没有啊。"慈禧太后漫不经心地问道,目光却停留在湖面上的一对戏水鸳鸯上。
李莲英微微躬身,声音尖细:"回老佛爷,您是想询问海参崴的事吧。据暗探传回的消息,抢占海参崴的那群草寇正招兵买马,加紧训练,以应对沙俄人的下一步报复。"
慈禧太后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李莲英:"查清楚这群草寇是什么人了吗?"
"回老佛爷,查清楚了。"李莲英低声道,"是北洋水师一炮舰管带陈国镇的二儿子陈远,带着一批和他一起逃亡的下属做的。"
慈禧太后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哦?你说的是那个走私案被通缉的陈国镇?他们家老二居然有这能耐。"
"回老佛爷,根据军机处的推演判断,这几百号人应该是趁夜偷袭灭了当地驻军,抢夺了军火库,再用军火库的武器驱离了海参崴的沙俄人。"李莲英继续说道,"估计这个军火库的武器数量不少,足以武装数万人。从探子的观察也得到证实。所以这陈家二小子还是因为狗急跳墙,迫不得己行险一搏。但军机处并不看好这群人,靠海参崴无法对抗沙俄后续的反扑。"
慈禧太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向前走去:"陈国镇的下落呢?"
"回老佛爷,南洋水师传回的消息称,两个月前在海面上击沉两艘货船。从被救上来的船员口中得知,被击沉的是陈国镇的船。陈国镇和他的家人都死了,八百来号人,只救上来一百来人。"李莲英语气平淡,不带任何感彩,"南洋水师的报功折子现在还在皇上那里没有批呢。"
慈禧太后沉吟片刻:"这件事先再压一压,不着急批复。哀家要看看海参崴的后续后再做决断。"
"是,老佛爷,老奴记下了。"李莲英低头应道。
“还有别的消息吗?”慈禧继续询问。
“回老佛爷,还有就是俄国领事馆和两江总督曾国荃,俄国领事馆己经多次就提出抗议,说我们不遵守北京条约,放任胡子攻占海参崴,总理衙门己经多次说明这群草寇是被国内通缉跑过去的,并不涉及大清朝廷,并强烈支持俄国剿灭这群草寇。”李莲英说完,偷偷查看了一下慈禧的脸色,但并没有从慈禧的脸上看出任何喜怒来。
李莲英继续道:“两江总督曾国荃的奏报也是关于海参崴的,起初的曾国荃奏报基本都是要钱粮的,说各地的旱灾使得大批流民涌入两江,为了赈济灾民,两江己经掏空了,请求拨下钱粮,最近两江又发来奏报请示是否阻止盛宣船运大量运走流民去往海参崴,虽然这是民间行为,但恐引起和俄国的争端。”
慈禧漫不经心的问道:“皇上是怎么想的。”
李莲英明白慈禧的意思,说道:‘皇上的意思是要立刻停止运人去海参崴,当时翁同龢的顾虑是担心陈家少爷做大,会成为大清的心头大患,虽然起初皇上不认同,但在翁同龢的极力说服下,皇上最终还是下达了停运的命令。现在就等老佛爷您最后的拍板了。’
慈禧笑了笑,看了眼远处的湖面,像是做了什么决定似的说道:“让民间多找些运输的船队帮忙运人,另外选一批有经验的工匠送去,听说海参崴有不少工厂还有造船厂,哀家相信陈家小子用的上这些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OYQ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