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风波乍起
第二日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化峪镇的青石板路上,早起的商贩己经开始摆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唤醒了这座小镇。卖早点的摊位前热气腾腾,包子、油条散发着的香气;卖菜的老农将新鲜的蔬菜摆放得整整齐齐,嫩绿的青菜、红彤彤的萝卜,在晨光下显得格外新鲜。姜素衣带着三个小厮,在客栈简单用过早餐后,便踏上了归程。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渐行渐远,融入了蜿蜒的官道。
就在姜素衣一行人离开不久,李大夫心事重重地朝着县衙走去。他行医多年,见过不少世面,但昨晚姜素衣等人的遭遇,以及那含糊其辞的解释,始终让他觉得事有蹊跷。李大夫一边走,一边回忆着昨晚的情景,越想越觉得不对劲。那姑娘的眼神中似乎藏着什么秘密,对击退山匪的描述也太过简略,完全不符合常理。思虑再三,他决定前往县衙报官,将此事告知官府。
县衙门前,李大夫抬手敲响了那面陈旧的牛皮鼓。“咚——咚——咚——”沉闷的鼓声在县衙大院里回荡,打破了这里原本的宁静。不一会儿,两个衙役匆匆赶来,他们身着灰色的制服,腰间佩着长刀,神色警惕地看着李大夫。
“堂下何人?为何击鼓鸣冤?”年长一些的衙役大声问道。
李大夫连忙跪地行礼,说道:“两位官爷,草民李福,是镇上的大夫。昨日夜晚,来了几个被山匪弄伤的人,是一位姑娘带着三个小厮。今早,他们恐怕己经离开化峪镇了。我担心此事有隐情,特来报官。”
两个衙役对视一眼,点了点头,说道:“跟我们进来吧,县太爷正在大堂。”
进入大堂,只见县太爷周正坐在高高的公案后面,他身着官服,头戴乌纱帽,面容严肃而和蔼。大堂两侧,站立着几个衙役,气氛庄严肃穆。
“堂下何人?为何击鼓?”周正威严地问道。
李大夫再次跪地行礼,将昨晚姜素衣等人到医馆治伤的经过详细叙述了一遍。他提到姜素衣对击退山匪的描述含糊不清,只说是遇到了江湖侠客相助,可李大夫心中却觉得疑点重重。“县太爷,草民行医多年,深知江湖险恶,此事怕是没那么简单。那姑娘的神情和言语,总让草民觉得有所隐瞒。而且,山匪如此猖獗,若不加以严惩,往后这官道上的百姓可如何安宁?”李大夫忧心忡忡地说道,脸上满是关切之色。
周正听后,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沉思。片刻后,他说道:“李大夫,你能来报官,足见你心系百姓,本县令深感欣慰。此事确实可疑,看来得派人去查查。”
这时,一旁的师爷凑到周正耳边,小声说道:“大人,会不会是这姑娘得罪了什么人,故意编造出山匪的事情来混淆视听?”
周正摇了摇头,说道:“不可妄下定论。这官道附近山匪横行,时常骚扰过往行人,这是事实。若真有山匪伤人,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
说罢,周正转头对衙役吩咐道:“速去召集几个得力捕快,沿着官道追查那姑娘和小厮的下落。同时,派人去事发地点查看,看看是否有山匪出没的痕迹。务必谨慎行事,一有消息,立刻回报。”
“遵命!”衙役领命后,迅速退下。
与此同时,姜素衣一行人正坐在马车里,朝着永梦城的方向赶路。马车内,气氛略显沉闷。经过昨日的惊险,大家都还心有余悸。姜素衣靠在软垫上,闭目养神,可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山匪狰狞的面孔和那血腥的场景。
“姑娘,您说咱们还会遇到危险吗?”一个小厮小心翼翼地问道,打破了车内的寂静。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恐惧,显然还没有从昨天的惊吓中缓过神来。
姜素衣睁开眼睛,微笑着安慰道:“别担心,咱们己经走了这么远,不会有事的。而且,以后我们也得更加小心,加强防范。”
另一个小厮接口道:“姑娘,都怪我们没用,没能更好地保护您。”说着,他满脸愧疚地低下了头。
姜素衣连忙摆摆手,说道:“这怎么能怪你们呢?昨天若不是你们拼命护着我,我哪能安然无恙?你们的忠心,我都看在眼里。”
三个小厮听了姜素衣的话,心中一阵感动,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尽心尽力地保护她。
马车继续前行,午后时分,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赶车的小厮停下马车,回头问道:“姑娘,前面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路程较远但比较安全;另一条是小路,路程近一些,不过听说常有山贼出没。咱们走哪条?”
姜素衣思索片刻,说道:“安全起见,还是走大路吧。虽然远点,但至少能安心些。”
就在他们准备继续赶路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姜素衣等人心中一惊,莫非又有什么变故?
只见几个衙役骑着快马赶到,为首的衙役大声问道:“请问,你们可是从化峪镇来的?有没有见过一位姑娘带着三个小厮?”
姜素衣心中一紧,但还是镇定地答道:“我们正是从化峪镇来的,我就是你要找的姑娘。不知官爷找我们所为何事?”
衙役上下打量了一下姜素衣等人,说道:“我们县太爷听闻你们被山匪袭击,特命我等来了解情况。还请姑娘跟我们回一趟化峪镇。”
姜素衣心中暗自叫苦,她知道,这一趟怕是躲不过去了。无奈之下,她只好让小厮们调转马车,跟着衙役返回化峪镇。
回到县衙,姜素衣被带到大堂。周正看着堂下的姜素衣,说道:“姑娘,听闻你和小厮遭遇山匪,可有此事?”
姜素衣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回县太爷的话,确有此事。昨日我们行至京城十里外的山角处,遇到一伙山匪拦路抢劫。幸得一位江湖侠客相助,才得以脱身。”
周正微微点头,又问道:“那这位江湖侠客,姑娘可还记得他的模样?他又是如何击退山匪的?”
姜素衣心中一慌,她早料到会被问到这些问题,但一时间却不知如何回答。犹豫片刻后,她说道:“当时情况紧急,我没看清那位侠客的模样。只记得他手持一把利刃,武艺高强,三两下就击退了山匪。”
周正听了,若有所思。这时,李大夫也被传上堂来。他看到姜素衣,说道:“姑娘,你可算回来了。县太爷为了你们的事情,可是十分上心。”
姜素衣勉强笑了笑,说道:“多谢李大夫关心,也多谢县太爷为我们做主。”
周正看着李大夫,问道:“李大夫,你昨日为他们治伤,可发现什么异常之处?”
李大夫犹豫了一下,说道:“回县太爷,草民并未发现什么明显异常。只是这姑娘对击退山匪的描述太过简略,草民心中实在疑惑。”
姜素衣心中暗自叫苦,她知道,自己必须想办法打消众人的疑虑。突然,她灵机一动,说道:“县太爷,李大夫,实不相瞒,当时我被吓得不轻,很多细节都记不太清了。那位侠客行侠仗义后便匆匆离去,我连感谢的话都没来得及说。”
周正看着姜素衣,目光锐利,似乎想要看穿她的心思。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姑娘,本县令并非有意为难你。这官道上的山匪为祸己久,本县令一首想将他们一网打尽。若姑娘知晓什么线索,还望如实相告。”
姜素衣心中十分纠结,她知道,若说出实情,系统的秘密可能会暴露;可若不说,又难以取信于县太爷。思索再三,她决定透露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县太爷,我记得那些山匪为首的脸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从额头延伸至嘴角。他们的口音似乎带着些外地腔,不像是本地人。”
周正听了,点了点头,说道:“嗯,这些线索倒也有些用处。本县令会派人继续追查。姑娘和小厮受惊了,若有需要,尽管开口。”
就在姜素衣等人准备离开县衙的时候,之前被派去事发地点查看的衙役匆匆跑了回来,手里拿着一些金属物件,正是姜素衣与山匪激战时留下的弹药壳。“大人,我们在事发地发现了这些奇怪的东西!”
周正接过弹药壳,眉头紧皱,仔细端详着,疑惑道:“这是何物?从未见过。”他将弹药壳放在手中反复转动,试图从这奇怪的金属物上找到一丝线索,可除了光滑的表面和独特的形状,什么也看不出来。
姜素衣看到衙役手中的弹药壳,心里“咯噔”一下,暗自叫苦:“我怎么没有把这些弹壳给捡干净啊,还给系统啊!”她心跳陡然加快,表面上却强装镇定,努力不让慌乱之色浮现在脸上。她的手心瞬间布满了汗珠,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策。
李大夫也凑上前,好奇地打量着,摇头道:“这东西形状怪异,材质也特别,不像普通的金属制品。”他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弹药壳,感受着它冰冷坚硬的触感,同样一脸困惑。
师爷在一旁推测道:“大人,这莫不是那神秘侠客所用武器留下的?可如此奇怪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武器会打出这般模样的东西呢?”师爷一边说,一边摸着自己的胡须,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姜素衣心中焦急万分,脑子飞速运转,想着应对之策。她暗自埋怨自己的疏忽,当时只顾着击退山匪和逃离现场,完全没留意弹壳遗落的事情。她偷偷观察着众人的表情,试图从他们的反应中找到一丝转机。
周正又将目光投向姜素衣,问道:“姑娘,你对此物可有印象?”
姜素衣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县太爷,民女从未见过这东西,或许真如师爷所说,是那位侠客的武器留下的,但民女实在不知详情。”她微微低下头,避免与周正的目光对视,生怕自己的眼神会出卖自己。
周正盯着姜素衣看了好一会儿,试图从她的表情中找到破绽,但姜素衣强撑着,没有露出丝毫马脚。
“既然如此,暂且将这些收存,待后续调查。姑娘和小厮若想起什么,随时来告知本县令。”周正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离开。
姜素衣带着小厮们离开县衙,一走出县衙大门,她才松了一口气,额头上早己布满细密的汗珠。
回到客栈,姜素衣让小厮们好好休息,自己则坐在房间里思考着对策。她知道,县衙的追查不会就此停止,而自己必须尽快回到永梦城,只有在那里,她才能感到真正的安全。
夜晚,月光如水,洒在客栈的院子里。姜素衣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她想着自己在京城的荣耀,又想着这一路上的惊险遭遇,心中五味杂陈。突然,她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心中一惊,难道是县衙的人又来了?还是又有什么危险降临?
姜素衣轻轻起身,走到窗边,透过窗户缝隙向外望去。只见一个黑影在院子里一闪而过,速度极快。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注视着外面的动静。不一会儿,又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姜素衣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房门。
门外站着一个身着黑衣的男子,他的脸被一块黑布遮住,只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姜素衣警惕地问道:“你是谁?为何深夜来访?”
男子没有回答,只是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姜素衣,然后转身迅速消失在夜色中。姜素衣看着手中的信,心中充满了疑惑。她回到房间,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只见信上写着:“欲知山匪真相,明日午时,镇外废弃庙宇见。切勿声张,否则后果自负。”
姜素衣看着这封信,心中一阵忐忑。这封信究竟是谁送来的?山匪的真相又是什么?她决定,无论如何,明天都要去赴约,揭开这背后的秘密。
第二日,姜素衣早早起身,简单收拾了一下。她没有将此事告诉小厮,独自朝着镇外废弃庙宇走去。一路上,她心中充满了警惕,不时留意着周围的动静。路边的草丛中偶尔传来虫鸣,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这一切都让她的神经更加紧绷。
来到废弃庙宇,姜素衣环顾西周,只见庙宇破败不堪,杂草丛生,寂静得有些可怕。大门半掩着,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有人吗?”她试探着问道,声音在空旷的庙宇中回荡。
突然,一个声音从庙宇后方传来:“姜姑娘,你果然来了。”姜素衣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走出……
(http://www.220book.com/book/P9O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