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文人注视下,魏见星开始整理资料。
二十张纸叠成厚厚一层,每一张纸上,都记录着一名女工的采访记录。
她将之拟定为,腾鲁街道工厂区文学报告。
现在魏见星认真蹲在墙角,一笔一笔的细致摘开重要资料。
其中还有几名女工的诗。
【纺车咳出第三十枚月亮,棉絮在睫毛结霜】
【蒸汽勒紧年轮,我们把自己织进流水线的茧......】
魏见星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像是亲眼看到那些刚刚十几岁的孩子迷茫的眼睛。
她誊抄的时候字写的很整齐,小心翼翼的呵护着。
这些大国的少年男女,仍不知道自己应该追寻什么。
正午的风穿过巷弄,仍夹杂燥热,染织厂的墙壁也逐渐温烫起来。
刘彻和嬴政都在一旁看着。
纸张翻动整理的声音和一丝不苟的魏见星,还有街道汽车的鸣笛和黄包车铃铛的声响,就杂糅成一个世道的切片。
你的路走错了。
刘彻一双眼睛盯着认真的魏见星,心底叹气。
又想到被簇拥在人群中心的长袍演讲者。
文人之道,在教化,教化之功,当高高在上。
不让人打心底里低人一等,他们怎么会听你的?
魏见星回到上海文学报编辑部的时候,己经是下午三点。
明晃晃的太阳晒的人燥热不堪,魏见星甚至没有休息,坐下就开始提笔撰写。
【腾鲁街道工厂区文学报告--达丰染织厂】
【达丰染织厂,始创于1912年,大国第一家集纺纱、织布、印染为一体的企业......】
【1916年7月1日,经调研二十位女工为样本,得悉年龄占比,12岁百分之二十,14岁百分之六十......】
【家境调研现状:农户出身百分之八十......】
【因为养活家庭,被迫放弃学业占比百分之十,从未读书识字者占据百分之九十......】
【对未来理想,百分之七十没有回应,百分之十希望能读书识字......】
主编李双峻看着,一点一点低声念诵,神色逐渐低沉。
这些十二岁到十六岁的孩子,应该在学校,但她们不得不负担起家庭的重担。
副主编南玄谨则盯着摘抄的女工现代诗。
【纺车咳出第三十枚月亮,棉絮在睫毛结霜】
【蒸汽勒紧年轮,我们把自己,织进流水线的茧】
【车间的雾总比黎明先抵达,指纹在经纬间褪色】
【而布匹尚未成形,像一句悬在梭子上的偈语】
【有人说起黄浦江的支流正在缝合租界裂缝】
【我的木屐却卡在弄堂石板数满城断线头】
主笔李闲看的错愕。
“这......这算什么文章?”
主编李双峻反而思索着开口,眼睛开始明亮。
“你要让天下人看到百姓,好一个辛丑!”
副主编南玄谨,李闲几人不赞同出版这样的文章,讨论许久,最终还是主编李双峻一锤定音。
“文人之实践,正该如此。”
“发!”
不妨试试看,能不能让天下人看到底层百姓!
上海文学报不同于之前魏见星的团结学会创建的黑报刊。
印刷机沾染油墨香气弥散,经过多次复勘后,开始出版印刷。
上海文学报分为国内大事记,国外大事记,世界说苑,通信,其中思想文章占据第一,西洋文学翻译篇幅也不少,文人实践板块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仅有一篇文章。
第二天清晨,报刊开始随着报童呼喊声穿梭大街小巷。
上海公园,长椅上两名西洋女子戴着草帽,悠然闲适打开报刊。
凯特琳随意翻看前面的原著文章,复杂叹息。
“这里的每个文人似乎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想法企图救治这个衰老的大国。”
“他们很积极。”
“但没用的,现在他们是一盘散沙。”
不经意将报刊翻到最后,准备丢下的凯特琳忽然愣住。
“腾鲁街道工厂区文学报告--达丰染织厂?”
“这也算是文章的名字吗?”
她蓦然来了兴致,一点一点开始仔细阅读。
“达丰染织厂,始创于1912年,大国第一家集纺纱、织布、印染为一体的企业......”
“1916年7月1日,经调研二十位女工为样本,得悉年龄占比,12岁百分之二十,14岁百分之六十......”
凯特琳看的眼睛逐渐瞪大,复杂惊叹。
“东方竟然也有这样的从业者吗?我看他们的访员都只是采访那些大人物,文人和民众的阶层划分比我们还要严重。”
“怎么会有这样的文人?”
大世界。
门口的霓虹灯赫然挂着龙马牌香烟,鑫记大舞台等字样。
穿着马褂的大世界老板黄楚九翻阅报刊,咦了一声,从沙发上坐首了身子。
“家境调研现状:农户出身百分之八十......”
“因为养活家庭,被迫放弃学业占比百分之十,从未读书识字者占据百分之九十......”
黄楚九一点点盯着里面的数据,愈发觉得惊艳。
他本就是上海有名的实业家,怎么会不知道那些纺织厂女工的情况。
真正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些素来看不上底层民众的文人,居然肯放下身段,等在纺织厂门口搞调研。
“竟还有这等文人?”
彼时黄楚九目光移到最后,印刷字体上,主笔赫然写着两个字。
辛丑。
与此同时。
青年编辑部。
化名记者的中年文人扶着眼镜,一点点翻阅,桌面上己经堆积了厚厚一叠文章。
每一张上面的主笔署名,都是辛丑两个字。
从论文人之实践,到悟空传第一篇,悟空传第二篇,再到如今上海文学报最新发售的文人实践板块上,那篇工厂区文学报告。
记者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背着手来回踱步,肉眼可见的激动。
“好啊,写的好啊!”
“看看这些数据,这些调查走访得来的,才是我们大国最真实的一面,最底层的一面!”
“此乃真正人才,辛丑在让天下人知道工人的现状!”
民国日报编辑部,副主编黎辛农错愕看着,惊艳,苦笑交杂。
“这......这也算文章吗?”
只是胸中情绪翻涌,最终化作复杂叹息。
虹口食品市场,几十国不同民众穿梭,几名卖鱼的小贩也在翻阅报刊,凑在一处。
“对未来理想,百分之三十没有回应,百分之二十希望工作时间减少到十二小时,百分之十希望能读书识字......”
“有意思,真有人调查咱们这些底层的小老百姓。”
达丰染织厂,几名之前接受采访的女工看着报刊,用衣袖抹眼泪。
“咱们也有资格登上报刊吗?”
“有人说起黄浦江的支流正在缝合租界裂缝,我的木屐却卡在弄堂石板数满城断线头......”
有女工念着诗,念着念着,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谢谢,谢谢有人能看到我们......”
而当各地关注着辛丑这个名字时,魏见星端着小板凳,正在小院子的玉兰旁一点点教导两个孩子。
“这种调研报告,要从家庭条件,环境条件,调研样本年龄,薪资,工作保障和安全保障上全方面进行记录......”
刘彻无所谓的看着,并未动笔。
就连素来乖巧的嬴政如今也只是抬头。
“真的有用吗?”
“那些女工并不起眼,就算帮了她们,能改变这个世道什么呢?”
魏见星难得严肃,蔚然盯着外界林立的洋房。
“以后你们会看到的。”
“那是属于民众的力量。”
“未来的大国,就是民众的力量。”
这一刻,快要西岁的刘彻只是撇嘴。
好啊,朕倒要看看,这一路所见,自长沙抵上海,尽是一盘散沙的民众能有什么力量。
作者“飞行团长”推荐阅读《民国:我家崽崽都是千古一帝》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PHO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