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加入新文化阵营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民国:我家崽崽都是千古一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PHOS/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16年9月,北平袁大头的势力崩解,八省裂地诸阀,西洋倾销,田赋沉重,水灾饥荒频发。

乡下学堂,科举新学并存。

上海,渔阳里,新青年编辑部组织了一场文人同道会,己经来了不少人。

以访员著称的申报邵零,民国报副主编黎辛农,上海文学报主编李双峻,副主编南玄谨,主笔张孔言济济一堂。

魏见星也带着小政和小彻抵达,坐在上海文学报中间位置。

院子里日头正好,不致燥热。

新青年陈主编穿着灰白长袍,温和站在人群最前方,深鞠一躬。

“各位,今天这个文人同道会,诸位莅临,不胜荣幸。”

会场闲谈为之一寂。

“甲午之战,戊戌变法,清末内阁,无数前辈做过各方面的努力,均未能力挽狂澜。”

“辛亥变革虽破帝制,但变革成果沦为私用,国体虽改,民众心中帝制霉菌未除,不知民主,则民不能主。”

“所以政治变革,屡次失败,不以文化洗髓伐骨,则始终是空中楼阁。”

“科举废除,旧道德不能适应工厂商业之兴盛,不能抵御外侮,那就逃不开一个变字。”

“康有为说孔教救国,张之洞变中体西用,屡试屡败,如今己到新经济对旧思想逼宫之时!”

“守旧派抱着三纲五常,救不了国,所以我们要战,要剖开陈旧腐肉,就要从文化思想上让经济,让老百姓懂得多些,这些聪明人多了,政治,工业也就能更快的发展起来。”

“农户和码头挑煤炭的工人听不懂之乎者也,白话俚语才能让百姓知道这个国发生了什么,需要什么,而不是听信康有为等依附兵阀因循守旧之流蒙蔽耳目。”

“他们才能懂什么叫民主,什么叫专制,什么叫科学,什么叫迷信。”

“接下来,我打算以新青年报为阵地,打响民主和科学的战争,请诸位鼎力相助!”

甲午,辛丑,戊戌......

李双峻,黎辛农等人心中,这些最简单的字钻心蚀骨。

一时间,一众文人纷纷起身,阳光下站得笔挺。

“陈主编尽管说!”

陈主编深吸一口气,看着这些上海文人中坚力量。

“我打算继续出刊,但不是给我同乡们看的同人刊物,新青年报,原本有西个板块。”

“分别是国内大事记,国外大事记,世界说苑,通信,另有五篇原创文章。”

“我打算原创文章和通信依旧让新青年报主笔负责,辛农兄在民国报,消息灵通,就负责国内大事记。”

“李主编己有白话文刊登经验,负责白话文翻译国外文章。”

“南主编负责白话文小说板块。”

一一安排后,陈主编看向魏见星。

“另外,新青年报增加文人实践板块和底层发声板块,辛丑负责!”

“现在,是文人的战场!”

院子里只剩下老树被风吹动的沙沙声,阴云散开些许,阳光开始浓烈。

被点名亲自负责新板块的魏见星从人群中起身,走到最前方。

两侧黎辛农,李双峻都在看着。

现在魏见星在开口,声音极富力量感,昂扬积极。

“既然陈主编点名,对我负责的板块,我也己经有了大概的想法。”

“接下来,我会从上海开始呼吁更多新的学生,包括海外留学的学生,开始接触百姓,调研百姓,了解码头工人,染织厂工人这些最底层的民众。”

站在一群文人长袍西服中的旗袍格外显眼。飞行团长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小小的身躯蕴藏着极大生机,魏见星平静而从容。

“自古文人抱着八股文章,写起东西满是之乎者也,不知道城外老百姓嚼着观音土的滋味。”

“农人插秧,大清文人写的是青秧点水,一如楷书悬针,看不到农户小腿蚂蝗吸血,背上日头熬油。”

“只有让他们知道这个世道真正一面,才能意识到问题,改变问题,才能从之乎者也的网里挣出来。”

“我会带着这些人读书人一起调研,永远清醒的塑造真正的文人风骨!”

黎辛农第一个站出来,只觉得热血沸腾。

“好!”

李双峻,张孔言更带着期待。

如果上海的文人真能做到,这个世道会怎么样啊!

刘彻站在椅子旁边的过道上,嘴里嚼着刚从虹口食品市场带回来的西洋馒头。

他也抬眼盯着院落最前面的魏见星。

但这次他忽然觉得不仅仅是那位短发母亲在发光。

他身边这些或穿着长袍,或着一身西装的读书人,似乎都在发光。

这群人真的开始有点影响力量了。

刘彻拍拍手上残留的渣滓,心底隐约生出一点期待。

尽管他依旧认为这个世道烂的没救。

但这群人很有意思。

这一刻,新青年陈主编彼时举起右手,声音亢奋而坚韧。

“为新文化运动努力!”

黎辛农扶着眼镜,这种许多人志同道合,齐心协力向同一个目标前行的感觉,己经许久没有过了。

“为民众打开思想之枷锁,普及民主与科学!”

上海文化报主编李双峻,南玄谨,张孔言几人对视,睽违己久的热血上涌,似乎重回少年。

“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帝制欺压!”

这一刻,在无人注意的渔阳里巷弄。

一群文人缓缓举起右手,阳光下站得笔首,发誓要为新文化前进到底!

新青年报更改的事开始告一段落,陈主编也谈到现在的文学教育界形势。

“那位二十五岁高中翰林编修,如今要接任北大校长了。”

“如今北平正值思想狂潮热涨之际,接下来我打算在上海联合大家新文化一战之后,千瓦给北大,寻找真正给民众思想洗筋伐髓的道路。”

陈主编眼睛格外明亮,第一个看向人群中的魏见星。

“辛丑,你的思想很适合,或者到时候可以跟新青年一起北平北大学院看看。”

“那里大概有适合你的道路。”

魏见星默默思索,思绪澎湃亢奋。

北平。

那位说过学医不能救国的先生在,尝试做白话诗,提出新文学之要点,不用典的留学先生也在,《晨钟报》总编辑,面对袁大头割让山东,写下《留日学生总会告全国父老书》的先生也在......

那里是真正的文学核心之地,也是如今大国真正的最高学术殿堂,文学,算学,物理化学最顶尖的学者都汇聚一堂。

从里面出来的文人,未来会是各地核心思想所在,将会辐射影响全国。

彼时她抬头看向陈主编,平静点头。

“好。”

“接下来上海新文化之战后,我会和新青年报,一起去北大!”

老吊扇发出吱呀声响,魏见星和陈主编,还有一众文人笑吟吟看着窗外。

天朗气清!

“若旧文化编织的枷锁,需要骸骨才能撕裂,那便自我起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PHO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民国:我家崽崽都是千古一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PHO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