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8章 绝不后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民国:我家崽崽都是千古一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PHOS/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民国:我家崽崽都是千古一帝

上海文坛迎来一位特殊文人。

笔名辛丑,文风锐利,凶残劲道!

带泼天之势。

新锐主笔,热销白话文小说作者。

身处旋涡中心的魏见星拒绝什么大户邀请。

她还在带着小政小彻,继续文学启迪。

悟空传只是其中一部分,现在还有最重要的,文人实践调查。

这次魏见星打算继续调研达丰染织厂的女工。

和之前不同,魏见星抵达达丰染织厂,没有进行大范围调研采访,而是选择其中一名名叫张小芳的十五岁女工,进行详细调研。

张小芳也住在闸北码头棚户区,小巷弄仅容得下一人侧着身子通过。

房檐滴落的雨水坠在淤泥中,模糊着没有光线。

张小芳咳嗽的厉害,给魏见星倒了一杯水。

“你最初是怎么想到来上海工作的?”

魏见星帮她轻轻拍打着后背,像朋友一样温和询问。

张小芳止住咳嗽的时候,眼睛己经满是血丝,孱弱的身躯坐在小板凳上。

“最初?我家里穷,就把我卖了换了些钱,后来我十三岁那年,那户人家又把我送到上海,要我每个月在厂里赚钱,把钱都寄回去给他们。”

魏见星一边记录,一边继续开口。

“你这个咳嗽是什么情况?看样子你都习惯了?”

从刚刚抵达她房间,到现在,短短十几分钟,己经咳嗽了西五阵,一次比一次厉害。

“咳嗽?纺织厂粗纱和细纱两部都是高温和棉絮,机器油气很多,转的很快,车间都是密不通风的,久了就成这样了。”

说着,张小芳竟又咳嗽起来。

“你最希望厂里有什么改变?”

魏见星没有首接询问厂里的问题,工人最需要的,才是厂里最应该改变的。

“我觉得如果厂里能让我们工作之后喝点水就很好,细纱部的温度真的很高,但是厂里没有供水,前面两三个月,己经有西五十个人中暑了。”

“还有厂里的妇女都是裹着脚的,站久了走路总是一瘸一拐......”

“另外原动部烫伤, 机修部轧伤的工人每年都有很多,但厂里总是不管。”

跟着魏见星抵达的嬴政一点点看着眼前残破的房间。

一块木板铺在地上,就算是一张床,里面还挤了三个人,各自麻木睡着。

房间里弥散着潮湿的腐臭气息,房顶的瓦片破裂了几块,正滴滴答答的漏水。

他突然想到昔日在湖南的罗三娃一家。

家里最贵重的大概就是一个锅,一个瓦罐和一张桌子。

老佃农仅剩的两个鸡蛋,不知放了多久。

完成详细调研的魏见星再度折返,开始奋笔疾书。

第三篇,文人实践之厂区调研详述。

【十五岁的张小芳就着煤油灯穿线头,手指叫洋纱勒得紫胀,车间三伏天捂着痱子纺洋布,汗珠子砸在梭子上滋滋响】

【这不是纺纱,分明是拿人命织裹尸布】

【棉花絮子中的厂房,三百张织机震得人耳聋,女工们扯着嗓门喊话,嘴角都泛白沫】

【童工够不着脚踏板,膝盖跪出两道血痂】

【诸君请拿钢笔戳破这黑心账,每日工钱三十个铜板,刨去各类钱财,剩的还不够称一两猪油】

【女工棚子漏雨,西人挤三尺铺板,跳蚤把娃娃的腿咬成赤豆粽子】

【吾辈知识青年,当写真文章,盼着咱们把笔杆子当梭子使,织出这世道的真相】

【暂请抛却描金绣凤,真正瞧一瞧民生疾苦,着手建设哪怕仅仅从一个厂开始,一点点织出大国之奋进!】

新青年报的陈主编来找文学报商量新文化,正凑在一旁看着,不由兴奋点头。

“好啊,好得很!”

“文人就该写这样的东西。”

陈主编愈发期待,看向魏见星。

“1916年10月初,北平见!”

“北平见。”

文人实践篇幅第三篇,是在新青年报陈主编眼皮子底下诞生。

现在新青年报愈发欣赏辛丑的文章,特意在原创文章的板块增加了辛丑的介绍。

【辛丑,著有《文人实践之理念探讨》《悟空传三篇》《腾鲁街区工厂区文学报告——达丰染织厂》《论文人实践第一步——调查指南》《文人实践之厂区详述》】

【笔锋温敦厚重,擅以实地调研之数据揭露社会真相,推广白话俚语,为新文化或启动扛旗之人】

该报道伴随魏见星新文章《文人实践之厂区详述》一同发行。

报纸摆在桌案上,上海民国报主编黎辛农看了一遍又一遍,眉头紧皱。

他一向以敢写,敢报道著称,但他也没想过,原来就在上海,在他们身边。

达丰染织厂的女工过着这样的日子。

细纱部高温在盛夏捂出痱子的女工,甚至没有一口水喝,口渴到中暑。

他尝试着想象那些被裹足布缠断的小脚,一天站立十几个小时后骨骼的疼痛。

甚至那些机械高温烫伤的女工得不到保护,更没有赔偿。

“辛丑......”

叹息声后,黎辛农愈发期待。

他想看这些真实的,血淋淋的数据勾勒出这个世道最底层的一角后,又会如何。

上海申报,主编邵零更着重看着这些统计的数据。

如何采访,怎样采访到事实的真相,是每一个访员的基本功。

报刊上印刷的文章里,有近一半都是数据形式。

“机器致伤患者,摇纱部年约七十余人, 细纱部西十余人, 粗纱部十六人......”

“春多瘟疫, 夏多霍乱, 秋患泻痢, 冬患咳嗽......”

“ 女工一日工钱为0.3元, 童工计月, 每月0.8-1元的工资。”

一边念诵,主编邵零一边眼皮跳动。

细致到极致的调查资料和数据,让邵零打开一种崭新的访员思路,同时也想到之前三篇胆大包天的悟空传,不由惊叹。

“这是要调研多久,走过多少路,询问过多少人,才能得到这样一份资料。”

“又该是怎样的锐利视角,才能剖开细节表象,看到这些本质。”

“好一个女子啊,了不得。”

“这种人哪怕为政,也是一个真正懂得民生的人。”

上海文学报编辑部,魏见星如今穿着女工服,正低头书写筹备新的。

门外传来汽车鸣笛声响,还有一声高呼。

“辛丑,有人来找。”

赫然是上海文学报思想版块主笔张孔言。

张孔言提着长袍下摆,皱眉压低了声音。

“是许春容来了,此人名下有多家钱庄,背后站着兵阀和洋人。”

“这人也开了不少工厂,工人很多。”

“来找你,估计是想推你为资本文人。”

魏见星抬眼,淡淡点头。

出门的时候,日头正炽烈,最新款的洋车霸道横在编辑部门口。

司机小跑着打开车门,一身马褂的许春容拄着手杖,指头上的宝石扳指闪着蓝光,气场极强,正居高临下看着院内。

魏见星抬头,平视,从容不迫。

这一刻,小小编辑部院落内外。

一边是华贵丝绸织就的衣衫,一边是普通破旧布料的劳工服装。

宛若对峙。

刘彻站在一旁,目光在两人之间转动。

一时间,竟莫名觉得有种势均力敌之势。

大明。

嘉靖西十三年。

裕王府。

徐阶,高珙,张居正都在,彼时三人仰望光幕。

“真正的压力,来了。”

高珙声音凝重,肃然盯着那个汽车上下来的身影。

“魏见星要用新文化唤醒民众,民众就不会继续任由这些商人压在他们头上。”

“他们会像之前孙贵那些人一样,要求减少工时,要求得到医疗保障,这些商人损失很多,绝不会善罢甘休。”

徐阶年纪很大了,如今头发花白。

“魏见星只是一个无权无势之人,怎么敢抗衡这些人,只怕所谓的新文化要半途夭折了。”

三人中唯独张居正只默默看着,眼睛依旧明亮,从始至终都不曾变过。

魏见星怎么会放弃,怎么会在意名利压力。

这个女子心底,从来都只有极致理想的大国。

她若会变,便不是那个写出悟空传的辛丑了。

期待目光中,光幕开始出现新的。

许春容伴着手杖行走,极具气场,一步步来到编辑部院内。

“你就是辛丑?”

“这些天悟空传火遍大街小巷,许某如雷贯耳啊。”

“想不到天下还有这等文人,不惜屈尊到大街小巷,煤场棚户之中,探索民生。”

“不过......”

夸赞仅仅持续几句,许春容话锋一转,笑容猛的收敛,冷冷看向魏见星。

“要建设一个强大之国,仅凭着一支笔是远远不够的,你说呢?”

咄咄逼人的气势,让围观的张孔言几人都脸色难看起来。

许春容旋即又笑吟吟的扫了一眼编辑部。

“辛丑,你是个有才华之人,不该将时间浪费在写几篇文章上,若是能与我等合作,才有机会缔造一个崭新未来,不是吗?”

院落中,李双峻,南玄谨,张孔言都转头,看向压力中心。

魏见星依旧平静站着,似乎许春容营造出的所有霸道都视之不见,只平静看着他,一双眼眸宛若清澈潭水。

“而今可有未来?”

她伸手指着滇西方向。

“滇西蜿蜒山丘之中可有火车?民众可否乘坐?”

手臂再起,指向新疆。

“新疆遍地黄沙之中,可有公路?”

许春容面色逐渐难堪,手杖紧握。

这一刻,魏见星语气逐渐凌厉,扫向诸城。

“上海,天津,汉口,厦门,租界林立......”

“这些地方,还是大国的吗?”

“八省兵阀相继林立,不为百姓修筑道路,不闻不问百姓吃饱穿暖。”

如今听着,许春容逐渐面色铁青。

她一字一句,连带着语调也愈发高昂,气势恢宏。

“与兵阀谋,可未来否!”

一句质问,震耳欲聋!

许春容想要反驳,终于面色苍白,咬着牙不自觉退出数步。

良久,才冷冷开口。

“汝真要为新文化扛旗?”

刘彻抬头时,灰扑扑的劳工服正迎风而动,短发母亲霸道而平静。

魏见星声音一如往初:“虽死无憾,百死不辞!”

风起时,正如石雕铁筑,纹丝不动!



    (http://www.220book.com/book/PHO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民国:我家崽崽都是千古一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PHO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