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
大胡子先生——李大昭在奔走,刚刚从岛国返回,《甲寅》文章热度未歇之际,着手创建新报刊。
晨钟报。
该报序言也是由他亲自撰写,青年不死,即大国不亡,晨钟之声,即青年之舌,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报刊标志上,赫然出现一只古朴晨钟,上书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取自明代文人杨继盛之诗词,惟独将妙改为辣,以昭示不屈兵阀,不畏强权!
如今前往新青年编辑部的李大昭看着北大学生中流传的《悟空传第西篇》,以及陈度修的《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欣慰笑着。
“好大胆的笔,好锋锐的笔!”
“这样的国,怎么能说没希望。”
新青年编辑部。
主编陈度修正在给魏见星引荐李大昭。
“这位是曾在岛国甲寅发文青春,呼吁百姓反对袁大头割裂的李大昭。”
“这位是撰写悟空传,文人实践等文章的魏见星,笔名辛丑。”
陈度修看向魏见星:“之前我和守长在岛国见过,前段时间他忙着在甲寅发表文章,后来从岛国回来,就被好友拉去创建晨钟报。”
魏见星落落大方伸出手:“青春这篇文章我也拜读过,守长先生的笔墨,可谓是一针见血。”
李大昭同样笑着伸手。
“我也曾拜读过辛丑先生的悟空传和文人实践,行文之大胆,用词之锋锐,恐怕打了那些守旧派一个措手不及。”
“从思想上看,我们的确算是笔友,好友了。”
只是魏见星却摇头。
“不。”
她声音坚定,盯着窗外。
“这是一场战争。”
“不光是新旧文化,未来也会是一次次战争,我们是战友。”
这一刻,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见证这一幕的,赫然是主编陈度修,迅哥,胡氏几人。
深秋的光影在此刻定格,他们彼此相视。
没人知道,这一群代表新文化的人,未来将会迸发出怎样的年轻锋芒!
……
南京大学,办公室内,发出砰的一声。
一篇新青年被狠狠砸在桌案上。
“一窍不通,不知所谓!”
刘伯明看着陈度修批判孔子的话,气的浑身哆嗦。
他这一生,师从章太炎,参与过变革,更是用英语写过檄文。
他明白时代变了,但现在,绝不是全盘否定旧文化的时候。
如果尊师重道这些纲常不在,之乎者也的浓缩精炼文字不在,那他凭借《老子哲学》所获得的博士学位算什么!
“现在西方承认我们的文化,我们自己反倒不承认了!”
“文言文,绝不可废!”
与此同时,身处同一所大学的柳诒徵也面色铁青。
面前新青年文章赫然在案。
昔日他读过私塾,也中过秀才,但现在他不是照样好好的教书育人?
怎么他们手里的文言文,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文脉精华,就成了糟粕?
新青年这群人的确出过国,喝过洋墨水,难道只有他们懂得变通,知道时代在改变吗。
自己不是反对学习西方,甚至也欢迎西方工科学术融合。
毕竟只有这样,大国才能强盛。
但是。
这不是废除文言文的理由!
“如此下去,以后学生们读书,只知希腊罗马,外语单词。”
“谁还能知道春秋大义,诗书礼乐?”
“文言文乃是这五千年文明传承的证据,是一部辉煌灿烂的大国历史。”
“绝不可废!”
这一刻,越来越多文人大儒自各地开始撰文,发声。
也正式意味着新旧文化之战,全面打响!
双方阵营己分。
北平,深秋,朔风刺骨。
干冷的风卷着沙子,自大小胡同袭来的时候,魏见星正在回家的路上。
胡同口传来一阵争吵声。
“好,你们不愿尊孔,你们说儒家是奴隶教育,我问你们,你们愿意尊重父母吗?愿意尊重老师吗?”
“你看,嘴上说着不愿意尊孔,偏偏现在骨子里又抛不下,须知历史沉淀留下,必为精粹。”
“你们连仁义道德都不讲,怎么让大国发展前进?”
另一边青年学生却气的声音都在发抖。
“时代在改变,现在你要卖菜的时候难道还要对菜农说几句之乎者也?”
“时代的发展前进,靠的是工学,是机械物理,生物化学,之乎者也能让枪炮抵御住洋人在这片土地上割裂租界吗?”
魏见星出了胡同口,才看清争执的学生里,正有张复渠和林甫仁。
“各执己见的时候,争吵有用吗?”
“真理从来不是吵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你们现在各自找一个胡同做调查,询问他们对未来的看法,做一个调查统计表。”
“然后,再找几个洋人,询问他们对这里的看法。”
魏见星难得严肃。
“吵架是没用的,不必整日高呼为国为民。”
“要去做事,去唤醒迷茫的民众。”
和张复渠吵架的几名学生不屑掸着长袍,昂着头。
做事?
这些标新立异的人,又能做什么事,做哪些没用的调研吗?
几个学生交换了眼神,索性跟在魏见星,张复渠和林甫仁身后,开始走访问卷。
他们倒要看看,这样的调研有什么意义。
这场学生思想讨论引发的居民未来调研开始了。
学生选了一个巷子,于是纷纷开始采访提问:
“日子能安生就好了,要是有皇帝管着也行,现在太乱了。”
“未来?皇帝什么时候回紫禁城啊?还是要换新皇帝了?”
“哎哟,可不敢说,议论这些可是要杀头的。”
“什么未来,能吃得饱饭就行,至于叫皇帝还是叫什么其他的,有什么关系?”
一连走了七八家,听到的全都是这样麻木的声音,吵架的几名学生脸色变了。
出了胡同口,魏见星又用外语询问了几个洋人。
“这里?东方很好,很富有。”
“是的,我喜欢这里,以后也许会发展的不错,毕竟你们可以紧跟我们的脚步,还有。”
“我喜欢你们的民众仰头看我。”
两名穿着西装的洋人笑着点头,眼底深处的不屑却不加掩饰。
他们喜欢这里的钱,也喜欢这里麻木。
和张复渠争吵的几名学生呆住,茫然的看着这个世道。
修鞋匠敲打的声响还在传来,卖菜的呼喊裹在黄沙里。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在胡同口的理首气壮,开始变成难受。
宛若被深深的无力感淹没。
这个世道,怎么了?
百姓麻木的无法唤醒,洋人比他们还清楚这些百姓有多麻木!
那些自诩文明的洋人,眼里只有对这个五千年文明的讥弄。
完成调查后,魏见星没有多说一句话。
这些青年看到的,就是这个世道最真实的一幕。
她走了。
张复渠只觉得压抑的喘不过气来。
“魏老师为什么要让我们这么做?”
他不知道,和他们争吵的学生也不知道,他们一起找到了迅哥和李大昭。
听完了全过程,迅哥忽然放下笔,语重心长。
“魏先生只想告诉你们最重要的事。”
“那就是去做事。”
“你们就算吵翻天,在那些修鞋匠眼里,在那些菜农眼里,和他们有关系吗?”
“但如果你们开始调查民众,留下一份份档案,一点点剖析。”
“你们会从从业者数据看到这里的经济艰难,会从死亡人数中看到医学的落后......”
“当你们知道问题在哪里,你们就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改变,而恰好就是这哪怕一丁点的改变。”
“它在推动大国前进!”
“世道,才会变得更好。”
只是话说到这,就连迅哥自己都愣住了。
他转头看向李大昭,忽然觉得难以置信。
难怪魏见星始终显得那么孤独。
新文化运动之战,她站在这场战斗扛旗的位置,可她很少批判谁。
永远都在孤独调研,永远都在做事。
迅哥莫名心酸。
这样的人,是少数派中的少数派。
李大昭也开始察觉到了,这是新文化之中最独特的存在。
她根本不在乎文化理念的胜负,更在意一众更强大的力量。
民众!
她无畏任何人用任何形式驳斥。
在众说纷纭的唇枪舌剑中,只有一个念头。
真正找到这个国的问题,并带走他们走出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PHO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