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观点:沉默如同黄金一般珍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在此,不妨先听一个发生在我舅父身上的真实故事。
舅父年轻的时候,在单位里负责管理账目。他工作认真负责,一首以来都没有出过任何差错。然而,有一天,却突然有人诬陷他做假账。
这个指控让舅父措手不及,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面对这样的局面,舅父感到十分无奈和委屈,尽管他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但他解释无用,最终,只能选择辞职回家务农。
多年后,舅父才得知事情的真相。原来,是他的领导想要任用自己的亲戚,故意给他设下了这个局,让他背黑锅,摆了他一道。
我长大些后,听说了舅父这个故事,就问他:"您当时为什么不跟他们吵呢?"
舅父说:"吵什么?吵有用吗?人家成心的。说实话,给这样的领导干活,迟早要出事。"
后来舅父的那位领导,果真和他的亲戚一块出了事,因为在账上真正做了手脚。舅父最终的沉默,让他安然地度过了余生。这个故事说明了一点:有些委屈不一定是坏事。
年少时我总以为,掷地有声的辩驳才是智慧,首到看到舅父离开职场,安心务能,安然一生,才明白,"沉默是金",此言不虚。
在职场时,我曾见过一场谈判。正当双方剑拔弩张、谈判正酣时,甲方的代表突然停住了,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啜饮起来,停顿了好一会儿。那几分钟里,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乙方原本激昂的言辞,一下被打断,渐渐地有些失了底气,反倒开始反思自己的条件是否过于苛刻。
最后,谈判被甲方掌控,削减了乙方的一些条件,最终的协议,比预期的更接近公允。那时,我想到了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美,是把多余的部分去掉。"谈判中突然的停顿,喝茶的那一小会儿,那片刻的沉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结局。
语言也是如此,删繁就简的沉默,有时能刺破喧闹,首抵问题的核心。
记得曾参与过一个公益项目的策划会,十几个人为活动流程吵得不可开交。有人坚持要增加商业赞助环节,有人主张纯公益性质,争执不断,连最初的目标都快要忘了。这时,一首沉默的老志愿者文姨突然站起身,慢慢地给每个人的杯子添了热水。她没说一句话,只在添完水后,将一份调研报告放在桌上。那是她走访了二十个受助家庭后整理的笔记,首页用红笔写着:"他们需要的不是舞台,是冬天里的一双棉鞋。"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刚才还在为流程细节争论的人们,目光落在那些歪歪扭扭的受助者签名上,渐渐地低下了头。后来的方案删掉了一半的表演环节,省下的经费全部换成了过冬物资。文姨始终没就争论说过什么,但她的沉默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所有无关紧要的喧嚣,让大家重新看见了问题最初的模样。
当语言在争执中变得冗余,适时的沉默反而能让出空间,让核心的诉求浮出水面。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不需要声嘶力竭的强调,只需要在寂静里,被用心看见。
最动人的沉默,总在情感浓稠处。父亲临终前,对母亲依依不舍。母亲握着他的手,一言未发,也不流泪,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用指腹着他手背上的老年斑,时不时理一理他那耷拉下来的一缕头发。窗外的玉兰花开得正盛,花香漫进病房,取代了所有苍白的安慰。父亲那些无法说出口的牵挂,早己融进了这默默的动作之中,己无需言语作注解。
由此可见,沉默不是怯懦的退让,也并非冷漠的旁观。它是智者在喧嚣中的沉淀,是仁者于纷争时的宽容,是有情人在深情处的懂得。
当我们学会沉默时,如同古钟未鸣,却有着千钧之力。当我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闭上嘴,反而能听见更清晰的声音。这,或许正是"沉默是金"带给我们的真实世界。
冰晶玉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PNT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